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片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片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5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维重建组和X线片组,每组30例,其中三维重建组在术前先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骨折性质及骨折解剖位置,X线片组在手术前行X线片检查确定骨折性质及解剖位置。术后统一行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股骨截面位移比、股骨颈前倾角、颈干角的复位程度,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三维重建组术后的股骨截面位移比、股骨颈前倾角、颈干角复位程度、卧床休息时间、远期(术后1年内)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手术(术后1年)后骨折的愈合情况,均优于X线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先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手术效果优于术前单纯行X线片检查,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X线片;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X-ray in the treatment of 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ethod:From January 2011 to May 2016,60 patients with 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and divided into 3D reconstruction group and X-ra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3D reconstruction group was performed by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o determine fractures character and anatomical location,the X-ray group was performed X-ray examination to determine the fracture and anatomical location.Both of two groups adopted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examination,the postoperative reduction of femoral cross section,femoral neck anteversion angle and neck incision angl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ime,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Result:The postoperative reduction of femoral cross section,femoral neck anteversion angle,neck incision angle,rest in bed time,stability of the fixation in the long term(within 1 year after operation),the fracture healing condition after operation(1 year after operation) of the 3D reconstruction group were also better than the those of the X-ray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aking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for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has better operation effect than X-ray examination,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X-ray; 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Clinical 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in Yuancheng District of Heyuan City,Heyuan 51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1.019
  股骨頭、股骨颈及髋臼共同组成的髋关节,是连接躯干及下肢的重要结构,也是人体主要的承重结构,因此也是高处坠落及车祸时最常伤及的部位,尤其是股骨粗隆骨折,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如果受伤后不能及时地使骨折复位,其致死率及致残率都极高[1]。因此第一时间明确骨折类型,通过手术尽量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对于患者的术后愈合及早日康复进入正常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2]。要想在术中达到接近骨折解剖复位,不仅对手术医师的手术水平有要求,在术前明确骨折的性质、骨折端的解剖位置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术前详细深入了解骨折部位,对于术中骨折复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4]。对本院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及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性质后行骨折复位手术治疗,术后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1年1月-2016年5月本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入选标准:男女不限,年龄30~5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48 h;单纯股骨粗隆骨折,未合并全身多发骨折;无保守治疗指征,需行手术治疗,且满足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依从性良好,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齐全,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不符合入选标准者;合并有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有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者;中途放弃治疗者。最终选取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维重建组和X线片组,每组30例。其中三维重建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52岁,平均(41.52±2.56)岁;BMI(21.12±5.52)kg/m2;其中摔伤22例,车祸伤8例;股骨头中心移位(6.35±2.58)mm。
  X线片组男18例,女2例,年龄35~53岁,
  平均(42.25±3.14)岁;BMI(20.17±6.57)kg/m2;其中摔伤20例,车祸伤10例;股骨头中心移位(6.85±2.88)m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受伤原因、股骨头中心移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院后对60例患者立即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生化试验全套等术前检查,对三维重建组患者行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选用东芝16排螺旋CT机,运用骨算法,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扫描层厚3 mm,重建矩阵512×512,利用三维重建作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面成像,观察分析股骨近端解剖结构,依据三维重建图像建立骨骼三维几何解剖形态模型,确定股骨解剖轴线,力求在股骨骨折手术过程中达到解剖复位[5]。对X线片组患者行X线片检查,选用西门子数字X线机。然后行骨折手术复位,术中力求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对两组患者股骨近端进行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复位效果。
  1.3 观察指标 术后行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股骨截面位移比、股骨颈前倾角、颈干角的复位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卧床休息后下地行康复训练的时间,短期(3个月内)内固定物的稳定性,远期(术后1年内)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手术(术后1年)后骨折的愈合情况,分为骨折愈合、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行CT三维重建检查测得的骨折部位解剖复位程度比较 三维重建组的股骨截面位移比小于X线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体解剖结构中,股骨颈前倾角为12 °~15 °,三维重建组术后股骨前倾角与X线片组比较,更加接近正常股骨前倾角范围;正常股骨的颈干角平均127°[6],三维重建组颈干角与X线片组比较,更接近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期及远期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比较 三维重建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短于X线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短期内内固定物不稳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远期(术后1年内)内固定物不稳定发生率低于X线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术后1年)后骨折的愈合情况比较 三维重建组患者术后临床愈合率达90.00%,高于X线片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畸形愈合的发生情况(3.33%)优于X线片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X线片分型 根据螺旋CT三维重建、X线片及手术中观察所得结果对比,并结合股骨粗隆间骨折Jensen分型,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稳定型包括
  Ⅰ型:2个骨折片段,未见骨折移位。Ⅱ型:2个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不稳定型骨折包括(1)Ⅲ型:3骨折片段,移位的大粗隆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2)Ⅳ型:3骨折片段,小粗隆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3)Ⅴ型:缺乏内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图1为V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结构,也是连接躯干及下肢的重要结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生车祸或者高处坠落伤时,常常伤及髋关节[7-8]。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大,骨质流失,骨质疏松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下肢受伤时,常伤及股骨,股骨骨折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复位,并达到解剖复位,很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甚至畸形愈合,因此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9-10]。第一时间明确骨折类型,通过手术尽量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对于患者的术后愈合及早日康复进入正常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临床上对于骨折的诊断一般选用X线片正侧位检查,对于一般骨折诊断率达90%以上[11]。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操作简单,但是对于一些解剖位置要求较高的骨折类型而言,X线片检查不能形象准确地显示骨折位置。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形象直观地还原骨折部位的情况,从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面成像,观察分析股骨近端解剖结构,依据三维重建图像建立骨骼三维几何解剖形态模型,确定股骨解剖轴线,在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时进一步提供参考依据,尽量达到解剖复位[12-13]。在行股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时,参照三维重建模型,能使骨折截面移位面积减少,从而能促进骨痂的形成,加快骨折愈合,而且可以减少股骨颈前倾角及股骨颈干角的偏离幅度,尽量避免骨折畸形愈合[14-15]。本次研究报道显示,三维重建组的股骨截面位移比(0.32±0.12)明显小于X线片组的(0.53±0.21)(P<0.05)。三维重建组的股骨前倾角(12.56±3.69)°,相对于X线片组的(15.86±5.47)°,更加接近正常股骨前倾角范围;颈干角(127.36±5.63)°相对于X线片组的(132.21±7.45)°,更接近于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近期文献[16]报道结果接近。在骨折复位过程中,达到解剖复位可以更利于骨的生长愈合,相比骨折复位时未达到解剖复位者,大大缩短了骨痂生长愈合期,从而缩短卧床休息时间,使患者尽早地下床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减少了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7]。而且在达到解剖复位时,无论是从短期还是远期内固定物稳定性来看,在术前经过三维重建再行内固定,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纯行X线片检查就手术的患者,只有当骨折部位骨固定稳定,在日后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才能更加安全有保障,进一步避免二次受伤,一旦二次受伤,行二次手术的风险远远大于首次手术,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加倍[18-19]。在三维重建指导下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更能体现优越性,能大大减少畸形愈合的风险[20]。本研究显示,三维重建组畸形愈合的发生率(3.33%)优于X线片组(23.33%)(P<0.05),在临床治疗骨折患者时,不仅要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骨折愈合的目的,更要避免畸形愈合的发生,一旦发生畸形愈合,虽然骨折愈合了,但是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在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折复位手术时,不能简单依靠X线片结果就进行复位,更应该先行CT三维重建,力求在手術过程中达到解剖复位,这样不仅有利于骨折患者的恢复,也能避免发生骨折内固定物不稳定、畸形愈合远期并发症,促进患者健康。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先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术前单纯行X线片检查,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启明,劳国荣,汪建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8):32-33.
  [2] Lee K T,Park Y U,Jegal H,et al.Pro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fifth metatarsal stress fracture using plantar gap[J].Foot & AnkleInternational,2013,34(5):691-696.
  [3]朱培杨,周玮,李建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0):34-36.
  [4] Van W M,Ruetten S,Baraliakos X,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ack pain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instabl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J].Dtsch Med Wochenschr,2012,137(36):1740-1742.
  [5]崔凤金,曾思平.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片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3):263-266.
  [6]景平生,梁慧,靳江涛,等.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骨折分型及术式选择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108-109.
  [7]宋长利,夏楠.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123-125.
  [8]张坤,陈雁西,强敏菲,等.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2):1024-1028.
  [9]蒋艳,蒋燕,蒋银仙.多层螺旋CT在足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93-94.
  [10]刘悌,李行胜.脊椎骨折X线平片与螺旋CT对比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4):327-329.
  [11]郑尚斗,林建征.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84-186.
  [12]练旭辉,陈忠,叶文钦,等.螺旋CT多平面和三維重建在踝关节及足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2):1091-1093.
  [13]张明辉,李国军,宋文超,等.多排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2):124-125.
  [14]施保华,尹峰.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复位策略与手术技巧[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8):769-770.
  [15]张成宝,马信龙,马剑雄,等.股骨颈骨折术前空间移位三维重建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3):203-206.
  [16]孔飚.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80-81.
  [17]王以军,乌开西.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4):233-234.
  [18]段强民,李光磊,常西海,等.推挤大粗隆对粗隆间骨折Gamma钉固定术后颈干角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2):2034-2039.
  [19]赵晶鑫,苏秀云,赵喆,等.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2):263-268.
  [20]丁燕萍,杨莹.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修复中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612-617.
  (收稿日期:2017-06-09) (本文编辑:康玥)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比较降钙素原对于腹腔感染性休克和肺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差别。方法:分别于入科24 h内抽取PCT、内毒素以及动脉血测定乳酸,并根据24 h内最差临床指标计算APACHE Ⅱ评分,比较相同分组下不同预后及不同分組下相同预后患者之间PCT、内毒素、血清乳酸、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预后患者入院第1天死亡组PCT水平、血清乳酸、APACHE Ⅱ评分、内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調控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老年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及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60岁以上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PETCO2组(L组)与轻度高PETCO2组(H组),各100例。L组患者术中通过调控呼吸参数控制PETCO2在3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两种麻醉药物对重度烧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择期重度烧伤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v组和Pro组,每组20例。Sev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以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准);Pro组持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效应室浓度3~4 μg/mL(Marsh模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和麻醉时间、手术开始后24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EGFR、Ki67和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60例宫颈鳞状上皮化生、70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SIL)和8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中EGFR、Ki67和P16的表达。结果:EGFR、Ki67和P16在鳞状上皮化生、LSIL和HSIL中的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Ki67和P16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确诊并治疗好转出院的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将患儿分为复发组(n=24)和不复发的对照组(n=40),对比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情况,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院和出院时,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1、3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病毒病原谱。方法:以1168例ARI住院儿童鼻咽拭子为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C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HBoV)、鼻病毒(RHV)以及副流感病毒1、2、3、4(PIV1、2、3、4)。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股浅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远期通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股浅动脉闭塞行腔内治疗的患者117例,另选取同时间段单纯股浅动脉闭塞行腔内治疗的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先对可能影响患者腔内治疗术后远期血管通畅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挑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可能影
期刊
【摘要】 目的:回顾总结选择性减胎治疗的结局预后,分析选择性减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选择性减胎手术的病例共131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进行氯化钾(KCl)心内注射减胎。结果:131例减胎病例,孕妇平均年龄(37.12±2.71)岁;其中双胎妊娠69例,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病例62例;12例失访,11例流产。减胎孕周对流产发生率无影响  (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颈部巨大肿块致气管狭窄患者的合适气管导管型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2016年8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巨大肿块切除术患者10例,记录CT测量的气管最狭窄内径值及患者相应采用的气管导管内径,总结患者的合适气管导管型号。结果:10例患者最窄内径为4.0~6.9 mm,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成功置入内径为6.0~7.5 mm的加强型气管导管,其中经口8例,经鼻2例。9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MR-PWI联合SWI在脑胶质瘤级别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5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低级别(1、2级)脑胶质瘤组21例,高级别(3、4级)脑胶质瘤组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PWI联合SWI检查。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肿瘤的定量分析容积转运参数(K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