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新时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学德育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有何解决的途径和对策?
一、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上的偏颇
长期以来,把德育仅仅理解为政治教育,“德育政治化”缩小了德育的视野,影响了德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其结果是一方面不利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单一强调政治教育,势必影响德育其他方面教育的开展,从而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 空洞说教过多,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我们的德育从小抓起,一直很受重视,但没有很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虽然在小学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在大学也讲,但恰恰忽略了日常行为教育,忽略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的教育,忘记了高尚品德的形成必须从基础抓起,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以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为基础。
3 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手段方法单一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我们一直采用灌输法为主,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法的内容。这虽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生硬,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学效果。德育课作为一门育人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和接受,是毫无效果的。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1 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
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这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首先,要健全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其次,要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再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
2 对学校德育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德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把高标准和低起点结合起来,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不做一个伟大的圣人,也不必成为英雄,但你起码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普通人,必须遵守起码的道德规范。
3 优化德育形式,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有效化
德育应该贴近生活,注意个体。教师应本着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原则,将多种有效形式贯穿于德育教学中,如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活动教学法、情景陶冶法等。把课程所讲的相关德育内容与学生可接受的各种生活、故事、游戏结合起来,增强双向互动性和适应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情景中体验、训练、自省、内化、陶冶、升华,从而形成比较固定的个体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
4 拓宽途径,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
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学校应打破自我封闭,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树立全方位德育理念,加大渗透的力度,把德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提出“人人有责”的德育模式;成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道德教育。
一、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上的偏颇
长期以来,把德育仅仅理解为政治教育,“德育政治化”缩小了德育的视野,影响了德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其结果是一方面不利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单一强调政治教育,势必影响德育其他方面教育的开展,从而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 空洞说教过多,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我们的德育从小抓起,一直很受重视,但没有很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虽然在小学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在大学也讲,但恰恰忽略了日常行为教育,忽略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的教育,忘记了高尚品德的形成必须从基础抓起,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以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为基础。
3 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手段方法单一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我们一直采用灌输法为主,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法的内容。这虽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生硬,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学效果。德育课作为一门育人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和接受,是毫无效果的。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1 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
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这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首先,要健全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其次,要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再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
2 对学校德育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德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把高标准和低起点结合起来,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不做一个伟大的圣人,也不必成为英雄,但你起码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普通人,必须遵守起码的道德规范。
3 优化德育形式,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有效化
德育应该贴近生活,注意个体。教师应本着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原则,将多种有效形式贯穿于德育教学中,如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活动教学法、情景陶冶法等。把课程所讲的相关德育内容与学生可接受的各种生活、故事、游戏结合起来,增强双向互动性和适应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情景中体验、训练、自省、内化、陶冶、升华,从而形成比较固定的个体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
4 拓宽途径,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
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学校应打破自我封闭,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树立全方位德育理念,加大渗透的力度,把德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提出“人人有责”的德育模式;成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