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康复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产后康复期产妇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常规组(n=60)和实验组(n=60),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此基础上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分别为(43.30±3.46)分、(43.30±3.46)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0.33±4.35)分、(90.01±4.02)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产后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疏导产妇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科护理;产后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81
产妇分娩后,生理及心理会出现较大变化,加上社会角色的突然转换,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产后恢复。且分娩过程也会导致产妇发生应激状态,身体机能、器官功能有所下降,无法全身心照顾新生儿,影响日常生活。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分娩后产妇,探究产科护理中产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筛选120例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后康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沟通能力良好,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产后抑郁,恶性肿瘤。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常规组(n=60)和实验组(n=60),常规组产妇年龄范围21~36岁,均值(28.00±1.10)岁,孕周范围36~42周,均值(39.12±1.45)周;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21~35岁,均值(28.02±1.01)岁,孕周范围36~41周,均值(39.10±1.40)周。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近期身心变化、卫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饮食护理等。
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包括:(1)成立康复小组,建立健康档案。成立康复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为产妇建立健康档案,严格记录各项情况,根据档案实施产后康复干预措施,适时调整。(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沟通,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母乳喂养、产后卫生等相关知识,如会阴清洁等,并与家属一起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疏导消极情绪,树立康复信心。(3)饮食及运动护理。建立健康饮食及运动计划,坚持少吃多餐,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补充蛋白质,戒食辛辣食物,补充营养。指导产妇进行胸部运动、会阴收缩运动、腹部运动等,控制运动量,增强体质。(4)乳房护理。让产妇全身放松,进行乳房热敷,轻揉乳房周围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1)干预后情绪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评分。采取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3)生活质量评分。采取生活质量量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分娩时女性身心发生重大改变的复杂过程,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疼痛,分娩结束后产妇难以适应角色转变,摆脱应激状态,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产后康复[1]。
产后康复是一种旨在促进产妇产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尽快恢复正常,适应母亲角色的新型护理模式,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通过成立康复小组,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为产妇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产后各类情况,进而实施对应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疏导不良情绪,饮食和运动指导,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指导母乳喂养技巧,乳房按摩技巧,促进母乳分泌,增进母子感情[2]。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分别为(43.30±3.46)分、(43.30±3.46)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0.33±4.35)分、(90.01±4.02)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胡愈芝[3]研究相符,提示产后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效果,促进产妇身体机能、心理状态改善,顺利度过产褥期,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产后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疏导产妇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冉祥梅.优质护理在产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
疗,2020,39(13):160-161+191.
[2]張俊红.常规护理与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4):70.
[3]胡愈芝.产科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309-310.
【关键词】产科护理;产后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81
产妇分娩后,生理及心理会出现较大变化,加上社会角色的突然转换,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产后恢复。且分娩过程也会导致产妇发生应激状态,身体机能、器官功能有所下降,无法全身心照顾新生儿,影响日常生活。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分娩后产妇,探究产科护理中产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筛选120例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后康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沟通能力良好,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产后抑郁,恶性肿瘤。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常规组(n=60)和实验组(n=60),常规组产妇年龄范围21~36岁,均值(28.00±1.10)岁,孕周范围36~42周,均值(39.12±1.45)周;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21~35岁,均值(28.02±1.01)岁,孕周范围36~41周,均值(39.10±1.40)周。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近期身心变化、卫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饮食护理等。
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包括:(1)成立康复小组,建立健康档案。成立康复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为产妇建立健康档案,严格记录各项情况,根据档案实施产后康复干预措施,适时调整。(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沟通,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母乳喂养、产后卫生等相关知识,如会阴清洁等,并与家属一起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疏导消极情绪,树立康复信心。(3)饮食及运动护理。建立健康饮食及运动计划,坚持少吃多餐,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补充蛋白质,戒食辛辣食物,补充营养。指导产妇进行胸部运动、会阴收缩运动、腹部运动等,控制运动量,增强体质。(4)乳房护理。让产妇全身放松,进行乳房热敷,轻揉乳房周围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1)干预后情绪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评分。采取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3)生活质量评分。采取生活质量量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分娩时女性身心发生重大改变的复杂过程,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疼痛,分娩结束后产妇难以适应角色转变,摆脱应激状态,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产后康复[1]。
产后康复是一种旨在促进产妇产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尽快恢复正常,适应母亲角色的新型护理模式,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通过成立康复小组,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为产妇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产后各类情况,进而实施对应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疏导不良情绪,饮食和运动指导,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指导母乳喂养技巧,乳房按摩技巧,促进母乳分泌,增进母子感情[2]。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分别为(43.30±3.46)分、(43.30±3.46)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0.33±4.35)分、(90.01±4.02)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胡愈芝[3]研究相符,提示产后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效果,促进产妇身体机能、心理状态改善,顺利度过产褥期,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产后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疏导产妇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冉祥梅.优质护理在产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
疗,2020,39(13):160-161+191.
[2]張俊红.常规护理与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4):70.
[3]胡愈芝.产科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