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3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统计等方法,对2013年巴黎世乒赛女子单打半决赛中丁宁在发球抢攻阶段、接发球抢攻阶段以及相持段的技战术得分率、使用率及相关技术发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丁宁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使用和得分都偏低,主动抢攻意识不强;(2)丁宁发球方式单一,发球质量不高;(3)接发球手段太少,控制多于抢攻;(4)相持段变化较少,正手位和中路失分较多;(5)打法不如李晓霞凶狠,搏杀太少。
关键词:乒乓球世乒赛丁宁技战术
在伦敦奥运会,丁宁本是夺冠大热门,但最后以1:4输给队友李晓霞,无缘冠军,留下很多遗憾。如果说奥运会李晓霞战胜丁宁还有些争议的话,2013巴黎世乒赛丁宁在半决赛再负于李晓霞绝对是综合实力不如李晓霞。本文就丁宁在2013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技战术特点,找出其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够为她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丁宁在2013巴黎世乒赛中的女单半决赛为研究对象,对手是李晓霞。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对乒乓球技术理论及与本论文相关的知识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与学习,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掌握比较充分的理论依据,为研究提供参考。
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3年52届世乒赛半决赛丁宁对李晓霞的视频录像,对丁宁在比赛实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技战术数据信息。
3.三段统计法
采用目前乒乓界技战术统计使用较多的分段指标评估法,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比较,进行定量分析,对丁宁与李晓霞的比赛进行了技术分析研究。模式值评估指标如表1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丁宁在半决赛负李晓霞,整场比分为2:4,每局比分分别为11:8;1:11;11:4;11:13;6:11;8:11。
(一)丁宁主要技战术特征
丁宁是左手横拍弧圈结合快攻两面反胶打法的杰出代表,她正反手均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中远台对拉对攻能力强,被动防御下的周旋能力和反攻能力出色。反手快推、快拨中突然拉弧圈来破坏对手的击球节奏,为冲杀制造机会。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很出色,相似的动作下旋转变化多、迷惑性强,在这个发球的基础上,在2011年丁宁又增添了站立式发球,进一步丰满了她的进攻体系。并用旋转变化和速度来控制和攻击对方,无论是对付攻球打法还是对付削球打法,其主要战术都是以弧圈球和扣杀来攻击对方,并利用发球、搓球、快拨等手段为拉弧圈球和扣杀创造条件。
(二)丁宁的心理特征
丁宁心态稳定,比赛中心理起伏小,韧劲和拼劲足,常常能在大赛中比较稳定的发挥,但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施之皓仍然指出丁宁在抗压能力上还需要加强,在没有太大压力或没有遇到挫折时,她可能是个超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但一旦情况超出她想象,水平立刻就会打折扣。
(三)丁宁半决赛对战李晓霞技战术统计结果分析
1.丁宁对李晓霞第一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根据表2中可知,丁宁在第一局的发抢段和接抢段使用率都较高,说明在第一局开局时丁宁还是比较积极主动的,但还是以控球,以稳为主。在这局中,丁宁发球被攻失2分,接球后抢攻得2分,说明在第一局丁宁和李晓霞的上手抢攻都不太积极,得分相差不大。丁宁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71.4%,使用率为36.8%,其中正手主动得2分,反手主动得1分,反手被动得2分,正手被动失1分,中路失1分,可知丁宁在这局的相持段发挥得比李晓霞好。
2.丁宁对李晓霞第二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这局丁宁以1:11惨败李晓霞,只在相持段靠反手主动得了1分。在这局中,丁宁打得非常被动,其中发球后控制失1分,发球被攻失3分,接发球失2分,接发球被攻失1分,接球后抢攻失2分,反手被动相持失1分,中路失1分。丁宁在这局接发球上的失分都是反手挑拉下网。丁宁被攻总共失了4分,说明李晓霞在这局抢攻非常积极主动,从其他数据可以看出丁宁在这局的无谓失误有点多,相信是李晓霞的积极主动、改变策略给丁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丁宁对李晓霞第三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这局丁宁以11:4胜李晓霞,赢得比较轻松。在这局丁宁主要靠相持段得分,从表2中可以知道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都很高,其中正手主动得3分,侧身得1分,反手得2分,正手被动得1分,反手被动失1分,中路失1分,说明这局丁宁还是占据积极主动的位置。丁宁这局发抢段的得分率很高,但使用率很低,说明丁宁在发球抢攻前三板还应该再加强。
4.丁宁对李晓霞第四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第四局丁宁以11:13不敌李晓霞,输掉了这局关键局。在这局中,丁宁发球得2分,发球后控制得1分,说明在发球轮,丁宁还是掌握得不错的。但是在接发球方面,丁宁处理得太过被动,其中接发球被攻失5分。在这局的相持段,丁宁也采用了主动侧身,其中侧身得2分,但还是以相持段总得分6:8落后于李晓霞。这局比赛势均力敌,其实拼得就是心理素质,当中丁宁错过两个局点,以致于输掉了这局关键局。
5.丁宁对李晓霞第五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第五局丁宁6:11输给李晓霞,这局丁宁的发抢得了2分,比前面几局稍好一点,但是使用率还是很低。接发球失3分,都是在中路使用反手挑打失分,说明丁宁的反手挑打技术不够纯熟,对李晓霞的发球旋转判断不够准确。这局丁宁的接发球还是比较主动的,但是起板的质量不够高,经常被李晓霞反拉,还有丁宁的正手连续攻能力稍有欠缺,衔接不够快。在这局的相持段,丁宁的得分率不合格,相持的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其中反手失3分,正手失3分,反手得2分。 6.丁宁对李晓霞第六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最后一局丁宁8:11输李晓霞,这局丁宁还是在相持段落后于李晓霞,虽然在相持过程中,丁宁有采取侧身应对,得了2分,但总的相持得分还是不如李晓霞,4:9落后于李晓霞。从后面几局看,丁宁的相持段得分都不如李晓霞,李晓霞正手的力量与旋转的确很好,再加上李晓霞赢了一局关键局,信心上肯定更加倍增,所以在相持段李晓霞显著性地压倒丁宁。而丁宁应该在前三板上做些改变,处理得更复杂些,不应该再继续跟李晓霞拼相持。
7.丁宁对李晓霞整场比赛技战术分析
整场比赛,丁宁发球得了4分,相较于李晓霞的发球还是差了一点,李晓霞发球得了6分。丁宁现在的发球技术是以站立式发球为主并辅以下蹲发球,但是在这场比赛中,丁宁没有使用下蹲式发球,虽然发球得了4分,但是发球被攻失了5分,说明丁宁的发球方式单一,发球质量下降,不仅不利于第三板的抢攻,还给李晓霞更多主动上手的机会。
丁宁整场比赛的发抢段得分率虽然很高,但是使用率却很低。看丁宁以往的比赛,丁宁在发抢段的使用率都是普遍偏低,说明丁宁在前三板没有一定的优势,主要靠过渡进入到相持段得分。而李晓霞在发抢段得分不错,得了11分,说明李晓霞对丁宁的球路较熟悉,同时李晓霞具有较好的技术实力,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丁宁的发抢,还给丁宁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抢攻机会。
这场比赛丁宁在接发球和接抢方面,发挥得也不好,使用率较高,但是得分率仅为及格。其中接发球总共失6分,主要是反手挑打失分。接发球的手段也过于简单,一般是搓短或搓长,偶尔反手会挑几板,但不是失误,就是被李晓霞控制住,更多的抢攻的球都进入相持段,说明丁宁的抢攻质量不高,李晓霞能较强的控制。丁宁接发球抢攻只得了1分,但是在接球后抢攻得了3分,说明丁宁处理前三板一般是控制过渡,有机会再抢攻。
丁宁的相持段使用率较高,但得分率仅为及格。丁宁是相持型选手,本应该在相持段得分,但是就本场比赛来说,丁宁在相持段被李晓霞控制住,无法发挥自己的所长。其中反手得14,正手得6分,侧身得5分,正手失10分,反手失16分,中路失3分,在相持段丁宁主要使用反手相持。从比赛中可以看出,李晓霞大部分都是处在主动发力阶段,而丁宁大部分在防守李晓霞,李晓霞击球的角度和力度都很大,给丁宁的正手和反手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中有几个大角度正手边线球丁宁明显毫无招架之力。
比较整场比赛两位选手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丁宁其实发挥得很稳定,这也是她一贯的打法,情绪稳定,但在技战术方面缺乏凶狠的搏杀,不能给李晓霞造成一定的压力。反观李晓霞,场上状态很好,非常兴奋,打法也非常主动凶狠,拼劲很足,在场上几乎只听得见李晓霞的喊叫声。的确继伦敦奥运会之后,李晓霞有了“一姐”的凶狠态度,一扫当初在奥运会上赢丁宁的“争议”。
三、结论
(一)丁宁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使用和得分都偏低,说明丁宁的抢攻意识不强和抢攻质量不高。
(二)丁宁的发球方式单一,变化不多,质量不高,不利于第三板抢攻。
(三)丁宁处理接发球的手段太少,接球质量不高,大多都是控制,不能给对手造成威胁。
(四)相持段变化较少,主要靠反手得分,正手和侧身使用较少,正手位和中路失分较多。
(五)击球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够大,击球的节奏和落点、线路变化太少。
(六)丁宁在整场比赛中发挥过于稳定,不够主动凶狠,搏杀不如李晓霞多。
四、建议
(一)在今后训练中,应对发球技术作出新调整,注意增强抢攻意识,注重前三板的训练,加强前三板的质量和搏杀。
(二)加强台内球的处理训练,增加台内球的处理方式,正手挑打,反手挑打、拧拉、弹击等技术比较欠缺。
(三)继续发挥相持段的优势,加强正手、侧身主动进攻的力度、旋转和速度,在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凶狠,需要经常变化击球节奏、线路和落点。
参考文献:
[1]张红玲.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乒乓球女队后备人才的技战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
[2]吴焕群,张哓蓬.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1.
[3]乔红.对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主力队员的技战术分析跟踪分析与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
[4]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5]李振彪.对乒乓球技术评估标准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统计等方法,对2013年巴黎世乒赛女子单打半决赛中丁宁在发球抢攻阶段、接发球抢攻阶段以及相持段的技战术得分率、使用率及相关技术发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丁宁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使用和得分都偏低,主动抢攻意识不强;(2)丁宁发球方式单一,发球质量不高;(3)接发球手段太少,控制多于抢攻;(4)相持段变化较少,正手位和中路失分较多;(5)打法不如李晓霞凶狠,搏杀太少。
关键词:乒乓球世乒赛丁宁技战术
在伦敦奥运会,丁宁本是夺冠大热门,但最后以1:4输给队友李晓霞,无缘冠军,留下很多遗憾。如果说奥运会李晓霞战胜丁宁还有些争议的话,2013巴黎世乒赛丁宁在半决赛再负于李晓霞绝对是综合实力不如李晓霞。本文就丁宁在2013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技战术特点,找出其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够为她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丁宁在2013巴黎世乒赛中的女单半决赛为研究对象,对手是李晓霞。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对乒乓球技术理论及与本论文相关的知识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与学习,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掌握比较充分的理论依据,为研究提供参考。
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3年52届世乒赛半决赛丁宁对李晓霞的视频录像,对丁宁在比赛实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技战术数据信息。
3.三段统计法
采用目前乒乓界技战术统计使用较多的分段指标评估法,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比较,进行定量分析,对丁宁与李晓霞的比赛进行了技术分析研究。模式值评估指标如表1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丁宁在半决赛负李晓霞,整场比分为2:4,每局比分分别为11:8;1:11;11:4;11:13;6:11;8:11。
(一)丁宁主要技战术特征
丁宁是左手横拍弧圈结合快攻两面反胶打法的杰出代表,她正反手均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中远台对拉对攻能力强,被动防御下的周旋能力和反攻能力出色。反手快推、快拨中突然拉弧圈来破坏对手的击球节奏,为冲杀制造机会。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很出色,相似的动作下旋转变化多、迷惑性强,在这个发球的基础上,在2011年丁宁又增添了站立式发球,进一步丰满了她的进攻体系。并用旋转变化和速度来控制和攻击对方,无论是对付攻球打法还是对付削球打法,其主要战术都是以弧圈球和扣杀来攻击对方,并利用发球、搓球、快拨等手段为拉弧圈球和扣杀创造条件。
(二)丁宁的心理特征
丁宁心态稳定,比赛中心理起伏小,韧劲和拼劲足,常常能在大赛中比较稳定的发挥,但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施之皓仍然指出丁宁在抗压能力上还需要加强,在没有太大压力或没有遇到挫折时,她可能是个超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但一旦情况超出她想象,水平立刻就会打折扣。
(三)丁宁半决赛对战李晓霞技战术统计结果分析
1.丁宁对李晓霞第一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根据表2中可知,丁宁在第一局的发抢段和接抢段使用率都较高,说明在第一局开局时丁宁还是比较积极主动的,但还是以控球,以稳为主。在这局中,丁宁发球被攻失2分,接球后抢攻得2分,说明在第一局丁宁和李晓霞的上手抢攻都不太积极,得分相差不大。丁宁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71.4%,使用率为36.8%,其中正手主动得2分,反手主动得1分,反手被动得2分,正手被动失1分,中路失1分,可知丁宁在这局的相持段发挥得比李晓霞好。
2.丁宁对李晓霞第二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这局丁宁以1:11惨败李晓霞,只在相持段靠反手主动得了1分。在这局中,丁宁打得非常被动,其中发球后控制失1分,发球被攻失3分,接发球失2分,接发球被攻失1分,接球后抢攻失2分,反手被动相持失1分,中路失1分。丁宁在这局接发球上的失分都是反手挑拉下网。丁宁被攻总共失了4分,说明李晓霞在这局抢攻非常积极主动,从其他数据可以看出丁宁在这局的无谓失误有点多,相信是李晓霞的积极主动、改变策略给丁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丁宁对李晓霞第三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这局丁宁以11:4胜李晓霞,赢得比较轻松。在这局丁宁主要靠相持段得分,从表2中可以知道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都很高,其中正手主动得3分,侧身得1分,反手得2分,正手被动得1分,反手被动失1分,中路失1分,说明这局丁宁还是占据积极主动的位置。丁宁这局发抢段的得分率很高,但使用率很低,说明丁宁在发球抢攻前三板还应该再加强。
4.丁宁对李晓霞第四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第四局丁宁以11:13不敌李晓霞,输掉了这局关键局。在这局中,丁宁发球得2分,发球后控制得1分,说明在发球轮,丁宁还是掌握得不错的。但是在接发球方面,丁宁处理得太过被动,其中接发球被攻失5分。在这局的相持段,丁宁也采用了主动侧身,其中侧身得2分,但还是以相持段总得分6:8落后于李晓霞。这局比赛势均力敌,其实拼得就是心理素质,当中丁宁错过两个局点,以致于输掉了这局关键局。
5.丁宁对李晓霞第五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第五局丁宁6:11输给李晓霞,这局丁宁的发抢得了2分,比前面几局稍好一点,但是使用率还是很低。接发球失3分,都是在中路使用反手挑打失分,说明丁宁的反手挑打技术不够纯熟,对李晓霞的发球旋转判断不够准确。这局丁宁的接发球还是比较主动的,但是起板的质量不够高,经常被李晓霞反拉,还有丁宁的正手连续攻能力稍有欠缺,衔接不够快。在这局的相持段,丁宁的得分率不合格,相持的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其中反手失3分,正手失3分,反手得2分。 6.丁宁对李晓霞第六局技战术统计分析
最后一局丁宁8:11输李晓霞,这局丁宁还是在相持段落后于李晓霞,虽然在相持过程中,丁宁有采取侧身应对,得了2分,但总的相持得分还是不如李晓霞,4:9落后于李晓霞。从后面几局看,丁宁的相持段得分都不如李晓霞,李晓霞正手的力量与旋转的确很好,再加上李晓霞赢了一局关键局,信心上肯定更加倍增,所以在相持段李晓霞显著性地压倒丁宁。而丁宁应该在前三板上做些改变,处理得更复杂些,不应该再继续跟李晓霞拼相持。
7.丁宁对李晓霞整场比赛技战术分析
整场比赛,丁宁发球得了4分,相较于李晓霞的发球还是差了一点,李晓霞发球得了6分。丁宁现在的发球技术是以站立式发球为主并辅以下蹲发球,但是在这场比赛中,丁宁没有使用下蹲式发球,虽然发球得了4分,但是发球被攻失了5分,说明丁宁的发球方式单一,发球质量下降,不仅不利于第三板的抢攻,还给李晓霞更多主动上手的机会。
丁宁整场比赛的发抢段得分率虽然很高,但是使用率却很低。看丁宁以往的比赛,丁宁在发抢段的使用率都是普遍偏低,说明丁宁在前三板没有一定的优势,主要靠过渡进入到相持段得分。而李晓霞在发抢段得分不错,得了11分,说明李晓霞对丁宁的球路较熟悉,同时李晓霞具有较好的技术实力,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丁宁的发抢,还给丁宁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抢攻机会。
这场比赛丁宁在接发球和接抢方面,发挥得也不好,使用率较高,但是得分率仅为及格。其中接发球总共失6分,主要是反手挑打失分。接发球的手段也过于简单,一般是搓短或搓长,偶尔反手会挑几板,但不是失误,就是被李晓霞控制住,更多的抢攻的球都进入相持段,说明丁宁的抢攻质量不高,李晓霞能较强的控制。丁宁接发球抢攻只得了1分,但是在接球后抢攻得了3分,说明丁宁处理前三板一般是控制过渡,有机会再抢攻。
丁宁的相持段使用率较高,但得分率仅为及格。丁宁是相持型选手,本应该在相持段得分,但是就本场比赛来说,丁宁在相持段被李晓霞控制住,无法发挥自己的所长。其中反手得14,正手得6分,侧身得5分,正手失10分,反手失16分,中路失3分,在相持段丁宁主要使用反手相持。从比赛中可以看出,李晓霞大部分都是处在主动发力阶段,而丁宁大部分在防守李晓霞,李晓霞击球的角度和力度都很大,给丁宁的正手和反手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中有几个大角度正手边线球丁宁明显毫无招架之力。
比较整场比赛两位选手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丁宁其实发挥得很稳定,这也是她一贯的打法,情绪稳定,但在技战术方面缺乏凶狠的搏杀,不能给李晓霞造成一定的压力。反观李晓霞,场上状态很好,非常兴奋,打法也非常主动凶狠,拼劲很足,在场上几乎只听得见李晓霞的喊叫声。的确继伦敦奥运会之后,李晓霞有了“一姐”的凶狠态度,一扫当初在奥运会上赢丁宁的“争议”。
三、结论
(一)丁宁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使用和得分都偏低,说明丁宁的抢攻意识不强和抢攻质量不高。
(二)丁宁的发球方式单一,变化不多,质量不高,不利于第三板抢攻。
(三)丁宁处理接发球的手段太少,接球质量不高,大多都是控制,不能给对手造成威胁。
(四)相持段变化较少,主要靠反手得分,正手和侧身使用较少,正手位和中路失分较多。
(五)击球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够大,击球的节奏和落点、线路变化太少。
(六)丁宁在整场比赛中发挥过于稳定,不够主动凶狠,搏杀不如李晓霞多。
四、建议
(一)在今后训练中,应对发球技术作出新调整,注意增强抢攻意识,注重前三板的训练,加强前三板的质量和搏杀。
(二)加强台内球的处理训练,增加台内球的处理方式,正手挑打,反手挑打、拧拉、弹击等技术比较欠缺。
(三)继续发挥相持段的优势,加强正手、侧身主动进攻的力度、旋转和速度,在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凶狠,需要经常变化击球节奏、线路和落点。
参考文献:
[1]张红玲.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乒乓球女队后备人才的技战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
[2]吴焕群,张哓蓬.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1.
[3]乔红.对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主力队员的技战术分析跟踪分析与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
[4]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5]李振彪.对乒乓球技术评估标准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