名家"不计较"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9月17日,杂文家何满子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索尔仁尼琴的跌落》一文,断言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已经跌落。文史专家蓝英年先生读到了这篇文章后,认为何满子的观点过于武断,就写了一篇批评文章《也谈索尔仁尼琴》。在这篇文章里,他对何满子的论点逐一进行了驳斥,还在文章中说了一句不客气的话:“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最好不要发表高论。”
   何满子生于1919年,蓝英年生于1933年,两人相差十四岁,几乎可以算是两代人了。因此,以晚辈自居的蓝英年事后觉得“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最好不要发表高论”这句话有些不妥,认为自己对一位一直敬重的老先生语气过于强硬了,所以,在把文章收入集子时,就删掉了上面那句话。但他仍深感不安,就和一位朋友讲了这件事。那位朋友提醒道:何先生很厉害,一定会写文章反驳,要做好心理准备。因此,蓝英年就更觉得不安了,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一直关注着报刊上的消息,看登没登何满子先生反驳自己的文章。奇怪的是,居然没有看到。
   有一天,蓝英年在《出版广角》上看到了何满子先生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蓝英年翻译的《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说这是一本“颇值一读的书”。蓝英年先生特意算了一下时间,他肯定,何满子先生已经读过自己那篇批评性很强的文章了。这恰恰说明,何满子先生对自己批评他的事并没有介意。
   后来,蓝英年才知道,曾有人问起何满子关于蓝英年对他的批评,何满子说:“他批评得不厉害,有道理。”蓝英年很为何满子先生的大度所感动,便想登门拜见。2000年的一天,蓝英年到上海,给何满子打了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说自己想去看望他。二人此前从未有过联系,而且还是“论敌”关系,但何满子却非常爽快地说:“你现在就可以来。”于是,蓝英年便到何满子家中拜访,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相谈甚欢,丝毫感觉不出曾经是观点交锋的“论敌”。
   交谈中,何满子向蓝英年问起现今俄罗斯作家的情况,其中也包括索尔仁尼琴。蓝英年就介绍了一番,并因此认为:“他询问这些作家,说明接受了我的批评。”
   二人分手的时候,何满子又以书相赠。从那以后,蓝英年每次去上海,都去看望何满子,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师友。何满子的“不计较”,令蓝英年十分感动,他感慨道:“我与何满子先生是因争论而成为师友的,此后,受到他不少教诲。俗话说,‘不打不成交’,我点名道姓地批评前辈,前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与我交朋友,这样的事如今还会有吗?”
  【素材解讀】
   作为有影响、有地位的文化前辈,何满子先生的心胸极为宽阔,他对于自己的“论敌”显露出不计较的豁达姿态,毋庸置疑,这就是真实生动的大师风范与仁者情怀。
其他文献
商务通面市两年后,它的制造者恒基伟业公司就已经坐在“老大”的位置上考虑如何捍卫这看起来轻易得来的地位。在中国的企业中,成立第一年就窜升至行业第一已经被视为“神话
新课改实施以来,带来课堂的变化,作为历史课堂教学,我积极寻求历史与现实结合,从生活入手,寻找切合点。在课堂实践中我用一支香烟作为载体,从新课的导入、教学过程、结语设计
自“小朝”(欧木赖)普及以来,每年至麦加的朝圣人流日渐增多,对其城市基础设施及交通网络的发展和适应性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道规划项目即为此提供了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总结出企业领导管理员工的21点技巧。这21点技巧是; 1.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地位;不要忘记和他们讨论他们的工作表现; 2.给予奖赏,但奖赏要与成就相当; 3.如有某种
搞活国有企业,我国理论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但对于中国国企改革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新的形势来说,关键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能否做到清晰而有效的制度安
从一座破烂不堪得令人胆颤心惊的危楼,到一座能防八级地震的教学楼;从仅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组成的简单、原始的教学设备,到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覆盖全校的
资讯 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对 16000家企业的经营者调查表: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继续看好。但企业成本费用持续增加、原材料和能源购进价格持续上升等
如果说创业在地球其它的角落还是一种‘TO BE OR NOT TO BE’的选择的话,在硅谷,创业只是像空气一样自然的生存状态。陈建中(JOHNCHEN)就是这样一名华人创业者。今年27岁的他
【观察哨所】    “六一”节快到了,怎么过一个真正的儿童节呢?不久前,欢欢和乐乐在学校门口相遇,谈起“六一”节怎么过时,欢欢苦笑一下,说:“肯定要搞个大活动,请领导讲话,表彰先进呗!”乐乐说:“这样过儿童节,你喜欢吗?”欢欢无奈地说:“年年如此,形成惯例了,有什么意思呀?还不如不过呢!”  “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怎样过得更愉快、更有意义呢?让我们就这个问题随欢欢、乐乐一同去他们的学校,听听同
明代永乐年间,江西才子解缙闻名遐迩。他入仕途前,当朝曹尚书得悉,遂南巡吉水,欲面试解缙,于是留下一段佳话。解缙巧对其诗联,善用“火”字,颇有谕世防火的教育意义。时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