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生在大连一个贫困的渔民家庭,有着坚强、独立的性格。她身为女人,却用男人的标准衡量自己,“他们干的活我也能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她不顾偏见、咬紧牙关,经过层层考验,20岁时就成为全国第一批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她的故事不仅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生课本,还被拍成新中国第一部反映铁路的电影——《女司机》,她的名字被全中国人熟知、她的事迹被全中国人敬佩,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要强的渔家女
1930年,田桂英出生在大连的一个贫困家庭,上面还有5个姐姐,一家人靠父亲打鱼为生。遇到冬天封海,父亲打不到鱼,一家人只能饿肚子。也许从那时起,恶劣的环境就使年幼的田桂英形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后来,田桂英有了份不错的新工作——到大连机务段食堂发饭票。不要小看发饭票这个工作,当时,食堂每个月给田桂英的“薪酬”是25公斤高粱、十几元工资,每天中午还提供一顿高粱米干饭。这让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田桂英十分满意。
閑暇时间,田桂英还参加了机务段组织的夜校学习,如饥似渴的她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于是,她干起活来总是抢在前面,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甚至还和男职工比着干。可是田桂英并不满足,她又向段长提出学技术的请求。她说:“只要能学技术,让我干什么都行,男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看她态度如此坚决,段长便把她派到了轻油车库,让她学开轻油车。
1948年5月13日,田桂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即被评为旅大市一级劳动模范。
当上火车司机
在机务段工作的时间里,田桂英曾经在职工俱乐部里看过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苏联女火车司机,威风凛凛,让她很是羡慕。她在心里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开火车该多好。机务段的段长李索夫是个苏联人,他也认为,苏联都有女火车司机,中国为啥不能有?
不久,一个让田桂英兴奋不已的消息传来,国家要在大连机务段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
田桂英兴高采烈地回家与父母商量报名事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火车司机又累又危险,那根本不是女孩儿家干的活。
一时间,各种闲言碎语扑面而来,田桂英陷入两难局面。经过认真思考,19岁的田桂英不顾父母反对,填写了女火车司机培训班报名表。
经过层层严格挑选,田桂英和其他8名姐妹最终被安排参加上岗前的学习培训。当时,火车全是蒸汽机车,要烧煤。田桂英和其他几个姐妹上课的第一天就是练习投煤炭。一锹煤七八斤,15分钟要投280锹。3天后,几个姑娘一个个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田桂英咬紧牙关,劝慰姐妹们说:“万事开头难,挺过这关,胜利就在眼前。”于是,9个平均年龄20岁的姑娘互相鼓励着,挽起袖子苦练着,一练就是3个月。
紧接着,她们还要学习机车构造技术管理和制动机理论,这对于田桂英来说就更难了。和她同时进入培训班的姐妹们,文化程度最高的也只是读到了小学六年级,还有几个是文盲。老师只好在黑板上画图表,照图讲解,手把手地教,由易到难。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姐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直到完全弄懂当天的培训内容才睡觉。而晚上熄灯后,田桂英还经常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
1950年2月,苏联专家和中国工程师组织她们进行了考试,结果,田桂英以优异成绩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司机长,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女火车司机。
“三八女子包车组”
1950年3月8日,这一天,“三八女子包车组”出车仪式在大连站站前广场隆重举行。这个“三八女子包车组”是由田桂英等9名女职工组成的,机车被命名为“三八号”,献给她们的彩旗上写着:“妇女的火车头”。
从那时起,田桂英和姐妹们就成了铁道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年“五一”,田桂英被评为东北铁路局一级劳动模范。她的包车组开着“三八号”从大连出发,沿途运送200多名劳动模范去哈尔滨参加东北铁路劳模大会。
田桂英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火车上的工作条件可不是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她们要在脖子上围个手巾,以免煤灰钻进脖子里,跑一趟下来,满脸都是黑的。“工作条件艰苦不说,还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行车中发生危险。”
从1950年3月8日到8月末,田桂英的包车组创下了安全行驶3万多公里、节煤51.76吨的纪录。在田桂英担任司机长的近3年时间里,“三八号”机车行程2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一起事故。
毛主席的好奇
1950年,新中国评选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共有464人,田桂英以认真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工作成绩当选,当时,她仅20岁。
1951年,田桂英作为列席代表,进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打量了一眼田桂英瘦弱的身躯,好奇地问:“你真的能开动大火车?”
田桂英心想:主席看我是个女孩子,没力气吧?于是,在和主席握手的时候,田桂英便故意使了下劲。主席风趣地说:“你的脾气不小呢!”
1952年年底,“三八女子包车组”解散了,田桂英和姐妹们被送到学校补习文化知识,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驰骋了近3个年头的铁道线。
虽然开火车的时间不算长,但田桂英的事迹却留了下来,也让人们永远地记住了她——在大连,有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她的名字叫田桂英。
要强的渔家女
1930年,田桂英出生在大连的一个贫困家庭,上面还有5个姐姐,一家人靠父亲打鱼为生。遇到冬天封海,父亲打不到鱼,一家人只能饿肚子。也许从那时起,恶劣的环境就使年幼的田桂英形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后来,田桂英有了份不错的新工作——到大连机务段食堂发饭票。不要小看发饭票这个工作,当时,食堂每个月给田桂英的“薪酬”是25公斤高粱、十几元工资,每天中午还提供一顿高粱米干饭。这让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田桂英十分满意。
閑暇时间,田桂英还参加了机务段组织的夜校学习,如饥似渴的她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于是,她干起活来总是抢在前面,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甚至还和男职工比着干。可是田桂英并不满足,她又向段长提出学技术的请求。她说:“只要能学技术,让我干什么都行,男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看她态度如此坚决,段长便把她派到了轻油车库,让她学开轻油车。
1948年5月13日,田桂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即被评为旅大市一级劳动模范。
当上火车司机
在机务段工作的时间里,田桂英曾经在职工俱乐部里看过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苏联女火车司机,威风凛凛,让她很是羡慕。她在心里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开火车该多好。机务段的段长李索夫是个苏联人,他也认为,苏联都有女火车司机,中国为啥不能有?
不久,一个让田桂英兴奋不已的消息传来,国家要在大连机务段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
田桂英兴高采烈地回家与父母商量报名事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火车司机又累又危险,那根本不是女孩儿家干的活。
一时间,各种闲言碎语扑面而来,田桂英陷入两难局面。经过认真思考,19岁的田桂英不顾父母反对,填写了女火车司机培训班报名表。
经过层层严格挑选,田桂英和其他8名姐妹最终被安排参加上岗前的学习培训。当时,火车全是蒸汽机车,要烧煤。田桂英和其他几个姐妹上课的第一天就是练习投煤炭。一锹煤七八斤,15分钟要投280锹。3天后,几个姑娘一个个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田桂英咬紧牙关,劝慰姐妹们说:“万事开头难,挺过这关,胜利就在眼前。”于是,9个平均年龄20岁的姑娘互相鼓励着,挽起袖子苦练着,一练就是3个月。
紧接着,她们还要学习机车构造技术管理和制动机理论,这对于田桂英来说就更难了。和她同时进入培训班的姐妹们,文化程度最高的也只是读到了小学六年级,还有几个是文盲。老师只好在黑板上画图表,照图讲解,手把手地教,由易到难。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姐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直到完全弄懂当天的培训内容才睡觉。而晚上熄灯后,田桂英还经常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
1950年2月,苏联专家和中国工程师组织她们进行了考试,结果,田桂英以优异成绩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司机长,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女火车司机。
“三八女子包车组”
1950年3月8日,这一天,“三八女子包车组”出车仪式在大连站站前广场隆重举行。这个“三八女子包车组”是由田桂英等9名女职工组成的,机车被命名为“三八号”,献给她们的彩旗上写着:“妇女的火车头”。
从那时起,田桂英和姐妹们就成了铁道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年“五一”,田桂英被评为东北铁路局一级劳动模范。她的包车组开着“三八号”从大连出发,沿途运送200多名劳动模范去哈尔滨参加东北铁路劳模大会。
田桂英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火车上的工作条件可不是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她们要在脖子上围个手巾,以免煤灰钻进脖子里,跑一趟下来,满脸都是黑的。“工作条件艰苦不说,还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行车中发生危险。”
从1950年3月8日到8月末,田桂英的包车组创下了安全行驶3万多公里、节煤51.76吨的纪录。在田桂英担任司机长的近3年时间里,“三八号”机车行程2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一起事故。
毛主席的好奇
1950年,新中国评选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共有464人,田桂英以认真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工作成绩当选,当时,她仅20岁。
1951年,田桂英作为列席代表,进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打量了一眼田桂英瘦弱的身躯,好奇地问:“你真的能开动大火车?”
田桂英心想:主席看我是个女孩子,没力气吧?于是,在和主席握手的时候,田桂英便故意使了下劲。主席风趣地说:“你的脾气不小呢!”
1952年年底,“三八女子包车组”解散了,田桂英和姐妹们被送到学校补习文化知识,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驰骋了近3个年头的铁道线。
虽然开火车的时间不算长,但田桂英的事迹却留了下来,也让人们永远地记住了她——在大连,有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她的名字叫田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