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对病人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手术病人术前要忍受疾病与伤痛带来的煎熬与折磨,手术时还要忍受麻醉与切除肉体、组织器官等破坏性手术的痛苦,手术后又担心愈后的效果及并发症,因此,病人在这种强烈的心理应激下,一定会产生心理、生理反应,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此刻不但要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病人,使之产生最佳的心理应激效应。通过20几年在手术室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手术病人中加强其心理护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28岁,术前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泛发性腹膜炎,决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表现为极度恐惧、不安、全身发抖,有一种陌生感。经过耐心解释,患者仍然不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该病人在住院前就患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官能症。大多数病人对医院不习惯,对自己的疾病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因此,让患者全面了解病情,是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我们耐心地给患者讲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阑尾切除是本病最合理的治疗方法。由于外科技术、麻醉、抗生素的应用及护理等方面的进步,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早期就医,早期确诊早期手术,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阑尾炎手术算是个小手术,切口又不大,做的及时很快就会恢复。否则,阑尾穿孔了形成了阑尾周围脓肿、发热、粘连,全身感染、中毒、可危及生命,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为啥不趁早把阑尾切除呢?听了这番话,患者主动配合摆体位,我们协助麻醉医生采用了联合措施,即用抗焦虑药并进行心理诱导,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同时,开展心理治疗,使病人从原来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经过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我们有了信任感,配合麻醉,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32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而来院治疗。在进入手术室时,患者面色苍白,血压92/50mmHg,脉搏122次/分,呼吸26次/分。因该患者是在饱食情况下而需要急诊手术,必须在清醒状态下行气管内插管,而后行全身麻醉(因饱食患者在全麻后易发生呕吐,误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所以必须在清醒状态下行气管内插管)。该患者虽然处于休克状态,但意识尚清楚,麻醉医生尽管在术前已向患者讲清楚清醒气管插管的意义,但是该患者仍拒绝配合,不肯张嘴,如强行把喉镜插入嘴里,他就紧咬住镜片不放,就这样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病人的状况也越来越急,在麻醉医生十分焦急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出血的严重程度拖延时间的严重后果,帮助病人了解病情,患者的情绪慢慢的稳定下来,他那渇求治疗,对我们信任和感激的目光在脸颊上表现出来,并紧紧地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慢慢地张开了嘴,麻醉医生迅速把导管插入气管内,给上麻醉药,手术很快顺利进行。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总结出几点病人的心理问题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病人的消极情绪、焦虑不安较其他治疗都要严谨,死亡的可能性纠缠着病人的心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而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各年龄阶段的人手术前恐惧心理也不一样:小儿害怕手术后引起疼痛;青壮年对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疗效和术后康复问题忐忑不安;老年人多为手术的死亡危险而担忧;妇女则常担心术后内分泌紊乱影响性生活及家庭关系等。病人得到手术通知后,立即会产生很强烈的心理应激,矛盾心理尤为强烈,焦虑表现也特别明显,自我估价丧失,由此会引起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手术。
进入手术室及术中病人的心理问题: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环境的生疏,既感到很神秘,又感到很恐惧,害怕心理加重。有一些心理素质好的病人,情绪比较稳定,对疾病有正确认识,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中麻醉效果也好,一般不易出现特殊情况,能够顺利地渡过手术这一关。而另一些人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又道听途说地知道那么一点儿,就往往对手术感到很恐惧,这种感情脆弱,把手术麻醉设想的很恐惧的病人,对麻醉和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预后又不清楚,而又想急于了解自身安危的有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冲突,不能较好地配合手术地实施。
解决好手术病人心理问题已是医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作用是先进设备和手术无法取代的,我们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术前访视:术前护士及麻醉师到病房诊视病人,不但要掌握生命体征,更重要的是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对不同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
示范法:医护人员应将已治愈的同类病人介绍给待术者,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应激。
关心体贴和尊重病人:病人也同样是生理和社会需要的统一体,病人更需要医护人员的体贴、关心和尊重。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病人区别对待,给病人以亲切感,帮助患者脱衣服,做知心朋友,让患者感到来到手术室就像到了家,医护人员胜似亲人,有一种安全感,要注意对病人的隐私保密,给患者以亲切感,让患者感觉到身旁时刻有亲人陪伴,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亲切感、信任感,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转移注意力:对意识清醒的病人,在术中转移其注意力,经常与病人交谈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调动病人体内“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平衡,自我改善”系统的能动作用,从而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消除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影响:术前准备工作在病人入室前完成,加强与病人接触交谈,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向病人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疾病的目的、意义,手术经过及手术的可靠性。做好术前训练,利用习惯性技能减轻术中痛苦和不适感。
手术前一天,将能清醒行走的病人召集起来,用幻灯片介绍情况,让病人了解环境和术中注意事项。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28岁,术前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泛发性腹膜炎,决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表现为极度恐惧、不安、全身发抖,有一种陌生感。经过耐心解释,患者仍然不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该病人在住院前就患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官能症。大多数病人对医院不习惯,对自己的疾病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因此,让患者全面了解病情,是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我们耐心地给患者讲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阑尾切除是本病最合理的治疗方法。由于外科技术、麻醉、抗生素的应用及护理等方面的进步,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早期就医,早期确诊早期手术,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阑尾炎手术算是个小手术,切口又不大,做的及时很快就会恢复。否则,阑尾穿孔了形成了阑尾周围脓肿、发热、粘连,全身感染、中毒、可危及生命,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为啥不趁早把阑尾切除呢?听了这番话,患者主动配合摆体位,我们协助麻醉医生采用了联合措施,即用抗焦虑药并进行心理诱导,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同时,开展心理治疗,使病人从原来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经过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我们有了信任感,配合麻醉,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32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而来院治疗。在进入手术室时,患者面色苍白,血压92/50mmHg,脉搏122次/分,呼吸26次/分。因该患者是在饱食情况下而需要急诊手术,必须在清醒状态下行气管内插管,而后行全身麻醉(因饱食患者在全麻后易发生呕吐,误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所以必须在清醒状态下行气管内插管)。该患者虽然处于休克状态,但意识尚清楚,麻醉医生尽管在术前已向患者讲清楚清醒气管插管的意义,但是该患者仍拒绝配合,不肯张嘴,如强行把喉镜插入嘴里,他就紧咬住镜片不放,就这样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病人的状况也越来越急,在麻醉医生十分焦急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出血的严重程度拖延时间的严重后果,帮助病人了解病情,患者的情绪慢慢的稳定下来,他那渇求治疗,对我们信任和感激的目光在脸颊上表现出来,并紧紧地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慢慢地张开了嘴,麻醉医生迅速把导管插入气管内,给上麻醉药,手术很快顺利进行。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总结出几点病人的心理问题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病人的消极情绪、焦虑不安较其他治疗都要严谨,死亡的可能性纠缠着病人的心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而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各年龄阶段的人手术前恐惧心理也不一样:小儿害怕手术后引起疼痛;青壮年对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疗效和术后康复问题忐忑不安;老年人多为手术的死亡危险而担忧;妇女则常担心术后内分泌紊乱影响性生活及家庭关系等。病人得到手术通知后,立即会产生很强烈的心理应激,矛盾心理尤为强烈,焦虑表现也特别明显,自我估价丧失,由此会引起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手术。
进入手术室及术中病人的心理问题: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环境的生疏,既感到很神秘,又感到很恐惧,害怕心理加重。有一些心理素质好的病人,情绪比较稳定,对疾病有正确认识,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中麻醉效果也好,一般不易出现特殊情况,能够顺利地渡过手术这一关。而另一些人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又道听途说地知道那么一点儿,就往往对手术感到很恐惧,这种感情脆弱,把手术麻醉设想的很恐惧的病人,对麻醉和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预后又不清楚,而又想急于了解自身安危的有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冲突,不能较好地配合手术地实施。
解决好手术病人心理问题已是医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作用是先进设备和手术无法取代的,我们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术前访视:术前护士及麻醉师到病房诊视病人,不但要掌握生命体征,更重要的是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对不同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
示范法:医护人员应将已治愈的同类病人介绍给待术者,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应激。
关心体贴和尊重病人:病人也同样是生理和社会需要的统一体,病人更需要医护人员的体贴、关心和尊重。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病人区别对待,给病人以亲切感,帮助患者脱衣服,做知心朋友,让患者感到来到手术室就像到了家,医护人员胜似亲人,有一种安全感,要注意对病人的隐私保密,给患者以亲切感,让患者感觉到身旁时刻有亲人陪伴,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亲切感、信任感,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转移注意力:对意识清醒的病人,在术中转移其注意力,经常与病人交谈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调动病人体内“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平衡,自我改善”系统的能动作用,从而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消除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影响:术前准备工作在病人入室前完成,加强与病人接触交谈,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向病人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疾病的目的、意义,手术经过及手术的可靠性。做好术前训练,利用习惯性技能减轻术中痛苦和不适感。
手术前一天,将能清醒行走的病人召集起来,用幻灯片介绍情况,让病人了解环境和术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