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盆景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故的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对古建园林、昆曲、绘画都有精到的研究,他享有八旬高寿,与他生前对养生之道也有精到的研究有关。
  
  老人如盆景,要倍加呵护
  
  一年,陈从周先生在北京拜访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时,与茅老谈起了养生之道。陈从周将老人的养生比喻为一盆名贵的老桩盆景。他说:老年人仿佛像一株名贵的老桩盆景,要多注意保养,不要经常参加展出,随便变换环境,免得碰坏。他还说,老年人要“老实”,要深居简出,这样才能保持清静健康。90高寿的茅老莞尔以报,他觉得陈从周先生的养生之道颇有见地。
  
  安步当车,保健又安全
  
  陈从周先生迈入老年之列后,不再骑自行车。因为上海车多人挤,他以步当车,既锻炼了身体,又避免了骑车时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隐患。他在横穿马路或遇车辆行人众多时,总是分外小心,宁愿甘居落后,老实让人。陈从周以为“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去避它,它却无端地来碰我,我如何受得了,还是老实点吧!陈从周先生由此而推之,老年人长途旅游,单独乘车等更应该谨慎一点。生活在大城市的老人千万要注意,不要在人多的时候上菜场,抢购蔬菜,去凑热闹,市价略贵一点,不必计较。万一身体受到损伤,那才得不偿失呢!谈到老年人的穿衣,陈从周认为在冬夏两季更须注意,不可充好汉。人家青年人讲究季节服装,赶时髦。老年人体质总是比年轻的时候衰弱了,因而老年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因体质而选衣,这样也许“笨”一点,但却是实惠的。
  
  饮食有度,无“过”无“不及”
  
  至于饮食,陈从周以为,老年人也必须老实对待。过饱之餐,过冷之食,过量之酒,“吃下去容易,吐出来难。”“病从口入”是经验之谈。老年人,大多数有节约的传统,食物放得时间长了,也舍不得扔弃,总是“能吃下去的,还是要吃下去”。这不好,老年人不必在这种问题上斤斤计较充英雄,这样才可以保证健康。同样,老年人对营养补品与一些必要的药物,也要保持老实态度。孔子说过,要“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有些老人会说:“多吃点有什么不好?”这正如我们养老桩盆景一样,肥料要用得轻,甚至不用,用得过重倒要走向反面。如果不遵从医生之言,药物用得不当,出了问题可就大啦,这件事来不得半点虚假。
  
  老有所为,人老是一宝
  
  陈从周在《老年人要“老实”》一文中认为,老年人的养生之道重要的一环,是对自己有个良好的心态,正确的认识,不要不服老,也不要以为一老就不中用。有的人认为“人老珠黄不值钱”,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古人说得好:“经验即文章”,“人老是一宝”,哪一位老人没有几十年的阅历,哪一位没有丰富的经验。老人们的经验对今天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易于自处,有利于健康长寿。
  
  心胸开阔,养生先养神
  
  陈从周先生认为,“养神”主要是指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一切顺其自然。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八九,但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陈先生晚年丧妻失子,但他依然情溢于衷,发为文墨,无不斐然成章,清朗可诵。老来痛失爱子的陈从周,则终生视石如子。刻有“我与阿Q同乡”闲章,自号“阿Q同乡”。赵朴初先生赠诗赞誉他是“多能真见梓人才”。他画了《荷叶小鸟图》。原来,画中的田田荷叶是暗喻自己,那只小鸟是暗指六岁孙女,画上,小鸟嬉戏于田田荷叶之间,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从周在丧妻失子之后,祖孙俩相依为命,孙女嬉戏膝下的生活情趣。
  陈先生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忘记烦恼,更不要自寻烦恼,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自得其乐。有些烦恼,是由于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才产生的。少想事,有的事想也想不通,多做有益的事情,烦恼自己就“跑”了。陈从周先生历经数次政治运动,为了他心爱的园林事业,历经坎坷,但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潜心治学,不为外界所动。
其他文献
由于颈椎病为退变性疾病,超负荷的活动不仅加速或加重颈椎的病理改变,而且容易引起外伤或发生意外。得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要引起注意,其在进行侧转和旋转运动时易压迫椎动脉而加重原有的眩晕症状,所以椎动脉型患者侧转和旋转动作最好少做、慢做,最好不要做。  中老年患者在做活动颈部的运动时,要注意一定的强度和运动量,动作不宜选择过多,活动时间不宜过久,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体育疗法对一般疾病无特别禁忌
期刊
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存诗愈三千,居唐代诗人之冠,而且享年75岁,是古代诗人高寿者之一。他的长寿之道是多方面的,而世人对他的“四乐”养生之道推崇备至。    第一乐:仕途坎坷处世乐  白居易29岁中进士入仕途,但人生道路并不是“春风得意”。昏暗官场使他壮志难酬,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又移忠州刺史。后被招回朝廷,但不久又
期刊
宁静之水自然映显万物,水动则物相全消;  宁静之心自然平息烦恼,心动则烦恼复萌。  初习禅定,愈想入静,愈难入静—杂念纷纭,浮想联翩,反而生出诸多烦恼。  然而,想入静之“想”当时在哪里?比如,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室,当然不见飞尘。当一束阳光射进窗来,顿见光束之中飞尘无数,当下心中必猛然警惕。这警惕一念即是“觉”,继“觉”而行“正思惟”便是“悟”。  觉是明察;悟是明理。  倘若因睹飞尘之多而生疑
期刊
在这初冬的夜里,晚风清凉如水。窗外一弯银月挂在远处萧萧的树林上,偶而有夜鸟飞过,长鸣一声,又转瞬消失在溶溶的夜色里。  而当夜阑人静时,从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了幽幽的箫笛之声,仔细聆听,却发觉那是从现代音响里播放出来的古典音乐,虽有清幽古典的韵味,却失却了那种天然、清澈的神韵,使我听了不免感到有些惆怅,而想起了那一位吹笛的老人。  那一位老人,一生以箫笛为伴,孑身一人独居山林。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
期刊
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不能偏废。  静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存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
期刊
深秋季节,到过首都北京的人,总不忘去观赏香山红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艳丽的秋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众多种类的红叶中,枫叶因其形状美观、大小适宜、秋来红色经久不衰而最为出色。《说文解字》载:“枫,木厚叶弱枝善摇……霜后叶丹可爱。”历代文人骚客留下过许多吟诵枫叶的千古绝唱,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灿若朝霞的山村秋景图。  最有趣的是
期刊
5月12日,大地的伤口,母亲的哭泣,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血脉。千千万万的中华同胞手拉起手,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不论是在救灾现场还是祖国各地,无数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精彩瞬间无不以另一种方式在记录着这场残酷的天灾。  从那一刻开始,一切都有了再认识。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
期刊
2008年5月19日~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一个符合民心、正确及时的决定。5月19日距地震发生刚好一周,一周为民间丧事的“头七”,符合国人哀悼逝者的传统。而且,抗震救灾到了这个时刻,需要一次全国性的哀悼,以凝聚陷于过度悲痛的人心。  全民哀悼,首先是对遇难者表达哀悼,对他们的不幸表达我们作为同胞血肉之情的沉痛哀思;不仅是对遇难者表达哀悼,也是借此抚慰生者受伤的心灵,在集体哀悼中给生者受伤的心找到
期刊
专家简介 侯世科,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警卫勤应急保障、灾害救援。担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常务委员。自2001始,先后组织参与了印尼海啸等十几次的国内外救援任务。在研课题《多种自然灾害条件下医学救援装备研究》,为国务院应急办公室指定研究项目。荣立武警部队一等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总医院于16时15分接到上级
期刊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他们是如何防震救灾的呢?  首先,日本长期普及防震救灾意识。全国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开放。参观者可体验六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每年法定“防灾日”来临,日本各地都举办地震防灾演练,介绍应急对策,加强危机意识。  其次,日本有完善的地震灾害监测防治系统。日本政府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储存了大量四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