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有一个年度热词——工匠精神。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成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如何突破?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工匠精神。
3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按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山东由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迈进,一大批齐鲁名牌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日益发展壮大。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郭树清省长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公开宣传”山东制造。针对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存在的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郭树清省长表示,山东产业很“实在”。在多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努力下,山东制造业已经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浪潮生产的服务器,是可以和IBM、微软、惠普竞争的,排名全球第五。另外我们还有海尔、海信,还有高铁、啤酒等等,还有济南二机床的汽车生产流水线,给美国福特提供了很多设备。类似这样的企业还很多,山东可以说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差不多提供所有的装备”。
4月,《<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发布,提出推进山东制造强省建设,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山东版”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实现全省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产业基础雄厚、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良好、持续发展强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2016,是这一十年行动纲领的起步之年。
几乎在《纲要》发布的同时,山东省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山东工业设计周正式启动,并确定“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6月,《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印发,“省长质量奖”作为山东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同样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受表彰的单位不超过5家、个人不超过5名。
两大奖项管理办法发布的同时,2016年度的评选工作同步开启,成为激发山东制造内生动力的强力因子。
6月16日,以“创新创优创品牌”为主题的山东省品牌建设大会召开,这在山东历史上尚属首次,成为2016年度山东制造业寻求突破、大力发扬工匠精神的重头戏。会上,郭树清省长发表重要讲话,客观、深入地探析了我省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创新方向。
郭树清指出,创立品牌不是坐享其成的事情,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产品制造、品牌建设上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创立自主品牌是一个包括诸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发扬工匠精神,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地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山东,并不缺乏品牌。从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到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民族企业品牌,一直是山东工业强省建设的底气所在。在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山东海尔、如意等四家企业摘得“中国工业设计金奖”。山东工业在爬坡过坎中正在实现着从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再到山东标准的转变。
2015年12月31日,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两批“中华老字号”中,山东省共有66个品牌入选。截至目前,山东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个,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66件,国家级质量标杆13个……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及建筑业等领域,山东也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树立了一批标杆,推出了“山东三珍”(阿胶、海带、胶东参)品牌,打造了“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厚道鲁商”“食安山东”等公共品牌。
品牌建设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大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新的工业品牌塑造中崭露头角。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将世界高端液压件技术領军人物聚集起来,自主研发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液压件产品,打破了日德兩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济南二机床发力研制成功国内首台25000kN大型伺服压力机,在大型快速冲压线、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伺服冲压线等所有冲压技术领域,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面接轨和同步发展……他们正成为新的山东品牌力量,使山东制造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攀升。
品牌塑造的主体是企业,而一个好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海尔的张瑞敏,在上世纪80年代砸烂冰箱的同时,将自己“砸”成了公众人物,海尔也在张瑞敏的带领下走出山东,最终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8月,姜异康书记对山东企业家队伍建设做出重要批示:企业家是创新创业的宝贵人才,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郭树清省长更是多次强调企业家队伍的重要性,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5月,副省长张务锋主持召开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8月,全省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11月,《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并制定了《山东省企业家培训规划(2016-2020年)》,山东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正式启动。
未来五年,山东将培养造就100名以上擅长国际化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家,1000名以上经营业绩突出的知名企业家,10000名以上富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省内具有一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企业家。山东企业家队伍建设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为进一步拓宽企业家培养国际合作渠道,切实达到培训效果,山东省还提出了四个“100”:即在全省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企业家到境外著名高校、专业机构和企业学习研修和精准化、专业化考察;每年选拔100名优秀中青年企业家,举办中青年企业家培训班,邀请高层专家和著名企业家对其重点培训;选择20名省内著名企业家担任青年企业家导师,建立青年企业家培训中心,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中心培养锻炼;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考察、学习和实践锻炼。
做企业家,不做企业主,正在成为山东企业领导者们的共识,通过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海尔、海信、潍柴、浪潮站到一起。
10月,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结果公布,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五代激光导航智能导航巡检机器人、九阳全自动家用豆浆机、中通新能源客车及其机电耦合驱动系统、雷沃重工阿波斯拖拉机、潍柴动力蓝擎WP13、WP9柴油机等十件作品荣获金奖,另有银奖30件、铜奖50件。
以卓越企业家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推动优秀品牌创建,山东制造的2016,为山东工业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12月30日,第六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名单最终出炉,5家获奖单位、4名获奖个人,为山东工业强省建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间隔号。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成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如何突破?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工匠精神。
3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按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山东由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迈进,一大批齐鲁名牌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日益发展壮大。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郭树清省长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公开宣传”山东制造。针对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存在的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郭树清省长表示,山东产业很“实在”。在多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努力下,山东制造业已经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浪潮生产的服务器,是可以和IBM、微软、惠普竞争的,排名全球第五。另外我们还有海尔、海信,还有高铁、啤酒等等,还有济南二机床的汽车生产流水线,给美国福特提供了很多设备。类似这样的企业还很多,山东可以说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差不多提供所有的装备”。
4月,《<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发布,提出推进山东制造强省建设,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山东版”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实现全省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产业基础雄厚、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良好、持续发展强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2016,是这一十年行动纲领的起步之年。
几乎在《纲要》发布的同时,山东省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山东工业设计周正式启动,并确定“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6月,《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印发,“省长质量奖”作为山东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同样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受表彰的单位不超过5家、个人不超过5名。
两大奖项管理办法发布的同时,2016年度的评选工作同步开启,成为激发山东制造内生动力的强力因子。
6月16日,以“创新创优创品牌”为主题的山东省品牌建设大会召开,这在山东历史上尚属首次,成为2016年度山东制造业寻求突破、大力发扬工匠精神的重头戏。会上,郭树清省长发表重要讲话,客观、深入地探析了我省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创新方向。
郭树清指出,创立品牌不是坐享其成的事情,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产品制造、品牌建设上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创立自主品牌是一个包括诸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发扬工匠精神,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地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山东,并不缺乏品牌。从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到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民族企业品牌,一直是山东工业强省建设的底气所在。在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山东海尔、如意等四家企业摘得“中国工业设计金奖”。山东工业在爬坡过坎中正在实现着从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再到山东标准的转变。
2015年12月31日,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两批“中华老字号”中,山东省共有66个品牌入选。截至目前,山东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个,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66件,国家级质量标杆13个……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及建筑业等领域,山东也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树立了一批标杆,推出了“山东三珍”(阿胶、海带、胶东参)品牌,打造了“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厚道鲁商”“食安山东”等公共品牌。
品牌建设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大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新的工业品牌塑造中崭露头角。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将世界高端液压件技术領军人物聚集起来,自主研发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液压件产品,打破了日德兩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济南二机床发力研制成功国内首台25000kN大型伺服压力机,在大型快速冲压线、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伺服冲压线等所有冲压技术领域,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面接轨和同步发展……他们正成为新的山东品牌力量,使山东制造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攀升。
品牌塑造的主体是企业,而一个好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海尔的张瑞敏,在上世纪80年代砸烂冰箱的同时,将自己“砸”成了公众人物,海尔也在张瑞敏的带领下走出山东,最终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8月,姜异康书记对山东企业家队伍建设做出重要批示:企业家是创新创业的宝贵人才,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郭树清省长更是多次强调企业家队伍的重要性,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5月,副省长张务锋主持召开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8月,全省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11月,《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并制定了《山东省企业家培训规划(2016-2020年)》,山东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正式启动。
未来五年,山东将培养造就100名以上擅长国际化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家,1000名以上经营业绩突出的知名企业家,10000名以上富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省内具有一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企业家。山东企业家队伍建设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为进一步拓宽企业家培养国际合作渠道,切实达到培训效果,山东省还提出了四个“100”:即在全省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企业家到境外著名高校、专业机构和企业学习研修和精准化、专业化考察;每年选拔100名优秀中青年企业家,举办中青年企业家培训班,邀请高层专家和著名企业家对其重点培训;选择20名省内著名企业家担任青年企业家导师,建立青年企业家培训中心,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中心培养锻炼;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考察、学习和实践锻炼。
做企业家,不做企业主,正在成为山东企业领导者们的共识,通过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海尔、海信、潍柴、浪潮站到一起。
10月,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结果公布,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五代激光导航智能导航巡检机器人、九阳全自动家用豆浆机、中通新能源客车及其机电耦合驱动系统、雷沃重工阿波斯拖拉机、潍柴动力蓝擎WP13、WP9柴油机等十件作品荣获金奖,另有银奖30件、铜奖50件。
以卓越企业家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推动优秀品牌创建,山东制造的2016,为山东工业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12月30日,第六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名单最终出炉,5家获奖单位、4名获奖个人,为山东工业强省建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间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