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应用的新成果——评“逻辑应用多视角”丛书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逻辑学界目前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一是普及。提高方面,由于最近几十年国外逻辑科学的迅速发展,在经典逻辑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逻辑分支,逻辑理论有所深化。我国不少逻辑工作者正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很好的吸收、引进与评介,将来或许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的流派。在普及方面,就是要将上述成果转化为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并加以应用的知
其他文献
<正> 近年学界关于朱熹哲学,新著续出,辨析毫芒,几无剩义,捧读诸贤之作,颇有后来者无可置喙之感,墨翟夫子曾说:“吾言足用矣,舍吾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抬粟也。”然获后拾穗,含而咀之,仍觉有深味者,今集成篇章,题为“余论”,聊备一说。
<正> 中国逻辑史第七次学术讨论会,1992年8月10日至14日在长春召开。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并涉及到名辩学、因明学、思维方法等诸多问题。一、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一种观点认为,
<正> 最近拜读了张华夏先生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上的大作:《“五个月亮爬上来”——谈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实在”概念》,有些不同想法,因为确实涉及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所以希望提出来讨论,以求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正> 近年来,围绕EPR实验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其他成就,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客观实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1)是否存在与认识主体观测无关的客观实在?更为尖锐、也更为通俗的问题则是:“月亮在无入看它的时候是否存在?”(2)知识或知识体系能否反映客观实在的本来面目?这一点是否因为人类认识进入微观世界(量子世界)而有所改变?本文拟结合量子力学的有关材料,从哲学上对上述问题作出我们的分析与回答。
<正> 细读贺先生自美、德留学回国(1931年)至四十年代末的著作,可感到这些文字受着某种方法的引导。此种方法并非只是一外在的工具或建构法,也难于像“科学实验法”、“数理演绎法”、“归纳法”等类方法那样从形式上被抽取出来。但用心的读者随处可体会到它(或它们)舒卷开合的张力。因此,本文所谈的“方法”应在更深一层的意思上理解,不妨称之为(贺麟的)“治学之道”或“求真知之道”。本文想探讨此道究竟为何道,以及贺麟沉潜于此道的原因。
<正>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政治和法学理论,不仅成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导,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乃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学者就开始翻译孟德斯鸠的著作,解放后陆续翻译和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侯鸿勋研究员的新作《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一书
<正> 三个问题1990年12月9日,是李约瑟的90寿辰。他把半个世纪的心血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著作等身,蜚声全球,把这项研究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必须着重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3)为什么20世纪西方一些
<正> 当代非决定论思潮的兴起与19世纪中叶以来统计规律在各门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当代非决定论与古典朴素的非决定论有所不同,它表面上并不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而是力图取消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把因果关系归结为,至少部分地归结为或然的、几率性的联系。它宣称,人类活动于其中的那个世界在本质上服从于统计规律,必然的因果律是不存在的,或者只适用于理想客体,是现象间几率性联系的极限情况,偶然性、或然性才是这个
<正>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综合—分化—又综合的过程。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走向综合,准确地说,是走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所谓“高度分化”,是指科学越分越细,新学科、新分支、新门类越来越多;而同时。不同学科分支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以各种不同方式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又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总趋势。学科交叉现象虽然早已有之。在自然科学中就早有物理化学、地质力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边缘科学产生,但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