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更应该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和运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智力、发展能力。
  一、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数学教师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让数学教学过程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像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法则、性质以及思想方法等都是前人已总结好的数学规律,它们来源于数学问题,又成为解答问题的依据和理论基础。在这部分知识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沿习的是“规律——证明——应用”的教学模式,若按照这种模式去组织教学,无疑会扑灭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火花”,教学结果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了几条枯燥乏味的结论,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定理公式的探索论证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如下活动:(1)每个学生任意画几个等腰三角形(2)观察这些等腰三角形,猜测两个底角的大小关系,并设法加以验证。
  学生有用对折来说明两个底角相等的,也有有量角器测量的。
  归纳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并画出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已知:△ABC中,AB=AC
  求证:∠B=∠C
  教师再进行引导:结合上面的观察实验和前面学过的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你能得出证明的方法吗?
  大多数学生会根据上面的实验,很快会想到作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或做底边上的中线,尝试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
  这样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定理的结论及论证过程,不但解决了作辅助线的难点,增强了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达到了高潮,还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更为重要的是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二、改编习题,给学生设计发展性问题
  如人教版数学课本八年级下册第121页6题,“点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问题设计:
  (1)将命题中条件“正方形”改为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任意四边形时,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结论会怎样变化?
  (2)观察一般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会是梯形吗?
  这样把题目的条件进行拓展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能使学生在发现、认识、掌握数学知识间的变与不变的联系中,提高数学能力。
  三、学习错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纠正
  学习错误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作为教师,首先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创新,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关系也非常融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挑战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学习知识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要用脑、更要用心去亲历,去感受、理解。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创新思维情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求知过程中,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创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和习惯,是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 主动学习能力  “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极端做法——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就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是教学的基础;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是教学的关键;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是教学的旨归。文言文教学要“文”“言”并重、并举。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现状 教学策略 “文”“言”并举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期刊
摘 要:教师备课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备课时要从熟悉教材、读懂学生,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备课  经过十年新课改的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程倡导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激发学生积
期刊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游戏等。民间艺术充分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因而具有认识、教育、娱乐等多种审美功能。民间艺术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情感的渗透力;能带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但是,文化土壤的变异和民族文化艺术在教育中的长期短缺,已导致中国文化的生命内涵在年青一代的认知中
期刊
摘 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学前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理应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前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幼儿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保证孩子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现状 策略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
期刊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自学本科时所选专业是《心理健康教育》,那时学习一些课程,目的是为了能过关,早日拿到文凭。但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我才发现,这个专业对我们自己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就说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吧,这就是情绪反应的几种形式。众所周知,积极情绪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能让我们感到生活更美好等,相反,消极的情绪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人的良好、积极的情绪培养应从婴幼
期刊
游戏化美术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游戏为中心,创造适合幼儿的游戏氛围,以美术为表现手段,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力争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游戏化的特征,实现游戏化价值。游戏化美术教育体现了《纲要》的基本思想,提倡向幼儿游戏回归,使幼儿游戏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生存点,这将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感,更有助于幼儿自我表达,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及游戏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以游
期刊
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拟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四周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爱好,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
期刊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呢?怎样使幼儿的语言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同心协力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