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阐述了德育学分制评价模式的内容、操作实施方法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并对当前的德育学分制实践作了思考。
关键词: 德育学分制 评价体系 定量 定性
如果说德育是一项科学的、艺术的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就是德育内化、外化过程的调节系统。经济、信息的全球化带来了崭新的认知形式和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原有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重知识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重均衡轻个性”的缺陷表露无遗。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可量的、人本的、带有导向性的、操作性强的多元化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我校早就探索和推行德育量化考评体系。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原有千分制的管理进行了优化、升级,删除不适宜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中把学科、品行、实践等三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中把“目标—制度—实施—评价”四个要素构成的管理体系重新调整,把以往过高德育目标降低到学生的最优发展区,把制度设置到管理效益最佳点,把实施放在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效范围中,把评价调整到多元化的角度。这种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学生全面评价方式从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奖惩情况等几方面作最为真实的记载,使之成为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德育学分制。
一、我校的德育学分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实施方法
“德育学分制”考评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教学中”。
1.德育学分制的主要内容。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在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分层次设定目标。内容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军训、入学教育、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实习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定。
2.德育目标层次与学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各年级德育目标可分为A、B、C三个层次,其相应合格学分为15分、20分、25分。按每10个德育积分折算一个学分,三个层次学生分别取得相应积分方能达标,即A层150个积分、B层200个积分、C层250个积分。德育积分的折算方法:(1)选择A层目标的学生,按实际积分的10%折算学分。(2)选择B层目标的学生,依据其达标情况,按如下公式折算学分:200分以上(含200分),实际积分×10%=所得学分;200分以下,实际积分×80%×10%=所得积分。(3)选择C层目标的学生,依据其达标情况,按如下公式折算学分:250积分以上(含250积分),实际积分×10%=所得学分;200(含200分)至250积分,实际积分×80%×10%=所得学分;150至200积分,实际积分×60%×10%=所得学分。
3.德育学分操作实施办法。学期初,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德育目标达标层次,一经选择不能随意变动。学生选择目标层次之后,由学校依据该目标层次相应考核条款予以考评。根据学生的德育学分所达级别,分别给予相应奖励。
二、实施德育学分制取得的实践成果
我在所带的05级0501班、07级0707班、09级09410班中实施了德育学分制,德育学分制为班级德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优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表现。学生开始从被动教育转化为主动积极参与,最终认识到得学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生在争学分中自觉领悟到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正在内化为自觉要求,从根本上使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在德育学分制评价模式的内容结构中,它的指向是培养“合格 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注重全面发展、倡导个性成长”的德育理念体现的是“以生为本”育人思想。
2.激发了学生参与德育类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将一些定时定点有专题教育内容与计划的,注重思想道德等素质的活动课,加以规范教育,纳入统一评价体系后,学生改变了“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表现一般与表现好一个样的局面”,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促进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3.学生对自己在一学期内的表现有一个定量的了解,以便于以后目标再确定;对德育方面的评定作了量化的处理,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成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4.德育学分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在校表现如何,应该让事实来说话,对学生的表现以学分来表现,既客观公正,又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记载是教育学生的依据,为学生转化提供一种参照。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改正缺点、纠正失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成长的标志。德育学分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某个学期学分低了,同学们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十分注意改进自己的言行,力求取得进步。在我所带班级中实施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得到高分的学生更加自信,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三、对于实践德育学分制过程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深感德育方面的考评相比于智、体方面考评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状况,已现实地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瓶颈”因素。探索和实践可行的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是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我认为,切实有效地加强学生德育学分的建设,有助于消除将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表面化的现象,保证班级德育工作在“虚”事实抓、“虚”功实做、“软”件硬抓的意义上发挥最好的效益,使班级德育工作走上日常化、课程化和活动化的轨道。
1.德育学分制是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要务必坚持奖惩分明。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有时又显得不够稳定,他们身上同时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肯定其积极因素和先进成分。通过肯定性的评价,激励受教育者正确思想言行,并在全体学生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否定性评价,使受教育者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并采取相应的调整行为。在设置德育学分的奖惩机制时,必须做到奖惩分明。
2.以客观考评作为奖惩的依据。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德育考评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量评价相对不够,从而造成评价千人一面,缺乏精确性和清晰度。由于没有客观的实际参照标准,久而久之,在评奖三创学生、文明学生,以及其他评奖活动中德的要求成了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德育学分的建立就是希望能通过可量化的标准和原始的记载,来体现学生在德育学分内容规定的范围内的实际表现,以《德育学分测评手册》的记录作为客观的依据,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惩,这样可以改变以往主要凭主观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不足,以事实讲话,提高评价的精确性、清晰度和可信度。
3.德育学分制是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阶段性的考评结果。由于考评对象的思想与行为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原有的思想和行为会随着内外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调整。职业中学阶段,即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三观”不断形成的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对其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因而对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对学生在校的德育评价也应进行动态的分析,综合其在校三年的表现,分析其发展的轨迹,是上升的还是一贯的,抑或是下降的,根据动态的发展轨迹,在毕业鉴定上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4.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虽然有了学分作评价,但不能完全依赖学分来提高它的实效性、针对性。班主任必须做好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教育氛围,形成教育网络,并针对学生中显露出来的想法,设计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良好的活动。应该看到,德育学分能反映学生德育素质的一部分或许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量化的概念应该使用,但如何使用得合理必须加以研究。
5.就学分制本身来说,如何真正达到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和学分认定的科学性、信息技术处理等方面,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德育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两者要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以定量为主,辅之以定性,即在定量中有定性,每一个学分要求,都是一个定性评价内容,总的定量评价结果,最终形成定性结论。
6.从学校内部来说,一些注重思想道德等素質的非课堂教学型的课程,如何更科学地规范教育与评价指标,也是解决当前学分制能否客观衡量、成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与基本问题之一。
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完善德育学分制乃是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 德育学分制 评价体系 定量 定性
如果说德育是一项科学的、艺术的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就是德育内化、外化过程的调节系统。经济、信息的全球化带来了崭新的认知形式和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原有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重知识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重均衡轻个性”的缺陷表露无遗。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可量的、人本的、带有导向性的、操作性强的多元化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我校早就探索和推行德育量化考评体系。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原有千分制的管理进行了优化、升级,删除不适宜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中把学科、品行、实践等三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中把“目标—制度—实施—评价”四个要素构成的管理体系重新调整,把以往过高德育目标降低到学生的最优发展区,把制度设置到管理效益最佳点,把实施放在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效范围中,把评价调整到多元化的角度。这种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学生全面评价方式从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奖惩情况等几方面作最为真实的记载,使之成为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德育学分制。
一、我校的德育学分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实施方法
“德育学分制”考评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教学中”。
1.德育学分制的主要内容。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在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分层次设定目标。内容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军训、入学教育、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实习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定。
2.德育目标层次与学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各年级德育目标可分为A、B、C三个层次,其相应合格学分为15分、20分、25分。按每10个德育积分折算一个学分,三个层次学生分别取得相应积分方能达标,即A层150个积分、B层200个积分、C层250个积分。德育积分的折算方法:(1)选择A层目标的学生,按实际积分的10%折算学分。(2)选择B层目标的学生,依据其达标情况,按如下公式折算学分:200分以上(含200分),实际积分×10%=所得学分;200分以下,实际积分×80%×10%=所得积分。(3)选择C层目标的学生,依据其达标情况,按如下公式折算学分:250积分以上(含250积分),实际积分×10%=所得学分;200(含200分)至250积分,实际积分×80%×10%=所得学分;150至200积分,实际积分×60%×10%=所得学分。
3.德育学分操作实施办法。学期初,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德育目标达标层次,一经选择不能随意变动。学生选择目标层次之后,由学校依据该目标层次相应考核条款予以考评。根据学生的德育学分所达级别,分别给予相应奖励。
二、实施德育学分制取得的实践成果
我在所带的05级0501班、07级0707班、09级09410班中实施了德育学分制,德育学分制为班级德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优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表现。学生开始从被动教育转化为主动积极参与,最终认识到得学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生在争学分中自觉领悟到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正在内化为自觉要求,从根本上使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在德育学分制评价模式的内容结构中,它的指向是培养“合格 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注重全面发展、倡导个性成长”的德育理念体现的是“以生为本”育人思想。
2.激发了学生参与德育类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将一些定时定点有专题教育内容与计划的,注重思想道德等素质的活动课,加以规范教育,纳入统一评价体系后,学生改变了“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表现一般与表现好一个样的局面”,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促进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3.学生对自己在一学期内的表现有一个定量的了解,以便于以后目标再确定;对德育方面的评定作了量化的处理,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成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4.德育学分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在校表现如何,应该让事实来说话,对学生的表现以学分来表现,既客观公正,又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记载是教育学生的依据,为学生转化提供一种参照。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改正缺点、纠正失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成长的标志。德育学分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某个学期学分低了,同学们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十分注意改进自己的言行,力求取得进步。在我所带班级中实施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得到高分的学生更加自信,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三、对于实践德育学分制过程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深感德育方面的考评相比于智、体方面考评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状况,已现实地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瓶颈”因素。探索和实践可行的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是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我认为,切实有效地加强学生德育学分的建设,有助于消除将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表面化的现象,保证班级德育工作在“虚”事实抓、“虚”功实做、“软”件硬抓的意义上发挥最好的效益,使班级德育工作走上日常化、课程化和活动化的轨道。
1.德育学分制是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要务必坚持奖惩分明。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有时又显得不够稳定,他们身上同时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肯定其积极因素和先进成分。通过肯定性的评价,激励受教育者正确思想言行,并在全体学生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否定性评价,使受教育者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并采取相应的调整行为。在设置德育学分的奖惩机制时,必须做到奖惩分明。
2.以客观考评作为奖惩的依据。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德育考评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量评价相对不够,从而造成评价千人一面,缺乏精确性和清晰度。由于没有客观的实际参照标准,久而久之,在评奖三创学生、文明学生,以及其他评奖活动中德的要求成了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德育学分的建立就是希望能通过可量化的标准和原始的记载,来体现学生在德育学分内容规定的范围内的实际表现,以《德育学分测评手册》的记录作为客观的依据,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惩,这样可以改变以往主要凭主观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不足,以事实讲话,提高评价的精确性、清晰度和可信度。
3.德育学分制是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阶段性的考评结果。由于考评对象的思想与行为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原有的思想和行为会随着内外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调整。职业中学阶段,即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三观”不断形成的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对其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因而对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对学生在校的德育评价也应进行动态的分析,综合其在校三年的表现,分析其发展的轨迹,是上升的还是一贯的,抑或是下降的,根据动态的发展轨迹,在毕业鉴定上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4.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虽然有了学分作评价,但不能完全依赖学分来提高它的实效性、针对性。班主任必须做好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教育氛围,形成教育网络,并针对学生中显露出来的想法,设计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良好的活动。应该看到,德育学分能反映学生德育素质的一部分或许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量化的概念应该使用,但如何使用得合理必须加以研究。
5.就学分制本身来说,如何真正达到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和学分认定的科学性、信息技术处理等方面,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德育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两者要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以定量为主,辅之以定性,即在定量中有定性,每一个学分要求,都是一个定性评价内容,总的定量评价结果,最终形成定性结论。
6.从学校内部来说,一些注重思想道德等素質的非课堂教学型的课程,如何更科学地规范教育与评价指标,也是解决当前学分制能否客观衡量、成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与基本问题之一。
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完善德育学分制乃是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