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境”成就“大课堂”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in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不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灵动、富有情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课堂才是“大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生活情境的高度浓缩,一定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要让数学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情境里带领学生在数学的天地里自由发展,在一个个小小的情境里,成就堂堂“大课”。
  一、创设情境,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平時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比较喜欢的生活情境。这既能体现数学的价值,又能让学生对数学有感性的理解。情境是这样创设的:春节到了,爸爸打工归来,并带回来一沓钞票。他在超市看中鞋一双198元、手表一只450元,他身上有900元。他该怎样付钱?怎样计算简便?教师将题目变成了生动的生活场景,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同时学生也会更清楚地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学生甚至会从情境中知晓爸妈的艰辛,然后爱上数学。这种教学方式带有生活的味道,它使数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二、走进情境,在故事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就会随之产生。比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时,我发现书中所提的问题都隐藏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师要让学生参照情境,用故事的形式把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讲出来。比如小兔子有4只蘑菇,又采了1只,现在它有了5只蘑菇。学生一边讲故事,一边学着列式子。只有能列出具体式子,才说明他们真正看懂了图。再如树上有6只猴子,先跳下去2只,再跳下去2只,最后又上来1只,树上有多少只猴子。这其实是让学生解决一个连加或者连减混合运算的问题。学生容易算错,究其原因是不会列式,没有建立起数量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着图片讲故事,一边讲一边列式。有学生说:猴子下去找妈妈了,结果没找到,就又到树上来了。在一上一下的故事叙述里,学生的列式很正确。一加一减,对初学数学不久的小学生而言,是抽象的,也是难理解的。但是在具体的故事情境里,抽象的加减便成了猴子在树上往来的情景。学生能够看得着,也能想象得出来,而且课本的图片上也反映了结果。
  三、运用情境,在问题中理解数学
  思维的出发点是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创设研究新知的情境尤为重要,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些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境其实就是给数学学习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一个真实的产生问题的环境。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的时候,我给出了“9+2=( )”这道题目。有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得到答案,自己的手指不够数,去数别人的,这是一种思路。凑十法是另外一种思路。我让学生把火柴棒分成2堆,一堆9根,一堆2根。学生从2根火柴中抽出1根放到9根里面,“9+2”的问题在情境中变成了“9+1+1”。在操作中,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有了生活的体验和感性的认识。皮亚杰认为:在运用情境的时候,创设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要有中等适度的不协调,效果才明显。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过难,学生又懒于去思考。例如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10、100,然后问学生:怎样加上一个单位让这些数字之间可以画上等号。我把代表钱的道具发给学生,学生比画着、讨论着、分类着,很快就有了答案。情境给了学生想问题的思路,学生在运用情境时,又学会了从中获取问题的答案。
  总之,情境是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它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为教学服务。教师绝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而应依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让学生在情境里与生活的美、数学的妙相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南阳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建立符合校本特征的德育评价体系,西安市第八十六中学首创“阳光学子”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品德发展。本文阐述了“阳光学子”活动的设想,从理论层面论述了活动的意义,同时还提出了活动在实践中的几点思路,包括评价主体、评价的原则以及评价环节的确定,界定了评选指标的内涵,为活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借鉴。  传统的学生评选活动很少有专门针对德育方向的,如“三好学生”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
期刊
每次家长会都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现象,究其原因,家长会俨然成了问题学生的告状会和优秀学生的展示会。久而久之,家长参会的积极性下降,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有时候家长和班主任的矛盾还会增加,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笔者经过调查,尝试以“平常学习的一天”为主题,向家长展示学生一天学习的片段。以此为契机,搭建亲子沟通平台,引导双方化解亲子冲突,促使家长关注学生学习,出其不意也能直达心意,让教育
期刊
绘本是一种辅以文字、具有一定情节的读物,精美的构图和明快的色彩能使小学生得到视觉上的愉悦,图与图之间有连续、独特的叙事关系,以富有韵律的文字或反复出现的句型来凸显主题。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和意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开发并实施小学英语绘本课程类校本课程,激发英语教师参与教研、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提升英语教师的科研以及开发校本
期刊
前几日在《教师报》读到:一名好教师应该具有匠气、匠心、匠技。读后颇有感触,教研员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则更应具有爱岗敬业的匠气,具有指导教学独具特色的匠心,具有像工匠一样不断打磨教学技能的匠技。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承载多元化的身份与技能,是目前教研员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做好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知而后行,让教研的思考“活
期刊
2018年6月16日,延安市骨干教师一行50人在吴欣鑫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清华附中,感受到了清华附中浓厚的文化氛围。上午在清华附中听了徐慧琳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同课异构课。  两节课,徐老师对同一篇课文设计了两种思路:第一节课是从学生问题入手解读文本,重点探究苏轼在众多三国人物中选择周瑜作为英雄代表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苏轼和周瑜的契合点,探究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二节课从文字入手,即徐老师所说的“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学习,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汲取语文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的学习方法,整体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
期刊
2018年10月16日,我有幸聆听了无锡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盛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深深感染着我,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曾经读过的陈国安的《语文的回归》这本书,语文课就应该是这样的,朴实无华,自然流淌。這是一节扎实、真实、厚实的语文课,语文气息浓郁,语文味十足,值得咀嚼品味、仔细揣摩、用心学习。  1.紧扣单元主题,梳理学习方法。盛老师带领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于内容精彩、图案精美的英语绘本普遍比较喜爱。英语老师借助这一点,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纷纷选择英语绘本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发挥绘本阅读的最佳效果,为学生开辟一条崭新的英语学习途径呢?  一、词缀记忆法  英语单词的构成是有规律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词根、前缀和后缀。词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低年级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为了落实“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调动低段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本人所负责的课题组在承担“课外阅读闯关”评价体系实践研究中,为阅读教育引入活水,推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闯关”的关卡设计  每个关卡均设有一位“守护者”守护,“守护者”
期刊
纵观现在小学生的习作,除了“言之无物”这一顽疾外,还有另一问题就是小学生在写作时喜欢“照抄照搬优秀习作”这种现象,这意味着学生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写作分数去写作,而不是出自内心自我表达的写作,这无疑违背了写作的初衷与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让学生在写作中讲真话,诉真情。  鼓励学生自我释放  对于自己习作的分数高低、教师评价的优良等有较高重视程度的学生,往往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