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创新教育已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数学同其他学科一起肩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创新人才的重任。创新是教育终极价值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把握教育真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30
我国的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并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观点与方法,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想教育以及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质的研究的目的偏向于应试教学,以题型研究和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研究为教学重点,反而忽略了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这种偏离实际意愿的生硬教学方式让很多学生从初中阶段的“不会学”变成了“害怕学”,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学”。
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初中阶段数学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希望对初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所帮助。
一、认识初中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而提出来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可见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教育所研究的问题就不能忽视这个重大的课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应该让数学教学过于被“应试”捆绑,导致学生在数学中接受的基本思想、观点、方法少之又少。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效的从思维层面认识和把握数学思想, 促使他们积极认识数学领域的新方法、新发现、新思想等,遵从学科发展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每个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都是有待挖掘的,如何实现这种现实创新力与潜能的成功转化,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育的氛围是其关键。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着创造一些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以此来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例如可以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将现代课程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开展动手探索课,如初中阶段可进行“如何折纸做600、300、150角”、“做圆柱”、“围矩形”、“制作火车车厢的模型”等活动,以学生的实际动手制作和操作能力为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知识相结合,同时便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总结、概括以及延伸和创新。
其次,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精神,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不断探究与改进。然而很多教师的科研能力偏低,盲目迎合应试教育的标准,从未花心思来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授课方面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迟迟不能改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为目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争取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另外,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潜在保障。建立和谐民主的气氛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沟通,它还是当下进行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更利于学生形成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创新教育
(一)重视兴趣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外界社会充满好奇,面对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难免会感觉厌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教师。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兴趣教育,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接受,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培养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如果我们把数学学习比喻成建楼房,那么章节的知识点可以看成是建筑材料。章节的学习差不多是在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作用,简单的做题只是加深运用,加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局限性,很多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有效的从思维层面认识、把握数学思想,将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帮助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并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数学规律。
(三)培养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能通过观察、试验以及想象等方法来探索题型,并能对题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运算,甚至是表述,最后学会将知识抽象化,学会总结概括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在面对生产决策、市场营销、核定价格范围等问题时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学会在面对最佳投资、最小成本、方案最优化等问题时,建立“函数”模型;学会在面对道路拱桥、建筑、工设计等涉及一定图形的问题时,建立“几何模型;学会在面对经济、管理、人文、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时,建立“统计”模型等。教师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加以理解数学符号、推理方法、图解分析、归类鉴别、温故知新、自学例题等强化练习,让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高创造力”需要一定的“高智商”,但是“创造力”并不完全等价于“智力”。创新精神需要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基础,并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可见创新过程并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培养其创新个性品质。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典故,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小故事或成长的事迹。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小知识,而且还可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学到敢于求异的气魄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与人格特征,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为了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在初中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将创新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实现其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30
我国的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并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观点与方法,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想教育以及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质的研究的目的偏向于应试教学,以题型研究和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研究为教学重点,反而忽略了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这种偏离实际意愿的生硬教学方式让很多学生从初中阶段的“不会学”变成了“害怕学”,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学”。
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初中阶段数学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希望对初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所帮助。
一、认识初中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而提出来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可见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教育所研究的问题就不能忽视这个重大的课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应该让数学教学过于被“应试”捆绑,导致学生在数学中接受的基本思想、观点、方法少之又少。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效的从思维层面认识和把握数学思想, 促使他们积极认识数学领域的新方法、新发现、新思想等,遵从学科发展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每个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都是有待挖掘的,如何实现这种现实创新力与潜能的成功转化,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育的氛围是其关键。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着创造一些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以此来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例如可以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将现代课程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开展动手探索课,如初中阶段可进行“如何折纸做600、300、150角”、“做圆柱”、“围矩形”、“制作火车车厢的模型”等活动,以学生的实际动手制作和操作能力为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知识相结合,同时便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总结、概括以及延伸和创新。
其次,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精神,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不断探究与改进。然而很多教师的科研能力偏低,盲目迎合应试教育的标准,从未花心思来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授课方面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迟迟不能改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为目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争取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另外,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潜在保障。建立和谐民主的气氛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沟通,它还是当下进行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更利于学生形成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创新教育
(一)重视兴趣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外界社会充满好奇,面对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难免会感觉厌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教师。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兴趣教育,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接受,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培养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如果我们把数学学习比喻成建楼房,那么章节的知识点可以看成是建筑材料。章节的学习差不多是在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作用,简单的做题只是加深运用,加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局限性,很多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有效的从思维层面认识、把握数学思想,将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帮助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并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数学规律。
(三)培养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能通过观察、试验以及想象等方法来探索题型,并能对题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运算,甚至是表述,最后学会将知识抽象化,学会总结概括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在面对生产决策、市场营销、核定价格范围等问题时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学会在面对最佳投资、最小成本、方案最优化等问题时,建立“函数”模型;学会在面对道路拱桥、建筑、工设计等涉及一定图形的问题时,建立“几何模型;学会在面对经济、管理、人文、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时,建立“统计”模型等。教师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加以理解数学符号、推理方法、图解分析、归类鉴别、温故知新、自学例题等强化练习,让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高创造力”需要一定的“高智商”,但是“创造力”并不完全等价于“智力”。创新精神需要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基础,并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可见创新过程并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培养其创新个性品质。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典故,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小故事或成长的事迹。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小知识,而且还可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学到敢于求异的气魄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与人格特征,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为了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在初中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将创新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实现其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