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4
一天,在观察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我看到冰冰和几个小朋友在“娃娃家”进进出出,不断地从别的区域往“娃娃家”搬东西。平時我们经常阻止孩子们把玩具乱混在一起,要求玩具材料要有序摆放。察觉到被我发现了,冰冰和蓝蓝赶紧把手里的玩具往身后藏,试图遮挡一下,我微笑地走过去问:“这里这么热闹是在干什么呀?”看到老师没有责怪的意思,冰冰放下手里的玩具,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在请客呢!”“能请老师吗?”我问,“好!”孩子们兴奋地把我拉进了“娃娃家”,七嘴八舌地给我介绍好吃的,我一看,呵!东西可真不少,有鸡蛋(乒乓球)、面包(方形积木)、火腿肠(水管玩具)、煎饼(大花片)、鸡腿(打击乐器沙球)等好吃的,还有牛奶(长方形积木竖着放)、可乐(两个半球形的玩具背对插好成酒杯)。有个孩子还拿来一块香皂(小积木),叫我洗手后才能吃东西。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丰富的想象以一种物体来代替另一种物体,以表象来代替实物玩得不亦悦乎,我也有了和他们一样快乐的心情。看到孩子们如此使用玩具,我突然心头一亮,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问题不也可以这么解决吗?
设置幼儿活动区域时,我们往往要根据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动手能力等来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幼儿不感兴趣,操作时间短,没有继续进行的意愿;有的材料虽然漂亮,但作用单一,幼儿不好操作;定期更换材料会使得一部分材料浪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区域活动时,材料的使用也能像孩子在游戏中那样“以物代物”的话,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那么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便能更好发挥,玩具材料也能更好利用,提高使用率。根据这个思路,我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指导,做了以下的调整、尝试。
首先,改变区域材料的分类与摆放,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
以往设置区域时,我们总是把自己认为比较适合哪个活动区活动的材料归类摆放好,位置固定,增加或替换的材料也是由老师来进行投放的,各个区域相对独立。要求孩子在本区操作材料,不能将材料拿到别的区去,要到别的区域活动时,必须把玩具材料整理后放回原位才能离开。
为了幼儿的取放自由,我们把区域材料重新整理,只留一些适合本区域的标志性的材料,其余的材料分类整理后,统一放到一个大的材料摆放区,将各个区域的材料集中在一起,孩子在区域活动时便可根据活动内容和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材料。给了选择的自由后,在进行数学排序活动时,有的孩子选择豆子进行排序:黄豆、绿豆、红豆……,有的选择花片:红的、绿的、蓝的……,有的选择穿珠子: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看到别人和自己使用不一样,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的积极性更高了。美工活动,幼儿进行印章画时,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在材料摆放区找来了各种可以进行印章画的材料,如:小花片、水管玩具、花生壳、瓶盖等。结构区,幼儿根据主题“公园”选择的材料更多了,除了结构区常用到的积塑、积木外,还有可乐瓶、废旧纸盒、塑料花等一些辅助材料,幼儿还拿了体育活动的器械皮球(作为喷水池用),高跷(摆成迷宫)等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激发了孩子在区域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使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大胆了,思维也更为活跃了。
将玩具材料统一放在一个区,让幼儿自由取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每次活动后要求幼儿要将拿到各个区域去的活动材料,拿回原处并分类整理好。
二、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使用玩具材料。
有的材料使用久了,幼儿便比较不感兴趣了,而材料过多更新会使幼儿只对材料感兴趣,从而忽视了活动。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挖掘它的功能,提高使用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通过直接操作、整理玩具材料,让他们充分认识玩具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游戏的形式对使用的玩具材料大胆想象。如:木珠子,是“珍珠宝石”,让幼儿进行穿珠游戏,一个红一个白一个黄的排序,将穿好的一串“项链”挂在脖子上或手腕上,到表演区作为道具进行表演;是“美味肉丸”,让幼儿学习“夹”的技能,是“巧克力豆”让幼儿数数、比多少、分类。积木,不仅是幼儿进行建构的好材料,还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的测量工具,娃娃家里的汽车、面包、冰棒、牛奶、电话等。操作区,让幼儿学会夹的技能,我们把小珠子说成是“肉丸”,积木看成是“煎粿”,水管玩具成了“炸春卷”等等,幼儿玩得开心,“夹”的技能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活动中要求老师在观察幼儿的活动,适时介入、引导为推动孩子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始终对玩具材料保持较高的兴趣,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区域活动。
三、家园配合充分挖掘材料的使用功能,提高活动材料的使用效率。
为了节能环保,我们请家长配合,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一些废旧的、自然的活动材料,如可乐瓶、矿泉水瓶、纸盒、各种植物的种子、各种果壳、小石子等。如何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我们也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想象并记录下:收集的材料能做什么,有什么用?老师通过对一些问卷的分析整理,对活动材料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使用上也有了新的尝试。矿泉水瓶是我们常用的废旧材料,我们在数学区投放矿泉水瓶,让幼儿配对、数数用。我们将它们放到美工区,增添了即时贴、彩纸、卡纸胶带纸等材料,让幼儿去粘贴装饰,变成了漂亮的“瓶子娃娃”;装上各种颜料变成颜料娃娃,让幼儿进行配色游戏。矿泉水瓶分别装上沙子、豆子等,放到音乐区成了打击乐器;放到体育区,做为保龄球进行活动;在体育游戏中,做为被赶的“小猪”向前滚。我们收集来的碎布,可以是角色游戏中娃娃的衣服、被子,也可以作为操作区的“饺子皮”,还是美工区很好的装饰材料。通过大胆的想象,不断的调整,使得每种材料都“物尽其用”,提高了使用率。虽然是同一种材料,但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使用,幼儿始终保持对材料的极大兴趣,活动积极主动。
受到幼儿角色游戏“以物代物的”启发,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对物品进行假想,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并以游戏的形式指导进行活动,使区域活动更加有趣,幼儿积极性更高。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互动中,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在赋予物品以象征性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指导新的认识和尝试,是我对幼儿的“玩中学,学中玩”更深刻的理解。
一天,在观察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我看到冰冰和几个小朋友在“娃娃家”进进出出,不断地从别的区域往“娃娃家”搬东西。平時我们经常阻止孩子们把玩具乱混在一起,要求玩具材料要有序摆放。察觉到被我发现了,冰冰和蓝蓝赶紧把手里的玩具往身后藏,试图遮挡一下,我微笑地走过去问:“这里这么热闹是在干什么呀?”看到老师没有责怪的意思,冰冰放下手里的玩具,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在请客呢!”“能请老师吗?”我问,“好!”孩子们兴奋地把我拉进了“娃娃家”,七嘴八舌地给我介绍好吃的,我一看,呵!东西可真不少,有鸡蛋(乒乓球)、面包(方形积木)、火腿肠(水管玩具)、煎饼(大花片)、鸡腿(打击乐器沙球)等好吃的,还有牛奶(长方形积木竖着放)、可乐(两个半球形的玩具背对插好成酒杯)。有个孩子还拿来一块香皂(小积木),叫我洗手后才能吃东西。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丰富的想象以一种物体来代替另一种物体,以表象来代替实物玩得不亦悦乎,我也有了和他们一样快乐的心情。看到孩子们如此使用玩具,我突然心头一亮,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问题不也可以这么解决吗?
设置幼儿活动区域时,我们往往要根据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动手能力等来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幼儿不感兴趣,操作时间短,没有继续进行的意愿;有的材料虽然漂亮,但作用单一,幼儿不好操作;定期更换材料会使得一部分材料浪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区域活动时,材料的使用也能像孩子在游戏中那样“以物代物”的话,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那么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便能更好发挥,玩具材料也能更好利用,提高使用率。根据这个思路,我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指导,做了以下的调整、尝试。
首先,改变区域材料的分类与摆放,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
以往设置区域时,我们总是把自己认为比较适合哪个活动区活动的材料归类摆放好,位置固定,增加或替换的材料也是由老师来进行投放的,各个区域相对独立。要求孩子在本区操作材料,不能将材料拿到别的区去,要到别的区域活动时,必须把玩具材料整理后放回原位才能离开。
为了幼儿的取放自由,我们把区域材料重新整理,只留一些适合本区域的标志性的材料,其余的材料分类整理后,统一放到一个大的材料摆放区,将各个区域的材料集中在一起,孩子在区域活动时便可根据活动内容和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材料。给了选择的自由后,在进行数学排序活动时,有的孩子选择豆子进行排序:黄豆、绿豆、红豆……,有的选择花片:红的、绿的、蓝的……,有的选择穿珠子: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看到别人和自己使用不一样,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的积极性更高了。美工活动,幼儿进行印章画时,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在材料摆放区找来了各种可以进行印章画的材料,如:小花片、水管玩具、花生壳、瓶盖等。结构区,幼儿根据主题“公园”选择的材料更多了,除了结构区常用到的积塑、积木外,还有可乐瓶、废旧纸盒、塑料花等一些辅助材料,幼儿还拿了体育活动的器械皮球(作为喷水池用),高跷(摆成迷宫)等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激发了孩子在区域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使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大胆了,思维也更为活跃了。
将玩具材料统一放在一个区,让幼儿自由取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每次活动后要求幼儿要将拿到各个区域去的活动材料,拿回原处并分类整理好。
二、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使用玩具材料。
有的材料使用久了,幼儿便比较不感兴趣了,而材料过多更新会使幼儿只对材料感兴趣,从而忽视了活动。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挖掘它的功能,提高使用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通过直接操作、整理玩具材料,让他们充分认识玩具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游戏的形式对使用的玩具材料大胆想象。如:木珠子,是“珍珠宝石”,让幼儿进行穿珠游戏,一个红一个白一个黄的排序,将穿好的一串“项链”挂在脖子上或手腕上,到表演区作为道具进行表演;是“美味肉丸”,让幼儿学习“夹”的技能,是“巧克力豆”让幼儿数数、比多少、分类。积木,不仅是幼儿进行建构的好材料,还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的测量工具,娃娃家里的汽车、面包、冰棒、牛奶、电话等。操作区,让幼儿学会夹的技能,我们把小珠子说成是“肉丸”,积木看成是“煎粿”,水管玩具成了“炸春卷”等等,幼儿玩得开心,“夹”的技能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活动中要求老师在观察幼儿的活动,适时介入、引导为推动孩子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始终对玩具材料保持较高的兴趣,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区域活动。
三、家园配合充分挖掘材料的使用功能,提高活动材料的使用效率。
为了节能环保,我们请家长配合,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一些废旧的、自然的活动材料,如可乐瓶、矿泉水瓶、纸盒、各种植物的种子、各种果壳、小石子等。如何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我们也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想象并记录下:收集的材料能做什么,有什么用?老师通过对一些问卷的分析整理,对活动材料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使用上也有了新的尝试。矿泉水瓶是我们常用的废旧材料,我们在数学区投放矿泉水瓶,让幼儿配对、数数用。我们将它们放到美工区,增添了即时贴、彩纸、卡纸胶带纸等材料,让幼儿去粘贴装饰,变成了漂亮的“瓶子娃娃”;装上各种颜料变成颜料娃娃,让幼儿进行配色游戏。矿泉水瓶分别装上沙子、豆子等,放到音乐区成了打击乐器;放到体育区,做为保龄球进行活动;在体育游戏中,做为被赶的“小猪”向前滚。我们收集来的碎布,可以是角色游戏中娃娃的衣服、被子,也可以作为操作区的“饺子皮”,还是美工区很好的装饰材料。通过大胆的想象,不断的调整,使得每种材料都“物尽其用”,提高了使用率。虽然是同一种材料,但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使用,幼儿始终保持对材料的极大兴趣,活动积极主动。
受到幼儿角色游戏“以物代物的”启发,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对物品进行假想,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并以游戏的形式指导进行活动,使区域活动更加有趣,幼儿积极性更高。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互动中,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在赋予物品以象征性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指导新的认识和尝试,是我对幼儿的“玩中学,学中玩”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