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德育工作在学校诸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智商没有德育做基础,智商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奏;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离开育人无以言教书,离开德育谈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
一、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常规的困难。对于德育而言,能够对学生施测的只是道德认知或道德行为。由于道德认知未必能够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未必反映道德动机,所以基本上我们无法去了解某一道德教育活动中学生在“品德”上“增长”了或“缺少”了多少。学校重智育轻道德教育,不尽完善和科学的考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时代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增加了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民族传统道德影响力日益削弱,在德育问题上,我们从人类价值共识的建立到具体教育策略的提高,都面临着前人所不曾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3.网络信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内容,也有不少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难以管理、控制和引导,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信息,德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网络信息时代,对信息源的限制及对信息的过滤非常困难,质量难以把关,学校德育环境受到很大污染。
4.德育对象现状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弱势群体是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中高分低能、性格怪异、心理畸形、沉迷网络、抽烟喝酒、早恋现象严重等问题,使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德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可以用4个“最”字来勾画:困难最大、机遇最大、责任最大,如果做得好,贡献也最大。
二、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思考
(一)注重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期盼着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培育下成人成才。家长可以原谅老师在知识上有漏洞,甚至可以原谅老师在方法上有失误,但是不能原谅老师在人品上有瑕疵,不能原谅老师对待学生没有爱心。只有始终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热爱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学校德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德育师资培训,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多年来,农垦佳木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大德育”教育,学校制订了校园德育建设的具体方案和班主任培训方案。从2007年起,对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或请专家讲课,或送班主任外出学习交流,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使他们从“悲苦型”的班主任转变成“思考型”和“研究型”的班主任,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的能力,磨练滴水穿石持续发展的意志,使班主任在实践训练中迅速成长。2008年10月,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共有200多位选手参加,我校7名班主任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朱辉、杜丽红两位教师获特等奖。我校是全省数千所学校中唯一一所有两人获特等奖的学校。
(二)加强德育研究,向科研要质量。
任何工作都必须讲究科学。农垦佳木斯学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德育研究,激励全体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组织主题班会说课教案的交流,召开道德教育研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班主任工作文集《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收录50余篇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彩文章,生动活泼地介绍了富有魅力的德育成果。从本校德育研究的实际出发,本人认为,搞德育研究重点应抓好以下4个方面。
1.明确德育研究的目的。作为德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到底和哪些事物联系着?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这些就是认识规律。如在人与人的联系上存在着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在德育工作的渠道与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表扬与批评、兴趣与刻苦、和蔼与严格、内因与外因、集体与个别、奖励与惩罚、强制与自觉等。我们搞德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促进德育工作向更深、更好的方向发展。
2.德育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而多变;他们容易犯错误;他们更渴望得到表扬……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行为、认识、个性特点要重点研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应该留心观察、细心分析,方法来自实践,来自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并研究学生,才能克服德育成人化、走过场的做法,使德育内容和德育活动为学生喜闻乐见。
3.找准德育的关键促进内需。所谓内需,就是自愿接受一种观念,并能自觉付诸行动。人的行动来自需要,当他觉得需要时才会产生行动,行动过后满足了需要,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与品格。内需可以通过外界的宣传影响形成,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实践养成。参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调查,会使人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参与农业劳动,会感到粮食来之不易;参与家务劳动和管理,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尊重别人,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会感悟到尊重的价值;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感谢,会享受到帮助的快乐……在实践中养成,在养成中升华。只有这样,内需才是牢固、长久的。
4.研究德育的艺术,贴近实际。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更应该讲艺术。德育工作艺术的标准是:德育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德育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德育方法乐于接受。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德育工作艺术的核心。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德育艺术中最根本、最有效的艺术,把握方式方法的“度”也是艺术。讲究艺术的批评学生悦纳,不讲究艺术的批评学生逆反。总之,要想把德育工作做好做精,都必须有所探究总结,这样就是研究。
(三)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如在德育网站上设置 “政策法规”、“德育论坛”、“心理教育”、“家长学校”、“团队活动”、 “班主任活动”等栏目。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师生双方关系是平等的网民,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误区,影响甚至抵消了学校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引导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在积极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的同时,通过德育网站的“家长学校”栏目,便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成为联系学校与社会之间德育教育的又一座桥梁。家长在网上谈德育教育体会,丰富了学校德育教育内容,也扩展了学校德育的形式。
(四)不断丰富、充实德育内容,拓展、创新德育途径与方法。
要依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思想占据校园文化阵地,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当前特别要注重把北大荒精神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构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通过开展有组织的班、团、队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和组织管理教育;通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求真、求美和求健的品质;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培训和心理治疗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另外,时间意识、信息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也需扩充进来。同时,还要将德育与智育的各个学科进行整合,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教育计划,在社会实践中完善人格的塑造。
“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精确地道出了德育的意义和方向: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传递与怜悯;学会聆听、奉献、感恩、宽容、自尊、自信这些美好的品质;学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同情这些美好的感情,真正使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
编辑/刘文捷
一、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常规的困难。对于德育而言,能够对学生施测的只是道德认知或道德行为。由于道德认知未必能够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未必反映道德动机,所以基本上我们无法去了解某一道德教育活动中学生在“品德”上“增长”了或“缺少”了多少。学校重智育轻道德教育,不尽完善和科学的考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时代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增加了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民族传统道德影响力日益削弱,在德育问题上,我们从人类价值共识的建立到具体教育策略的提高,都面临着前人所不曾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3.网络信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内容,也有不少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难以管理、控制和引导,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信息,德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网络信息时代,对信息源的限制及对信息的过滤非常困难,质量难以把关,学校德育环境受到很大污染。
4.德育对象现状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弱势群体是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中高分低能、性格怪异、心理畸形、沉迷网络、抽烟喝酒、早恋现象严重等问题,使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德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可以用4个“最”字来勾画:困难最大、机遇最大、责任最大,如果做得好,贡献也最大。
二、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思考
(一)注重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期盼着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培育下成人成才。家长可以原谅老师在知识上有漏洞,甚至可以原谅老师在方法上有失误,但是不能原谅老师在人品上有瑕疵,不能原谅老师对待学生没有爱心。只有始终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热爱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学校德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德育师资培训,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多年来,农垦佳木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大德育”教育,学校制订了校园德育建设的具体方案和班主任培训方案。从2007年起,对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或请专家讲课,或送班主任外出学习交流,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使他们从“悲苦型”的班主任转变成“思考型”和“研究型”的班主任,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的能力,磨练滴水穿石持续发展的意志,使班主任在实践训练中迅速成长。2008年10月,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共有200多位选手参加,我校7名班主任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朱辉、杜丽红两位教师获特等奖。我校是全省数千所学校中唯一一所有两人获特等奖的学校。
(二)加强德育研究,向科研要质量。
任何工作都必须讲究科学。农垦佳木斯学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德育研究,激励全体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组织主题班会说课教案的交流,召开道德教育研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班主任工作文集《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收录50余篇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彩文章,生动活泼地介绍了富有魅力的德育成果。从本校德育研究的实际出发,本人认为,搞德育研究重点应抓好以下4个方面。
1.明确德育研究的目的。作为德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到底和哪些事物联系着?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这些就是认识规律。如在人与人的联系上存在着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在德育工作的渠道与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表扬与批评、兴趣与刻苦、和蔼与严格、内因与外因、集体与个别、奖励与惩罚、强制与自觉等。我们搞德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促进德育工作向更深、更好的方向发展。
2.德育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而多变;他们容易犯错误;他们更渴望得到表扬……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行为、认识、个性特点要重点研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应该留心观察、细心分析,方法来自实践,来自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并研究学生,才能克服德育成人化、走过场的做法,使德育内容和德育活动为学生喜闻乐见。
3.找准德育的关键促进内需。所谓内需,就是自愿接受一种观念,并能自觉付诸行动。人的行动来自需要,当他觉得需要时才会产生行动,行动过后满足了需要,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与品格。内需可以通过外界的宣传影响形成,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实践养成。参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调查,会使人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参与农业劳动,会感到粮食来之不易;参与家务劳动和管理,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尊重别人,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会感悟到尊重的价值;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感谢,会享受到帮助的快乐……在实践中养成,在养成中升华。只有这样,内需才是牢固、长久的。
4.研究德育的艺术,贴近实际。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更应该讲艺术。德育工作艺术的标准是:德育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德育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德育方法乐于接受。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德育工作艺术的核心。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德育艺术中最根本、最有效的艺术,把握方式方法的“度”也是艺术。讲究艺术的批评学生悦纳,不讲究艺术的批评学生逆反。总之,要想把德育工作做好做精,都必须有所探究总结,这样就是研究。
(三)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如在德育网站上设置 “政策法规”、“德育论坛”、“心理教育”、“家长学校”、“团队活动”、 “班主任活动”等栏目。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师生双方关系是平等的网民,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误区,影响甚至抵消了学校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引导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在积极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的同时,通过德育网站的“家长学校”栏目,便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成为联系学校与社会之间德育教育的又一座桥梁。家长在网上谈德育教育体会,丰富了学校德育教育内容,也扩展了学校德育的形式。
(四)不断丰富、充实德育内容,拓展、创新德育途径与方法。
要依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思想占据校园文化阵地,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当前特别要注重把北大荒精神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构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通过开展有组织的班、团、队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和组织管理教育;通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求真、求美和求健的品质;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培训和心理治疗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另外,时间意识、信息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也需扩充进来。同时,还要将德育与智育的各个学科进行整合,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教育计划,在社会实践中完善人格的塑造。
“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精确地道出了德育的意义和方向: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传递与怜悯;学会聆听、奉献、感恩、宽容、自尊、自信这些美好的品质;学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同情这些美好的感情,真正使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