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咔嚓,咔嚓……
听,那细枝被踩断的声音,在寂静的森林里显得格外刺耳,一群金色的精灵如风般在林间穿梭、飞跃,那是灵长类动物中的“颜值担当”——川金丝猴。
目前全世界共有5种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但是只有川金丝猴能够真正配得上“金丝”二字,其余的4种都是灰色或者黑色。成年的川金丝猴全身毛色艳丽,周身披有金红、赤褐、银灰色的绒毛和长毛,主调为黄褐色,既厚且长。成年雄性川金丝猴背部和肩部的金色长毛更是可达30厘米。一年中由于气候原因,川金丝猴毛色的深浅也有所不同,每年夏秋季节是它们最美丽的时候,金黄、棕红相互映衬的长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简直就是为了炫耀而存在,远远望去酷似披着一件金色披风,显得威风凛凛,一身王者之气。它们常常耀武扬威地活动于大龙潭、小龙潭、金猴岭、螺圈套、小神农架、大千家坪、小千家坪一带的崇山峻岭里,是神农架这片神秘土地上最活泼的精灵。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树栖性动物,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树上,被称为森林食叶者,主要以植物的嫩茎叶为食,其膨大的复室胃具有发酵功能,但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并不限制他们仅取食树叶,还会取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芽和嫩树皮等,偶尔也会捕食鸟类、鸟蛋和昆虫。川金丝猴大多生活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寒冷潮湿的高山森林中,那里的空气远较其它种类猴子生活的地区稀薄得多,鼻骨越短,越有利于呼吸时减少吸气的阻力。因此,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川金丝猴的鼻梁骨逐渐退化,最后全部消失。川金丝猴两颊和额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一个鼻孔上翘的朝天鼻子,显得格外有趣。其他几种金丝猴的鼻子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因此,金丝猴也被叫做仰鼻猴。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一个猴群通常由几十只甚至几百只猴子组成。与猕猴不同,川金丝猴群没有猴王,它们的基本社会单元是一个个小家庭,由一只成年雄猴和数只雌猴及其年轻后代组成,过着一夫多妻的生活。小家庭是其社会体系的基本单元,数个小家庭组成一个分队,分队中的各小家庭一起活动的同时又维持着一定的界限,彼此之间在多数时候保持着互不相犯的默契。小家庭的雌性后代成年后留在家庭内,而雄性后代接近性成熟时会离开,进入全雄单元。很多个这样的小家庭或分队与全雄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社群。这种基于家庭单元的由多个组织水平形成的社会模式,被称为重层结构社会,是灵长类社会系统进化中最为完善和高等的组织模式,只有狮尾狒狒、埃及狒狒和仰鼻猴属等少数几个物种中存在。从它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习惯,似乎可以看到人类社会进化的影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呵护关照,一起觅食休息,家庭中的成年雄猴作为“一家之主”承担着保护家庭的责任,它时刻保持着高度警觉,准备驱逐来犯之敌;成年的雌猴母性很强,对幼猴都十分爱怜,特别对新出生小猴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甚至还有“奶妈”会帮助喂奶,猴妈妈们互相帮助,让幼仔们在出生后能够快速发育,在严冬来临之前达到良好的状态,从而顺利度过低温和食物短缺的冬季。
天气晴朗,艳阳普照的时候,川金丝猴常常会坐在一起边晒太阳,边相互梳理毛发,如果你只把相互理毛作为一种简单的清洁工作,那可是大错特错了,相互理毛还是它们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是川金丝猴社会生活的必修课!“社会”可不只是人类的专利。川金丝猴的世界和人类一样丰富多彩,也有亲情、友情、爱情,它们也会交流、沟通、学习,每只猴子也像人一样有着不同的“个性”。
川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它们毛色艳丽,形態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公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并获得保护基金的青睐,因此可以被作为极好的旗舰物种和伞物种,不仅能够使它们本身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连带保护那些影响力较小的物种。除此之外,川金丝猴还具有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作用。因为它们的食物是寄生在冷杉树上的黑灰色松萝,松萝抑制冷杉的生长,松萝多了,甚至可将冷杉“窒息”而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川金丝猴似乎知道如何控制松萝生长,因此它们在大范围的区域内游荡,以保证既有足够的松萝吃,又可以控制松萝过分蔓延,防止危害森林的健康。冷杉给川金丝猴提供食物和隐蔽所,川金丝猴为冷杉清除“吸血鬼”松萝。冷杉——松萝——川金丝猴三者之间,就这么形成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其中任何一个角色的消失,都将影响系统中的生态平衡。
神农架川金丝猴生活在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林区的神农架,是中国最东端的孤立种群,在金丝猴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三千平方公里广袤的森林中,花开鸟语、草木深深,在这里幸福生活的川金丝猴们俏皮灵动、动作优雅、性情温和,充分诠释着神农架的炫彩和神秘,惊艳了整个世界。但与它们无与伦比的神奇、优雅和美丽相对应的,是它们的罕有和濒危,这些自由、活泼而美丽的森林精灵正在一座座“生态孤岛”中岌岌可危。愿它们能在这些“避难所”一直生存繁衍下去,不要被人类社会这片“汪洋”吞没。
听,那细枝被踩断的声音,在寂静的森林里显得格外刺耳,一群金色的精灵如风般在林间穿梭、飞跃,那是灵长类动物中的“颜值担当”——川金丝猴。
目前全世界共有5种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但是只有川金丝猴能够真正配得上“金丝”二字,其余的4种都是灰色或者黑色。成年的川金丝猴全身毛色艳丽,周身披有金红、赤褐、银灰色的绒毛和长毛,主调为黄褐色,既厚且长。成年雄性川金丝猴背部和肩部的金色长毛更是可达30厘米。一年中由于气候原因,川金丝猴毛色的深浅也有所不同,每年夏秋季节是它们最美丽的时候,金黄、棕红相互映衬的长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简直就是为了炫耀而存在,远远望去酷似披着一件金色披风,显得威风凛凛,一身王者之气。它们常常耀武扬威地活动于大龙潭、小龙潭、金猴岭、螺圈套、小神农架、大千家坪、小千家坪一带的崇山峻岭里,是神农架这片神秘土地上最活泼的精灵。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树栖性动物,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树上,被称为森林食叶者,主要以植物的嫩茎叶为食,其膨大的复室胃具有发酵功能,但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并不限制他们仅取食树叶,还会取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芽和嫩树皮等,偶尔也会捕食鸟类、鸟蛋和昆虫。川金丝猴大多生活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寒冷潮湿的高山森林中,那里的空气远较其它种类猴子生活的地区稀薄得多,鼻骨越短,越有利于呼吸时减少吸气的阻力。因此,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川金丝猴的鼻梁骨逐渐退化,最后全部消失。川金丝猴两颊和额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一个鼻孔上翘的朝天鼻子,显得格外有趣。其他几种金丝猴的鼻子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因此,金丝猴也被叫做仰鼻猴。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一个猴群通常由几十只甚至几百只猴子组成。与猕猴不同,川金丝猴群没有猴王,它们的基本社会单元是一个个小家庭,由一只成年雄猴和数只雌猴及其年轻后代组成,过着一夫多妻的生活。小家庭是其社会体系的基本单元,数个小家庭组成一个分队,分队中的各小家庭一起活动的同时又维持着一定的界限,彼此之间在多数时候保持着互不相犯的默契。小家庭的雌性后代成年后留在家庭内,而雄性后代接近性成熟时会离开,进入全雄单元。很多个这样的小家庭或分队与全雄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社群。这种基于家庭单元的由多个组织水平形成的社会模式,被称为重层结构社会,是灵长类社会系统进化中最为完善和高等的组织模式,只有狮尾狒狒、埃及狒狒和仰鼻猴属等少数几个物种中存在。从它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习惯,似乎可以看到人类社会进化的影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呵护关照,一起觅食休息,家庭中的成年雄猴作为“一家之主”承担着保护家庭的责任,它时刻保持着高度警觉,准备驱逐来犯之敌;成年的雌猴母性很强,对幼猴都十分爱怜,特别对新出生小猴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甚至还有“奶妈”会帮助喂奶,猴妈妈们互相帮助,让幼仔们在出生后能够快速发育,在严冬来临之前达到良好的状态,从而顺利度过低温和食物短缺的冬季。
天气晴朗,艳阳普照的时候,川金丝猴常常会坐在一起边晒太阳,边相互梳理毛发,如果你只把相互理毛作为一种简单的清洁工作,那可是大错特错了,相互理毛还是它们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是川金丝猴社会生活的必修课!“社会”可不只是人类的专利。川金丝猴的世界和人类一样丰富多彩,也有亲情、友情、爱情,它们也会交流、沟通、学习,每只猴子也像人一样有着不同的“个性”。
川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它们毛色艳丽,形態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公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并获得保护基金的青睐,因此可以被作为极好的旗舰物种和伞物种,不仅能够使它们本身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连带保护那些影响力较小的物种。除此之外,川金丝猴还具有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作用。因为它们的食物是寄生在冷杉树上的黑灰色松萝,松萝抑制冷杉的生长,松萝多了,甚至可将冷杉“窒息”而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川金丝猴似乎知道如何控制松萝生长,因此它们在大范围的区域内游荡,以保证既有足够的松萝吃,又可以控制松萝过分蔓延,防止危害森林的健康。冷杉给川金丝猴提供食物和隐蔽所,川金丝猴为冷杉清除“吸血鬼”松萝。冷杉——松萝——川金丝猴三者之间,就这么形成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其中任何一个角色的消失,都将影响系统中的生态平衡。
神农架川金丝猴生活在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林区的神农架,是中国最东端的孤立种群,在金丝猴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三千平方公里广袤的森林中,花开鸟语、草木深深,在这里幸福生活的川金丝猴们俏皮灵动、动作优雅、性情温和,充分诠释着神农架的炫彩和神秘,惊艳了整个世界。但与它们无与伦比的神奇、优雅和美丽相对应的,是它们的罕有和濒危,这些自由、活泼而美丽的森林精灵正在一座座“生态孤岛”中岌岌可危。愿它们能在这些“避难所”一直生存繁衍下去,不要被人类社会这片“汪洋”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