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已有“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直到FASB在1998年6月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FASB在2000年2月在第7号财务会计公告中的定义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或销售)中,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上的应用
美国在将公允价值应用到金融工具项目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体系,FASB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经历了从表外披露逐渐过渡到表内计量的过程。例如1991年的SFAS 107要求所有企业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披露相关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1994年的SFAS 119要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SFAS 115、SFAS 33、SFAS 137则要求主体对公允价值进行表内计量。目前发布系列的、连贯的、内在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就是FASB。
(三)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
Hodder,Hopkins和Wahlen(2003)以206家美国银行1995—2000年的财务报告为样本研究发现,综合收益(包括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2倍,而全面的公允价值收益(包括所有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5倍,证实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收益确实比基于历史成本法的收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这从实证角度验证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最大优点,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它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这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所办不到的。
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
(一)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积极意义
金融工具的创新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也应有所改进,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现时的货币形态交易,承诺日事项多未实际发生,要在未来的时刻进行清算,加之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在获得时不会发生或只发生少量的现金支出,此时的历史成本等于零或远远小于其真实的价值并可能产生利得和损失,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无法得到准确的计量,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远不能反映交易事项的实质。相反,公允价值立足于未来,并且随市场波动,反映的是在当前(报告日)的市场环境和其他条件下交易双方对金融工具将会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较合理判断,理论上是目前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而能够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并为金融工具的公平交易提供了合理的平台,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信息严重偏离市场价格、缺乏纵向可比性。
(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市场不完善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活跃的市场,市场能够提供公平交易价格,如果在计量日,该资产或负债有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存在,就能随时获得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估计;或者有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存在,也能对公允价值做出可靠估计。而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不够活跃,用估计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可靠性难以令人满意,甚至出现操纵行为。
2、专业团队尚未形成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对专业团队的要求很高,既需要熟悉金融工具交易属性的业内人才,又需要能采用估价技术进行估价的会计人员。目前,会计审计人员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应对金融工具风险的专业团队尚未形成。
三、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展望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分为四类:公开交易市场或拍卖市场,如我国的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自营市场;经纪市场;主方对主方市场。四类交易场所交易的活跃程度、透明度、流动性和价格的可信度是依次下降的。针对不同的交易场所,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技术、可靠性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国急需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健全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全面的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并且要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注重金融工具市场参与者的认知能力,使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市场稳步、协调、健康、理性地发展。
(二)建设使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专业团队
关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应用涉及的人员包括风险监控人员、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的作业人员、会计人员、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因此应由专业团队共同拟定应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具体措施,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金融工具业务的作业流程、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金融衍生工具的数据库、风险模型的选择、风险评估、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评价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以确保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三)完善市场信用评级制度
在发展金融工具市场中,应将发行者完全、准确信息披露放在首位,同时注意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不断完善金融工具市场信用评级体系。严格制定评级标准,建立并推动投资者对评级公司的考评机制,创立一批有市场公信力的评级公司。
(四)加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可核实性
随着金融工具的日益多样性和复杂性,会计人员依据的参照信息和选择的估价方法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可核实性是非常难以取得的,因此应当建立公允价值的计价备案,以备投资者进行判断。并且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构建公允价值数据库系统,反映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应要求充分披露引起公允价值变化的因素以及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有效防止公允价值成为操纵市场的工具。
(五)完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制度
必须强调披露金融工具交易对企业整体的影响,提供相关的风险值等信息,这是因为金融工具交易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与具体金融工具交易的个别信息相比,对使用者决策有着更本质的作用和影响,而另一个方面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些信息的披露也有助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企业的风险监督和管理。
(贺海毅,1971年生,陕西宜君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理论、统计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已有“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直到FASB在1998年6月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FASB在2000年2月在第7号财务会计公告中的定义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或销售)中,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上的应用
美国在将公允价值应用到金融工具项目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体系,FASB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经历了从表外披露逐渐过渡到表内计量的过程。例如1991年的SFAS 107要求所有企业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披露相关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1994年的SFAS 119要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SFAS 115、SFAS 33、SFAS 137则要求主体对公允价值进行表内计量。目前发布系列的、连贯的、内在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就是FASB。
(三)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
Hodder,Hopkins和Wahlen(2003)以206家美国银行1995—2000年的财务报告为样本研究发现,综合收益(包括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2倍,而全面的公允价值收益(包括所有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5倍,证实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收益确实比基于历史成本法的收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这从实证角度验证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最大优点,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它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这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所办不到的。
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
(一)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积极意义
金融工具的创新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也应有所改进,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现时的货币形态交易,承诺日事项多未实际发生,要在未来的时刻进行清算,加之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在获得时不会发生或只发生少量的现金支出,此时的历史成本等于零或远远小于其真实的价值并可能产生利得和损失,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无法得到准确的计量,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远不能反映交易事项的实质。相反,公允价值立足于未来,并且随市场波动,反映的是在当前(报告日)的市场环境和其他条件下交易双方对金融工具将会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较合理判断,理论上是目前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而能够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并为金融工具的公平交易提供了合理的平台,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信息严重偏离市场价格、缺乏纵向可比性。
(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市场不完善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活跃的市场,市场能够提供公平交易价格,如果在计量日,该资产或负债有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存在,就能随时获得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估计;或者有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存在,也能对公允价值做出可靠估计。而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不够活跃,用估计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可靠性难以令人满意,甚至出现操纵行为。
2、专业团队尚未形成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对专业团队的要求很高,既需要熟悉金融工具交易属性的业内人才,又需要能采用估价技术进行估价的会计人员。目前,会计审计人员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应对金融工具风险的专业团队尚未形成。
三、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展望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分为四类:公开交易市场或拍卖市场,如我国的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自营市场;经纪市场;主方对主方市场。四类交易场所交易的活跃程度、透明度、流动性和价格的可信度是依次下降的。针对不同的交易场所,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技术、可靠性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国急需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健全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全面的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并且要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注重金融工具市场参与者的认知能力,使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市场稳步、协调、健康、理性地发展。
(二)建设使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专业团队
关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应用涉及的人员包括风险监控人员、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的作业人员、会计人员、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因此应由专业团队共同拟定应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具体措施,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金融工具业务的作业流程、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金融衍生工具的数据库、风险模型的选择、风险评估、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评价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以确保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三)完善市场信用评级制度
在发展金融工具市场中,应将发行者完全、准确信息披露放在首位,同时注意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不断完善金融工具市场信用评级体系。严格制定评级标准,建立并推动投资者对评级公司的考评机制,创立一批有市场公信力的评级公司。
(四)加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可核实性
随着金融工具的日益多样性和复杂性,会计人员依据的参照信息和选择的估价方法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可核实性是非常难以取得的,因此应当建立公允价值的计价备案,以备投资者进行判断。并且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构建公允价值数据库系统,反映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应要求充分披露引起公允价值变化的因素以及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有效防止公允价值成为操纵市场的工具。
(五)完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制度
必须强调披露金融工具交易对企业整体的影响,提供相关的风险值等信息,这是因为金融工具交易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与具体金融工具交易的个别信息相比,对使用者决策有着更本质的作用和影响,而另一个方面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些信息的披露也有助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企业的风险监督和管理。
(贺海毅,1971年生,陕西宜君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理论、统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