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而实际的教学情况是教师不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全民素质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质疑 表达能力 思维
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道试题,利用手边的直尺(铅笔、圆珠笔)做一个小实验:两只手的食指水平放置,分别托住直尺的两端,然后让两个食指缓慢向中间靠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不要求解答)。
示例:手指在移动时所受的压力变吗?
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能力的题目,它代表着物理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卷时给出的答案要求是:只要符合情境、问得有理就给分。然而,阅卷中发现有三分之一的没能得分。这就说明在物理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阅卷中发现这样一些答案:把示例解答出来(不变),有的把示例重新抄写一遍,有的答“移到中点直尺保持平衡”等。这些答案说明学生头脑中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这可能是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物理学研究始于问题,提不出物理问题,决不会导致探索和研究过程。如X射线的发现,美国的古德斯比德、英国的克鲁克斯和德国的伦琴都观察到了X射线现象,但只有伦琴从这个现象中提出了问题,认为以前的理论不能解释这个现象,最终伦琴发现X射线。这说明要对科学有无穷的兴趣,要想在科学上有所建树,首先要有问问题的意识。
物理中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对日常见到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实验现象有着质疑的心理,实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能熟视无睹。比如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牛顿看到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他就问自己:为什么向下落?而不是向外飞出去呢?后来牛顿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步的。
要培养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结合物理史的教学,鼓励学生多质疑,不盲从,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再详述。教师对爱提问题的学生也要多表扬,多帮助,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或是肤浅的,也要耐心解释,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千万不要挖苦批评,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态度上感受到老师对他这种行为的赞赏和肯定,使学生的质疑和思考精神逐渐培养起来,不致被扼杀。二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质疑方法有因果质疑、比较质疑、变换条件质疑等。三要创设问题情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样的物理情景,善于将生活中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新奇有趣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物理现象和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并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营造一个和谐共鸣的课堂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就是观察和实验,研究物理问题时需要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仔细地观察记录,并比较类似现象的异同点,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讲《压强》前,播放一段录像:一对情侣在海边的沙滩下散步,看美丽的大海,男的穿着平跟鞋,女的穿着后跟细小的高跟鞋。这时在沙滩上留下了脚印一双双,特写镜头两双脚印比较。要求学生观看后,提出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要提出问题必须对出现的情境进行仔细的分析,抓住其中的关键,在此问题中,看到沙滩上留下了脚印,其原因是什么呢?分析可知,是人对地有向下的压力,而压力和重力相等,两个人的压力相同,脚印的深浅却不相同,这又是为什么呢?猜想与鞋底的面积有关?因而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若有关,什么关系?
对物理情境仔细地了解、分析后,就不会出现想当然的情况,比如本文开始提到的问题,许多同学不对它进行分析,提出了诸如:压在两个手指上,尖的一端是否疼些?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等不符合情境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这里我们着重强调的是文字表达能力。在现行学科教学中,理科老师更多的是强调数字和字母的表达,往往认为文字表达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在科学探究时,只要能计算出结果就行。其实只是你个人懂得还不够,要让更多的人学会才行,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李四光、钱学森、苏步青那一代科学家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流畅的词章和有功力的书法。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不会出现辞不达意、文理不通、标点不符、字迹僚草的现象了。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向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多看书。不仅要看文学书籍,把握句子的结构,学会表达完整,还要看科学书籍,学会专用名词术语,不能自己生造词语,同时学会怎样写实验报告,掌握报告的结构,撰写的具体注意事项。学会写科学小论文,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次,让学生多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疑问就是思考过程、组织语言的表达过程,而且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开发创造力。
同时还要在班级里组织一些科普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份科学普及知识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组织辩论会,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语言严谨性的训练。
四、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筛选问题
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都是有意义的,有的没有探索研究价值,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筛选、分析、找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在研究啄木鸟的问题上,有学生提出:“鸟的嘴巴本来都是坚硬的,这是生物本身的必然吗?”这是一个无法用物理知识研究的问题因而要学生进行问题筛选。
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全面讲解能够学会的,而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瑞琨.物理教学研究方法与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国家“十一五”课题组梁德深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课题资助: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BCA060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连山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 质疑 表达能力 思维
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道试题,利用手边的直尺(铅笔、圆珠笔)做一个小实验:两只手的食指水平放置,分别托住直尺的两端,然后让两个食指缓慢向中间靠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不要求解答)。
示例:手指在移动时所受的压力变吗?
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能力的题目,它代表着物理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卷时给出的答案要求是:只要符合情境、问得有理就给分。然而,阅卷中发现有三分之一的没能得分。这就说明在物理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阅卷中发现这样一些答案:把示例解答出来(不变),有的把示例重新抄写一遍,有的答“移到中点直尺保持平衡”等。这些答案说明学生头脑中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这可能是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物理学研究始于问题,提不出物理问题,决不会导致探索和研究过程。如X射线的发现,美国的古德斯比德、英国的克鲁克斯和德国的伦琴都观察到了X射线现象,但只有伦琴从这个现象中提出了问题,认为以前的理论不能解释这个现象,最终伦琴发现X射线。这说明要对科学有无穷的兴趣,要想在科学上有所建树,首先要有问问题的意识。
物理中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对日常见到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实验现象有着质疑的心理,实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能熟视无睹。比如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牛顿看到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他就问自己:为什么向下落?而不是向外飞出去呢?后来牛顿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步的。
要培养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结合物理史的教学,鼓励学生多质疑,不盲从,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再详述。教师对爱提问题的学生也要多表扬,多帮助,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或是肤浅的,也要耐心解释,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千万不要挖苦批评,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态度上感受到老师对他这种行为的赞赏和肯定,使学生的质疑和思考精神逐渐培养起来,不致被扼杀。二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质疑方法有因果质疑、比较质疑、变换条件质疑等。三要创设问题情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样的物理情景,善于将生活中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新奇有趣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物理现象和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并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营造一个和谐共鸣的课堂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就是观察和实验,研究物理问题时需要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仔细地观察记录,并比较类似现象的异同点,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讲《压强》前,播放一段录像:一对情侣在海边的沙滩下散步,看美丽的大海,男的穿着平跟鞋,女的穿着后跟细小的高跟鞋。这时在沙滩上留下了脚印一双双,特写镜头两双脚印比较。要求学生观看后,提出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要提出问题必须对出现的情境进行仔细的分析,抓住其中的关键,在此问题中,看到沙滩上留下了脚印,其原因是什么呢?分析可知,是人对地有向下的压力,而压力和重力相等,两个人的压力相同,脚印的深浅却不相同,这又是为什么呢?猜想与鞋底的面积有关?因而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若有关,什么关系?
对物理情境仔细地了解、分析后,就不会出现想当然的情况,比如本文开始提到的问题,许多同学不对它进行分析,提出了诸如:压在两个手指上,尖的一端是否疼些?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等不符合情境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这里我们着重强调的是文字表达能力。在现行学科教学中,理科老师更多的是强调数字和字母的表达,往往认为文字表达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在科学探究时,只要能计算出结果就行。其实只是你个人懂得还不够,要让更多的人学会才行,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李四光、钱学森、苏步青那一代科学家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流畅的词章和有功力的书法。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不会出现辞不达意、文理不通、标点不符、字迹僚草的现象了。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向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多看书。不仅要看文学书籍,把握句子的结构,学会表达完整,还要看科学书籍,学会专用名词术语,不能自己生造词语,同时学会怎样写实验报告,掌握报告的结构,撰写的具体注意事项。学会写科学小论文,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次,让学生多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疑问就是思考过程、组织语言的表达过程,而且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开发创造力。
同时还要在班级里组织一些科普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份科学普及知识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组织辩论会,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语言严谨性的训练。
四、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筛选问题
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都是有意义的,有的没有探索研究价值,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筛选、分析、找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在研究啄木鸟的问题上,有学生提出:“鸟的嘴巴本来都是坚硬的,这是生物本身的必然吗?”这是一个无法用物理知识研究的问题因而要学生进行问题筛选。
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全面讲解能够学会的,而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瑞琨.物理教学研究方法与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国家“十一五”课题组梁德深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课题资助: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BCA060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连山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