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是一朵神奇的花,它的香味从明代一路飘香,飘进了当代人的灵魂深处。
4月底,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举办,一朵花给一座城带来一场盛宴。菏泽古属曹州,是中国牡丹之乡,也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观赏基地。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连阡接陌,一望无垠,十里香飘,蔚为壮观。香艳夺目的牡丹,已成为菏泽乃至山东的一张名片。
牡丹“下广”背后的产业链
75岁的赵孝崇,种植牡丹已快60年。谈起牡丹的种植技术,不善言谈的赵孝崇开始滔滔不绝,他说,要想种出来好牡丹,最重要的就是选育新品种,还有人工辅助授粉。花朵大、颜色鲜艳、长势旺盛是挑选好品种的标准,另外有特点的也会成为一个选择标准。
从1963年开始对牡丹花杂交育种,赵孝崇培育出了不少牡丹品种。有种虫子叫金龟子,幼虫吃牡丹的根,成虫吃牡丹的叶子,为此赵孝崇没少费了力气,尤其是在给雪里紫玉施肥时,总是盖得严严实实,像是盖被子,怕虫子进去捣乱。“照顾牡丹,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自己养的牡丹花毁了,会很心疼。”
赵孝崇所在的赵楼村是菏泽牡丹的主产区之一,像他一样的花农,在菏泽比比皆是。
一粒种子正在引发一场农业变革。
除了在本地经营,菏泽牡丹每年都会“下广”。每年农历的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菏泽有一股特殊的农业“经济潮”涌向广州——牡丹“下广”。
赵楼村花农赵忠生说,“我20年前就开始‘下广’了,每年都要带上四五百棵催花牡丹苗。”他种有七八亩牡丹,为了方便“下广”,他还专门在广州租了一分多地。
牡丹“下广”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到现在,菏泽冬季上市的催花牡丹每年约50万盆。
“催出来的牡丹花,都是在广州本地销售。催花牡丹需要55天时间,因此,我们一般都是腊月三十才能回家,很多人甚至连年夜饭都吃不上。”赵忠生说。
目前,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发展到46万亩,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有9大色系,10个花型,1237个品种,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占国内总量的80%,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80%。
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连阡接陌,一望无垠,十里香飘,蔚为壮观。
农艺师们对于“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景象既爱又怕。
孙文海是曹州百花园的农艺师,负责照顾明代“牡丹王”的饮食起居。明代“牡丹王”品名玉翠荷花,芳龄404岁,植株高达2.6米,花冠直径5米,平均每年开花400余朵。
作为目前中国牡丹中株型最大、株龄最古老的牡丹之一,“明代牡丹王”倍受关注,在浇水、修剪、施肥、光照等方面都有特殊对待。“从浇水上来说,牡丹王一般不饮用本地水,井水凉,地温高,一凉一热就像人得感冒一样,对它生长不好,所以它‘饮用’的水需要到三十里外黄河下游来取。”孙文海说,“不仅是浇水,它使用的肥料也要特殊处理,需要从新疆、内蒙古拉来羊粪,然后混合香油渣以保证养分。”
在菏泽古今园,照料三株“十样锦”的技师王文海也绷紧神经。“十样锦”可以同时开出红、白、黄、绿、黑、粉红等多种颜色、十余个品种的花,花期达到30天左右。
朱元璋下旨夺“花魁”
菏泽当地流传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曹州牡丹起源于何时,明代以前无确凿文字记载。据传隋代曹州就出现了著名花师齐鲁恒,明代已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说。
明万历年间,安徽亳州人薛凤翔在《亳州牡丹史》中记载:“状元红,成树,宜阳。……弘治间得之曹县,又名曹县状元红。”《曹县志》载,此后“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可见菏泽牡丹独领风骚已500年。
在菏泽,关于牡丹的传说故事俯拾皆是,这里单说两个。
传说,一年谷雨过后,朱元璋带着军师刘伯温及一班文武大臣来曹州观花。在一处牡丹园,朱元璋看到各种牡丹争奇斗艳,香气袭人,远胜皇家御花园。于是下了一道圣旨:把园内的所有牡丹移入御花园。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改变了主意,只挖看园人赵义门前的一株。赵义平素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株牡丹,但想到这样可以保住其他花农们的牡丹,也只好忍痛割爱。唯有他的妻子魏花痛哭不止。赵义不明究竟,急忙追问。魏花吐露实情:“我本是牡丹花仙,看你勤劳善良,便和你结为夫妻。没想到被刘伯温看出。我只好把腹中六个月的婴儿,留在根下了……”说罢,一阵风起,魏花不见去向。朱元璋此时已乘上车辇,带走了牡丹。
第二年春天,在赵义门前的牡丹花坛里,长出了一棵紫牡丹,馥香浓郁。村民们知道这是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谐音:子)。
另一个故事却是真的。民国初年,曹州赵楼村南有一棵生长了150多年的牡丹树,叫脂红。这棵牡丹树高丈二,枝长丈八,主干有碗口般粗细,开花红似胭脂,人称“牡丹王”。
曹州镇守史陆郎斋对牡丹王早有所闻,亲自一看,果真名不虚传。随后,他多次提出要买牡丹王,花农们执意不允,只好作罢。
袁世凯准备登基做皇帝,陆郎斋为了讨好袁世凯,就想拿这牡丹王作进贡礼。这年春天,牡丹花又开了。陆郎斋带领一干人马来到赵楼牡丹园,在花农们的抗议声中,强行挖走了牡丹王。接着,他护送此花到北京,袁世凯见后,喜出望外,陆郎斋的官职也连升三级。
后来,袁世凯又令陆郎斋把牡丹王送到河南冁德府(今安阳市),栽到袁世凯的公馆里。没过多久,牡丹王枯死。牡丹乡的花农们得知后,悲痛欲绝。有人赋诗一首:
窃国大盗用小人,
国遭灾难花不存。
灌注心血百余载,
枯死异乡刀剜心。
牡丹已根植于菏泽文化之中,从传说中,我们看到了当地人对牡丹的喜爱。 曹州牡丹园的风流往事
在菏泽采访期间,本刊记者走进菏泽牡丹的大本营——曹州牡丹园。
提起曹州牡丹园,还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上的名园。
由于牡丹盛极,当地在明清两代都有数百村建园,较为有名的有:凝香园、张花园、巢云园、郝家花园、毛花园、赵氏园、桑篱园、铁藜寨花园、三爱堂、绮园、军门花园等十几处。大者百余亩,小者五六亩,或官办、或民营,各具特色。其中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
桑篱园位于赵楼村,建于明嘉靖年间。据传赵氏世祖在京津经商,以菏泽特产的木瓜、耿饼等换回若干品种牡丹,栽植于赵楼村东北的园中,从而建起了赵家花园。后人在川陕行医时又带回秦岭野生牡丹,经历代精心培育,赵氏园牡丹品种不断增多。园之周围树桑为篱,名曰“桑篱园”。
赵氏园后来传给了赵玉田。赵玉田19岁开始种植牡丹,辛勤劳作,精心伺弄,直至晚年仍“萧萧白发,隐于园中为农为圃之业”。清道光年间,他培育出了奇异的蓝田玉,这种花花蕾圆大,皇冠花型,盛开后蓝光幽幽,温润冷艳,乃牡丹中一绝品,令人称奇。
桑篱园有数百品种,数千株牡丹,规模在当时已相当可观。“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者,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者,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出牡丹者惟有城北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绵不断数十里,而其间为园为圃者更不知其几,而贯盛一方者,桑篱园也。”可见,桑篱园当时已不惟曹州之冠。
另一著名的凝香园,位于菏泽城东,是我国北方八大名园之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载,凝香园隋唐时就有,几经易手,最终被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何应瑞购得,改称何园、凝香园。凝香园兴盛时达2百余亩,园中有牡丹40余种,奇花异木众多,600年的凌霄,400年的桧柏乃至1000年的腊梅等不胜枚举。牡丹则有何园白、何园紫传世。据说,冯玉祥隐居泰山时,为美化泰山一次就从何园买去500株腊梅。当时赵楼、李集“下广”的大胡红也从何园所购,可见那时何园花事之盛。
如今,年代历久的赵楼、李集、何楼3个历史名园被整合成曹州牡丹园。走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牡丹园,于牡丹丛中,真切地体会到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感觉。
同时,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菏泽人习惯了“谷雨三朝看牡丹。”
每年谷雨节前后,菏泽域内牡丹竞相开放,似田野铺锦,彩霞落地。周边及远道而来的观花人扶老携幼,前呼后拥,争相欣赏。据不完全统计,牡丹盛开季节,观花者平均每天有10万人次,最多达20万人次。
4月底,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举办,一朵花给一座城带来一场盛宴。菏泽古属曹州,是中国牡丹之乡,也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观赏基地。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连阡接陌,一望无垠,十里香飘,蔚为壮观。香艳夺目的牡丹,已成为菏泽乃至山东的一张名片。
牡丹“下广”背后的产业链
75岁的赵孝崇,种植牡丹已快60年。谈起牡丹的种植技术,不善言谈的赵孝崇开始滔滔不绝,他说,要想种出来好牡丹,最重要的就是选育新品种,还有人工辅助授粉。花朵大、颜色鲜艳、长势旺盛是挑选好品种的标准,另外有特点的也会成为一个选择标准。
从1963年开始对牡丹花杂交育种,赵孝崇培育出了不少牡丹品种。有种虫子叫金龟子,幼虫吃牡丹的根,成虫吃牡丹的叶子,为此赵孝崇没少费了力气,尤其是在给雪里紫玉施肥时,总是盖得严严实实,像是盖被子,怕虫子进去捣乱。“照顾牡丹,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自己养的牡丹花毁了,会很心疼。”
赵孝崇所在的赵楼村是菏泽牡丹的主产区之一,像他一样的花农,在菏泽比比皆是。
一粒种子正在引发一场农业变革。
除了在本地经营,菏泽牡丹每年都会“下广”。每年农历的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菏泽有一股特殊的农业“经济潮”涌向广州——牡丹“下广”。
赵楼村花农赵忠生说,“我20年前就开始‘下广’了,每年都要带上四五百棵催花牡丹苗。”他种有七八亩牡丹,为了方便“下广”,他还专门在广州租了一分多地。
牡丹“下广”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到现在,菏泽冬季上市的催花牡丹每年约50万盆。
“催出来的牡丹花,都是在广州本地销售。催花牡丹需要55天时间,因此,我们一般都是腊月三十才能回家,很多人甚至连年夜饭都吃不上。”赵忠生说。
目前,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发展到46万亩,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有9大色系,10个花型,1237个品种,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占国内总量的80%,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80%。
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连阡接陌,一望无垠,十里香飘,蔚为壮观。
农艺师们对于“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景象既爱又怕。
孙文海是曹州百花园的农艺师,负责照顾明代“牡丹王”的饮食起居。明代“牡丹王”品名玉翠荷花,芳龄404岁,植株高达2.6米,花冠直径5米,平均每年开花400余朵。
作为目前中国牡丹中株型最大、株龄最古老的牡丹之一,“明代牡丹王”倍受关注,在浇水、修剪、施肥、光照等方面都有特殊对待。“从浇水上来说,牡丹王一般不饮用本地水,井水凉,地温高,一凉一热就像人得感冒一样,对它生长不好,所以它‘饮用’的水需要到三十里外黄河下游来取。”孙文海说,“不仅是浇水,它使用的肥料也要特殊处理,需要从新疆、内蒙古拉来羊粪,然后混合香油渣以保证养分。”
在菏泽古今园,照料三株“十样锦”的技师王文海也绷紧神经。“十样锦”可以同时开出红、白、黄、绿、黑、粉红等多种颜色、十余个品种的花,花期达到30天左右。
朱元璋下旨夺“花魁”
菏泽当地流传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曹州牡丹起源于何时,明代以前无确凿文字记载。据传隋代曹州就出现了著名花师齐鲁恒,明代已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说。
明万历年间,安徽亳州人薛凤翔在《亳州牡丹史》中记载:“状元红,成树,宜阳。……弘治间得之曹县,又名曹县状元红。”《曹县志》载,此后“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可见菏泽牡丹独领风骚已500年。
在菏泽,关于牡丹的传说故事俯拾皆是,这里单说两个。
传说,一年谷雨过后,朱元璋带着军师刘伯温及一班文武大臣来曹州观花。在一处牡丹园,朱元璋看到各种牡丹争奇斗艳,香气袭人,远胜皇家御花园。于是下了一道圣旨:把园内的所有牡丹移入御花园。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改变了主意,只挖看园人赵义门前的一株。赵义平素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株牡丹,但想到这样可以保住其他花农们的牡丹,也只好忍痛割爱。唯有他的妻子魏花痛哭不止。赵义不明究竟,急忙追问。魏花吐露实情:“我本是牡丹花仙,看你勤劳善良,便和你结为夫妻。没想到被刘伯温看出。我只好把腹中六个月的婴儿,留在根下了……”说罢,一阵风起,魏花不见去向。朱元璋此时已乘上车辇,带走了牡丹。
第二年春天,在赵义门前的牡丹花坛里,长出了一棵紫牡丹,馥香浓郁。村民们知道这是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谐音:子)。
另一个故事却是真的。民国初年,曹州赵楼村南有一棵生长了150多年的牡丹树,叫脂红。这棵牡丹树高丈二,枝长丈八,主干有碗口般粗细,开花红似胭脂,人称“牡丹王”。
曹州镇守史陆郎斋对牡丹王早有所闻,亲自一看,果真名不虚传。随后,他多次提出要买牡丹王,花农们执意不允,只好作罢。
袁世凯准备登基做皇帝,陆郎斋为了讨好袁世凯,就想拿这牡丹王作进贡礼。这年春天,牡丹花又开了。陆郎斋带领一干人马来到赵楼牡丹园,在花农们的抗议声中,强行挖走了牡丹王。接着,他护送此花到北京,袁世凯见后,喜出望外,陆郎斋的官职也连升三级。
后来,袁世凯又令陆郎斋把牡丹王送到河南冁德府(今安阳市),栽到袁世凯的公馆里。没过多久,牡丹王枯死。牡丹乡的花农们得知后,悲痛欲绝。有人赋诗一首:
窃国大盗用小人,
国遭灾难花不存。
灌注心血百余载,
枯死异乡刀剜心。
牡丹已根植于菏泽文化之中,从传说中,我们看到了当地人对牡丹的喜爱。 曹州牡丹园的风流往事
在菏泽采访期间,本刊记者走进菏泽牡丹的大本营——曹州牡丹园。
提起曹州牡丹园,还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上的名园。
由于牡丹盛极,当地在明清两代都有数百村建园,较为有名的有:凝香园、张花园、巢云园、郝家花园、毛花园、赵氏园、桑篱园、铁藜寨花园、三爱堂、绮园、军门花园等十几处。大者百余亩,小者五六亩,或官办、或民营,各具特色。其中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
桑篱园位于赵楼村,建于明嘉靖年间。据传赵氏世祖在京津经商,以菏泽特产的木瓜、耿饼等换回若干品种牡丹,栽植于赵楼村东北的园中,从而建起了赵家花园。后人在川陕行医时又带回秦岭野生牡丹,经历代精心培育,赵氏园牡丹品种不断增多。园之周围树桑为篱,名曰“桑篱园”。
赵氏园后来传给了赵玉田。赵玉田19岁开始种植牡丹,辛勤劳作,精心伺弄,直至晚年仍“萧萧白发,隐于园中为农为圃之业”。清道光年间,他培育出了奇异的蓝田玉,这种花花蕾圆大,皇冠花型,盛开后蓝光幽幽,温润冷艳,乃牡丹中一绝品,令人称奇。
桑篱园有数百品种,数千株牡丹,规模在当时已相当可观。“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者,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者,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出牡丹者惟有城北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绵不断数十里,而其间为园为圃者更不知其几,而贯盛一方者,桑篱园也。”可见,桑篱园当时已不惟曹州之冠。
另一著名的凝香园,位于菏泽城东,是我国北方八大名园之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载,凝香园隋唐时就有,几经易手,最终被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何应瑞购得,改称何园、凝香园。凝香园兴盛时达2百余亩,园中有牡丹40余种,奇花异木众多,600年的凌霄,400年的桧柏乃至1000年的腊梅等不胜枚举。牡丹则有何园白、何园紫传世。据说,冯玉祥隐居泰山时,为美化泰山一次就从何园买去500株腊梅。当时赵楼、李集“下广”的大胡红也从何园所购,可见那时何园花事之盛。
如今,年代历久的赵楼、李集、何楼3个历史名园被整合成曹州牡丹园。走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牡丹园,于牡丹丛中,真切地体会到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感觉。
同时,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菏泽人习惯了“谷雨三朝看牡丹。”
每年谷雨节前后,菏泽域内牡丹竞相开放,似田野铺锦,彩霞落地。周边及远道而来的观花人扶老携幼,前呼后拥,争相欣赏。据不完全统计,牡丹盛开季节,观花者平均每天有10万人次,最多达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