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称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的再培训、再教育,旨在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其特征包括以下方面:(1)强制性与自发性相结合。一方面,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强制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是主动的,其接受继续教育是有自身愿望的。(2)终身性。对继续教育的对象来说,继续教育是终生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新制度不断出现,会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3)层次性。相对于正规学历教育的学生而言,会计继续教育对象的层次差别很大,他们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知识需求不同,对其实行的教育层次也就不同。(4)多样性。从教育的方式来讲,有自学和培训之分。从教育的形式来讲,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全日制学习和半工半读学习之别。从讲授的方式来讲,有面授、函授,还有通过电视、电话、电教录像、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进行的教学。
二、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起步较晚,作为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政府给予了必要的关注。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继续教育作出了一些硬性规定,如《会计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这些规定对促进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从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各级会计主管部门、单位领导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培训所使用的教材没有体现分层制,缺乏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先进的、多样的培训形式;没有建立必要的评价机制,会计人员缺乏学习动力,继续教育的效果不能得到保证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终生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目前已被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所认同,并已成为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要大力宣传,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在全社会中达成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共识,形成一种会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齐抓共管大力支持,会计人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化、组织化、经常化,使会计人员能够有条件得到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同时,各单位要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把会计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聘职务的重要依据,以激励会计人员重视继续教育。
2、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手段。继续教育要采取比学历教育更多样、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手段,特别是利用广播、电视传播技术以及磁带、光盘、因特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提高继续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不仅能解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还可以接受我国高校较高层次的培训。通过网络教育,学员可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3、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基于从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分类、分级进行,即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培训。高级会计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属于经营管理型;中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会计主管型,他们通常不仅要具体处理会计实务,而且要对小型会计系统的整个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初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具体业务操作型,他们通常只需要对具体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继续教育应针对各类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职责设置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会计教师。《规定》第22条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师资提出了具有扎实的專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等要求。但实际中,许多会计教师存在着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会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会计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途径有:与企业、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与其一同参与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能迅速提高会计教师会计实际经验,也能积累大量的会计从业经验及案例,对将来的会计教学尤其是案例教学提供实践素材。此外,作为从事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会计教师,要随时关注会计改革的新动向,会计理论的新发展,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将这些信息输送给受教者,使会计教学工作始终站在会计改革的前沿。
5、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会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控制体系。具体为:事前引入公开招标的竞争机制,包括对培训机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社会信用等的综合审定来确定最终的承办机构。事中根据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效果进行实地检查,并开学员座谈会了解情况。事后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进行评估。
(作者单位:荆州市房产管理局)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称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的再培训、再教育,旨在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其特征包括以下方面:(1)强制性与自发性相结合。一方面,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强制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是主动的,其接受继续教育是有自身愿望的。(2)终身性。对继续教育的对象来说,继续教育是终生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新制度不断出现,会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3)层次性。相对于正规学历教育的学生而言,会计继续教育对象的层次差别很大,他们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知识需求不同,对其实行的教育层次也就不同。(4)多样性。从教育的方式来讲,有自学和培训之分。从教育的形式来讲,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全日制学习和半工半读学习之别。从讲授的方式来讲,有面授、函授,还有通过电视、电话、电教录像、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进行的教学。
二、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起步较晚,作为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政府给予了必要的关注。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继续教育作出了一些硬性规定,如《会计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这些规定对促进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从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各级会计主管部门、单位领导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培训所使用的教材没有体现分层制,缺乏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先进的、多样的培训形式;没有建立必要的评价机制,会计人员缺乏学习动力,继续教育的效果不能得到保证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终生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目前已被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所认同,并已成为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要大力宣传,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在全社会中达成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共识,形成一种会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齐抓共管大力支持,会计人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化、组织化、经常化,使会计人员能够有条件得到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同时,各单位要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把会计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聘职务的重要依据,以激励会计人员重视继续教育。
2、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手段。继续教育要采取比学历教育更多样、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手段,特别是利用广播、电视传播技术以及磁带、光盘、因特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提高继续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不仅能解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还可以接受我国高校较高层次的培训。通过网络教育,学员可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3、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基于从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分类、分级进行,即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培训。高级会计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属于经营管理型;中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会计主管型,他们通常不仅要具体处理会计实务,而且要对小型会计系统的整个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初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具体业务操作型,他们通常只需要对具体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继续教育应针对各类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职责设置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会计教师。《规定》第22条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师资提出了具有扎实的專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等要求。但实际中,许多会计教师存在着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会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会计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途径有:与企业、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与其一同参与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能迅速提高会计教师会计实际经验,也能积累大量的会计从业经验及案例,对将来的会计教学尤其是案例教学提供实践素材。此外,作为从事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会计教师,要随时关注会计改革的新动向,会计理论的新发展,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将这些信息输送给受教者,使会计教学工作始终站在会计改革的前沿。
5、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会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控制体系。具体为:事前引入公开招标的竞争机制,包括对培训机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社会信用等的综合审定来确定最终的承办机构。事中根据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效果进行实地检查,并开学员座谈会了解情况。事后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进行评估。
(作者单位:荆州市房产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