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护理方法改进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有效护理,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78例肿瘤患者应用PICC化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的同时,进行PICC专项针对性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血栓形成时间32±2.3d为,感染9例;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栓形成时间为69±4.5d,感染2例。结论有计划和针对性的PICC护理方法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置管期间发生感染与静脉血栓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PICC;护理;肿瘤;静脉血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98-02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内外科现在常见操作技术,可有效保护肿瘤患者的浅静脉,减少化疗药物渗漏事件的发生,为特殊药物开辟新的静脉通道,便于持续静脉用药及时化疗的开展等。同时其具有操作安全,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等优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因其避免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频频发生,尤其是微血栓的形成。为了降低微血栓及各种并症的发生率,现将改进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78例于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科应用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44-62岁,平均年龄57岁,晚期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PICC治疗前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培训,取得专业资质后方可操作,避免因操作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血管,增加导管移动的幅度次数,从而增加微生物侵入损伤部位的机会。置管后避免手臂剧烈运动,睡觉时可用透气丝袜或丝巾将导管保护好,防止不小心将导管拔出。两组患者均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PICC化疗的预留管,带管时间2周-1年,平均3个月。①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限制首次置管患者24h小时内的活动,并在置管3日内减少活动,于插管第二天更换3M透明敷贴,每周更换二次,换敷贴前,观察导管刻度是否记录相符合,向心性撕下原有贴膜,切忌向下揭,避免拉出导管,妥善固定导管,将留在体外的导管用“C”形或“U”形固定,防止脱出。在透明敷贴标注更换敷料的信息,日期,时间及置管时间,若发现污染、潮湿、完整性受损、穿刺部位有渗血、渗液、出现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则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护理和更换敷料。在化疗前后以20mL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保证导管畅通,每次化疗后还应以10mL以上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旋紧肝素帽,限制置导管侧身体的活动;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PICC专项护理,置管后热敷3d-7d,插管当天在穿刺部位敷料上方沿静脉走向应用水疗贴,标注敷料的信息,每周更换一次。插管第二天更换3M透明敷贴,每周更换二次,在透明敷贴标注更换敷料的信息。每3天更换正压接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癌症以及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伤,使得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对病毒、细菌等的侵入,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对于PICC导管穿刺部位的消毒和清洁,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采用75%酒精进行常规消毒,可降低患者创口周围皮肤上的细菌数目,也可采用1%-2%碘酊,进行消毒处理,对细菌、真菌都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对皮肤刺激性小。对年龄小于2个月的婴儿或者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儿童患者,应用生理盐水或用无菌注射用水消除已变干的碘酊。同时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对患者导管口的检查力度,严格的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管口防止感染的教育,对患者的活动与饮食合理安排等。出院后在门诊、社区或家庭接受护理的患者,发放PICC维护手册并附有联系方式,定期随访,指导教会每天检查血管通路装置和敷料,判断是否堵管或存在感染症状,将这些变化立即报告社区、医院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处理,使其出院后仍能得到规范的护理。建立PICC维护网络,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对基层护理人员进行PICC导管维护的培训,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长期留置相关性感染,随时接受置管患者的咨询,使其出院后能对PICC导管进行连续性的维护,从而达到PICC预期的留置时间。
  1.3检测及治疗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置管后,检测身体指标,对怀疑因PICC导致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确诊患者拔除PICC导管,并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以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组间对比以t检验,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资料并无差异性,在分组护理中,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栓形成时间为69±4.5d,感染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血栓时间形成为32±2.3d为,感染9例;观察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感染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文献显示[1,2],静脉壁内皮损伤、以及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患者血流缓慢以及患者凝血系统的改变,导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造成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在化疗治疗中,采用PICC是一种常规的置管方法,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痛性的肿瘤化疗治疗途径,但PICC管由于其有一定的异物性,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释放大量的因子,诱发血栓形成。有调查显示,PICC置管后,会导致患者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血栓形成的发生概率在20%左右[3],同时本组患者均为肿瘤患者,癌细胞的浸润已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PICC置管的因素,使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严重的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组研究中,观察组使用针对性的PICC护理方法,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说明改进后的PICC护理方法对预防PICC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总之,在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感染与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勤华,黄丽琴.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17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114.
  [2]郭瑜林,陈清燕,柴性佩.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上肢静脉血栓病变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07,16(1):76.
  [3]秦毅.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预防的循证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78-79.
  [4]King MM,Rasnake MS,Rodriguez RG,et a1.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ml Venous Catheter Associated Thrombos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AduR Patients[J].South Med J,2006,99(10):1073-1077.
  [5]王酷.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429-1433.
其他文献
Although previous publications suggest the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virus was reassorted from swine viruse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the immediate an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is caused by the PRRS virus(PRRSV), which has six structural proteins(GP2, GP3, GP4, GP5, M and N). GP5 and N prot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问题。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相关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并注重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结果此组患者中110例均安全转运到医院进行实施治疗和护理,转运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院前急救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在转运过程中加强护理,能够使患者安全到达医院继续治疗,提高整体医疗团队精神。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转运;护理措施
期刊
目的:总结慢性脓胸患者纤维板剥脱术中加行肺叶裂游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脓胸患者共108例随机分成两组,单纯脓胸纤维板完整剥脱术5
高血压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降压药物的种类虽然很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这些患者中有部分为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1]的定义:在生活方式改
目的 观察理中汤加减治疗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07月至2019年06月期间的20例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BD)方案化疗的多发性骨
目的分析6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对60例室间隔缺
目的 通过儿科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儿科服务能力,提高社会效应,进一步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方法 通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