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總结了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医院的室内给排水设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医疗设备层出不穷,医院建筑也面临着新的设计理念。在医疗建筑体系设计中,给排水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与医患人员关系最为密切,其安全卫生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医疗建筑给排水设计必须有的放矢的把防止水质污染、保证用水可靠的问题放在首位。
下面根据医疗建筑中有关给排水系统设计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给水系统设计中供水可靠以及卫生防疫问题
实际经验证明,多数医院工程的用水均需二次加压。设计中我们一般偏向采用低位水箱--变频泵联合供水方式:若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以宁波市区目前的市政供水条件而言并不成熟,停水或者管网压力过低均会对供水可靠性产生影响;至于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我们坚决抵制:高位水箱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屡见不鲜。
在卫生方面,我们一般在低位生活贮水箱出口设置紫外线消毒器,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紫外线消毒具有杀菌能力强、不向水中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无任何消毒副产物、安装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
因此,选择紫外线解决医院建筑供水二次污染问题,是合理有效的。
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小便斗,大便器;产房、手术刷手池、护士站室、治疗室(医办)、洁净无菌室、诊室、检验科、配方室等房间的洗手盆等各用水点均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依据本条文,各用水点可采用肘式、膝式或脚踏式或者感应式开关。
根据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多方反馈意见,目前机械式肘式、脚踏式开关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公共卫生间等处人流复杂,使用不当,以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易发生零件损坏失灵,漏水等问题,导致使用处地面经常潮湿,使病员、医务人员滑倒,发生事故。
因此在设计中,若建设方资金允许,宜推广采用红外线感应电磁阀等感应式水龙头。医疗建筑的部分化验室、实验室有特殊要求,水嘴应根据各科室功能的要求来确定其水咀的形式(一般以高抛水嘴应用较为广泛)。
二、排水系统设计
医院的排水系统和普通建筑排水系统基本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医院的排水点70%以上都是诊室内的洗手盆,这种情况决定了这些排水点流量小,节点多,位置无规律,同时排放概率低,因此从节省材料的角度考虑,可以将临近的几个洗手盆统一排入一根废水立管,排水横支管则敷设在下一层的吊顶内,贴梁底安装即可。
由于洗手盆安装较高,排水横支管亦可安装在当层楼板上方,贴墙角安装敷设,装修时隐蔽即可(即同层排水)。第二种做法更适合下层为特殊用途,不宜敷设给排水管道的房间。
这种做法较为灵活,诸如实验室,化验室等处二次装修时排水点变动可能较大,给排水专业初次设计时却又无法确定排水点位置,
依此法设计时只要选取适当位置放置一根立管预留一个接口即可。当然这种系统也有一定的弊端:排水横支管比较细长,不易清理,需要杜绝纱布等杂物进入排水管道,宜多设清扫口方便日后清理维护。再则排水横支管需避开洁净区域,强弱电机房,贵重设备室,药房等处,实在无法避免时,建议采用局部结构降板处理或者走楼板上方。
一般医院可能会将手术层布置在建筑楼层的中部,手术层上方设技术层安置手术净化设备,技术层上部则基本为病房。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技术层,将上方各病房以及其他排水点的排水管在技术层内汇流合并,引至适当位置排往楼下,如此减少技术层楼层下的立管数目,方便施工和后期维护,并且充分利用了技术层的多余空间。同理,其余水系统的管线亦可在此层合并,汇流,分流,增减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医院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其排放的污废水复杂多样,往往包括了致病菌类等各种污染源。因此规范上也明确了传染病,病房的污水,牙科等处的废水应采用独立的排水系统或者间接排放。
但是规范只明确放射性污水管道应采用机制铸铁(含铅)管道及其安装方法,此外并没有过多的提及特殊排水的管道要求。我院在设计中,凡有腐蚀性消毒、洗涤剂排放的,如酸洗池、消毒池、洗片池的下水管道均采用抗腐型塑料管,以延长使用年限(例如HDPE管)。
妇产科,污洗池的污水排放管径应适当放大,不采用DN50的排水管,减少堵塞。石膏房洗涤水应先沉淀后排放,在排水管出外墙处设窨井,便于清理。
总体而言,由于医疗建筑排水特殊性,医疗建筑排水系统宜采用污、废分流体制。为避免由于系统设置不合理而造成水质互相污染和室内环境污染,以至于最终造成病菌传播疾病传染的发生,在收集医疗建筑废水时,必须对诊室、病房、化验室、手术室、疗养室等不同性能的房间的各卫生洁具的排水分别单独排放,并各自单独设置存水弯。
对于可能通过空气造成疾病传播的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区,应尽量少设地漏,且应采用密闭式地漏。由于通气管也是细菌扩散繁殖的好地方,排水管道的通气管顶端建议设置空气净化消毒过滤器,以避免含有病菌的空气向室外大气扩散。
对于医院排出室外的各类污废水,要严格按照排放标准分别进行消毒、衰变、除油、降温等处理。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室外污水处理站,再经二级生化处理,符合相关标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对各类污、废水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分门别类,用不同的处理工艺针对性地处置和处理。
三、热水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热水是常年需要的,如手术室、产房、婴儿室、供应室、内窥镜室、皮肤科的医疗、生活用水,但日夜用量差异很大,供应时间也长短不一。
从水温角度考虑,手术室、产房的洗手水与婴儿的沐浴水必须是恒温的。
从热水需求而言,医院的病房卫生间、手术室洗手、产科病房、洗婴室、中心供应室宜设置集中热水系统,而门急诊、医技各科室和后勤行政部门由于用水点分散,对热水供应的要求不高,一般可不设置热水供水。
因此要合理选用各种设备组织完善、合理的热水供应系统,既要满足各种不同需要,又要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一般来说,局部有需要的部位建议设置电热水器加热即可。如果把热水供应到每一个零散的用水点,这样可能会造成较大的能耗浪费。至于手术部门,洗婴等需要可靠恒温热水的地方,由于其地位特殊性,建议额外配置即热型电热水器保障用水可靠性。
对于设置集中热水供水的项目,热水机房宜集中设置,但管道要根据使用功能分为不同的系统,便于运行管理维护。大部分医院根据目前的财力,病房楼的热水供应基本为定时供应;中心供应、手术室洗手、产房热水为全天候供应;而门诊、医技及后勤部门热水系统一般可能不开。
所以,设计时,宜将普通病房作为一个系统;中心供应、手术部、妇产科联合作为一个系统;门诊、医技单独成一个系统。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形式,甲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启闭,达到管理维护方便,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未来的时期里,医院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将越来越多的担任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给排水设计也应当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节能,安全,可靠,卫生,经济并重的方向上来,走向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7年报批稿)
[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50333-2002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关键词】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医疗设备层出不穷,医院建筑也面临着新的设计理念。在医疗建筑体系设计中,给排水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与医患人员关系最为密切,其安全卫生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医疗建筑给排水设计必须有的放矢的把防止水质污染、保证用水可靠的问题放在首位。
下面根据医疗建筑中有关给排水系统设计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给水系统设计中供水可靠以及卫生防疫问题
实际经验证明,多数医院工程的用水均需二次加压。设计中我们一般偏向采用低位水箱--变频泵联合供水方式:若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以宁波市区目前的市政供水条件而言并不成熟,停水或者管网压力过低均会对供水可靠性产生影响;至于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我们坚决抵制:高位水箱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屡见不鲜。
在卫生方面,我们一般在低位生活贮水箱出口设置紫外线消毒器,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紫外线消毒具有杀菌能力强、不向水中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无任何消毒副产物、安装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
因此,选择紫外线解决医院建筑供水二次污染问题,是合理有效的。
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小便斗,大便器;产房、手术刷手池、护士站室、治疗室(医办)、洁净无菌室、诊室、检验科、配方室等房间的洗手盆等各用水点均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依据本条文,各用水点可采用肘式、膝式或脚踏式或者感应式开关。
根据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多方反馈意见,目前机械式肘式、脚踏式开关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公共卫生间等处人流复杂,使用不当,以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易发生零件损坏失灵,漏水等问题,导致使用处地面经常潮湿,使病员、医务人员滑倒,发生事故。
因此在设计中,若建设方资金允许,宜推广采用红外线感应电磁阀等感应式水龙头。医疗建筑的部分化验室、实验室有特殊要求,水嘴应根据各科室功能的要求来确定其水咀的形式(一般以高抛水嘴应用较为广泛)。
二、排水系统设计
医院的排水系统和普通建筑排水系统基本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医院的排水点70%以上都是诊室内的洗手盆,这种情况决定了这些排水点流量小,节点多,位置无规律,同时排放概率低,因此从节省材料的角度考虑,可以将临近的几个洗手盆统一排入一根废水立管,排水横支管则敷设在下一层的吊顶内,贴梁底安装即可。
由于洗手盆安装较高,排水横支管亦可安装在当层楼板上方,贴墙角安装敷设,装修时隐蔽即可(即同层排水)。第二种做法更适合下层为特殊用途,不宜敷设给排水管道的房间。
这种做法较为灵活,诸如实验室,化验室等处二次装修时排水点变动可能较大,给排水专业初次设计时却又无法确定排水点位置,
依此法设计时只要选取适当位置放置一根立管预留一个接口即可。当然这种系统也有一定的弊端:排水横支管比较细长,不易清理,需要杜绝纱布等杂物进入排水管道,宜多设清扫口方便日后清理维护。再则排水横支管需避开洁净区域,强弱电机房,贵重设备室,药房等处,实在无法避免时,建议采用局部结构降板处理或者走楼板上方。
一般医院可能会将手术层布置在建筑楼层的中部,手术层上方设技术层安置手术净化设备,技术层上部则基本为病房。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技术层,将上方各病房以及其他排水点的排水管在技术层内汇流合并,引至适当位置排往楼下,如此减少技术层楼层下的立管数目,方便施工和后期维护,并且充分利用了技术层的多余空间。同理,其余水系统的管线亦可在此层合并,汇流,分流,增减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医院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其排放的污废水复杂多样,往往包括了致病菌类等各种污染源。因此规范上也明确了传染病,病房的污水,牙科等处的废水应采用独立的排水系统或者间接排放。
但是规范只明确放射性污水管道应采用机制铸铁(含铅)管道及其安装方法,此外并没有过多的提及特殊排水的管道要求。我院在设计中,凡有腐蚀性消毒、洗涤剂排放的,如酸洗池、消毒池、洗片池的下水管道均采用抗腐型塑料管,以延长使用年限(例如HDPE管)。
妇产科,污洗池的污水排放管径应适当放大,不采用DN50的排水管,减少堵塞。石膏房洗涤水应先沉淀后排放,在排水管出外墙处设窨井,便于清理。
总体而言,由于医疗建筑排水特殊性,医疗建筑排水系统宜采用污、废分流体制。为避免由于系统设置不合理而造成水质互相污染和室内环境污染,以至于最终造成病菌传播疾病传染的发生,在收集医疗建筑废水时,必须对诊室、病房、化验室、手术室、疗养室等不同性能的房间的各卫生洁具的排水分别单独排放,并各自单独设置存水弯。
对于可能通过空气造成疾病传播的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区,应尽量少设地漏,且应采用密闭式地漏。由于通气管也是细菌扩散繁殖的好地方,排水管道的通气管顶端建议设置空气净化消毒过滤器,以避免含有病菌的空气向室外大气扩散。
对于医院排出室外的各类污废水,要严格按照排放标准分别进行消毒、衰变、除油、降温等处理。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室外污水处理站,再经二级生化处理,符合相关标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对各类污、废水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分门别类,用不同的处理工艺针对性地处置和处理。
三、热水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热水是常年需要的,如手术室、产房、婴儿室、供应室、内窥镜室、皮肤科的医疗、生活用水,但日夜用量差异很大,供应时间也长短不一。
从水温角度考虑,手术室、产房的洗手水与婴儿的沐浴水必须是恒温的。
从热水需求而言,医院的病房卫生间、手术室洗手、产科病房、洗婴室、中心供应室宜设置集中热水系统,而门急诊、医技各科室和后勤行政部门由于用水点分散,对热水供应的要求不高,一般可不设置热水供水。
因此要合理选用各种设备组织完善、合理的热水供应系统,既要满足各种不同需要,又要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一般来说,局部有需要的部位建议设置电热水器加热即可。如果把热水供应到每一个零散的用水点,这样可能会造成较大的能耗浪费。至于手术部门,洗婴等需要可靠恒温热水的地方,由于其地位特殊性,建议额外配置即热型电热水器保障用水可靠性。
对于设置集中热水供水的项目,热水机房宜集中设置,但管道要根据使用功能分为不同的系统,便于运行管理维护。大部分医院根据目前的财力,病房楼的热水供应基本为定时供应;中心供应、手术室洗手、产房热水为全天候供应;而门诊、医技及后勤部门热水系统一般可能不开。
所以,设计时,宜将普通病房作为一个系统;中心供应、手术部、妇产科联合作为一个系统;门诊、医技单独成一个系统。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形式,甲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启闭,达到管理维护方便,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未来的时期里,医院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将越来越多的担任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给排水设计也应当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节能,安全,可靠,卫生,经济并重的方向上来,走向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7年报批稿)
[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50333-2002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