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特色农业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总结出政府扶持、科技支撑、一体化经营等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期更好地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及其研究。
关键词:特色农业;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1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背景分析
从现实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949年建国前,中国是一个经济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90%以上,食物自给成为首要目标;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以粮食、棉花、油料等种植业为主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城乡居民所需的食物主要来自谷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体制创新,以及国家让利于民政策的实施,农业科技进步的加快,农业投入补贴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食物短缺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在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许多地区出现节余。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产品市场告别长期短缺,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农业生产的目标也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转向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相结合,而以质量型增长为重点;从过去大宗农产品的数量保障目标,转变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质量保障目标[1]。加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农业功能或作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系统中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意志要素等农业要素的资源结构的变革,农业的多功能性日趋显现,从只满足人们的“胃”到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吃喝玩乐”等多种需求[2]。如何发挥各地优势和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政策看,1982年以来,中央发布了多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1a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2005年中央一号文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6年中央一号文也明确要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产区;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范(2007~2010)》,明确指出重点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10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特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可见,特色农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都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坚強的政策保障。
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除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近几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赣南脐橙、广昌白莲、高山茶叶、油茶等等,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难点,如特色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等等,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而综观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实践,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教训,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应吸取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2 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2.1 国外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呈现,且小众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逐渐升级。而特色农业的发展正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铸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成功实践主要有日本“一村一品”、荷兰花卉和丹麦猪肉等等。
2.1.1 日本“一村一品”
20世纪70年代末,为振兴农村经济,日本在全国70%的区域广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兴起,不仅在日本国内,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村一品”运动是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最大限度搞活地方特色农业。
2.1.2 荷兰花卉
荷兰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素有“世界花卉王国”之称,是世界最大的花卉产品出口国,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荷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荷兰花卉产业之所以响誉于全球,很大程度归根于科技,花卉的科技含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花卉研究机构(包括政府、大学和企业3个层次)数量众多,专门从事花卉研究的科研人员超过6000人,非常重视对花卉资源的收集和新品种选育。同时,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荷兰政府为鼓励花卉产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增值税;对使用节能设备和培育新品种的花卉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向从事花卉种植的农场提供贷款担保和为花卉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贷;与外国政府签订多边、双边贸易协定,消除花卉的国际贸易壁垒等等。
2.1.3 丹麦猪肉
丹麦是世界上人均产猪肉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第3大猪肉出口国,出口到德国、英国、波兰、中国等140多个国家,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丹麦养猪业采取合作社制度,合作社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猪肉产品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从养殖到餐桌全程控制,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2.2 国内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实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特色区域农业进行探索与实践,农业产业化也随之开始兴起,且发展较快,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发展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各地特色农业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多种经营和“三高”农业的重要方向,不少特色农业迅速铺开,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艺、园艺等特色农产品类型体系,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综观我国特色农业发展历程,成功实践主要有山东寿光蔬菜、云南花卉、内蒙古奶业等等。
2.2.1 山东寿光蔬菜
山東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南、中部土质肥沃,盛产蔬菜、粮食和果品,北部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是全国3大重点原盐产区之一。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被誉为“中国一号菜园子”、“蔬菜生产联合国”。在政府的支持下,山东寿光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高度重视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做到不断延伸和完善蔬菜产业链条,力推蔬菜产业从粗放生产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2.2.2 云南花卉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气温温和,四季无酷暑,很适宜花卉植物的生长,素有“花卉之乡”的美称。云南花卉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对农民增收举足轻重。云南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迅速发展,不仅借助云南省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优势,还在于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近过多年的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在产业化、规模化、优质特色花卉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增强,创造了文明于全国的“云花”品牌,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花卉进出口贸易国。
2.2.3 内蒙古奶业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国内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养牛挤奶历史有数千年之久。奶业是内蒙古畜牧业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目前,内蒙古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伊利和蒙牛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两大乳业巨头。内蒙古奶业形成、发展和壮大,主要取决:良好的气候条件、饲草料条件和开阔的地理空间;畜牧业科技水平较高,大力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饲草饲料产业、商贸流通业、乳制品包装产业等相关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对奶业的大力支持。
2.3 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启示
2.3.1 农业首先要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特色是生命。当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只有培育出有特色、质量优质的农产品,才能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目前,江西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农业生产整体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占有量有限,直接影响农民的现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依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特色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出特色品牌,打开市场销售渠道,变区域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2.3.2 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特色农业发展亦响誉全球,这些主要归因于农业科技进步。影响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水平。实践证明,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特色农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科技贡献率较低,农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2.3.3 大力发展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
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业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农产品加工特别是深加工较滞后,丰产时农产品滞销也较严重。所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特色农业要不断地向产前和产后延伸拓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中,向集约化发展,产生连锁效应。
2.3.4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时代所需,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特色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特色农产品质量也更加重视。综观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实践,特色农业发展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日本“一村一品”、荷兰花卉、内蒙古奶业、云南花卉等等特色农业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推动、扶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气温温和,农业特色资源丰富,如赣南脐橙、高山茶叶、油茶等等,而特色农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欠发达,资金、技术等方面相对于特色农业发展特别是做强做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政府从优惠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则必不可少。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任重道远,无法照搬已有的做法,在实践中将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难题,需要结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县市实际,注重吸取国内外成熟和有益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走独具特色、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在特色农业大好发展趋势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只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特色优势产业一体化经营;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建设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徐新华,吴文.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1(07):208-209.
[2]王建康,智敏.陕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02):37-42.
[3]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03):46-48.
[4]潘时常,朱菊萍,焦金芝.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72-75.
[5]王文涛.国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06):95-97.
[6]柯福艳.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机理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1):408-411.
作者简介:魏建美(1979-),女,江西吉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
关键词:特色农业;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1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背景分析
从现实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949年建国前,中国是一个经济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90%以上,食物自给成为首要目标;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以粮食、棉花、油料等种植业为主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城乡居民所需的食物主要来自谷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体制创新,以及国家让利于民政策的实施,农业科技进步的加快,农业投入补贴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食物短缺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在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许多地区出现节余。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产品市场告别长期短缺,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农业生产的目标也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转向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相结合,而以质量型增长为重点;从过去大宗农产品的数量保障目标,转变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质量保障目标[1]。加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农业功能或作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系统中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意志要素等农业要素的资源结构的变革,农业的多功能性日趋显现,从只满足人们的“胃”到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吃喝玩乐”等多种需求[2]。如何发挥各地优势和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政策看,1982年以来,中央发布了多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1a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2005年中央一号文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6年中央一号文也明确要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产区;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范(2007~2010)》,明确指出重点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10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特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可见,特色农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都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坚強的政策保障。
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除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近几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赣南脐橙、广昌白莲、高山茶叶、油茶等等,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难点,如特色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等等,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而综观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实践,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教训,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应吸取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2 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2.1 国外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呈现,且小众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逐渐升级。而特色农业的发展正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铸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成功实践主要有日本“一村一品”、荷兰花卉和丹麦猪肉等等。
2.1.1 日本“一村一品”
20世纪70年代末,为振兴农村经济,日本在全国70%的区域广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兴起,不仅在日本国内,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村一品”运动是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最大限度搞活地方特色农业。
2.1.2 荷兰花卉
荷兰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素有“世界花卉王国”之称,是世界最大的花卉产品出口国,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荷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荷兰花卉产业之所以响誉于全球,很大程度归根于科技,花卉的科技含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花卉研究机构(包括政府、大学和企业3个层次)数量众多,专门从事花卉研究的科研人员超过6000人,非常重视对花卉资源的收集和新品种选育。同时,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荷兰政府为鼓励花卉产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增值税;对使用节能设备和培育新品种的花卉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向从事花卉种植的农场提供贷款担保和为花卉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贷;与外国政府签订多边、双边贸易协定,消除花卉的国际贸易壁垒等等。
2.1.3 丹麦猪肉
丹麦是世界上人均产猪肉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第3大猪肉出口国,出口到德国、英国、波兰、中国等140多个国家,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丹麦养猪业采取合作社制度,合作社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猪肉产品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从养殖到餐桌全程控制,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2.2 国内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实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特色区域农业进行探索与实践,农业产业化也随之开始兴起,且发展较快,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发展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各地特色农业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多种经营和“三高”农业的重要方向,不少特色农业迅速铺开,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艺、园艺等特色农产品类型体系,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综观我国特色农业发展历程,成功实践主要有山东寿光蔬菜、云南花卉、内蒙古奶业等等。
2.2.1 山东寿光蔬菜
山東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南、中部土质肥沃,盛产蔬菜、粮食和果品,北部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是全国3大重点原盐产区之一。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被誉为“中国一号菜园子”、“蔬菜生产联合国”。在政府的支持下,山东寿光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高度重视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做到不断延伸和完善蔬菜产业链条,力推蔬菜产业从粗放生产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2.2.2 云南花卉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气温温和,四季无酷暑,很适宜花卉植物的生长,素有“花卉之乡”的美称。云南花卉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对农民增收举足轻重。云南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迅速发展,不仅借助云南省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优势,还在于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近过多年的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在产业化、规模化、优质特色花卉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增强,创造了文明于全国的“云花”品牌,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花卉进出口贸易国。
2.2.3 内蒙古奶业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国内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养牛挤奶历史有数千年之久。奶业是内蒙古畜牧业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目前,内蒙古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伊利和蒙牛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两大乳业巨头。内蒙古奶业形成、发展和壮大,主要取决:良好的气候条件、饲草料条件和开阔的地理空间;畜牧业科技水平较高,大力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饲草饲料产业、商贸流通业、乳制品包装产业等相关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对奶业的大力支持。
2.3 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启示
2.3.1 农业首先要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特色是生命。当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只有培育出有特色、质量优质的农产品,才能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目前,江西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农业生产整体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占有量有限,直接影响农民的现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依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特色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出特色品牌,打开市场销售渠道,变区域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2.3.2 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特色农业发展亦响誉全球,这些主要归因于农业科技进步。影响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水平。实践证明,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特色农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科技贡献率较低,农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2.3.3 大力发展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
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业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农产品加工特别是深加工较滞后,丰产时农产品滞销也较严重。所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特色农业要不断地向产前和产后延伸拓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中,向集约化发展,产生连锁效应。
2.3.4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时代所需,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特色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特色农产品质量也更加重视。综观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实践,特色农业发展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日本“一村一品”、荷兰花卉、内蒙古奶业、云南花卉等等特色农业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推动、扶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气温温和,农业特色资源丰富,如赣南脐橙、高山茶叶、油茶等等,而特色农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欠发达,资金、技术等方面相对于特色农业发展特别是做强做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政府从优惠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则必不可少。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任重道远,无法照搬已有的做法,在实践中将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难题,需要结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县市实际,注重吸取国内外成熟和有益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走独具特色、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在特色农业大好发展趋势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只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特色优势产业一体化经营;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建设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徐新华,吴文.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1(07):208-209.
[2]王建康,智敏.陕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02):37-42.
[3]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03):46-48.
[4]潘时常,朱菊萍,焦金芝.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72-75.
[5]王文涛.国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06):95-97.
[6]柯福艳.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机理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1):408-411.
作者简介:魏建美(1979-),女,江西吉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