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知识的教学,其关健是概念教学。不同的生物学教师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也不一样,本文重点阐述了什么是生物学概念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生物学概念的传递。
关健词:生物学 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内容和要求上较以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立起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新一代课程。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就概念与核心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和片面,仅仅将概念简单的等同于名词术语或其定义,将概念以孤立名词解释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学生不易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框架,容易遗忘,在知识运用和迁移时感到困难。
上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恩山教授的《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物学概念的传递有了新的认识。
一、概念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概念是共同有某些特征或属性的事件、物体或现象的抽象概括,是一种由相近、相似的事件、想法、物体或人所组成的集合。作为一个概念,通常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概念名词,或者我们称之为概念术语。术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还是习惯这种传递方式来进行生物学包括其他自然科学的概念传递。概念的第二个要素,就是指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关健是在于其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而且是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概念的本质。概念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概念的外延。所谓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也称之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二、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传递概念的方式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作为生物学概念的传递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传递概念的方式。第一种,也是我们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就是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概念。第二种传递形式,就是以一个完整陈述句去表述概念内涵的方式。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我们选择传递概念的方式,既要揭示其事实,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使用术语来传递概念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与你所讲授的概念不真正一至,如“克隆”、“基因”等等这些概念教师只说术语,学生并不知道其真正含义。
三、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传递和理解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将概念与词汇术语分开。比如:“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合成糖(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一陈述中,“光合作用”就是一个概念,而里面的“实际内容”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合成糖储存了能量,同时,释放氧气就是此概念的内涵,这一实质适用于植物,这就是它的外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直接把此概念告知学生,而是通过几个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内涵和外延。如:通过“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学生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实验,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再结合一些其他实验,最终得出光合作用的内涵以及外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到底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了什么叫光合作用。这就是采用的第二种传递形式,因为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以第一种传递方式进行教学了,直接用术语传递。当然,如果直接用第一种方式传递“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概念,那同学们仅仅是把概念作为名词解释去记忆概念,往往会导致学生不求正解,在不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成为无意义的学习,只会获得一个无效的言语练习,可能会让学生在后续学习时产生困惑。但是如果两种方式结合传递,概念教学不再是满足于学生知道或记得某个专业词汇的含义,而是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重心将是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些概念。
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传递概念
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比如“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完成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变。课堂上不能没有事实性知识,但不能停留在事实性知识,要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重要概念。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头脑中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精选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建立概念提供帮助。
关健词:生物学 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内容和要求上较以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立起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新一代课程。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就概念与核心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和片面,仅仅将概念简单的等同于名词术语或其定义,将概念以孤立名词解释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学生不易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框架,容易遗忘,在知识运用和迁移时感到困难。
上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恩山教授的《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物学概念的传递有了新的认识。
一、概念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概念是共同有某些特征或属性的事件、物体或现象的抽象概括,是一种由相近、相似的事件、想法、物体或人所组成的集合。作为一个概念,通常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概念名词,或者我们称之为概念术语。术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还是习惯这种传递方式来进行生物学包括其他自然科学的概念传递。概念的第二个要素,就是指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关健是在于其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而且是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概念的本质。概念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概念的外延。所谓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也称之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二、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传递概念的方式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作为生物学概念的传递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传递概念的方式。第一种,也是我们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就是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概念。第二种传递形式,就是以一个完整陈述句去表述概念内涵的方式。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我们选择传递概念的方式,既要揭示其事实,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使用术语来传递概念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与你所讲授的概念不真正一至,如“克隆”、“基因”等等这些概念教师只说术语,学生并不知道其真正含义。
三、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传递和理解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将概念与词汇术语分开。比如:“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合成糖(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一陈述中,“光合作用”就是一个概念,而里面的“实际内容”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合成糖储存了能量,同时,释放氧气就是此概念的内涵,这一实质适用于植物,这就是它的外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直接把此概念告知学生,而是通过几个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内涵和外延。如:通过“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学生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实验,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再结合一些其他实验,最终得出光合作用的内涵以及外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到底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了什么叫光合作用。这就是采用的第二种传递形式,因为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以第一种传递方式进行教学了,直接用术语传递。当然,如果直接用第一种方式传递“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概念,那同学们仅仅是把概念作为名词解释去记忆概念,往往会导致学生不求正解,在不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成为无意义的学习,只会获得一个无效的言语练习,可能会让学生在后续学习时产生困惑。但是如果两种方式结合传递,概念教学不再是满足于学生知道或记得某个专业词汇的含义,而是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重心将是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些概念。
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传递概念
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比如“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完成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变。课堂上不能没有事实性知识,但不能停留在事实性知识,要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重要概念。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头脑中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精选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建立概念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