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夏天,我国南方暴雨连连,洪水泛滥。广东湛江地区普降暴雨发生洪水灾害,其中雷州半岛覃斗镇和北和镇受灾最为严重,数千名群众被洪水围困达一天一夜。据媒体报道,受“帕布”和“蝴蝶”的双重影响,这次湛江雷州半岛地区遭受的是200年一遇的洪灾,共有2.3万人受灾。灾情危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齐心协力抗击水患的场面,肯定举不胜举。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相关媒体在进行宣传报道时,不约而同地把“官员救灾被困”做成了报道亮点。
此次洪灾事发湛江,广东媒体的报道当然最见分量。笔者注意到,《广州日报》用的是“湛江市委书记赴一线指挥救灾被洪水围困”的标题;《信息时报》更是干脆用“湛江市委书记被困洪水中”做了专版报道的总标题。各级领导干部心系群众安危,灾情到来之际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指挥在前,甚至被困水中,当然可以报道。然而,在各种各样的灾情报道中,倘若媒体的主要视角,只是在官员的应尽职责中大做文章,则未必是对官风的赞美,反而可能衬出了官德标准的下降。
从某种意义来说,大灾当前,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相关官员,倘若做不到冲锋在前、指挥在前,才是尸位素餐的失职表现。就这次湛江洪灾来说,人们当然不能说未抵灾区现场、没被洪水围困的官员就肯定是敷衍塞责,但从“官员救灾被困”被多家媒体浓墨重彩地做成报道亮点的现实来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样的官员,的确并非比比皆是。正因为在某些地方,风歇雨停的灾后视察几乎成了标准模式,媒体才疑似有些格外“关照”那些“现场救灾”的当事官员。
“官员救灾被困”能不能处理成报道亮点?就一些地方来说,非但能,还很该重点突出、大加称道。但突出和称道之余,我们却不能忽略,这只是一个“次优”选择。官员们更该提醒自己,离公众心目中的“更好”,他们尚有不小的距离。
此次洪灾事发湛江,广东媒体的报道当然最见分量。笔者注意到,《广州日报》用的是“湛江市委书记赴一线指挥救灾被洪水围困”的标题;《信息时报》更是干脆用“湛江市委书记被困洪水中”做了专版报道的总标题。各级领导干部心系群众安危,灾情到来之际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指挥在前,甚至被困水中,当然可以报道。然而,在各种各样的灾情报道中,倘若媒体的主要视角,只是在官员的应尽职责中大做文章,则未必是对官风的赞美,反而可能衬出了官德标准的下降。
从某种意义来说,大灾当前,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相关官员,倘若做不到冲锋在前、指挥在前,才是尸位素餐的失职表现。就这次湛江洪灾来说,人们当然不能说未抵灾区现场、没被洪水围困的官员就肯定是敷衍塞责,但从“官员救灾被困”被多家媒体浓墨重彩地做成报道亮点的现实来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样的官员,的确并非比比皆是。正因为在某些地方,风歇雨停的灾后视察几乎成了标准模式,媒体才疑似有些格外“关照”那些“现场救灾”的当事官员。
“官员救灾被困”能不能处理成报道亮点?就一些地方来说,非但能,还很该重点突出、大加称道。但突出和称道之余,我们却不能忽略,这只是一个“次优”选择。官员们更该提醒自己,离公众心目中的“更好”,他们尚有不小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