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并运用有效的德育目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采取“任务驱动和学习小组等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呢?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应该如何教?是一个摆在我们计算机教师面前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话题。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计算机教师首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计算机学科教师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计算机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和征服学生,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环境。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没有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中职学生。
二、运用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目前计算机教学无统一教法的情况下,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更有必要自觉主动地将德育纳入日常教学目标内,渗透到各知识点中。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德育目标可能许多教师会感到难以实现,只有在基础科目教学中才能运用,其实不然,德育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同样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并发挥其作用。为此,我在计算机教学中每教授一个新知识点前我都会运用德育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讲授WORD排版技术时,我首先运用投影出示我用WORD功能排版的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然后激发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这篇文档排版效果如何?“丰富多彩真精美!老师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这时,我就顺势回答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WORD的排版技术’, 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各个知识点,排出丰富多彩精美的文档,那么在你实习中或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就能很好地胜任你所担任的工作,在就业竞争中你就会优胜于他人,你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老师你快教我们吧!”同学们听后兴奋地说。这样即引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这时有学生又问到:“老师我们是否可以不按照你的排版,自己排出其他效果的文档吗?”我说:“这正是我要求大家做的”。同学们以极大的创新激情在规定的课时里在我的辅导下很快每人排版了一篇不同风格的精美文档。同学们被激发的创新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网络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职中学生对网络都有浓厚的兴趣,渴望在网海里冲浪遨游,他们有着强烈的主动探索电脑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意识。因此,我利用职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例如我在教学“画图”知识中时首先展示我在网络上下载的优秀画图作品,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课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网络上去搜索更多的优秀作品,然后参照作品设计出许多新的作品。
由“被动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式”学习,让学生从中感受的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学生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计算机教学最大特点就它具有很强探索性和实操性,学生在探索和操作中完成具体任务时创新能力能得到了发挥。“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索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我在教授PowerPoint幻灯片背景制作时,我先利用投影分别出示一幅带背景的幻灯片,然后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5幅带不同背景的幻灯片,在创设过程中采用将全班学生组成“一帮一”学习对子,先自学看书然后进行讨论操作。学生们都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教老师,老师再指导讲解。这样中下生们在优生们帮助下,都能在有效时间内设计出色彩斑斓的背景图片,最后我还指名若干个二人对子由一人口述另一人演示操作的知识检测。这样在有效的课时内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三动”(动脑、动手、动口)能动性,较好地掌握教学知识点,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学习小组形式,让学生感受创新成果的喜悦
学习小组是鼓励和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就能产生1+1>2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此方法收到极好地效果。如我在讲授Excel函数时我就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由5~6名学生,指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在讲解完sun、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表达式格式之后,发给学生课堂练习先让各组学生根据例题自行讨论商量求和、平均值的操作方法,然后结合课堂练习题进行操作练习,利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先全体成员都完成任务,老师担任裁判根据各组的速度和正误评判出成绩。在这过程中组长承担组织和辅导任务,领导全组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长在自己首先完成任务后积极辅导其他组员,我规定组长只能讲解辅导不能代操作,这样各组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竞争赛,每组都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取胜,我对优胜的小组大加赞赏与鼓励。最后再指名抽查演示操作,根据问题进行辅导纠正点评。这样即使操作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在组长的帮助下按时地完成任务,全体学生都在学习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成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学生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呢?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应该如何教?是一个摆在我们计算机教师面前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话题。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计算机教师首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计算机学科教师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计算机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和征服学生,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环境。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没有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中职学生。
二、运用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目前计算机教学无统一教法的情况下,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更有必要自觉主动地将德育纳入日常教学目标内,渗透到各知识点中。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德育目标可能许多教师会感到难以实现,只有在基础科目教学中才能运用,其实不然,德育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同样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并发挥其作用。为此,我在计算机教学中每教授一个新知识点前我都会运用德育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讲授WORD排版技术时,我首先运用投影出示我用WORD功能排版的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然后激发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这篇文档排版效果如何?“丰富多彩真精美!老师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这时,我就顺势回答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WORD的排版技术’, 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各个知识点,排出丰富多彩精美的文档,那么在你实习中或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就能很好地胜任你所担任的工作,在就业竞争中你就会优胜于他人,你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老师你快教我们吧!”同学们听后兴奋地说。这样即引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这时有学生又问到:“老师我们是否可以不按照你的排版,自己排出其他效果的文档吗?”我说:“这正是我要求大家做的”。同学们以极大的创新激情在规定的课时里在我的辅导下很快每人排版了一篇不同风格的精美文档。同学们被激发的创新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网络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职中学生对网络都有浓厚的兴趣,渴望在网海里冲浪遨游,他们有着强烈的主动探索电脑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意识。因此,我利用职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例如我在教学“画图”知识中时首先展示我在网络上下载的优秀画图作品,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课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网络上去搜索更多的优秀作品,然后参照作品设计出许多新的作品。
由“被动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式”学习,让学生从中感受的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学生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计算机教学最大特点就它具有很强探索性和实操性,学生在探索和操作中完成具体任务时创新能力能得到了发挥。“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索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我在教授PowerPoint幻灯片背景制作时,我先利用投影分别出示一幅带背景的幻灯片,然后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5幅带不同背景的幻灯片,在创设过程中采用将全班学生组成“一帮一”学习对子,先自学看书然后进行讨论操作。学生们都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教老师,老师再指导讲解。这样中下生们在优生们帮助下,都能在有效时间内设计出色彩斑斓的背景图片,最后我还指名若干个二人对子由一人口述另一人演示操作的知识检测。这样在有效的课时内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三动”(动脑、动手、动口)能动性,较好地掌握教学知识点,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学习小组形式,让学生感受创新成果的喜悦
学习小组是鼓励和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就能产生1+1>2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此方法收到极好地效果。如我在讲授Excel函数时我就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由5~6名学生,指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在讲解完sun、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表达式格式之后,发给学生课堂练习先让各组学生根据例题自行讨论商量求和、平均值的操作方法,然后结合课堂练习题进行操作练习,利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先全体成员都完成任务,老师担任裁判根据各组的速度和正误评判出成绩。在这过程中组长承担组织和辅导任务,领导全组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长在自己首先完成任务后积极辅导其他组员,我规定组长只能讲解辅导不能代操作,这样各组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竞争赛,每组都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取胜,我对优胜的小组大加赞赏与鼓励。最后再指名抽查演示操作,根据问题进行辅导纠正点评。这样即使操作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在组长的帮助下按时地完成任务,全体学生都在学习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成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学生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