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创业板、股指期货在国内市场拉开序幕之后,国际板的推出也于近日出现加速之势。国际板正在成为继创业版、股指期货之后,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又一个大动作。
与往常任何一个市场的推出一样,国际板的推出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大论战,赞成与反对的声音在真正破土之前就早已沸沸扬扬。抛开是否应该推出、何时推出不论,国际板对我国市场价值体系的冲击到底有几何?
对价值体系冲击更多源自心理层面
笔者认为,有关国际板抢钱论或圈钱论的说法有失偏颇,毕竟资金市场本身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为直接融资的渠道,上市融资是其重要的一项功能,本无可厚非。市场对国际板最大的担忧,是认为它的推出会拉低主板市场的整体估值,这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
分流主板资金
高华证券在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国际板IPO规模进行了假设,预计国际板潜在上市企业的IPO规模可能为10亿~40亿美元。假设今年底前有3~4家企业在国际板IPO,意味着总融资规模最高约为人民币1100亿元。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如今中国股市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仍会对市场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而在心理预期相对悲观时,往往会导致估值中枢存在下降压力。
国际板的开设会对A股市场上存量资金存在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整体来说这种分流作用相对较小,本身A股市场新股发行从来都没有中断,国际板的推出不过是增加一个新股发行的平台。管理层在真正推出国际板之前,也会配套其他措施出台促进资本的流入。如正筹备的小QIFF的开通及人民币的加速国际化,使更多的国际资本回流,通过这种大的循环增加大量资本流入我国,从而抵消国际板开通时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欧美上市企业估值普遍较低
中国股市的估值历来是高于成熟市场,其中的原因包括投资渠道单一和新兴市场溢价等。市场习惯于以A股和H股进行估值对比,A、H股长期以来存在溢价,但溢价幅度在近年来已经大幅缩减。市场担心,国际板股票由于已在欧美或中国香港市场上市,其估值存在对照参考标的,无法像中国股市那样赋予太多溢价。从长期来看,主板和国际板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异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失。随着我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与国际接轨将是大势所趋,中长期而言,估值将会逐步的缩小甚至消失,这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价值接轨确实会给国内估值水平溢价相对较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这种负面影响短期而言不会很大,但中长期会存在。
中国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国际板和欧美市场缺少畅通有效的跨市场套利机制,这就使得同一个股票在两个市场存在估值差异的可能,估值差异消失的动力不会像理论上那么强劲。并不是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相对于国外公司都存在溢价行为,不少行业相对国外部分行业反而还存在一定的折价现象,如银行股。
警惕隐藏在背后的风险
国际板推出的真正风险并不在于对市场资金的分流及对价值体系的冲击,而在于以下两点。
“造假公司”退市
在国际板上市的国际企业,基本都已经在发达市场上市,受到了更多更严格的监管和市场监督。一旦有更多成熟可信的国际大企业可供中国投资者选择,中国股市中以虚假利好和财务造假支撑起来的股价,很可能受到市场严厉的指责和唾弃。随着投资者逐渐成熟,大量没有实质业绩支撑和真实成长性的个股,会逐渐遭到市场冷遇,股价一泻千里永不翻身及退市不复存在或将是最大风险。
外国的月亮不一定都圆
国际板上市的国外企业是否一定都比国内的好?这仍需要打一个问号。虽然其有可能都是全球知名、历史悠久的大企业、好企业,但也不乏类似美林、雷曼兄弟这样的企业。对于将来登陆国际板的外国公司,仍需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它们过去或当下的辉煌所蒙蔽双眼。
与往常任何一个市场的推出一样,国际板的推出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大论战,赞成与反对的声音在真正破土之前就早已沸沸扬扬。抛开是否应该推出、何时推出不论,国际板对我国市场价值体系的冲击到底有几何?
对价值体系冲击更多源自心理层面
笔者认为,有关国际板抢钱论或圈钱论的说法有失偏颇,毕竟资金市场本身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为直接融资的渠道,上市融资是其重要的一项功能,本无可厚非。市场对国际板最大的担忧,是认为它的推出会拉低主板市场的整体估值,这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
分流主板资金
高华证券在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国际板IPO规模进行了假设,预计国际板潜在上市企业的IPO规模可能为10亿~40亿美元。假设今年底前有3~4家企业在国际板IPO,意味着总融资规模最高约为人民币1100亿元。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如今中国股市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仍会对市场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而在心理预期相对悲观时,往往会导致估值中枢存在下降压力。
国际板的开设会对A股市场上存量资金存在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整体来说这种分流作用相对较小,本身A股市场新股发行从来都没有中断,国际板的推出不过是增加一个新股发行的平台。管理层在真正推出国际板之前,也会配套其他措施出台促进资本的流入。如正筹备的小QIFF的开通及人民币的加速国际化,使更多的国际资本回流,通过这种大的循环增加大量资本流入我国,从而抵消国际板开通时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欧美上市企业估值普遍较低
中国股市的估值历来是高于成熟市场,其中的原因包括投资渠道单一和新兴市场溢价等。市场习惯于以A股和H股进行估值对比,A、H股长期以来存在溢价,但溢价幅度在近年来已经大幅缩减。市场担心,国际板股票由于已在欧美或中国香港市场上市,其估值存在对照参考标的,无法像中国股市那样赋予太多溢价。从长期来看,主板和国际板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异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失。随着我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与国际接轨将是大势所趋,中长期而言,估值将会逐步的缩小甚至消失,这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价值接轨确实会给国内估值水平溢价相对较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这种负面影响短期而言不会很大,但中长期会存在。
中国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国际板和欧美市场缺少畅通有效的跨市场套利机制,这就使得同一个股票在两个市场存在估值差异的可能,估值差异消失的动力不会像理论上那么强劲。并不是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相对于国外公司都存在溢价行为,不少行业相对国外部分行业反而还存在一定的折价现象,如银行股。
警惕隐藏在背后的风险
国际板推出的真正风险并不在于对市场资金的分流及对价值体系的冲击,而在于以下两点。
“造假公司”退市
在国际板上市的国际企业,基本都已经在发达市场上市,受到了更多更严格的监管和市场监督。一旦有更多成熟可信的国际大企业可供中国投资者选择,中国股市中以虚假利好和财务造假支撑起来的股价,很可能受到市场严厉的指责和唾弃。随着投资者逐渐成熟,大量没有实质业绩支撑和真实成长性的个股,会逐渐遭到市场冷遇,股价一泻千里永不翻身及退市不复存在或将是最大风险。
外国的月亮不一定都圆
国际板上市的国外企业是否一定都比国内的好?这仍需要打一个问号。虽然其有可能都是全球知名、历史悠久的大企业、好企业,但也不乏类似美林、雷曼兄弟这样的企业。对于将来登陆国际板的外国公司,仍需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它们过去或当下的辉煌所蒙蔽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