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兼网络作曲家马丘佛创造出异想天开的音乐玩具,让孩子们创作并奏出自己的音乐,甚至与专业音乐家一同演奏传统的管弦乐。
在克瑞斯吉会堂的门厅里,乐曲旋律混合着电子的噪音和高音,回荡在整个大厅之中。一群小孩和家长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正在试着玩各种各样的手提音乐玩具和作曲软件。这些玩具和软件将会在托德·马丘佛(T0d Machover)于美国首度公演的《玩具交响乐》(T0ysymphony)上初试啼声,它们将提供机会,让专业音乐家与从未学过音乐的孩子搭档,使传统管弦乐团和奇妙的音乐玩具一同演奏,并把老练作曲家和外行孩子的作品共冶一炉。
在大厅的一头,一名志愿者正向3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展示如何玩“音乐塑造器”。“音乐塑造器”的大小象葡萄柚,用布料包裹着,布的表面是具有传导性的刺绣装饰。挤压它们可以改变预编电子乐旬的音色。大厅的另一头,另一名志愿者“指挥”着一个由7个小孩组成的小组,用垒球大小的“拍子瓢虫”演奏。 “拍子瓢虫”的外壳是触敏式的,用电线连接到中央计算机。一个孩子在象鼓的“拍子瓢虫”上轻打出一个拍子,计算机就会随机地把这个拍子传给另一个孩子,让他添上新拍子。大厅的四周共有6台笔记本电脑,人们正利用名为HyperScore的软件创作复杂的、类似于弦乐队所演奏的音乐片段。
他以那些叫做“超级乐器”(Hyperinstruments)的数字式增强型乐器而闻名。然而,自从2003年春天在爱尔兰、苏格兰和德国首度公演《玩具交响乐》之后,他和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组已经把观众的注意力从著名艺术家转移到孩子们的身上。这个研究组希望孩子们无需长时间地学习传统乐器,就能体验到演奏音乐的复杂和微妙之处。驱使马丘佛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发觉音乐已经变成大多数人生活中的背景噪声。马丘佛表示:“通过这些玩具,其实我是想指出,‘看!如果你喜欢音乐,那么只要你投入进去,试着拿它做做试验,分拆开,再重新组合,使它变成自己的音乐,你就能更强烈地体验音乐’。”
当时研究组就是怀着这个信念,着手创造出令人真的想玩的“音乐玩具”。马丘佛说: “我希望造出一些可以让人挤压的东西,你可以随意拉它、扭它。”试验过泡沫塑料、触敏式机械装置甚至弹性橡皮泥等各种材料后,研究组选择了能够对人体的电子特性产生反应并记录触觉的金属细丝。随后,“音乐塑造器”出现了,表演者可以利用它操纵几乎任何声音。例如,他们在麻省剑桥演奏《玩具交响乐》的一个乐章《自然组曲》(Nature Suite)时,4个小孩为管弦乐团伴奏,利用“音乐塑造器”奏出如猫头鹰叫声和风声等声音。这个装置鼓励表演者对音色、音符密度和结构等音乐特质本能地进行实验性质的尝试。根据马丘佛所说,它还能教导孩子理解指挥——怎样塑造音乐,如何赋予它形式,并且让它动起来。
研究组的玩具(如“拍子瓢虫”)在让孩子认识音乐之余,也鼓励他们相互之间建立协作。编写“拍子瓢虫”软件的研究生吉尔·温伯格(Gil Weinberg)认为,科技往往使音乐上的协作变得多余,把音乐家们都孤立了起来。他说:“当时我在思索,怎样才能利用科技在乐队演奏中重新建立协作,并且予以加强。”表演者轮流轻打“拍子瓢虫”外壳,以输入不同的节拍样式,并通过拨动其触角来改变样式的音高或节奏。表演者把不同的样式组合成一个完整作品后,可以再轻拍“拍子瓢虫”一下,把完成的作品送回电脑,再传给另一名表演者,让后者修饰或增加新的拍子。温伯格认为,设计“拍子瓢虫”的最困难之处,是要解决如何在计算机辅助音乐制作的同时,仍然为小孩提供创作空间。研究组似乎已经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在《玩具交响乐》演奏前的创作室里,孩子学会以越来越细致和敏锐的方式操控节奏,并知道如何聆听及配合其他表演者。
除了玩具乐器,马丘佛还希望创造出一种工具,让小孩无需认识音乐符号也可以进行音乐创作。由2002年硕士毕业生玛丽-法布德(Mary Farbood)和依刚·帕斯托(EgonPasztor)共同设计的Hyperscore软件是一块音乐画板,使用者可以利用形状象水珠的“音符”创作出简短的旋律。只要用鼠标上下移动音符就可以改变音高,而变更音符的大小就能改变音的长短。软件为每个乐旨指定了不同的颜色,让使用者绘画出自己的乐曲。Hyperscore还具有调谐功能,可以去除突兀的音符,确保大部分音符符合乐曲的和弦。Fisher-Price公司注意到了这个软件,并与马丘佛的研究组开展合作计划,把部分音乐玩具商品化。
美国的首演音乐会上,主要曲目都是用Hyperscore编写的乐曲。这些乐曲由创作室的孩子们创作,然后写成传统的乐谱,并由波士顿现代管弦乐团计划的参演者演奏。法布德说,那段时间正是研究小组计划赴欧演出的日子,管弦乐团计划的这部分工作使她感到了很大压力。她说:“孩子们必须在一星期内写出一首象样的乐曲,交给一个管弦乐团演奏。我真是担心极了。我以为会有很多问题发生,结果一切都非常顺利。孩子们感到趣味盎然,他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而且效果非常好。”从孩子们的笑脸和满座观众的掌声来判断,大家显然都很同意她的话。
在克瑞斯吉会堂的门厅里,乐曲旋律混合着电子的噪音和高音,回荡在整个大厅之中。一群小孩和家长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正在试着玩各种各样的手提音乐玩具和作曲软件。这些玩具和软件将会在托德·马丘佛(T0d Machover)于美国首度公演的《玩具交响乐》(T0ysymphony)上初试啼声,它们将提供机会,让专业音乐家与从未学过音乐的孩子搭档,使传统管弦乐团和奇妙的音乐玩具一同演奏,并把老练作曲家和外行孩子的作品共冶一炉。
在大厅的一头,一名志愿者正向3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展示如何玩“音乐塑造器”。“音乐塑造器”的大小象葡萄柚,用布料包裹着,布的表面是具有传导性的刺绣装饰。挤压它们可以改变预编电子乐旬的音色。大厅的另一头,另一名志愿者“指挥”着一个由7个小孩组成的小组,用垒球大小的“拍子瓢虫”演奏。 “拍子瓢虫”的外壳是触敏式的,用电线连接到中央计算机。一个孩子在象鼓的“拍子瓢虫”上轻打出一个拍子,计算机就会随机地把这个拍子传给另一个孩子,让他添上新拍子。大厅的四周共有6台笔记本电脑,人们正利用名为HyperScore的软件创作复杂的、类似于弦乐队所演奏的音乐片段。
他以那些叫做“超级乐器”(Hyperinstruments)的数字式增强型乐器而闻名。然而,自从2003年春天在爱尔兰、苏格兰和德国首度公演《玩具交响乐》之后,他和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组已经把观众的注意力从著名艺术家转移到孩子们的身上。这个研究组希望孩子们无需长时间地学习传统乐器,就能体验到演奏音乐的复杂和微妙之处。驱使马丘佛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发觉音乐已经变成大多数人生活中的背景噪声。马丘佛表示:“通过这些玩具,其实我是想指出,‘看!如果你喜欢音乐,那么只要你投入进去,试着拿它做做试验,分拆开,再重新组合,使它变成自己的音乐,你就能更强烈地体验音乐’。”
当时研究组就是怀着这个信念,着手创造出令人真的想玩的“音乐玩具”。马丘佛说: “我希望造出一些可以让人挤压的东西,你可以随意拉它、扭它。”试验过泡沫塑料、触敏式机械装置甚至弹性橡皮泥等各种材料后,研究组选择了能够对人体的电子特性产生反应并记录触觉的金属细丝。随后,“音乐塑造器”出现了,表演者可以利用它操纵几乎任何声音。例如,他们在麻省剑桥演奏《玩具交响乐》的一个乐章《自然组曲》(Nature Suite)时,4个小孩为管弦乐团伴奏,利用“音乐塑造器”奏出如猫头鹰叫声和风声等声音。这个装置鼓励表演者对音色、音符密度和结构等音乐特质本能地进行实验性质的尝试。根据马丘佛所说,它还能教导孩子理解指挥——怎样塑造音乐,如何赋予它形式,并且让它动起来。
研究组的玩具(如“拍子瓢虫”)在让孩子认识音乐之余,也鼓励他们相互之间建立协作。编写“拍子瓢虫”软件的研究生吉尔·温伯格(Gil Weinberg)认为,科技往往使音乐上的协作变得多余,把音乐家们都孤立了起来。他说:“当时我在思索,怎样才能利用科技在乐队演奏中重新建立协作,并且予以加强。”表演者轮流轻打“拍子瓢虫”外壳,以输入不同的节拍样式,并通过拨动其触角来改变样式的音高或节奏。表演者把不同的样式组合成一个完整作品后,可以再轻拍“拍子瓢虫”一下,把完成的作品送回电脑,再传给另一名表演者,让后者修饰或增加新的拍子。温伯格认为,设计“拍子瓢虫”的最困难之处,是要解决如何在计算机辅助音乐制作的同时,仍然为小孩提供创作空间。研究组似乎已经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在《玩具交响乐》演奏前的创作室里,孩子学会以越来越细致和敏锐的方式操控节奏,并知道如何聆听及配合其他表演者。
除了玩具乐器,马丘佛还希望创造出一种工具,让小孩无需认识音乐符号也可以进行音乐创作。由2002年硕士毕业生玛丽-法布德(Mary Farbood)和依刚·帕斯托(EgonPasztor)共同设计的Hyperscore软件是一块音乐画板,使用者可以利用形状象水珠的“音符”创作出简短的旋律。只要用鼠标上下移动音符就可以改变音高,而变更音符的大小就能改变音的长短。软件为每个乐旨指定了不同的颜色,让使用者绘画出自己的乐曲。Hyperscore还具有调谐功能,可以去除突兀的音符,确保大部分音符符合乐曲的和弦。Fisher-Price公司注意到了这个软件,并与马丘佛的研究组开展合作计划,把部分音乐玩具商品化。
美国的首演音乐会上,主要曲目都是用Hyperscore编写的乐曲。这些乐曲由创作室的孩子们创作,然后写成传统的乐谱,并由波士顿现代管弦乐团计划的参演者演奏。法布德说,那段时间正是研究小组计划赴欧演出的日子,管弦乐团计划的这部分工作使她感到了很大压力。她说:“孩子们必须在一星期内写出一首象样的乐曲,交给一个管弦乐团演奏。我真是担心极了。我以为会有很多问题发生,结果一切都非常顺利。孩子们感到趣味盎然,他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而且效果非常好。”从孩子们的笑脸和满座观众的掌声来判断,大家显然都很同意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