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创口或瘢痕的法医学鉴定

来源 :中国卫生法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老《标准》)中创口和瘢痕的鉴定一直存在争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些争议。以一例典型案例展开论述,梳理面部损伤的基本概念、争议条款和鉴定时限。总结常见合理的医源性扩创情形,给《〈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适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做了适当补充。此外,还以案例形式分享了头面部跨部位损伤的处理方法,旨在为面部损伤的争议案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对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对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计8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接受常规吸痰护理,试验组的40例患者接受侧向旋转吸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在ICU住院天数以及VAP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ICU天数及VAP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对政府治理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的收集有效用于预警、防控和决策等环节。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政府工作中暴露出针对个人信息处理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个人信息欠缺合理保护,从而引发了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过度收集与处理等社会问题。政府对个人信息处理的不当,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不够完备。突发事件应对面临的实践困境不容忽视,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下,有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规范,明确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