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当前林州市高效课堂改革中信息技术导学案的设计,作者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尝试,总结出了要从课程与学生特点分析入手,重点阐述了导学案设计时要考虑的三项:即学情与知识特点;重视合作学习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导学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旨在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兴趣和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开展情况使得这个目标达成有了一定的难度。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学期17~19课时,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课标实现捉襟见肘。
近两年以来,“高效课堂”理念在各校师生中已深入人心,这种以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信心和满意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低效观念,真正把学习的权力与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因学习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
在学习了一些有关导学案的知识后,我觉得导学案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来说真是及时雨。导学案可以很好的弥补课上时间短带来的缺陷,督促学生在课下自学基础性的知识,并回答问题。并在课下完成一定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下面就如何更好地设计导学案谈一下我的看法与做法。
一、要根据学情与所学知识特点制定导学案
首先准备学案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二,给学生提供利用XP系统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第三,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我有时也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四,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第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
通过和学生交流也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教学案例。这样上课时老师再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学生讲解,课程进展自然很顺利,而且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自己在文字处理上的独到见解和建议。促进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了双赢。
二、导学案设计时必须重视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中真正体现了学生自学,但由于学习能力、环境、个人智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的效果因人而异,问题也不会得到及时全部解决,这就要求在自学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去更好地解决疑点。这时就面临小组合作的问题。我认为,首先组内一定要分好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任务,其次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避免个人表演现象的出现。
我校学生机房采用小组式电脑摆放,区别于传统的排列式摆放,这种方式更适合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合作与交流。而且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确实很多内容需要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不过,我也觉得,许多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就不要让学生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意见不一致时,方法多样时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讨论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形式。即使是通过小组内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怎样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有一点必须说明,学生每次任务分工我都会留下记录,下一次任务分工时,尽量不让学生领取与上次同性质的任务,例如,负责协调任务分配的小组长要轮换,利于锻炼每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再比如每次小组作品完成后,要有同学负责展示讲解,这个角色也要轮换,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站到讲台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实践表明不同角色的转换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而且也促使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能迅速成长为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合作集体。而且,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培养过程。这一点,在学生从“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的成长中,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三、导学案设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非智力因素
在讲pp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知识时,我尝试适当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没有讲所有的参数,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这些动作的作用和使用技巧,并且把自己摸索到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同学。还有,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我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通过提前发的导学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操作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显然,要想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必须踏实,肯干,并持之以恒的去探索。在把自己摸索到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
导学案就好比是高效课堂的指路标,学生通过该路标可以到达成功的目的地,掌握过程与方法。这种模式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我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导学案教学近两年以来,多数以上的学生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高,我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坚持高效课堂模式,不断完善导学案的设计,信息技术课将会收到“主动学习、快乐合作、享受成功”这一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楚宗勤.《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胡宏算.《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3]顾琴芳.《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简介:
常卫华,男,(1977.1~),本科,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98年参加工作,在陵阳中学任教,现职称为:中教二级。
关键词:信息技术导学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旨在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兴趣和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开展情况使得这个目标达成有了一定的难度。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学期17~19课时,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课标实现捉襟见肘。
近两年以来,“高效课堂”理念在各校师生中已深入人心,这种以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信心和满意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低效观念,真正把学习的权力与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因学习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
在学习了一些有关导学案的知识后,我觉得导学案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来说真是及时雨。导学案可以很好的弥补课上时间短带来的缺陷,督促学生在课下自学基础性的知识,并回答问题。并在课下完成一定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下面就如何更好地设计导学案谈一下我的看法与做法。
一、要根据学情与所学知识特点制定导学案
首先准备学案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二,给学生提供利用XP系统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第三,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我有时也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四,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第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
通过和学生交流也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教学案例。这样上课时老师再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学生讲解,课程进展自然很顺利,而且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自己在文字处理上的独到见解和建议。促进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了双赢。
二、导学案设计时必须重视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中真正体现了学生自学,但由于学习能力、环境、个人智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的效果因人而异,问题也不会得到及时全部解决,这就要求在自学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去更好地解决疑点。这时就面临小组合作的问题。我认为,首先组内一定要分好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任务,其次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避免个人表演现象的出现。
我校学生机房采用小组式电脑摆放,区别于传统的排列式摆放,这种方式更适合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合作与交流。而且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确实很多内容需要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不过,我也觉得,许多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就不要让学生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意见不一致时,方法多样时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讨论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形式。即使是通过小组内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怎样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有一点必须说明,学生每次任务分工我都会留下记录,下一次任务分工时,尽量不让学生领取与上次同性质的任务,例如,负责协调任务分配的小组长要轮换,利于锻炼每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再比如每次小组作品完成后,要有同学负责展示讲解,这个角色也要轮换,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站到讲台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实践表明不同角色的转换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而且也促使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能迅速成长为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合作集体。而且,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培养过程。这一点,在学生从“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的成长中,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三、导学案设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非智力因素
在讲pp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知识时,我尝试适当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没有讲所有的参数,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这些动作的作用和使用技巧,并且把自己摸索到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同学。还有,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我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通过提前发的导学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操作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显然,要想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必须踏实,肯干,并持之以恒的去探索。在把自己摸索到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
导学案就好比是高效课堂的指路标,学生通过该路标可以到达成功的目的地,掌握过程与方法。这种模式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我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导学案教学近两年以来,多数以上的学生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高,我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坚持高效课堂模式,不断完善导学案的设计,信息技术课将会收到“主动学习、快乐合作、享受成功”这一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楚宗勤.《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胡宏算.《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3]顾琴芳.《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简介:
常卫华,男,(1977.1~),本科,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98年参加工作,在陵阳中学任教,现职称为:中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