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联合指控体系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开发和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等软件管理系统,同时根据本院疾病特点、抗菌药物品种、细菌耐药性等全面建立抗菌药物专项质控管理评价体系,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实施多途径的信息化质控管理干预。比较整改工作实施前后(2015年1-12月vs 2016年1-12月)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接受抗菌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等指标。结果:与整改前相比,整改后在医院住院人次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56%降低至43.79%,使用强度下降至28.96%,抗菌药物占比下降至9.98%。整改后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累计值由58 070.53下降至46 148.15,其中注射用頭孢他啶、注射用头孢西丁的消耗量降低超过80%。整改后住院患者接受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都明显比整改前提高(P<0.05)。结论:信息化联合质控体系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质量控制; 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allegations of interven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Method: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the antibiotics grading management system,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drug use,and the class Ⅰ incision surgery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system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hospital,antibacterial drugs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we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antibacterial drugs,and implemented a multi-channel information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the intensity of use and th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tification work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VS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before rectification,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decreased from 58.56% to 43.79%,the use intensity decreased to 28.96%,and the propor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decreased to 9.98%.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of antimicrobial use decreased from 58 070.53 to 46 148.15,in which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and Cefxitin for Injection decreased by more than 80%.The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rate of the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non-restricted,restricted and special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ectification(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antibacterial drugs can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improve the antibacterial treatment, protect the safety of patients,effectively control bacterial resistance,reduce medical expenses,ensure the medical quality and safety.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drugs; Rational use;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Hui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Planning Service Center,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1.034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且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为解决细菌感染治疗问题带来了突破性进展[1]。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问题,而后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2]。隨着人们关注度的提升,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在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仍较为普遍,其合理应用仍是各大医院关注的重要问题[3]。自卫生部于2011年开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后,各大医院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应用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4]。本院也以此为基础,根据医院疾病特点、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品种建立合理化应用抗菌药物信息系统,并根据医院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建立良好的质控体系,通过信息化联合质控体系干预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抗菌药物信息系统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1 抗菌药物三级质量控制管理 一级:成立全面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改工作质控的最终审核;二级: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有质控科综合负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质控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处方点评和监测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的质量控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细菌耐药信息的整理和发布由医学检验部微生物室负责;技术支持则由信息网络部门提供。三级:各临床科室开展本科室临床医疗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自我质控工作,主要由抗菌药物质控小组进行。
1.2 控制目标值细化 根据卫生部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中的要求制定: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应低于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应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以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应低于30%。以此为基础,医院组织专家根据各临床科室的特点和疾病谱;往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变化情况的分析,制定和调整各专科年度抗菌药物专项质控目标值(下限值和上限值,对低于下限值的科室给予奖励,高于上限值则给予处罚)。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及科室主任评优评先的考核指标。
1.3 抗菌药物信息化质控管理
1.3.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 医院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医嘱系统的基础上根据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这一常见问题开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所有抗菌药物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将普通医嘱和抗菌药物医嘱的功能分离,进行使用权限管理,设置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越级使用医嘱的审批应用程序。通过该系统对医生进行分级管理,并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进行配置。
1.3.2 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 该系统是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核心,其应当具备对全院开具处方和医嘱进行基本分析和评价的功能。系统主界面可设置有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重要指标的警示标志,使各科、各医师以及科主任和药学部门能够方便且快速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具体流程设计为:系统在医生录入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时先自动判断其是否处于质控列表的范围内,若是则要填写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和使用原因,系统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咨询专家组进行审核同意后默认该申请单有效,且有效期为7 d,超过有效期后需重新填写申请单。若医生未填写申请单,次日系统将签停相关抗菌药物医嘱,护士台将无法执行医嘱。
1.3.3 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 限定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设置包括手术信息登记表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等信息系统,经治医师在开抗菌药物医嘱前首先要填写手术信息登记表,对应用时间超过24 h的抗菌药物,系统将自动停药,在特殊情况下需继续应用抗菌药物时,经治医师需填写申请表,并经治疗用药管理系统审核通过,若未通过次日系统将签停相关抗菌药物医嘱,护士台将无法执行医嘱。
1.4 建立实施-监督-反馈机制 除了通过多途径的信息化系统了解每个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医院还积极联合药学部、医务质量控制部、临床专家等开展抗菌药物病历检查工作,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形成有效的实施-监督和反馈机制。检查小组每月在信息系统中抽取各专科各10份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抗菌药物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病程记录、分级管理等情况,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各科室,并进行整改工作。此外,定期召开抗菌药物典型病历讨论会,将专项检查中有代表性的病历作为典型病历在讨论会上进行讨论和点评,由主管医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分别进行汇报和点评。
1.5 资料来源 本院信息科提供整改工作实施前后(2015年1-12月vs 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包括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使用数量和金额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新编药物学》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及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成人限定日剂量(DDD)[5],计算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DDDs=消耗量/DDD值),将同种制剂、不同规格抗菌药物的数据合并,比较整改工作实施前后(2015年1-12月vs 2016年1-12月)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100%)、使用强度[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100/同期全院出院患者(人次)×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占比(抗菌药物费用/药品总费用×100%)及接受抗菌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等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改前后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概况比较 与整改前相比,整改后在住院人次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减少至43.79%,使用强度下降至28.96%,消耗金额下降至491.73万元,抗菌药物占比则下降至9.98%,见表1。
2.2 整改前后消耗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比较 整改后较整改前消耗量排名前十位的口服抗菌药物增加,注射剂明显减少,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排名靠前,限制级抗菌药物排名靠后,整改前消耗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注射用头孢西丁、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整改后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和头孢克肟颗粒;排名前十位抗菌药物DDDs累计值由58 070.53下降至46 148.15;其中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西丁整改后的消耗量降低均超过80%,而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和氟康唑片的消耗量则显著升高。见表2、3。
2.3 整改前后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结果比较 国家要求: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了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30%,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了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50%,使用特殊级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了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80%。整改后住院患者接受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都明显比整改前提高,其中住院患者接受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由原来的不达标变为远远超过国家要求,整改前后微生物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抗菌药物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重点和关键在于实现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实时监控及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6-7]。通过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从医院到职能部门再到临床科室构成了一套严密且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多重管理[8]。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可实现对药物应用相关重要指标的动态监测,弥补了以往因信息不通畅所带来的管理被动的缺陷;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则通过与HIS相结合,从源头上控制了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性使用的种类、用量和时限等,解决了抗菌药物越级应用的问题;而由临床专家、医院药学部门和医务质控部门所组成的检查人员则可对抗菌药物具体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此外,通过跟踪调查抗菌药物的使用个案和调查结果的实时反馈,进一步加强了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环节的质量管理[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发和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等软件管理系统,同时根据本院疾病特点、抗菌药物品种、细菌耐药性等全面建立抗菌药物专项质控管理评价体系,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实施多途径的信息化质控管理干预。与整改前相比,整改后在医院住院人次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56%降低至43.79%,使用强度降低至28.96%,抗菌药物占比同比下降至9.98%;整改后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累计值由58 070.53下降至46 148.15,其中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西丁整改后的消耗量降低均超过80%;此外,整改后住院患者接受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都明显比整改前提高(P<0.05),其中住院患者接受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由原来的不达标变为远远超过国家要求。提示信息化联合质量控制干预体系有效改变了本院广谱抗菌药物应用过多的问题,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构发生率显著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规范和指南都得到了有效地执行,这对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整改工作准备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不同专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指标缺乏具体的合理值,缺乏综合性医院细化的各专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标准,也没有相同级别医院的数据作为参考[12-13]。最终根据往年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结合不同科室收治疾病的种类和手术类型等进行控制目标值的制定,从结果可看出这一方式具有一定意义,但其合理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审批抗菌药物使用的及时性问题也是系统应用的一大难点。例如在晚上、周末、节假日等,往往会因為无人上班而延误审批,而又无法做到安排专人全年24 h值班,在这种情况下,在系统上增加了自动审核的功能,在较长的休息时间段内,可先由系统进行自动审核,之后再由审核人员复审,若有抗菌药物违规使用的情况发生,则给予相应的处罚[14]。此外,笔者发现抗菌药物管理范围的确定也会极大地影响整体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效果,因此建议在确定抗菌药物超范围使用时先选择一些容易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之后再逐步增加品种,这样可让临床医生有个逐步适应系统的过程,不至于使其因为突然增加的工作量而应接不暇,产生抵触情绪[15]。
综上所述,信息化联合质控体系干预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医改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其覆盖范围广、整治力度大,还涉及到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因此加强医院的整治力度势在必行。作为新医改建设内容之一的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医疗质量的管理工作也从传统的纸质、手工模式转变为信息系统管理模式,虽然目前各大医院在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并未形成明确和一致的标准,但不同程度的尝试和获取的效果都预示着信息化技术在抗菌药物应用的质量控制干预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rtūras B,Ingrida L.Inappropriate habits of antibiotic use among medical specialists and students in Vilnius[J].Acta Medica Lituanica,2016,23(2):135-141.
[2] Bbosa G S,Wong G,Kyegombe D B,et al.Effects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irrational antibiotics/antibacterial drug 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J].Health,2014,6(2):171-187.
[3] Bbosa G S,Mwebaza N,Odda J,et al.Antibiotics/antibacterial drug use, their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during the post-antibiotic golden age and their role in emerg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J].Health,2015,6(5):410-425.
[4]陈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4):5-8.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5-187.
[6]李礼安,张武军,刘大钺,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实施与成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675-2677.
[7]郭玉金,吕传峰,靳清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体系效果评价[J].医药导报,2015,34(11):1531-1534.
[8]曹波,丁志宏,刘艳辉,等.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模式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3):100-103.
[9]周涛,叶俊,刘琴.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6):49-50.
[10]华小黎,陈晨,胡艳珂,等.合理用药监测信息平台的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6):62-64.
[11]唐佑萍,卓绮雯,叶霭莹,等.数据挖掘技术在我院合理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9):110-112.
[12]官東秀,杨华,俸小平,等.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利用[J].药学研究,2014,33(1):47-49.
[13]丁亚龙,顾卫青,汪勇东,等.社区门诊药师对抗菌药物剂量和频次信息化干预及效果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3):230-232.
[14]陆少雁,余长春,林森,等.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158-160.
[15]章虹霞,潘景业,金嵘,等.抗菌药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1):62-64.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质量控制; 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allegations of interven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Method: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the antibiotics grading management system,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drug use,and the class Ⅰ incision surgery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system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hospital,antibacterial drugs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we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antibacterial drugs,and implemented a multi-channel information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the intensity of use and th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tification work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VS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before rectification,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decreased from 58.56% to 43.79%,the use intensity decreased to 28.96%,and the propor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decreased to 9.98%.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of antimicrobial use decreased from 58 070.53 to 46 148.15,in which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and Cefxitin for Injection decreased by more than 80%.The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rate of the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non-restricted,restricted and special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ectification(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antibacterial drugs can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improve the antibacterial treatment, protect the safety of patients,effectively control bacterial resistance,reduce medical expenses,ensure the medical quality and safety.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drugs; Rational use;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Hui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Planning Service Center,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1.034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且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为解决细菌感染治疗问题带来了突破性进展[1]。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问题,而后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2]。隨着人们关注度的提升,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在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仍较为普遍,其合理应用仍是各大医院关注的重要问题[3]。自卫生部于2011年开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后,各大医院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应用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4]。本院也以此为基础,根据医院疾病特点、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品种建立合理化应用抗菌药物信息系统,并根据医院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建立良好的质控体系,通过信息化联合质控体系干预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抗菌药物信息系统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1 抗菌药物三级质量控制管理 一级:成立全面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改工作质控的最终审核;二级: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有质控科综合负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质控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处方点评和监测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的质量控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细菌耐药信息的整理和发布由医学检验部微生物室负责;技术支持则由信息网络部门提供。三级:各临床科室开展本科室临床医疗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自我质控工作,主要由抗菌药物质控小组进行。
1.2 控制目标值细化 根据卫生部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中的要求制定: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应低于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应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以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应低于30%。以此为基础,医院组织专家根据各临床科室的特点和疾病谱;往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变化情况的分析,制定和调整各专科年度抗菌药物专项质控目标值(下限值和上限值,对低于下限值的科室给予奖励,高于上限值则给予处罚)。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及科室主任评优评先的考核指标。
1.3 抗菌药物信息化质控管理
1.3.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 医院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医嘱系统的基础上根据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这一常见问题开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所有抗菌药物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将普通医嘱和抗菌药物医嘱的功能分离,进行使用权限管理,设置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越级使用医嘱的审批应用程序。通过该系统对医生进行分级管理,并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进行配置。
1.3.2 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 该系统是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核心,其应当具备对全院开具处方和医嘱进行基本分析和评价的功能。系统主界面可设置有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重要指标的警示标志,使各科、各医师以及科主任和药学部门能够方便且快速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具体流程设计为:系统在医生录入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时先自动判断其是否处于质控列表的范围内,若是则要填写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和使用原因,系统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咨询专家组进行审核同意后默认该申请单有效,且有效期为7 d,超过有效期后需重新填写申请单。若医生未填写申请单,次日系统将签停相关抗菌药物医嘱,护士台将无法执行医嘱。
1.3.3 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 限定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设置包括手术信息登记表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等信息系统,经治医师在开抗菌药物医嘱前首先要填写手术信息登记表,对应用时间超过24 h的抗菌药物,系统将自动停药,在特殊情况下需继续应用抗菌药物时,经治医师需填写申请表,并经治疗用药管理系统审核通过,若未通过次日系统将签停相关抗菌药物医嘱,护士台将无法执行医嘱。
1.4 建立实施-监督-反馈机制 除了通过多途径的信息化系统了解每个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医院还积极联合药学部、医务质量控制部、临床专家等开展抗菌药物病历检查工作,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形成有效的实施-监督和反馈机制。检查小组每月在信息系统中抽取各专科各10份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抗菌药物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病程记录、分级管理等情况,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各科室,并进行整改工作。此外,定期召开抗菌药物典型病历讨论会,将专项检查中有代表性的病历作为典型病历在讨论会上进行讨论和点评,由主管医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分别进行汇报和点评。
1.5 资料来源 本院信息科提供整改工作实施前后(2015年1-12月vs 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包括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使用数量和金额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新编药物学》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及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成人限定日剂量(DDD)[5],计算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DDDs=消耗量/DDD值),将同种制剂、不同规格抗菌药物的数据合并,比较整改工作实施前后(2015年1-12月vs 2016年1-12月)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100%)、使用强度[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100/同期全院出院患者(人次)×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占比(抗菌药物费用/药品总费用×100%)及接受抗菌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等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改前后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概况比较 与整改前相比,整改后在住院人次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减少至43.79%,使用强度下降至28.96%,消耗金额下降至491.73万元,抗菌药物占比则下降至9.98%,见表1。
2.2 整改前后消耗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比较 整改后较整改前消耗量排名前十位的口服抗菌药物增加,注射剂明显减少,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排名靠前,限制级抗菌药物排名靠后,整改前消耗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注射用头孢西丁、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整改后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和头孢克肟颗粒;排名前十位抗菌药物DDDs累计值由58 070.53下降至46 148.15;其中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西丁整改后的消耗量降低均超过80%,而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和氟康唑片的消耗量则显著升高。见表2、3。
2.3 整改前后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结果比较 国家要求: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了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30%,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了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50%,使用特殊级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使用了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同期治疗性使用了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100%)≥80%。整改后住院患者接受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都明显比整改前提高,其中住院患者接受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由原来的不达标变为远远超过国家要求,整改前后微生物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抗菌药物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重点和关键在于实现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实时监控及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6-7]。通过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从医院到职能部门再到临床科室构成了一套严密且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多重管理[8]。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可实现对药物应用相关重要指标的动态监测,弥补了以往因信息不通畅所带来的管理被动的缺陷;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则通过与HIS相结合,从源头上控制了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性使用的种类、用量和时限等,解决了抗菌药物越级应用的问题;而由临床专家、医院药学部门和医务质控部门所组成的检查人员则可对抗菌药物具体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此外,通过跟踪调查抗菌药物的使用个案和调查结果的实时反馈,进一步加强了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环节的质量管理[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发和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等软件管理系统,同时根据本院疾病特点、抗菌药物品种、细菌耐药性等全面建立抗菌药物专项质控管理评价体系,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实施多途径的信息化质控管理干预。与整改前相比,整改后在医院住院人次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56%降低至43.79%,使用强度降低至28.96%,抗菌药物占比同比下降至9.98%;整改后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累计值由58 070.53下降至46 148.15,其中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西丁整改后的消耗量降低均超过80%;此外,整改后住院患者接受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都明显比整改前提高(P<0.05),其中住院患者接受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由原来的不达标变为远远超过国家要求。提示信息化联合质量控制干预体系有效改变了本院广谱抗菌药物应用过多的问题,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构发生率显著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规范和指南都得到了有效地执行,这对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整改工作准备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不同专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指标缺乏具体的合理值,缺乏综合性医院细化的各专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标准,也没有相同级别医院的数据作为参考[12-13]。最终根据往年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结合不同科室收治疾病的种类和手术类型等进行控制目标值的制定,从结果可看出这一方式具有一定意义,但其合理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审批抗菌药物使用的及时性问题也是系统应用的一大难点。例如在晚上、周末、节假日等,往往会因為无人上班而延误审批,而又无法做到安排专人全年24 h值班,在这种情况下,在系统上增加了自动审核的功能,在较长的休息时间段内,可先由系统进行自动审核,之后再由审核人员复审,若有抗菌药物违规使用的情况发生,则给予相应的处罚[14]。此外,笔者发现抗菌药物管理范围的确定也会极大地影响整体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效果,因此建议在确定抗菌药物超范围使用时先选择一些容易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之后再逐步增加品种,这样可让临床医生有个逐步适应系统的过程,不至于使其因为突然增加的工作量而应接不暇,产生抵触情绪[15]。
综上所述,信息化联合质控体系干预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医改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其覆盖范围广、整治力度大,还涉及到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因此加强医院的整治力度势在必行。作为新医改建设内容之一的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医疗质量的管理工作也从传统的纸质、手工模式转变为信息系统管理模式,虽然目前各大医院在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并未形成明确和一致的标准,但不同程度的尝试和获取的效果都预示着信息化技术在抗菌药物应用的质量控制干预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rtūras B,Ingrida L.Inappropriate habits of antibiotic use among medical specialists and students in Vilnius[J].Acta Medica Lituanica,2016,23(2):135-141.
[2] Bbosa G S,Wong G,Kyegombe D B,et al.Effects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irrational antibiotics/antibacterial drug 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J].Health,2014,6(2):171-187.
[3] Bbosa G S,Mwebaza N,Odda J,et al.Antibiotics/antibacterial drug use, their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during the post-antibiotic golden age and their role in emerg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J].Health,2015,6(5):410-425.
[4]陈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4):5-8.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5-187.
[6]李礼安,张武军,刘大钺,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实施与成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675-2677.
[7]郭玉金,吕传峰,靳清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体系效果评价[J].医药导报,2015,34(11):1531-1534.
[8]曹波,丁志宏,刘艳辉,等.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模式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3):100-103.
[9]周涛,叶俊,刘琴.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6):49-50.
[10]华小黎,陈晨,胡艳珂,等.合理用药监测信息平台的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6):62-64.
[11]唐佑萍,卓绮雯,叶霭莹,等.数据挖掘技术在我院合理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9):110-112.
[12]官東秀,杨华,俸小平,等.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利用[J].药学研究,2014,33(1):47-49.
[13]丁亚龙,顾卫青,汪勇东,等.社区门诊药师对抗菌药物剂量和频次信息化干预及效果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3):230-232.
[14]陆少雁,余长春,林森,等.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158-160.
[15]章虹霞,潘景业,金嵘,等.抗菌药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