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对Choking现象研究的文献,择其概念之要义,分析探讨了体育比赛中Choking现象与压力、比赛失常、失误关系的研究误区以及使用实验法研究Choking现象的弊端,旨在对体育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作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Choking;比赛失常;失误;压力;实验研究
On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Athletic Competitions
LI Rui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literature on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publish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oking and pressure, mal-performance in matches and faults, and also discusses the demerits of experimental study of choking, in hope of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sports competitions.
【Keywords】 choking, mal-performance, fault, pressure, experimental research
体育比赛中Choking现象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孟斐斯州立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Tippett完成的,在这个研究中,他第一次用Choking来描述成绩下降。〔1〕近年来,Choking现象业已引起国内运动心理学界研究者的热切关注,一些学者也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如王进、魏瑶、胡桂英等学者先后撰写了《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运动竞赛‘Choking’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研究》、《优秀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个案研究》等文献。在这些研究当中,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于对“Choking”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解,笔者也对“Choking现象”作尝试性探讨。
1关于Choking现象
关于“Choking现象”的诠释性解说,目前国内体育心理学领域里的学者相继发表了近20篇论文。然而,总体来看,这些文章对“Choking现象”的解说不仅有其差异、难以统一,而且甚至抵牾。这里择其要者述之。如:“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2〕 ;“ 竞赛中的‘Choking’是描述比赛关键时刻运动员的技术发生衰变的现象”〔3〕 ;“ 通常发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失误导致运动成绩下降” 〔4〕;“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 Choking 现象”等〔5〕。而大多数研究者对Choking现象概念解说回答认为是,“Choking现象”通常发生在“压力条件下”、“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下面就上述几个问题作简要分述。
1.1“Choking现象”与压力
综合国内现有的体育竞赛Choking现象研究文献,总体来看,认为choking现象是在压力条件下产生的,并如图1所示的模式框架下展开论说,并将“压力”放在了choking现象产生的必然核心位置。这当然也有其合理性。那么choking现象全然是在压力条件下产生的?笔者对此问题同样存在疑问和困惑。如陈亚林、刘昌在《有关工作记忆的压力下Choking》文中指出,“当前对压力下‘Choking’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有些研究者对‘Choking’和压力下‘Choking’不做区分,导致很多对‘Choking’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对压力下‘Choking’的定义”。〔6〕因此说, Choking和压力下Choking有着不同特质与涵义。在压力条件下会产生“Choking现象”,但是,同样存在不在压力条件下发生“Choking现象”。由上述引出图2模式。
如图2所示可以明了,研究Choking现象的重点应放在因素A、B、C……X上,其次是研究因素1、2、3……n。而现有的Choking现象分析大多研究因素1、2、3……n通过压力的作用导致Choking现象。那么,因素A、B、C……X直接导致成绩下降和因素1、2、3……n导致压力使成绩下降又可说明Choking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一的压力条件下的现象。而直接导致的比赛失常、失误(即“成绩下降”)也不能全然当做Choking现象产生的机制研究。如:自身技艺与对方差距、文化差异、“首次采用6-3-3 新赛制〔7〕、摄像机的影响〔8〕”等稳定因素;又如:“缺乏大赛的经验”、“比赛的高技术含量增加” 等因素。当然,有些因素既能产生压力,也能产生Choking现象,同样还能成为成绩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排除这三个因素群之间有交集的可能,也不排除A、B、C……X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或和压力的交互作用因素。
又如站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中的“潜意识”层面上,弗洛伊德认为“过失不是无因而致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两种意向(intention)同时引起——或相互干涉——的结果;它们是有意义的,这些意向中若有一个想要借牵制(hamper)另一个而得到发表(express),其本身便不得不先受一些阻力禁止它的活动。简单地说,一个倾向必须先受牵制,然后才能牵制其他倾向”。〔9〕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Choking现象的产生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意向相互牵制所导致的结果?如在金牌的“诱惑”(temptation)下,主体从无意识中冒起的欲望(desire)和超我(Superego)对表现欲望的压抑(depression)等。从神经系统科学看,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神经系统暂时性的功能丧失也会导致Choking现象,笔者在此便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后续的研究应该对比赛中的“某一时刻”下的Choking现象心理状况和因素A、B、C……X与直接导致Choking现象因素投入更多的研究分析,这是Choking现象研究的“基石”。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讨论Choking现象的机制和要义。同样外界因素突变和自身心理突变共同导致了运动过程的突变,变化的因素也应成为分析研究的重点。
1.2Choking现象与比赛的关键时刻、重大比赛
学者徐晓斌在“压力条件下篮球运动员自信心与‘Choking’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所述“竞赛中的‘Choking’是描述比赛关键时刻运动员的技术发生衰变的现象”。那么比赛过程中什么时刻是关键时刻呢?笔者认为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任何时刻都是关键时刻,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比赛中的某一时刻”运动员个体的意识执行过程中发生“窒息、阻塞”而导致的失误或运动成绩下降?而很多研究者一定程度上都在“重大比赛”中的“最后时刻”冥思苦想。“重大比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固然认为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样的国际比赛是重大比赛,但对于不同层次的运动员来说,参与者主体就会对不同层次的比赛有着不同的认识。那么,可能一场区队比赛就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可以称之为重大比赛。正如胡塞尔所言“不同的认知主体对同一个认知客体就必然因由于认知经验不同而影响着认知主体的意向性不同”。〔10〕Choking现象可以是发生在任何层次的体育竞赛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层次的运动员比赛时。但大多数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多以选择一些较高层次的重大赛事和较为突出运动员作为个案研究,当然也有其合理与重要性。作为研究者要多面研究Choking现象产生机制和要义,如果将Choking现象的前提情境定位在“重大比赛中的最后比赛的关键时刻”,那么就很容易混淆研究范围和对象了。
2Choking现象与比赛失常、失误
就其比赛“失常”、“失误”和Choking现象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还是要先举两例个案,以更有助于解释。如“优秀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个案研究”:“S(指受研究的优秀运动员)平时的训练状态和训练成绩都说明其专项技能已达到较高水平,可在重大的全国赛中却屡屡败北,这种现象正是Choking 现象。” 〔11〕另“运用Choking理论分析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误的原因”:“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 届奥运会上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失误’。从心理学的观点分析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为‘Choking’现象。”〔12〕这两篇文献均是将比赛“失常”和“失误”等同于Choking现象来研究。如王进所言,自然因素、生理因素等非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比赛失常和失误,而“Choking”是一种心理现象。从上文笔者所述概念中不难看出 Choking 现象表现是比赛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突变”现象,只有这样的某一时刻才能和Choking现象的“特质”相符,即“噎、堵住、窒息、阻塞”。并且,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某一时刻产生Choking现象的情境因素应该是“突变”的、不可预知的、共时性的。可预知的、稳定性的因素不能当做导致或产生Choking现象的机制与要义,那么假定可预知的、稳定性的因素,其应该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和赛场心理干预等其它研究的范畴。那么,比赛的失常、失误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既可是历时性的与历史遗留因素,也可是突发性因素。诚然,比赛失常、失误现象包括Choking现象,但比赛失常、失误不一定是发生Choking现象。如果研究者将一般意义上的比赛失常、失误不加区分地等同于Choking现象研究,是否偏离了关于Choking现象质的规定性研究?
3Choking现象与实验研究
首先笔者就Choking现象的研究并不反对使用“科学”(science)方法研究,甚至一部分研究内容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这当然有其合理性。要问实验研究是Choking现象的最佳研究方法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实验研究法对Choking现象研究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呢?下文作以简要辨析概述。
试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有效实施并无多大困难。由于Choking现象涉及到的是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所研究的内容是否都可以、是否都能够成为量化数据?由于精神与情感所表现的内容、性质是个体的、还没有或不能外化为可被科学研究者视为“事实”,因而在本质上则是显其“主观性(individualistic subjectivity)”。〔13〕关于在体育比赛者的Choking现象动机等的精细把握上,社会“科学”(sciences)定性研究可以较好地研究Choking现象主观性和动态性。胡塞尔指出:“‘现象’不仅仅只是包括那些自然和物理性的‘东西’,而且还应包括那些被他称之为‘观念性的(idealistic)’如逻辑、数学、科学理论、价值、各种观念、种种想象和情感等‘东西’。这些东西虽不能直接被感知,但可以被人所意会。”〔14〕那么体育竞赛中Choking现象作为产生在体育比赛中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不能全然按照行为主义的“S→O→R”模式化研究。更何况很多心理活动无法被量化,譬如无意识欲望和神经递质变化,是不能用等级评分的。再者,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的精神紧张度、思维变化、现场情景等在实验室里是无法得到复制的;Choking现象产生的背景在实验室中也是无法重现的,更何况不同环境下产生Choking现象机制也不尽相同,研究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那么实验研究的结论信度就相当低了。如《青少年运动员Choking现象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文章最后也指出了在“实验操作下的压力和真正比赛中的压力有着差异”的异议。〔14〕如果靠情景再现设计、增加压力等方法人为性是不能制造出来二次一致性,那么实验的效度就值得怀疑。
综上所述,学术界应该对Choking现象的研究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尽量摒弃一些无效的研究方法,使得Choking现象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更高。那么研究中使用何种方法研究,就只能依靠“综合处理”,综合研究者自己根据研究的对象、内容、本质属性等来确定不同的研究方法。
4后记
正如马克思所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才推动了事物向着更新的方向前进。研究也是如此。体育竞赛是由参与“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心理学研究在“总科学”的要求下做着艰难地探索性工作。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发展时期,体育学术界加大对体育心理学研究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进.运动心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竞赛中的 Choking 现象〔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13(5).
〔2〕 王进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 2004,36(5) .
〔3〕 徐晓斌.压力条件下篮球运动员自信心与“Choking”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
〔4〕 胡桂英,许百华,许琦.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8,(3) .
〔5〕 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3).
〔6〕陈亚林,刘昌在.有关工作记忆的压力下“Choking” 〔J〕.心理科学进展,2009,(8).
〔7〕 高红艳,王进.运用“Choking”理论分析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误的原因〔J〕.中国体育科技,2006,6(6).
〔8〕 刘运洲,张忠秋.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9).
〔9〕 〔奥〕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0〕 王邦虎.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J〕.学术研究,1997,(8) .
〔11〕 胡桂英,王进,许百华,优秀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个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
〔12〕 高红艳,王进.我国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及归因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9,(4).
〔13〕 王邦虎.关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区分的标准〔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8.
〔14〕 王邦虎 .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J〕.学术研究,1997,(7).
(责任编辑:赵 环)
【关键词】Choking;比赛失常;失误;压力;实验研究
On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Athletic Competitions
LI Rui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literature on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publish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oking and pressure, mal-performance in matches and faults, and also discusses the demerits of experimental study of choking, in hope of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sports competitions.
【Keywords】 choking, mal-performance, fault, pressure, experimental research
体育比赛中Choking现象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孟斐斯州立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Tippett完成的,在这个研究中,他第一次用Choking来描述成绩下降。〔1〕近年来,Choking现象业已引起国内运动心理学界研究者的热切关注,一些学者也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如王进、魏瑶、胡桂英等学者先后撰写了《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运动竞赛‘Choking’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研究》、《优秀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个案研究》等文献。在这些研究当中,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于对“Choking”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解,笔者也对“Choking现象”作尝试性探讨。
1关于Choking现象
关于“Choking现象”的诠释性解说,目前国内体育心理学领域里的学者相继发表了近20篇论文。然而,总体来看,这些文章对“Choking现象”的解说不仅有其差异、难以统一,而且甚至抵牾。这里择其要者述之。如:“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2〕 ;“ 竞赛中的‘Choking’是描述比赛关键时刻运动员的技术发生衰变的现象”〔3〕 ;“ 通常发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失误导致运动成绩下降” 〔4〕;“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 Choking 现象”等〔5〕。而大多数研究者对Choking现象概念解说回答认为是,“Choking现象”通常发生在“压力条件下”、“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下面就上述几个问题作简要分述。
1.1“Choking现象”与压力
综合国内现有的体育竞赛Choking现象研究文献,总体来看,认为choking现象是在压力条件下产生的,并如图1所示的模式框架下展开论说,并将“压力”放在了choking现象产生的必然核心位置。这当然也有其合理性。那么choking现象全然是在压力条件下产生的?笔者对此问题同样存在疑问和困惑。如陈亚林、刘昌在《有关工作记忆的压力下Choking》文中指出,“当前对压力下‘Choking’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有些研究者对‘Choking’和压力下‘Choking’不做区分,导致很多对‘Choking’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对压力下‘Choking’的定义”。〔6〕因此说, Choking和压力下Choking有着不同特质与涵义。在压力条件下会产生“Choking现象”,但是,同样存在不在压力条件下发生“Choking现象”。由上述引出图2模式。
如图2所示可以明了,研究Choking现象的重点应放在因素A、B、C……X上,其次是研究因素1、2、3……n。而现有的Choking现象分析大多研究因素1、2、3……n通过压力的作用导致Choking现象。那么,因素A、B、C……X直接导致成绩下降和因素1、2、3……n导致压力使成绩下降又可说明Choking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一的压力条件下的现象。而直接导致的比赛失常、失误(即“成绩下降”)也不能全然当做Choking现象产生的机制研究。如:自身技艺与对方差距、文化差异、“首次采用6-3-3 新赛制〔7〕、摄像机的影响〔8〕”等稳定因素;又如:“缺乏大赛的经验”、“比赛的高技术含量增加” 等因素。当然,有些因素既能产生压力,也能产生Choking现象,同样还能成为成绩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排除这三个因素群之间有交集的可能,也不排除A、B、C……X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或和压力的交互作用因素。
又如站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中的“潜意识”层面上,弗洛伊德认为“过失不是无因而致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两种意向(intention)同时引起——或相互干涉——的结果;它们是有意义的,这些意向中若有一个想要借牵制(hamper)另一个而得到发表(express),其本身便不得不先受一些阻力禁止它的活动。简单地说,一个倾向必须先受牵制,然后才能牵制其他倾向”。〔9〕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Choking现象的产生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意向相互牵制所导致的结果?如在金牌的“诱惑”(temptation)下,主体从无意识中冒起的欲望(desire)和超我(Superego)对表现欲望的压抑(depression)等。从神经系统科学看,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神经系统暂时性的功能丧失也会导致Choking现象,笔者在此便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后续的研究应该对比赛中的“某一时刻”下的Choking现象心理状况和因素A、B、C……X与直接导致Choking现象因素投入更多的研究分析,这是Choking现象研究的“基石”。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讨论Choking现象的机制和要义。同样外界因素突变和自身心理突变共同导致了运动过程的突变,变化的因素也应成为分析研究的重点。
1.2Choking现象与比赛的关键时刻、重大比赛
学者徐晓斌在“压力条件下篮球运动员自信心与‘Choking’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所述“竞赛中的‘Choking’是描述比赛关键时刻运动员的技术发生衰变的现象”。那么比赛过程中什么时刻是关键时刻呢?笔者认为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任何时刻都是关键时刻,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比赛中的某一时刻”运动员个体的意识执行过程中发生“窒息、阻塞”而导致的失误或运动成绩下降?而很多研究者一定程度上都在“重大比赛”中的“最后时刻”冥思苦想。“重大比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固然认为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样的国际比赛是重大比赛,但对于不同层次的运动员来说,参与者主体就会对不同层次的比赛有着不同的认识。那么,可能一场区队比赛就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可以称之为重大比赛。正如胡塞尔所言“不同的认知主体对同一个认知客体就必然因由于认知经验不同而影响着认知主体的意向性不同”。〔10〕Choking现象可以是发生在任何层次的体育竞赛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层次的运动员比赛时。但大多数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多以选择一些较高层次的重大赛事和较为突出运动员作为个案研究,当然也有其合理与重要性。作为研究者要多面研究Choking现象产生机制和要义,如果将Choking现象的前提情境定位在“重大比赛中的最后比赛的关键时刻”,那么就很容易混淆研究范围和对象了。
2Choking现象与比赛失常、失误
就其比赛“失常”、“失误”和Choking现象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还是要先举两例个案,以更有助于解释。如“优秀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个案研究”:“S(指受研究的优秀运动员)平时的训练状态和训练成绩都说明其专项技能已达到较高水平,可在重大的全国赛中却屡屡败北,这种现象正是Choking 现象。” 〔11〕另“运用Choking理论分析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误的原因”:“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 届奥运会上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失误’。从心理学的观点分析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为‘Choking’现象。”〔12〕这两篇文献均是将比赛“失常”和“失误”等同于Choking现象来研究。如王进所言,自然因素、生理因素等非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比赛失常和失误,而“Choking”是一种心理现象。从上文笔者所述概念中不难看出 Choking 现象表现是比赛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突变”现象,只有这样的某一时刻才能和Choking现象的“特质”相符,即“噎、堵住、窒息、阻塞”。并且,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某一时刻产生Choking现象的情境因素应该是“突变”的、不可预知的、共时性的。可预知的、稳定性的因素不能当做导致或产生Choking现象的机制与要义,那么假定可预知的、稳定性的因素,其应该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和赛场心理干预等其它研究的范畴。那么,比赛的失常、失误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既可是历时性的与历史遗留因素,也可是突发性因素。诚然,比赛失常、失误现象包括Choking现象,但比赛失常、失误不一定是发生Choking现象。如果研究者将一般意义上的比赛失常、失误不加区分地等同于Choking现象研究,是否偏离了关于Choking现象质的规定性研究?
3Choking现象与实验研究
首先笔者就Choking现象的研究并不反对使用“科学”(science)方法研究,甚至一部分研究内容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这当然有其合理性。要问实验研究是Choking现象的最佳研究方法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实验研究法对Choking现象研究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呢?下文作以简要辨析概述。
试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有效实施并无多大困难。由于Choking现象涉及到的是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所研究的内容是否都可以、是否都能够成为量化数据?由于精神与情感所表现的内容、性质是个体的、还没有或不能外化为可被科学研究者视为“事实”,因而在本质上则是显其“主观性(individualistic subjectivity)”。〔13〕关于在体育比赛者的Choking现象动机等的精细把握上,社会“科学”(sciences)定性研究可以较好地研究Choking现象主观性和动态性。胡塞尔指出:“‘现象’不仅仅只是包括那些自然和物理性的‘东西’,而且还应包括那些被他称之为‘观念性的(idealistic)’如逻辑、数学、科学理论、价值、各种观念、种种想象和情感等‘东西’。这些东西虽不能直接被感知,但可以被人所意会。”〔14〕那么体育竞赛中Choking现象作为产生在体育比赛中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不能全然按照行为主义的“S→O→R”模式化研究。更何况很多心理活动无法被量化,譬如无意识欲望和神经递质变化,是不能用等级评分的。再者,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的精神紧张度、思维变化、现场情景等在实验室里是无法得到复制的;Choking现象产生的背景在实验室中也是无法重现的,更何况不同环境下产生Choking现象机制也不尽相同,研究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那么实验研究的结论信度就相当低了。如《青少年运动员Choking现象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文章最后也指出了在“实验操作下的压力和真正比赛中的压力有着差异”的异议。〔14〕如果靠情景再现设计、增加压力等方法人为性是不能制造出来二次一致性,那么实验的效度就值得怀疑。
综上所述,学术界应该对Choking现象的研究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尽量摒弃一些无效的研究方法,使得Choking现象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更高。那么研究中使用何种方法研究,就只能依靠“综合处理”,综合研究者自己根据研究的对象、内容、本质属性等来确定不同的研究方法。
4后记
正如马克思所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才推动了事物向着更新的方向前进。研究也是如此。体育竞赛是由参与“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心理学研究在“总科学”的要求下做着艰难地探索性工作。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发展时期,体育学术界加大对体育心理学研究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进.运动心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竞赛中的 Choking 现象〔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13(5).
〔2〕 王进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 2004,36(5) .
〔3〕 徐晓斌.压力条件下篮球运动员自信心与“Choking”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
〔4〕 胡桂英,许百华,许琦.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8,(3) .
〔5〕 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3).
〔6〕陈亚林,刘昌在.有关工作记忆的压力下“Choking” 〔J〕.心理科学进展,2009,(8).
〔7〕 高红艳,王进.运用“Choking”理论分析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误的原因〔J〕.中国体育科技,2006,6(6).
〔8〕 刘运洲,张忠秋.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9).
〔9〕 〔奥〕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0〕 王邦虎.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J〕.学术研究,1997,(8) .
〔11〕 胡桂英,王进,许百华,优秀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个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
〔12〕 高红艳,王进.我国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及归因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9,(4).
〔13〕 王邦虎.关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区分的标准〔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8.
〔14〕 王邦虎 .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J〕.学术研究,1997,(7).
(责任编辑:赵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