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务外包专业在职业院校中大量产生,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是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从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必然性,合作的不同分类的优劣分析,以及树立良好的合作理念等几个方面对校企合作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观念
1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校企合作机制的必然性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因此,服务外包应该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作为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3年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167424份,合同金额954.9亿美元,同比增长55.8%;执行金额6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7.1%。2014年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4万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72.1亿美元和813.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2%和27.4%,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突破千亿美元。
伴随着国内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巨大需求。近年来,各类職校服务外包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是数年后,学校培养教育出的所谓“专业人才”与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之间相去甚远。这种“型号不匹配”的问题一旦产生,要么学生“回炉”,要么企业“二次培训”。不仅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且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员成本。为了能够尽快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合作作为最有效的手段,进入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环节中。
2 校企合作的模式分析
2.1 订单培养模式——轻度合作
订单培养模式也被称作“订单班”或者“委培班”。一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该企业的冠名或者订单班级。在招生时,企业与学校就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学生在毕业后,优先选择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学习、就业一体化。
这种模式的教学会采用2+1或者3.5+1.5的形式进行,即:在学校进行2年或者3.5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然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其优点在于,针对性比较强。企业能够得到学校定向培养的专业人才,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就业保障。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仅仅是在用人方面达成初步协议,而教学简单的被分成了两个阶段,整个合作实际停留在表面。学生经过两年的理论、技能学习后在企业进行实习,由于首次接触到实际工作,极有可能,依然不满足服务外包企业的用人要求。这种表面的合作关系,只是把原来企业的二次培训,纳入学生学校学习的最后一年。之后,因为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素养的培训全部是最后在服务外包企业完成,这样使得学生的专业方向被限制在了某一个特定类型的企业,毕业后的就职选择受到较大的限制。
2.2 实训基地模式——中度合作
实训基地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企业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生资源,在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或者赠送一定的设备,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基地,该基地主要由学校负责管理,主要提供企业人员进入学校对在校生进行模块化的专业培训;另一种是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投入资金或购置设备,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该基地主要由企业负责管理,提供学生的集中实习、教师的企业进修以及学生岗前培训使用。
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已经有了深一步的进展。企业人员进入学校的实训基地对企业的“准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能够了解学校的培养方针、目标和具体执行情况,也可以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加强“准员工”的企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另外,教师可以进入学校在企业中的校外实训基地,陪同学生参与企业服务外包项目的完成。同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人员需求,学习企业中的先进的职业技能,从而对之后的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该模式是被目前大部分职校所采用的培养模式,它利用了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了利益互补的双赢。
但是,由于该模式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资金限制比较严格的企业或者学校,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往往只能存在一种,并没有将双向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同时,由于企业人员在校的技能传授与教师的企业进修主要是以特定职业技能为主。双方的教学合作,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模块,而前期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内容的制定,这些方向性、指引性的部分,并不能做到完全的融合,企业与学校的步调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录取的只能是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往往录取规模较小。
2.3 校企联姻模式——深度合作
校企联姻式合作模式是校企双方通过全程订单班或者共建外包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以主体地位直接参与办学过程,从学校招生到学生培养,再到学生就业的全程,都有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比如,企业会与学校一起进行招生的宣传工作,合作制定招生录取条件。在培养学生时,校企双方共同修订学生培养方案,企业员工与教师一起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的工作,师资双向兼职,实施教育与职业双重考核、安排对口就业。通过上述种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真正深度合作,双方是利益的共同体,是教育的协作者。
这种模式的优势明显,弊端较少,但是需要学校打破固有的教育模式,而企业则进行较大的教育管理付出,双方都要为了目标向前跨出一大步,这恰恰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烟台职业学院以这种合作模式先后开办了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软件测试技术、 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 移动通讯工程与管理等10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取得了巨大成效。实践证明,校企联姻是职业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最行之有效的模式。 3 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观念
想要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企业需求和高等教育要求的合格毕业生,职业学校必须打破长期形成的落后的、封闭的办学观念,走出去,引进来,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3.1 专业开设、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必须推陈出新
这里所谓的“新”,是要在满足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和当下企业的要求相融合,做到适时更新、实时更新。
3.2 成才、成人两手抓
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固然重要,素质培养更加关键。服务外包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的人才,同时注重人才的道德意识、职业素养和心态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3.3 校企合作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和企业的员工
学校送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师,可以在企业中了解到当前最新的行业情况,学习当前流行的职业技能,配合企业带领学生完成各种服务外包的项目,成为真正的实战型教师。而企业进入学校学习的员工,可以熟悉学校的教学模式、流程和方法,贴近师生,学习如何正确有效地教导学生,将其用于之后的新员工培训中。这些都是学校和企业今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资源。
3.4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首先,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和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实训,需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劳动,进行艰难的角色转化。因此,必须要在职称晋升、工作量核算、考核评定等方面,给予这些教师合理的保障与激励。这样才能让教师安心,尽心尽力为学校培养优秀毕业生。
其次,企业也要为进入学校的员工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不能完全沿用企業标准来评判他的工作,要给予员工合理的利益,激励他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准员工”。
最后,对于实训中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强度远大于普通教育中的传统学习活动,需要学校和企业多多关心,同时以“奖金”或者“奖励工酬”的形式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褒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 结论
职业院校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建立良好、有序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只有坚持合作,并将这种合作,从表面化、浅层化,向有质量、有内涵有效益的深层次发展,才能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党中华,毛杰,蔡向东.多层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探究[J].中国外资,2011.10.
[2]姜永华,赵平平.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与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3]王风茂,郑永果.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9.
关键词: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观念
1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校企合作机制的必然性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因此,服务外包应该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作为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3年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167424份,合同金额954.9亿美元,同比增长55.8%;执行金额6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7.1%。2014年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4万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72.1亿美元和813.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2%和27.4%,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突破千亿美元。
伴随着国内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巨大需求。近年来,各类職校服务外包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是数年后,学校培养教育出的所谓“专业人才”与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之间相去甚远。这种“型号不匹配”的问题一旦产生,要么学生“回炉”,要么企业“二次培训”。不仅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且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员成本。为了能够尽快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合作作为最有效的手段,进入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环节中。
2 校企合作的模式分析
2.1 订单培养模式——轻度合作
订单培养模式也被称作“订单班”或者“委培班”。一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该企业的冠名或者订单班级。在招生时,企业与学校就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学生在毕业后,优先选择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学习、就业一体化。
这种模式的教学会采用2+1或者3.5+1.5的形式进行,即:在学校进行2年或者3.5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然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其优点在于,针对性比较强。企业能够得到学校定向培养的专业人才,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就业保障。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仅仅是在用人方面达成初步协议,而教学简单的被分成了两个阶段,整个合作实际停留在表面。学生经过两年的理论、技能学习后在企业进行实习,由于首次接触到实际工作,极有可能,依然不满足服务外包企业的用人要求。这种表面的合作关系,只是把原来企业的二次培训,纳入学生学校学习的最后一年。之后,因为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素养的培训全部是最后在服务外包企业完成,这样使得学生的专业方向被限制在了某一个特定类型的企业,毕业后的就职选择受到较大的限制。
2.2 实训基地模式——中度合作
实训基地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企业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生资源,在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或者赠送一定的设备,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基地,该基地主要由学校负责管理,主要提供企业人员进入学校对在校生进行模块化的专业培训;另一种是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投入资金或购置设备,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该基地主要由企业负责管理,提供学生的集中实习、教师的企业进修以及学生岗前培训使用。
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已经有了深一步的进展。企业人员进入学校的实训基地对企业的“准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能够了解学校的培养方针、目标和具体执行情况,也可以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加强“准员工”的企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另外,教师可以进入学校在企业中的校外实训基地,陪同学生参与企业服务外包项目的完成。同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人员需求,学习企业中的先进的职业技能,从而对之后的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该模式是被目前大部分职校所采用的培养模式,它利用了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了利益互补的双赢。
但是,由于该模式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资金限制比较严格的企业或者学校,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往往只能存在一种,并没有将双向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同时,由于企业人员在校的技能传授与教师的企业进修主要是以特定职业技能为主。双方的教学合作,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模块,而前期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内容的制定,这些方向性、指引性的部分,并不能做到完全的融合,企业与学校的步调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录取的只能是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往往录取规模较小。
2.3 校企联姻模式——深度合作
校企联姻式合作模式是校企双方通过全程订单班或者共建外包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以主体地位直接参与办学过程,从学校招生到学生培养,再到学生就业的全程,都有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比如,企业会与学校一起进行招生的宣传工作,合作制定招生录取条件。在培养学生时,校企双方共同修订学生培养方案,企业员工与教师一起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的工作,师资双向兼职,实施教育与职业双重考核、安排对口就业。通过上述种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真正深度合作,双方是利益的共同体,是教育的协作者。
这种模式的优势明显,弊端较少,但是需要学校打破固有的教育模式,而企业则进行较大的教育管理付出,双方都要为了目标向前跨出一大步,这恰恰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烟台职业学院以这种合作模式先后开办了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软件测试技术、 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 移动通讯工程与管理等10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取得了巨大成效。实践证明,校企联姻是职业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最行之有效的模式。 3 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观念
想要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企业需求和高等教育要求的合格毕业生,职业学校必须打破长期形成的落后的、封闭的办学观念,走出去,引进来,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3.1 专业开设、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必须推陈出新
这里所谓的“新”,是要在满足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和当下企业的要求相融合,做到适时更新、实时更新。
3.2 成才、成人两手抓
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固然重要,素质培养更加关键。服务外包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的人才,同时注重人才的道德意识、职业素养和心态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3.3 校企合作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和企业的员工
学校送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师,可以在企业中了解到当前最新的行业情况,学习当前流行的职业技能,配合企业带领学生完成各种服务外包的项目,成为真正的实战型教师。而企业进入学校学习的员工,可以熟悉学校的教学模式、流程和方法,贴近师生,学习如何正确有效地教导学生,将其用于之后的新员工培训中。这些都是学校和企业今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资源。
3.4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首先,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和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实训,需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劳动,进行艰难的角色转化。因此,必须要在职称晋升、工作量核算、考核评定等方面,给予这些教师合理的保障与激励。这样才能让教师安心,尽心尽力为学校培养优秀毕业生。
其次,企业也要为进入学校的员工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不能完全沿用企業标准来评判他的工作,要给予员工合理的利益,激励他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准员工”。
最后,对于实训中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强度远大于普通教育中的传统学习活动,需要学校和企业多多关心,同时以“奖金”或者“奖励工酬”的形式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褒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 结论
职业院校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建立良好、有序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只有坚持合作,并将这种合作,从表面化、浅层化,向有质量、有内涵有效益的深层次发展,才能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党中华,毛杰,蔡向东.多层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探究[J].中国外资,2011.10.
[2]姜永华,赵平平.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与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3]王风茂,郑永果.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