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艺术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形式。有时甚至令人感到费解,这似乎就需要美术鉴赏与批评来解救,而作为现代艺术群体之一的高中专业美术生是否应该具备美术鉴赏与批评的能力,以此来面对现代多变的艺术形式,还是在应试风的驱使下走应试美术路线以确保更好地进入更高的艺术学府、再来学习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从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定义、相互关系、以及当今高中学美术生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教学现状等方面综合分析,讨论当今中学美术生是否应该具备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及其重要性等,提出见解。
关键词:中学美术生;美术鉴赏;美术批评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
(一)美术鉴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1]在这一句话里我们可能会有疑问,艺术家真的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创造出能够懂得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大众吗?这个答案就是我们的美术鉴赏活动了。
“鉴赏”与“欣赏”只有一字之差,但鉴赏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以此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一种再创造活动”[2],而“欣赏”则是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因此,综合两者的关系,美术鉴赏包含了美术鉴别与美术欣赏,美术欣赏不包含美术鉴别。美术鉴赏在受作品本身特征规范的同时,也在激发鉴赏者自身的想象力,因此它的再创造性质在此也得到了体现,艺术家也是通过创造的真、善、美来传递给大众审美的享受。
(二)美术批评
“美术批评则是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探究方式,”[3]对于美术作品而言,“探究”指的是以一个鉴赏者的身份在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之下,以自己的态度对作品进行的解读活动,在鉴赏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达到对作品的审美理解以及个人意义。长期以来有很多人把美术批评理解成为对美术作品的批判与否定,这仅仅只是对美术批评字面上的一个错误的理解,而相反的,美术批评指的是鉴赏者以自身的背景特点对美术作品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与排斥,“美术批评也是属于美术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客观性、社会性、科学性以及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活动。”[3]
(三)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相互关系
“首先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都是个体对美术现象的审美关照,都是主体精神性的审美实践活动。”[1]其次,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较为明显的便是美术批评的对象要比美术鉴赏的对象宽泛很多,美术鉴赏时常是以对作品的观照来体验艺术家的艺术生命,而美术批评在除了体验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之外,还得把美术思潮、美术风格、美术历史等纳入批评研究的范围。
从思维方式方面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美术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具有直接性、主观性与情感性的特点,相比较而言美术批评则是要更具有理性、条理与逻辑性更清晰一些,批评者在通过对作品的感知获得审美印象的同时还需要将该作品与社会、历史等相结合,最后再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犹如对艺术家陈丹青的油画作品《西藏组画》的感受,很多人都较为热爱这一组作品,被画面的气氛与画面塑造的形象所打动,但是对于这组作品打动人的真正力量与意义的所在却没有多少人能够分析得出来,因为此刻的他们作为一名普通的鉴赏者更重要的是获得那一份感动,这种感动的逻辑分析且是不必要的东西。如果你站在批评家的角度来审视《西藏组画》则又是另外一种情感,“画西藏题材的并不止陈丹青一个人,但是为什么说陈丹青80年代的《西藏组画》把西藏题材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细细品味他的画,他笔下的藏民由载歌载舞的宣传符号转而变为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载体,再有的一点不同便是陈丹青所尝试的纯正油画语言,打破了在人们头脑中成为定势的苏联式的绘画安排。他的作品引导了一个新的风潮,启示了表达我们民族的更为内在和探索精神空间的一代画风。”像这样的一个评判,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评判是必然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科学性的。
二、高中美术类学生是否应具备美术鉴赏
与批评能力
面对高中美术生是否应该具备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争议,一些人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就应该以应试高考为目的,应该朝着自己的大学目标而挺进,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应试风格为主,待进入更高的一个艺术阶层再进行自身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学自己所想学的东西。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生,从来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与批评吸收,以便自身艺术道路的长远发展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观点,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分析、权衡了。
(一)当今高中美术生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教学现状
中学专业美术生作为艺术发展相对偏低的一个层面,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基础阶段。据考察得出结论,高中学生多处于15~18岁之间,几乎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之中我们的美术教育已经具备了陶冶审美情操、理解美术文化、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等基本课程性质。在中学生中,初中生美术观念较为薄弱,几乎不具有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也谈不上美术批评,而更多的便是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高中美术生就要好很多,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与批評能力,但现在的高中美术生,普遍以应试教育为主,其目的几乎只在于如何将学生送入高等学府之中,基本闭塞了中学艺术生的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思想发展。
即使当今诸多中学高中美术生班级开设的有美术鉴赏课,但通常也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便仅仅成了忠实的听众而已,且许多的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也只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者的名字、作品的名字、创作年代、作品表达内容的简单介绍等。当然也有教师会对作品做详细的讲解,包括历史背景、表达思想等,但是鲜有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对美术作品进行个人的见解评论,因此,鉴赏课便成了欣赏课,批评也无从挂边。 (二)高中美术生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不可或缺
随着教育部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把美术鉴赏列为高中美术教学模块中的必修课程,高中美术鉴赏课开始在各个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却大都是以美术作品的随堂欣赏为特点来进行美术鉴赏教学,使美术鉴赏教学停于表面,忽视美术批评的能力。笔者以为,中学美术教育中,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它与高考应试并不冲突,且可以有区别地加以吸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4)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2]
从美术鉴赏的成就标准中不难得出结论,美术鉴赏也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批评能力的培养。比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成就标准的第二点“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便是强调对美术作品和现象进行评价,达到开展美术批评的目的。美术鉴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是一个缓慢的且易稍纵即逝的过程。因此它需要一个帮助,美术批评便是很好的一个选择。美国学者沃尔夫与吉伊根曾经说过:“艺术批评应该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无偏见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和自我实现。”[4]美术批评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放飞自我、实现自我,表达自我对艺术作品的独有情感与理解,同时给予了学生在鉴赏教学中的动力与敏感。
三、结语
美术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它缺少不了美术批评的帮助,因此有了美术鉴赏就应该得有美术批评,才能够在完全意义上发挥美术鉴赏与批评的作用。以应试为主的中学美术生应该有这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的培养。
莎士比亚曾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5]其实美术鉴赏与批评活动亦是如此,面对同一件艺术品,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独到感受,保存这一份感受,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去,充分发挥自己那份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美术生教学中有积极的一面,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美术鉴赏与批评让我们学会审视艺术从而更加充分地面对当今图像化的时代。不过问题也是依然存在的,在美術鉴赏与批评的教学里面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如何让我们的美术教师明确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又有多大的影响?在美术鉴赏中如何去融入美术批评等,这些都将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易建芳.美术鉴赏与批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2003.
[3]宋琼.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04).
[4][美]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达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
[5]张向荣.美术鉴赏教学与艺术批评[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9).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中学美术生;美术鉴赏;美术批评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
(一)美术鉴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1]在这一句话里我们可能会有疑问,艺术家真的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创造出能够懂得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大众吗?这个答案就是我们的美术鉴赏活动了。
“鉴赏”与“欣赏”只有一字之差,但鉴赏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以此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一种再创造活动”[2],而“欣赏”则是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因此,综合两者的关系,美术鉴赏包含了美术鉴别与美术欣赏,美术欣赏不包含美术鉴别。美术鉴赏在受作品本身特征规范的同时,也在激发鉴赏者自身的想象力,因此它的再创造性质在此也得到了体现,艺术家也是通过创造的真、善、美来传递给大众审美的享受。
(二)美术批评
“美术批评则是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探究方式,”[3]对于美术作品而言,“探究”指的是以一个鉴赏者的身份在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之下,以自己的态度对作品进行的解读活动,在鉴赏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达到对作品的审美理解以及个人意义。长期以来有很多人把美术批评理解成为对美术作品的批判与否定,这仅仅只是对美术批评字面上的一个错误的理解,而相反的,美术批评指的是鉴赏者以自身的背景特点对美术作品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与排斥,“美术批评也是属于美术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客观性、社会性、科学性以及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活动。”[3]
(三)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相互关系
“首先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都是个体对美术现象的审美关照,都是主体精神性的审美实践活动。”[1]其次,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较为明显的便是美术批评的对象要比美术鉴赏的对象宽泛很多,美术鉴赏时常是以对作品的观照来体验艺术家的艺术生命,而美术批评在除了体验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之外,还得把美术思潮、美术风格、美术历史等纳入批评研究的范围。
从思维方式方面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美术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具有直接性、主观性与情感性的特点,相比较而言美术批评则是要更具有理性、条理与逻辑性更清晰一些,批评者在通过对作品的感知获得审美印象的同时还需要将该作品与社会、历史等相结合,最后再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犹如对艺术家陈丹青的油画作品《西藏组画》的感受,很多人都较为热爱这一组作品,被画面的气氛与画面塑造的形象所打动,但是对于这组作品打动人的真正力量与意义的所在却没有多少人能够分析得出来,因为此刻的他们作为一名普通的鉴赏者更重要的是获得那一份感动,这种感动的逻辑分析且是不必要的东西。如果你站在批评家的角度来审视《西藏组画》则又是另外一种情感,“画西藏题材的并不止陈丹青一个人,但是为什么说陈丹青80年代的《西藏组画》把西藏题材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细细品味他的画,他笔下的藏民由载歌载舞的宣传符号转而变为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载体,再有的一点不同便是陈丹青所尝试的纯正油画语言,打破了在人们头脑中成为定势的苏联式的绘画安排。他的作品引导了一个新的风潮,启示了表达我们民族的更为内在和探索精神空间的一代画风。”像这样的一个评判,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评判是必然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科学性的。
二、高中美术类学生是否应具备美术鉴赏
与批评能力
面对高中美术生是否应该具备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争议,一些人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就应该以应试高考为目的,应该朝着自己的大学目标而挺进,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应试风格为主,待进入更高的一个艺术阶层再进行自身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学自己所想学的东西。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生,从来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与批评吸收,以便自身艺术道路的长远发展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观点,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分析、权衡了。
(一)当今高中美术生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教学现状
中学专业美术生作为艺术发展相对偏低的一个层面,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基础阶段。据考察得出结论,高中学生多处于15~18岁之间,几乎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之中我们的美术教育已经具备了陶冶审美情操、理解美术文化、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等基本课程性质。在中学生中,初中生美术观念较为薄弱,几乎不具有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也谈不上美术批评,而更多的便是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高中美术生就要好很多,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与批評能力,但现在的高中美术生,普遍以应试教育为主,其目的几乎只在于如何将学生送入高等学府之中,基本闭塞了中学艺术生的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思想发展。
即使当今诸多中学高中美术生班级开设的有美术鉴赏课,但通常也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便仅仅成了忠实的听众而已,且许多的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也只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者的名字、作品的名字、创作年代、作品表达内容的简单介绍等。当然也有教师会对作品做详细的讲解,包括历史背景、表达思想等,但是鲜有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对美术作品进行个人的见解评论,因此,鉴赏课便成了欣赏课,批评也无从挂边。 (二)高中美术生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不可或缺
随着教育部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把美术鉴赏列为高中美术教学模块中的必修课程,高中美术鉴赏课开始在各个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却大都是以美术作品的随堂欣赏为特点来进行美术鉴赏教学,使美术鉴赏教学停于表面,忽视美术批评的能力。笔者以为,中学美术教育中,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它与高考应试并不冲突,且可以有区别地加以吸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4)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2]
从美术鉴赏的成就标准中不难得出结论,美术鉴赏也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批评能力的培养。比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成就标准的第二点“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便是强调对美术作品和现象进行评价,达到开展美术批评的目的。美术鉴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是一个缓慢的且易稍纵即逝的过程。因此它需要一个帮助,美术批评便是很好的一个选择。美国学者沃尔夫与吉伊根曾经说过:“艺术批评应该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无偏见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和自我实现。”[4]美术批评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放飞自我、实现自我,表达自我对艺术作品的独有情感与理解,同时给予了学生在鉴赏教学中的动力与敏感。
三、结语
美术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它缺少不了美术批评的帮助,因此有了美术鉴赏就应该得有美术批评,才能够在完全意义上发挥美术鉴赏与批评的作用。以应试为主的中学美术生应该有这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的培养。
莎士比亚曾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5]其实美术鉴赏与批评活动亦是如此,面对同一件艺术品,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独到感受,保存这一份感受,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去,充分发挥自己那份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美术生教学中有积极的一面,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美术鉴赏与批评让我们学会审视艺术从而更加充分地面对当今图像化的时代。不过问题也是依然存在的,在美術鉴赏与批评的教学里面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如何让我们的美术教师明确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又有多大的影响?在美术鉴赏中如何去融入美术批评等,这些都将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易建芳.美术鉴赏与批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2003.
[3]宋琼.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04).
[4][美]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达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
[5]张向荣.美术鉴赏教学与艺术批评[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9).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