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婚俗幸福长

来源 :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流传了300多年的古老婚俗,在塘河古镇被有心人重新“复活”,不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新婚选择。
  
  9月的塘河,依旧青山碧水。骄阳下,老街上的行人寥寥。寻常日子来到这里,并无多少热闹的景象。只是街头悬挂的大红横幅还提醒着人们,这里刚举办过一场别开生面的“七夕东方爱情节”。其中“塘河婚俗” 因其礼节繁琐,场面盛大,具有浓郁的渝、川、黔乡土风情,浓缩了西南地区古代婚俗文化,无疑是最为动人的内容。
  
  复活古老婚俗
  
  塘河镇位于重庆江津西南65公里,过去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人们的社交范围多限于本地,传统习俗文化在塘河有着较强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兴于明代的“塘河婚俗”,流传了300多年,一场婚礼要办三天三夜!
  2007年,比利时国家电视台为了拍摄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在中国挑选了4个地方拍摄民俗文化,塘河婚俗就是其一。
  提起当时的拍摄情景,现年46岁的罗江荣显得很兴奋,“比利时方面来了一个大型摄制组,央视与重庆台也派出了人员配合,那次把我们塘河婚俗拍得很精彩。”长期为塘河婚俗宣传奔走的罗江荣深知,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塘河婚俗是2005年全区文物大普查发现的。”罗江荣说,他是外来干部,在走访掌握了基本情况后,意识到这项越来越只是传说的婚俗,应得到尽快的保护和传承。“于是,我开始找‘证人’,并提起录音机收录他们所记得的每句婚俗中的说、唱词,并大量记录和收集场景中所需的物什、妆颜、角色……”
  还原该婚俗的工作比想象的难:“因该活动中如烧纸钱等环节,被大家认为是封建迷信,首先就被一些领导和同事阻拦。”但知道其文化价值的罗江荣并没有放弃,“担心被人斥责‘不务正业’,我就利用下班、周末的时间,提起录音机到处找人。”
  知情人家属的不理解,也令罗江荣遭遇了被驱逐出门的尴尬。“当时,我找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她会哭嫁。”在录音的过程中,因被老人悲伤的唱腔和情绪感染,其子女认为罗江荣上门弄得老娘哭哭啼啼,要染霉运,硬是将其赶出家门。没法,我只有在后来偷偷利用晚上的机会,把老人接到办公室,才完成了‘哭嫁’的录制和保存。”
  
  “天下第一媒婆”
  
  在镇上,记者见到了现年57岁的谭东方,她做过塘河乡政府播音员,喜欢唱川剧。26岁继承母亲的媒婆“衣钵”,成为现实生活中远近闻名的媒婆,被当地人戏称为“天下第一媒婆”。三十年来,她已不记得自己到底撮合了多少对新人。由于媒婆是传统婚俗中的重要角色,从2005年开始,谭东方自觉地与川剧票友何贵银,以及该镇时任广播电视中心主任的罗江荣一起,为拯救塘河婚俗而奔波。
  为了“复活”塘河婚俗,除了母亲的言传身教,谭东方也大量走访当年健在、熟悉塘河婚俗的老人,“甚至连走路姿态、表情、手势、滑稽语言,我都是向很多老辈子印证后,才在表演中还原的。”
  2005年8月,经过罗江荣、谭东方、何贵银等人的努力,在塘河古镇首次举办了完整的塘河婚俗的全过程。既是一次展示,也是一次记录。因为婚俗文化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罗江荣他们要做的不仅是简单地文字、图片、录音资料的收集整理,而是要对塘河婚俗进行活态的传承和运用。
  于是在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以后,塘河婚俗又成为“中国重庆江津七夕东方爱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验环节。
  在塘河镇政府的会议室里,罗江荣为记者播放了首次恢复塘河婚俗全过程的纪录片。再次回顾当时的情景,谭东方边看边介绍,“新娘家就是在我家拍的,当时还没有装修。”不时看到片中有熟悉的老人,不过“某某现在已经过世了。”
  塘河婚俗流程繁琐,总的来讲包括说媒、做相、开庚、男方办接妆、女方办嫁妆、出阁、送亲(迎娶)、拜堂、办宴席酒、闹茶、参厨、谢媒和回门13道程序。
  顾名思义,有些程序比较好理解,有些就需要解释了。“比如做相,其实就是男方到女方家送礼订亲;开庚就是双方合八字,决定婚礼的日子。”谭东方说,在男方置办的接妆礼盒中,不但要有鸡鸭糖酒,还有为新娘准备的从头到脚的一身装扮。当然还少不了两块“离妈肉”,即是带猪乳的两块猪肉,寓意新娘要离开母亲跟随丈夫一起生活了。
  
  哭嫁
  
  而每一道流程也都包含了诸多内容和细节。“就拿出阁来说,就有哭嫁、踩斗、丢筷子、骂媒、父亲压轿、哥哥背上轿六个内容。”特别是哭嫁,是最具塘河婚俗特色的重要环节。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办出阁酒,先烧纸化钱辞别祖宗,直到第二天早上拜别父母上轿。这期间,新娘见一个亲戚哭一个,称为“哭嫁”。
  “哭嫁”有专门的唱腔和唱词,“是个儿子是香炉脚哟,是个女儿是香炉灰哟。你生女儿一慈母呀,你养女儿长成人哟……”新娘哭嫁的感恩词和悲伤的腔调,令旁观者无不动容,更有甚者还热泪盈眶。
  在出阁当天,新娘在保持哭嫁的同时,要完成“踩斗”,即坐在板凳上,用一只脚踩在装有剪刀尺子等用具的斗上,寓意今后精明能干;然后有兄弟背靠新娘,新娘要朝背后“丢筷子”,边做动作边哭嫁:“一把筷子十二双,我的娘啊,丢给我兄弟买田庄啰。”寓意新娘把财富留在家里,不要带走。
  新娘出阁上轿后,就随着长长的送亲迎娶队伍嫁往夫家。迎娶队伍的顺序也有讲究:最前面是大锣开道,然后是旗队、礼盒队、乐队,之后是媒婆轿、新郎骑马或坐轿、轿伞、马灯、新娘花轿、送亲轿、嫁妆、押礼。这一套下来,100多人的队伍,不但场面热烈,讲究礼仪,也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如此繁复的传统婚俗,在塘河不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留了下来,而且当地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选择了按塘河婚俗举办婚礼。谭东方就是身体力行者。2008年,谭东方给儿子娶媳妇,就是结合传统婚俗举办的婚礼。谭东方亲自置办各种道具,安排各种礼仪流程。婚礼当天,新娘坐在花轿上,随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围着古镇走了一圈。亲朋好友和附近的居民们都被热烈喜庆的场面所感染。“稀奇,好看,耳闻不如一见!”喜宴开席了,新郎新娘退场,宾客们在开怀畅饮中,对耳目一新的仪式大加赞赏。
  谭东方笑着对记者说:“我还有一个女儿。等她出嫁时,我也要为她办传统婚礼,让她坐坐轿子。”看得出来,说这番话时谭东方充满了喜悦跟期待。
其他文献
穿上身的时装、可以骑的摩托、大型恐龙雕塑……马克以奇思妙想护航,用气球打造了自己的艺术王国。  在很多人眼中,花花绿绿的气球是小孩子的玩物。但在国外,气球已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生日聚会、毕业典礼、舞会等都可以看到气球的身影。全世界玩气球的人数不胜数,但像加拿大气球艺术大师马克·弗奇(Mark Verge)这样玩得出神入化的却并不多见。穿上身的时装、可以骑的摩托、甚至大型恐龙雕塑……以奇思妙想护航,
丽江 东巴作坊  时间:7月27日—8月2日  主题:艺术家木欣荣装置展 阿俊摄影展  地点:丽江“藕”艺术中心  在丽江古镇的小巷中,“东巴作坊”木雕店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东巴作坊”的阿俊和本土艺术家木欣荣,这对恩爱的夫妻,在丽江“藕”艺术馆举办了他们的第一次合展。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除了艺术界的朋友,还有媒体。会场里,阿俊热情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摄影作品,从她的作品里,透露
自从丹塔创作的袜子娃娃风靡台湾后,这股潮流也传到了内地。在众多创作者中,拥有硕士学历的小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管是上学时做布艺,还是现在用袜子做玩偶,手工一直都是小允的表达方式。  通过作品,小允想提倡一种“后脚跟”精神。她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后脚跟,不会像脸一样爱护它,不会像手一样秀给人看。可是踏实的后脚跟就是这样默默地跟随着我们,支撑着身体的重心,让我们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从来不去计
2009年的情人节,成都的天空一片蔚蓝,笼罩在节日气氛中的步行街显得格外热闹。香槟广场一角的Hoya Boby(花样波比)原创工坊里挤满了年轻的情侣。店员们一边给熟客挑选材料,一边给初次光临的新手介绍各色材料的用法,一个个都忙得马不停蹄。男男女女时不时地在各个材料区之间穿梭,有的还在构思作品,有的已经选好自己需要的材料开始忙碌。来到花样波比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双手找到梦想成真的乐
秋风退去了炎炎暑气,扮靓又保暖的围巾粉墨登场了。夏布围巾疏朗飘逸,扎染围巾色彩缤纷,钩编围巾柔和温暖,刺绣围巾精致典雅……因为加入了手工的技法和情意,每一条围巾都格外动人。  中国字“染”从水、从木、从九,可见其本意为从木中提取染料,用水染多次。在如今这个普遍使用化学染料的时代,传统的“草木染”方法并未被人遗忘。  【秋草悠悠】夏布围巾  出品:壹秋堂  扑淘价:258元  天然苎麻手工纺织的夏布
  
國际空间大学结束了其首个虚拟互动空间项目,该项目的开展旨在解决当前以及未来的流行病危机。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University(ISU), based in Strasbourg, France, eventually ended its first virtual Interactive Space Program, or ISP.  ISP is an onl
在民国早期的电影纪录片资料中,保留着这样一个珍贵的历史镜头:绍兴鲁府嫁女。十里红妆,全套铜家什。当时殷实人家嫁女,最风光和最不能少的就是铜家什。  在这个有着五千年青铜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中,铜这种富有特色的金属,世代传承。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朱府“铜铺”。    河坊街上黄铜屋    今天的杭州历史古街“河坊街”上,人流如织。这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也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老街尽头。
研究历史,无非就是想了解过去的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脉络走向,从而对现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其有多个切入点,既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的维度展开,也可以从文化、艺术等维度展开。当前,从气象、生态和环境的角度探索昨日世界,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显学,国内外不少学者付诸了行动,出版了相关系列学术著作。《气候改变世界》一书便是从全球的宏观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如何影响气候以及气候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读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历史就像个公平的判官,分一半时间做太平盛世,让绢人灿烂绚丽,分一半时间做战乱流离,让绢人凄美跌宕。    红地毯上,时光定格。周恩来与前苏联领导人伏洛希罗夫会晤后,微笑地将一个手持竹笛的仕女娃娃送到他手中。那是1957年4月的一天,一个高约30厘米,从头到脚都由丝绸、绢纱制作而成的“国礼”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在我国有着上千年历史、入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