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抗疫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技术,以此为高校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机 构】
: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抗疫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技术,以此为高校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改善环境、净化水源和调节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湿地保护面临着碎片化管理的问题,无法满足湿地综合统一管理的客观需求.坚持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湿地一体化保护管理体制,是打破碎片化管理的有效方式.我国现有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区域分割碎片化、部门职能设置碎片化和管理手段及理念等碎片化问题.实行湿地保护监管一体化体制在我国目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通过成立具有湿地管理和自治性权力的湿地委员会,创设具有湿地监督管理职能的湿地管理局,确认明晰林业部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
通过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蓝墨云班课,应用即时签到、在线学习、测试考核、投票问卷和讨论答疑等模块,探讨该平台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蓝墨云班课平台引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有效整合了学习资源,尤其是医学视频和动画,并通过奖励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探讨TBL教学法在药学高职免疫学防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信息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多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这一理念是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钥匙.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包含三重意蕴:其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系;其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是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进,突出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性关系;其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明确了绿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关系.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开辟
张家界市位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带给当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张家界市4区县为例,基于SEE-VSD模型构建SES脆弱性指标体系,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29个指标,探讨贫困山区旅游地脆弱性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研究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脆弱性指数分别出现“较快上升”“波动上升”和“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2)系统脆弱性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变化趋势;2008—2011年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2012
消费扶贫为我国扶贫体系引入市场化机制和社会力量,是长效解决相对贫困过程中丰富公众消费选择、增加相对贫困地区收入的重要路径,培育“新型消费”背景下实现消费扶贫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破解相对贫困问题的必然要求.基于多源流理论和相关政策实施特点构建消费扶贫政策分析框架,探讨我国消费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得出当前我国消费扶贫在帮扶主旨、帮扶形式和帮扶政策方面呈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消费者与贫困户的全社会动员、提升相对贫困地区综合化效益三大发展趋势,进而提出应通过“供给端+需求端”
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护理实训教学研究,以期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训教学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