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危机与营养心灵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阅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社会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阅读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读什么样的书籍有时决定着他们的未来。怎么样用美好的书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怎么样让精神的圣火照亮他们的心灵,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我感觉,一个文明的社会要引导人读好书,除了呼吁,还要在社会上搞一些节日,比如说阅读日。要让人们在读书中读出兴趣、知识和快乐,就要在图书的选择上,尊重人们的阅读心理和求知愿望,给他们创造交流的平台,这样就会慢慢形成一种阅读的氛围和风气。这种文化生态应该保护和创建了。
  
  文化生态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了
  
  有人说读图时代已经来临,电视、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用直观视觉的符号激发自己的感觉。人与世界、人与人,常常被置换为人与数量繁多而格调单一的图像接触。图像让人失去了拷问、私语和默然会心的机会。文学被大大地边缘化了。创作让位于制作,人与人的交往更加直接和利益化。语言的美感和沉重感从人的感知中淡出。世界被最大限度地抽象和简化。这是文学衰落的原因之一。我们谈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自然生态危机,但很少有人关注这文化生态危机。其实,文化生态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了。在图像化的时代,对于作家来说,存在的勇气就是写作的勇气,而写作的勇气和精神资源来自哪里?这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再比如有人说,长篇小说越来越短,这与流行有关,与印刷和包装有关,与利益有关,与浮躁的心态有关。有的小说,可能在圈子里影响很大,可是在一般读者那里却失去了信誉。有的小说在市场上看好,可是圈子里并不买账。其实,这也是文学衰落的一种表象,这也就是虚构与想象的衰落。
  在艺术形式里面,能看的东西观众最多,比如电视剧、电影、电脑网络、舞台话剧等等;能听的东西就相对较少了,比如音乐、收音机、小说连播等等;能读的东西就更少了,比如图书的阅读等等。通俗读物还好一些,如果高雅的、能够思和想的东西,读者就少之又少了。当作家和批评家对小说文本的研究越发深刻的时候,小说已经走失了。我们说小说技术、小说元素、小说语言做得好不好时,殊不知怎么研究都不能感动读者,读者已经找到了新的狂欢载体。小说像京剧似的处在尴尬的悲剧中,却不忍自身的消隐。
  市场经济对传统阅读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的急功近利和重利轻义,破坏着精神生态和社会风气,导致文化垃圾泛滥,进而抑制了优秀文学的创作和生存空间。
  
  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贴近中国文化语境,从新鲜的生活流里找到新意
  
  其实呢,无论我们怎么渲染衰落,小说是不会消亡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贴近中国文化语境,如何贴近文学史,如何贴近文本,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去伪存真。冷静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文学还是以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着。因为文学还是影视的基础,文学有电视、网络无法替代的功能。白昼是有限的,黑暗是无边的,就是说肉眼看到的是有限的。人需要沉思,需要谛听,那你一定是在黑暗之中,或者在你的心灵之中,文学是介入人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时代缺乏的就是这种听和想,阅读好的小说就能让我们在审美层面上去听去想。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国家的变化非常大,每个老百姓几乎都经历了内心的震荡,都在思考,他们最需要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精神上的参与、满足和心灵的再造。
  现实生活不好表现,作家在当下生活面前碰上了很大的困难,如认知的困难和表现形式的困难。抛开惯性写作,寻找新的空间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认识我们的现代生活、表现现代生活有多困难。价值的混乱,现象的复杂,从而增加了把握的难度,也就增加了寻找全新体验的难度。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是所有作家必须遭遇的。我喜欢读柳青的《创业史》、梁斌的《红旗谱》,解读他们是怎样认知当下时代生活的。面对今天农村风云际会的宏阔背景,作家应该怀着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意识”,从人性复杂多样的角度,来审视乡村社会所有人的行为动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新鲜的生活流里找到新意。农民每天都在投入一种新的生活,不仅要凭借好政策的外力,更需要战胜自身的障碍。这障碍包括历史渗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小农经济意识。我们就是要揭示这种历史复杂状态。如果用同情式和批判式的态度都会失之偏颇。通过农村变革的具体事件来分析,透过这些事件就能洞察到那条时缓时动的时代之河,可以感受到沉重的历史同改革浪潮的剧烈冲突以及相互制动。中国农民的历史姿态在这样的交汇点上会变得清晰而辽阔。所以,面对复杂的乡土世界,作家应该用一种更宏大、客观的历史眼光来把握和表现尖锐矛盾和艰难曲折,表现我们农民的生存和命运。
  
  没有欢乐的日子,阅读便是欢乐
  
  记得台湾作家陈映真说过,文学使绝望丧志的人重新点燃希望的火花,使扑倒的人再起,使受凌辱的人找回尊严。我们的农民兄弟不仅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来自生命本身的呼唤。他们怎么表达自己的意志?怎样表达他们的理想?这就让我们重新提起现实主义与理想的问题。今天面对乡土应该呼唤这种理想。我们企盼给乡土以美好的环境,如果连理想都没有了,乡村还有什么希望?时代还能进步吗?我们不能否认,当前文学有嘲弄、亵渎理想的倾向。当然,我们崇尚的理想不是脱离农村实际的“乌托邦”,真正的理想应该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刻真实的洞察上,只有真正透析了“三农”问题,在现实揭露与批判之上的理想,才是真正现实主义的理想。盲目的理想可能使沉重的问题被消解,理想就显得廉价和泛滥。在这里现实主义的人道力量和悲悯情怀就非常重要了。深沉的感染力和超越精神,是每个作家所渴求的。
  阅读让我感受到,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个人的一己情感与民族整体意识相统一,甚至是与人类的感情和心理意识相沟通,以较少的篇幅熔铸巨大的容量,告别传统史诗的“繁复性”。从深层角度看,问题症结不在于小说长与短,而在于如何开发艺术的可能性。我还喜欢读《百年孤独》、《日瓦戈医生》和《铁皮鼓》,艺术开发问题从中受到启发。文体的演变,还由重视外部世界描写向内部世界转变,即由情节长篇小说向精神长篇小说转变。这样更加注重写人,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法国作家乔治·杜亚美说:现代长篇小说就本质而言,是精神长篇小说,长篇小说要想寻求突破,必须从生活故事化模式中脱出来,向心灵化层次跃进,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
  今天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人的心灵缺少营养了。阅读能够营养我们的心灵。心灵的改变,自有一番新世界。我对阅读的感受是:没有欢乐的日子,阅读便是欢乐,经典作品里永远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主题。读好书达到书我两忘的时刻,是生活里最美丽、最温馨、最充实的时刻。我不赞成阅读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经典著作里有真正的知识、有精神的支撑,读经典就是读社会、读人生,就是建构自己的精神大厦。我不相信没有精神的躯体是健壮的,没有追求的生命是旺盛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读好书,不能不重视读书。
其他文献
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全旗总面积22340平方公里,辖三个苏木3个镇,由蒙、汉、回、满等12个民族组成。苏尼特右旗资源丰富,山川秀美,风光独特。 S
NANNING is a city of spring. In this ca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reens of various hues reign throughout the region year round,exuding an aura o
人们常说:“一件事要是能够完全顾到情、理、法三个方面,就是最好的了。”可是,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就未免那么容易了。美国最近刚刚了结的一件案子,充分说明了情、 People of
雪花只开在北方  它们是冬天的落英  一只天使的折翼  飘洒下希望的羽毛     雪花只开在北方  它们是树的嫁妆  一支悠远的笛声  送来了冬日的恋歌     雪花只开在北方  它们是昙花的妹妹  闪现出一粒细小的晶莹  在指间隐隐地消逝     偎在窗边  许下一个白色的愿望  用指尖雪花的灵魂  勾勒在窗上的霜  握住一杯阳光  里面飘出淡淡的香     候鸟们不会懂  雪花只开在北方
1998年10月12日,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了上海市首届法哲学研讨会。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以下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一、法哲学的学科定位第一种观点:法哲学是法学的分支,这是主流观点。李瑜青教授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
10年前以我国第一起新闻记者被判犯诽谤罪为开端的一系列“新闻官司”,被新闻界称为“告记者热”。从我国法制建设的背景看,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1982年的《宪法》是
论公法制与私法制的区别THEDIFFERENCEBETWEENTHELEGALSYSTEMBASEDONPUBLICANDPRIVATEOWNERSHIP唐太福科学、民主、法制,既是已往人类发展聚集的积极成果,又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可是,人...
为了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效果。本研究将68例采用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的乳糜尿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29例)和多孔组(39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
本案中广元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几处错误:一、本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忡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下面简称《行工大处罚法则第三十三
Whenever I was in a riverside town of southeast China, I would feel relaxed when listening to melodious and lingering tunes of the guzheng (ancient Chinese h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