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11点,黄阿姨从床上爬起来吃面包,她跟老伴儿说:“忽然想起来面包过了今晚12点就过保质期了,不吃太可惜。”生活中,类似现象并不鲜见。作为衡量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食品保质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您真的了解保质期吗?
-保质期保的不止是安全-
对于标注了保质期的袋装食品,许多人把保质期限当作了“安全保障”,觉得“没过期”就安全,“过期了”就有害。事实上,这些想法是对“保质期”的误解。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一般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实验或测试结果进行確定,相当于厂家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放心食用。
一般来说,食品过期后,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化学反应以及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而发生变化:一类是对人体相对无害的变质,如外观、口感变化,营养下降等;另一类则是对人体有害的变质,如某些微生物、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食物中的油脂氧化酸败,食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成分等。这一类变质常常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大多数情况下,一种食品在保质期内的时候,它在各方面,比如外观、颜色、口感、味道、安全性等指标都符合我们的要求。通常来讲,在食物众多的评价指标里,哪个指标在相对较快时间内容易变得不合格,那么“保质期”的期限就会依据该指标而定。比如罐装食品、无菌包装的食品、冷冻食品等,这些食品中细菌和霉菌难以生长,或者说生长速度较慢,但风味、口感的改变相对较快,它们保质期的期限就是针对风味和口感最佳维持时间而定的。因此,这类食品即使过了保质期,也不一定对人体有害。
保质期相当于食品生产者向消费者的保证。食品标签上打印的保质期一般会比较保守。若是按正常工艺生产的合格的、常温保存的食品,其真实保质期会高于标示的日期,并非食品一过保质期就不能吃了。食品的变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细菌,不是在保质期之前就老老实实待着,过了保质期,一下子就变成毒药了。
-储存不当会使保质期“缩水”-
食品的保质期与保存条件密不可分。即使在保质期内,因为贮存条件的不同或其他因素,食品也有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巴氏杀菌牛奶,为了保证风味,采用低温灭菌的方法,虽然生产中牛奶90%的细菌都被灭掉了,但是外界储存条件比如温度的波动,会使剩下的细菌大量繁殖。所以,巴氏杀菌奶必须以0~4℃冷藏保存。如果冷柜的出风口堆满了食品,冷柜温度不达标,存储于其中的牛奶即使是在保质期内,品质也是很难保证的。
简单地说,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限,但不能单纯用保质期来判定食品是否安全。食用前要多留心食物状态,如颜色、气味、口感变化等,因为微生物的繁殖会让食品变酸、变色、发黏,甚至腐败。食品的颜色、气味、口感发生变化了,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能食用。
保质期与防腐剂的关系
为了获得更长的保质期,一些食品会添加防腐剂。有人会问:食品保质期越长,是不是防腐剂就越多呢?
首先,一些食品中加入防腐剂,不但能够使食品长期保持新鲜可口,而且还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但防腐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一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碳酸饮料、红酒里面添加的二氧化碳,豆腐里面加入的卤水、石膏就都是防腐剂。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详细规定了32种食用防腐剂,及其在不同食品中的合格用量。只要正规厂家生产的,按规定添加防腐剂的食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其次,有些可以长期储存的食物不靠添加防腐剂也能达到保质目的。譬如,常温奶、罐头、饮料等,通过真空、密封、杀菌包装,同样可以不添加防腐剂而长期存放。而有的食材本身就有抑制生物菌群的作用,比如蜂蜜、泡菜、醋、酒等,由于本身就是高糖、高盐或者高酸食品,食材本身就有抑制生物菌群的作用,因而能够大幅度延长保存时间。
事实上,一些标榜“无添加”“零防腐剂”的食品,商业噱头远大于健康意义,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一些食物由于自身成分的特性,或在特定的生产包装储存条件下本来就不需要防腐剂。而按规定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也并非对人体有害,反而可以令食物的外观性状更稳定,食用更安全。
-常见食品保质期-
◆酒、醋、糖、盐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乙醇(即酒精)含量10%及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不标注保质期。因为酒精和醋酸,本来就有抑菌效果。调料盐、糖能够增加食物渗透压,让微生物无法生存。所以,即使酒精、醋酸挥发了,盐、糖吸潮结块了,它们的品质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不影响食用。
◆酱油
酱油酿造是无菌操作,其生产过程中,水解反应产生各种氨基酸,并继续代谢出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甲酸,使得酿造酱油即使没有任何防腐剂,也可以保存2年甚至更久。但酱油一旦开封,最好在3个月内用完。
◆食用油
经过加工的食用油,如果包装完好未开封,通常保质期是18个月。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缩短,最好3个月内食用完。
◆米、面
常温下,米面保质期一般为6~12个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储存得当,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可以延长到24个月。但米面发霉后,绝不可食用。
◆蜂蜜
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达60%以上,水分活度很低,微生物生长会受到抑制,在常温下就可以放很久。一旦打开包装后,一定要密封,否则可能变质。
◆蛋类
新鲜蛋类一般在3~5周内都是安全的。但每过1周,蛋的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因此不宜存放过久。
总之,食品的保质期长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每一种食品都有保质期。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除了看保质期外,还要多留心食品的实际状态。
-保质期保的不止是安全-
对于标注了保质期的袋装食品,许多人把保质期限当作了“安全保障”,觉得“没过期”就安全,“过期了”就有害。事实上,这些想法是对“保质期”的误解。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一般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实验或测试结果进行確定,相当于厂家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放心食用。
一般来说,食品过期后,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化学反应以及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而发生变化:一类是对人体相对无害的变质,如外观、口感变化,营养下降等;另一类则是对人体有害的变质,如某些微生物、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食物中的油脂氧化酸败,食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成分等。这一类变质常常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大多数情况下,一种食品在保质期内的时候,它在各方面,比如外观、颜色、口感、味道、安全性等指标都符合我们的要求。通常来讲,在食物众多的评价指标里,哪个指标在相对较快时间内容易变得不合格,那么“保质期”的期限就会依据该指标而定。比如罐装食品、无菌包装的食品、冷冻食品等,这些食品中细菌和霉菌难以生长,或者说生长速度较慢,但风味、口感的改变相对较快,它们保质期的期限就是针对风味和口感最佳维持时间而定的。因此,这类食品即使过了保质期,也不一定对人体有害。
保质期相当于食品生产者向消费者的保证。食品标签上打印的保质期一般会比较保守。若是按正常工艺生产的合格的、常温保存的食品,其真实保质期会高于标示的日期,并非食品一过保质期就不能吃了。食品的变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细菌,不是在保质期之前就老老实实待着,过了保质期,一下子就变成毒药了。
-储存不当会使保质期“缩水”-
食品的保质期与保存条件密不可分。即使在保质期内,因为贮存条件的不同或其他因素,食品也有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巴氏杀菌牛奶,为了保证风味,采用低温灭菌的方法,虽然生产中牛奶90%的细菌都被灭掉了,但是外界储存条件比如温度的波动,会使剩下的细菌大量繁殖。所以,巴氏杀菌奶必须以0~4℃冷藏保存。如果冷柜的出风口堆满了食品,冷柜温度不达标,存储于其中的牛奶即使是在保质期内,品质也是很难保证的。
简单地说,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限,但不能单纯用保质期来判定食品是否安全。食用前要多留心食物状态,如颜色、气味、口感变化等,因为微生物的繁殖会让食品变酸、变色、发黏,甚至腐败。食品的颜色、气味、口感发生变化了,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能食用。
保质期与防腐剂的关系
为了获得更长的保质期,一些食品会添加防腐剂。有人会问:食品保质期越长,是不是防腐剂就越多呢?
首先,一些食品中加入防腐剂,不但能够使食品长期保持新鲜可口,而且还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但防腐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一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碳酸饮料、红酒里面添加的二氧化碳,豆腐里面加入的卤水、石膏就都是防腐剂。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详细规定了32种食用防腐剂,及其在不同食品中的合格用量。只要正规厂家生产的,按规定添加防腐剂的食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其次,有些可以长期储存的食物不靠添加防腐剂也能达到保质目的。譬如,常温奶、罐头、饮料等,通过真空、密封、杀菌包装,同样可以不添加防腐剂而长期存放。而有的食材本身就有抑制生物菌群的作用,比如蜂蜜、泡菜、醋、酒等,由于本身就是高糖、高盐或者高酸食品,食材本身就有抑制生物菌群的作用,因而能够大幅度延长保存时间。
事实上,一些标榜“无添加”“零防腐剂”的食品,商业噱头远大于健康意义,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一些食物由于自身成分的特性,或在特定的生产包装储存条件下本来就不需要防腐剂。而按规定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也并非对人体有害,反而可以令食物的外观性状更稳定,食用更安全。
-常见食品保质期-
◆酒、醋、糖、盐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乙醇(即酒精)含量10%及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不标注保质期。因为酒精和醋酸,本来就有抑菌效果。调料盐、糖能够增加食物渗透压,让微生物无法生存。所以,即使酒精、醋酸挥发了,盐、糖吸潮结块了,它们的品质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不影响食用。
◆酱油
酱油酿造是无菌操作,其生产过程中,水解反应产生各种氨基酸,并继续代谢出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甲酸,使得酿造酱油即使没有任何防腐剂,也可以保存2年甚至更久。但酱油一旦开封,最好在3个月内用完。
◆食用油
经过加工的食用油,如果包装完好未开封,通常保质期是18个月。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缩短,最好3个月内食用完。
◆米、面
常温下,米面保质期一般为6~12个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储存得当,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可以延长到24个月。但米面发霉后,绝不可食用。
◆蜂蜜
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达60%以上,水分活度很低,微生物生长会受到抑制,在常温下就可以放很久。一旦打开包装后,一定要密封,否则可能变质。
◆蛋类
新鲜蛋类一般在3~5周内都是安全的。但每过1周,蛋的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因此不宜存放过久。
总之,食品的保质期长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每一种食品都有保质期。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除了看保质期外,还要多留心食品的实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