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把“互联网 ”作为海南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的新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省农业厅的大力扶持下,特别是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新阳的亲切关怀下,秀英区于2015年6月率先启动了全省首个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2016年1月16日,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正式揭牌运营。
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到位,镇村两级服务中心基本完成,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搭建,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管控体系已经建成,互联网 农业和互联网 旅游产业项目基本落地,配套的相关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截至目前,线上线下交易量达到1.2亿元,百度搜索量突破百万条,参与互联网小镇的企业达到30多家,参与农民达到2000多人,回乡创业大学生达到100多名,互联网 农业的成效初显。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成,凸显了我区“双创”成果,孙新阳书记参加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揭牌仪式时高度赞扬“石山速度”,称之为省市共建的典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主要做法
1)加大投入,抓好信息基础建设。投入1600万元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铺设光纤500多公里,建设基站12个覆盖全部12个村委会,光纤入户1000多户,让互联网融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夯实互联网小镇发展建设的根基。
2)创新模式,抓好综合平台搭建。探索提出了“1 2 N”的互联网农业小镇新模式。“1”是指搭建一个互联网农业综合运行平台,主要有产业平台、运营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创业平台,构成了整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运行体系。“2”是指运营管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两个中心。“N”是指参与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企业、机构、组织以及具有生产运营能力的农户等若干个应用单元。根据该模式,我们稳步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把互联网基因植入传统的农业小镇。
一是以互联网综合运行平台为依托,与“海岛生活”、“火山公社”、优电联盟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发挥蚂蚁兵团的集聚效应,充分对接产销大户,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建设综合管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采集整合海量信息,为石山互联网小镇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如通过处理供求、水土环境等各类农业信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
三是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实施镇级运营 村级服务的运营方式,以镇带村,镇村融合发展,打造互联网向农村延伸的关键节点,集服务、展示和运营于一体,为农民增收、购物、技能培训、农产品销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支撑。深入发掘火山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变石山为“金山”,为互联网小镇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是建设热带高效精品农业。与安徽朗坤集团等企业合作,发展资本农业、智慧农业,完善农产品溯源管理,提升产出和产品价值。同时制定各类扶持方案,鼓励当地农户大力发展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等火山特色农产品。
二是发展火山风情全域旅游。规划和整合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绿色骑行、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举办首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点线面结合,推进以火山口地质公园、镇墟旅游化改造项目、美社美丽乡村、开心农场、人民骑兵营、火山口大道景观、火山赛道绿道等为核心景点的全域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火山风情旅游带。
4)提升品质,抓好两个双创工程。营造互联网小镇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出打造“两个双创”示范基地的目标。一是建设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农民培训和交流,鼓励扶持返乡大学生、农民、小微企业等群体创业创新。如法国留学“海归”姑娘郭霖创办“火山公社”,通过挖掘火山特色农产品,举办黑豆推介会,书写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让农产品身价翻番。二是全面推进创文创卫工作。实施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开展违法建筑、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建设一批美丽乡村,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
5)凝心聚力,抓好镇域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互联网小镇建设的积极性,让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一是不断完善互联网运行平台的政府服务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享受更为便捷的政务服务。通过大数据中心对各类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整合农户土地、就业、农产品与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投入,整镇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成立石山互联网农业产业联盟,增强区域竞争力。联合辖区范围内各龙头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户,与综合运行平台有效衔接,整合各类农产品和仓储、物流等资源,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资本和保障,实现资讯与资源的共享。
总体而言,石山互联网小镇建设的模式可以归纳为“36524”这个“三农”难题破解密码,各级干部以365天24小时1分钟也不耽搁的精神,不断践行、丰富和完善的“36524”。
2. 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农民增收。结合精准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明显。如采用“公司 农户”模式的石斛产业项目,盈利“四六分成”,一年种植,十三年收益,年平均亩产值可达5-10万元。又如三卿村返乡创客王杰,通过微商体验休闲订单经济,月营业额达到15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428元增加到2015年的8652元,实现增长59.4%。
二是农业增效。启动14个高效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火山石斛、石山壅羊等产业园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初见成效,培育了石山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石山红芝麻、石山红米、石山古法红糖、石山火山咖啡等20多个品牌。互联网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015年12月,在陵水召开的海南农民创业创新“互联网 ”大会上,15万斤石山火山石斛与10万斤石山火山荔枝期货被一扫而空,共拍出6000万元。
三是农村发展。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镇级运营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正式揭牌运营,春节七天吸引7万多名各地游客,各农家乐和民宿人气爆棚;在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控中心的支持下,行政办公更加便捷和精细,镇村管理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在全镇12个村(居)委会启动建设的12个村级服务中心已有6个投入运营,农民在村级服务中心接受网络技能培训、向合作的电商平台售卖当地特色农产品、享受便捷的网络购物、代缴话费等便民服务,互联网开始走进农民的生活,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
3. 存在的困难
海口市在探索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主要是:
1)基础设施欠账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镇村网络基础较差,离我们提出的4G到村、100M到户、WIFI全覆盖还有较大的差距;农田水利、电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欠账也比较多。
2)专业人才匮乏。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少之又少,农民创业创新的比例还比较低。
3)产业不成规模。受空间制约,总体产业规模较小,品牌集聚效应不显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物流成本较高。目前航空物流的成本较高,产品尤其是水果通过航空物流不具有竞争优势。
4. 下一步计划
1)加强领导,形成各方联动合力。在市委层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石山互联网农业旅游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全方位推进石山互联网小镇建设。
2)培育产业,强化核心竞争力。继续抓好核心产业和核心品牌培育,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现代科技深度应用于农业生产;继续发掘火山特色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与美安科技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将互联网农业产业联盟建设落细落小,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多措并举,提升发展软硬实力。运用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镇域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小镇发展的软硬件实力。
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到位,镇村两级服务中心基本完成,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搭建,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管控体系已经建成,互联网 农业和互联网 旅游产业项目基本落地,配套的相关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截至目前,线上线下交易量达到1.2亿元,百度搜索量突破百万条,参与互联网小镇的企业达到30多家,参与农民达到2000多人,回乡创业大学生达到100多名,互联网 农业的成效初显。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成,凸显了我区“双创”成果,孙新阳书记参加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揭牌仪式时高度赞扬“石山速度”,称之为省市共建的典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主要做法
1)加大投入,抓好信息基础建设。投入1600万元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铺设光纤500多公里,建设基站12个覆盖全部12个村委会,光纤入户1000多户,让互联网融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夯实互联网小镇发展建设的根基。
2)创新模式,抓好综合平台搭建。探索提出了“1 2 N”的互联网农业小镇新模式。“1”是指搭建一个互联网农业综合运行平台,主要有产业平台、运营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创业平台,构成了整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运行体系。“2”是指运营管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两个中心。“N”是指参与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企业、机构、组织以及具有生产运营能力的农户等若干个应用单元。根据该模式,我们稳步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把互联网基因植入传统的农业小镇。
一是以互联网综合运行平台为依托,与“海岛生活”、“火山公社”、优电联盟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发挥蚂蚁兵团的集聚效应,充分对接产销大户,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建设综合管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采集整合海量信息,为石山互联网小镇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如通过处理供求、水土环境等各类农业信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
三是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实施镇级运营 村级服务的运营方式,以镇带村,镇村融合发展,打造互联网向农村延伸的关键节点,集服务、展示和运营于一体,为农民增收、购物、技能培训、农产品销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支撑。深入发掘火山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变石山为“金山”,为互联网小镇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是建设热带高效精品农业。与安徽朗坤集团等企业合作,发展资本农业、智慧农业,完善农产品溯源管理,提升产出和产品价值。同时制定各类扶持方案,鼓励当地农户大力发展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等火山特色农产品。
二是发展火山风情全域旅游。规划和整合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绿色骑行、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举办首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点线面结合,推进以火山口地质公园、镇墟旅游化改造项目、美社美丽乡村、开心农场、人民骑兵营、火山口大道景观、火山赛道绿道等为核心景点的全域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火山风情旅游带。
4)提升品质,抓好两个双创工程。营造互联网小镇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出打造“两个双创”示范基地的目标。一是建设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农民培训和交流,鼓励扶持返乡大学生、农民、小微企业等群体创业创新。如法国留学“海归”姑娘郭霖创办“火山公社”,通过挖掘火山特色农产品,举办黑豆推介会,书写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让农产品身价翻番。二是全面推进创文创卫工作。实施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开展违法建筑、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建设一批美丽乡村,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
5)凝心聚力,抓好镇域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互联网小镇建设的积极性,让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一是不断完善互联网运行平台的政府服务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享受更为便捷的政务服务。通过大数据中心对各类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整合农户土地、就业、农产品与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投入,整镇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成立石山互联网农业产业联盟,增强区域竞争力。联合辖区范围内各龙头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户,与综合运行平台有效衔接,整合各类农产品和仓储、物流等资源,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资本和保障,实现资讯与资源的共享。
总体而言,石山互联网小镇建设的模式可以归纳为“36524”这个“三农”难题破解密码,各级干部以365天24小时1分钟也不耽搁的精神,不断践行、丰富和完善的“36524”。
2. 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农民增收。结合精准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明显。如采用“公司 农户”模式的石斛产业项目,盈利“四六分成”,一年种植,十三年收益,年平均亩产值可达5-10万元。又如三卿村返乡创客王杰,通过微商体验休闲订单经济,月营业额达到15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428元增加到2015年的8652元,实现增长59.4%。
二是农业增效。启动14个高效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火山石斛、石山壅羊等产业园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初见成效,培育了石山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石山红芝麻、石山红米、石山古法红糖、石山火山咖啡等20多个品牌。互联网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015年12月,在陵水召开的海南农民创业创新“互联网 ”大会上,15万斤石山火山石斛与10万斤石山火山荔枝期货被一扫而空,共拍出6000万元。
三是农村发展。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镇级运营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正式揭牌运营,春节七天吸引7万多名各地游客,各农家乐和民宿人气爆棚;在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控中心的支持下,行政办公更加便捷和精细,镇村管理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在全镇12个村(居)委会启动建设的12个村级服务中心已有6个投入运营,农民在村级服务中心接受网络技能培训、向合作的电商平台售卖当地特色农产品、享受便捷的网络购物、代缴话费等便民服务,互联网开始走进农民的生活,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
3. 存在的困难
海口市在探索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主要是:
1)基础设施欠账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镇村网络基础较差,离我们提出的4G到村、100M到户、WIFI全覆盖还有较大的差距;农田水利、电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欠账也比较多。
2)专业人才匮乏。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少之又少,农民创业创新的比例还比较低。
3)产业不成规模。受空间制约,总体产业规模较小,品牌集聚效应不显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物流成本较高。目前航空物流的成本较高,产品尤其是水果通过航空物流不具有竞争优势。
4. 下一步计划
1)加强领导,形成各方联动合力。在市委层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石山互联网农业旅游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全方位推进石山互联网小镇建设。
2)培育产业,强化核心竞争力。继续抓好核心产业和核心品牌培育,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现代科技深度应用于农业生产;继续发掘火山特色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与美安科技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将互联网农业产业联盟建设落细落小,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多措并举,提升发展软硬实力。运用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镇域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小镇发展的软硬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