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背景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的价值,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教育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课堂创建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的美术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有基于“生活逻辑”的意识,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构建美术“生活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
(二)减负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理念转变
美术老师在减负的浪潮中,也应该行动起来,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轻负高质。美术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所以,美术课堂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热情,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美术课堂的品质。
二、基于“生活逻辑”的初中美术“生活课堂”的构建体系的设计
(一)核心概念
1、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
生活逻辑是一个偏正词组,因此,要界定“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还得从生活这一基本概念入手。
(1)生活的内涵和特征
生活是一个有着多重意义的常用概念,它可以指生存——人和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也可以指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背景。但从教育生活观来看,生活是“人的生命动态展开的过程”,即人通过生活才能成为人。因此,生活的本质应该是人在自然和社会时空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的活动过程。
(2)逻辑的内涵和特征
英语logic,原意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规律性等。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多义词,结合逻辑学的定义和课标中生活逻辑的表述,我们把逻辑界定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思维的规律、规则”等。
(3)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
综上所述,我们结合生活的本质内涵和逻辑的基本定义,把生活逻辑理解为体现或反映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各种活动的内在规律。
2、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教学解读
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并让美术丰富学生的生活。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感性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以“生活化”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以“生活化”的材料引用来延伸学生学习的外延,以生活化的作业布置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引导他们用美术去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我们生活中的美,唤醒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最终使我们的美术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美术课堂。
(二)设计目标
本课题以生活的视野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了笔者多年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课堂的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在课堂中生活化的情景设计、生活问题导入、生活材料引入、生活化作业的布置,这四个重要环节入手,创生出一种可以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美术课堂的品质,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美术课堂模式。
(三)设计理念
初中美术“生活课堂”的构建体系是基于以下理论进行设计的: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美术教学也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生活的变换而不断地变换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生活材料。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各种生活中进行。我们的美术教学也要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社会生活本身并不是艺术,只有把社会生活当作素材,对社会生活撷取,整合,加工,提炼,融入艺术理念,达到真、善、形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形象,鲜活,独特才能成为艺术,这就是艺术“高于”生活之所在。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宽于艺术,深于艺术,活于艺术。
三、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生活课堂”的实践
基于“生活逻辑”的初中美术“生活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生活化” 的材料引用,引起学生的共鸣,延伸学生学习的外延。生活化的作业布置切合学生的实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对生活和自身的了解。
(一)“生活化”的情景设置,引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景就是模拟生活,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和理解。“生活化”的情景设置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仅仅依靠教材,而是以教材为依托,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生活渠道。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等活动,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拟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 [案例1]模拟拍卖过程
人美版16册美术课本中第13课是《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初浅地了解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的知识,继而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如果这节课,老师仅仅是利用课件介绍一下艺术品收藏的一般知识和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了使课堂更接近生活,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课前我做了安排,课堂上我让几个有收藏兴趣和行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收藏经验,并介绍自己的收藏品。然后,我把学生分配成几个角色(主持人、出卖人、竞买人、观众),模拟拍卖的过程,严格地按拍卖程序进行竞拍活动。在竞拍之前先我和学生一起来分析学生拍卖的艺术品、作者等相关资料,介绍它们在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价位,充分讨论竞拍物的价值,包括内容、形式、数量、时间等因素。不致在拍卖活动中出现过分离谱的现象。也允许 “拍卖”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对拍卖活动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对竞拍物的价值认识。充分体验“物以稀为贵,价以求为高”市场规律。
通过模拟拍卖的活动,学生一改往常课堂没精打采的现象,个个都是热情高涨,兴奋、喜悦、激动溢于言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课堂中适时安排故事、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体验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成果,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美术与美术中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把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每堂课都走出教室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录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贴近生活的舞台, 使美术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具体东西,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化”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紧扣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答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思考与问题开始上课,更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
[案例2]如何找到你的家
在浙美版第13册《徒手画校园》这课中,我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此课,“老师要家访,怎样才能独自准确地找到你们的家?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点子吗?”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最后,大家认为每位同学都给老师画一张路线图是最经济方便的方法。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这两点一线的路线是同学再熟悉不过的,同时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画学生熟悉的事物,画学生自己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每位同学在画路线图时都非常认真投入。
采用“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更贴近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易于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应该这样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
(三)“生活化”的材料引用,延伸学习外延
当美术中引用“生活化”的材料时,美术教学的内容已不局限于课本了,延伸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外延。也只有当美术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美术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虽然,我们美术教学的内容受限于我们的教材,但作为一位有经验的美术教师,应该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时要敢于超越教材。
[案例3]商标雷同现象
浙美版14册第一单元内容是“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主要是标志的学习和设计。我首先请几位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他们生活中所见过的标志,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在讲到商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避免雷同。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标志这一特性的认识,我展示adidas(阿迪达斯)和abibas(阿比达斯)两种服装的商标,让同学们来做个找碴游戏,在同学们通过游戏找出不同之后,再引出商标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商标,如何设计商标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雷同的商标,如“康师傅”成名有人就打出了“庚师傅”;“小肥羊”出了名,“小绵羊”、“小白羊”开始遍地跑起来;adidas(阿迪达斯)出名了,就出现了abibas(阿比达斯),商标或品牌的雷同现象比比皆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商品没有品牌就没法在市场上立足,而商品没有商标就无法更充分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耐心,也没有实力将普通的商标打造成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知名品牌,他们更希望借助现有的名牌占领市场。于是,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与知名品牌雷同的品牌大行其道。品牌的雷同现象反映出来的是一些企业投机取巧的心态。其实,这种投机行为不仅不会被消费者认同,反而会觉得厌烦,在市场上一个和其他商标相雷同的商标很难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此外使用雷同的商标也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通过这些生活化材料的引入,学生不仅深刻地认识到标志设计不能雷同的这一重要特点,还延伸了学习外延,对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的现象和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看法。
(四)“生活化”的作业布置,拓展学习视野
美术作业布置,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要求的绘画作业,可以更宽泛些,有时我的作业是看一次画展或是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古建筑和石拱桥,寻找我们生活中的非物质遗产……并用相机记录下来,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布置作业应该把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
[案例4]我为同学画肖像
比如在浙美版15册中的“卡通天地”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到夸张和变形是卡通画的主要表现形法,卡通形象的夸张是建立在形象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的。通过临摹学习后,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我布置了“我为同学画肖像”的作业,要求用卡通的表现手法。同学们朝夕相处,彼此非常熟悉,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画一画自己同学(附图),他们觉得非常好玩和有趣,通过画同学不仅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抓主要特征的习惯,也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
这些内容由于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能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引起了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这节课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作业上交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作业也十分的精彩。
四、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生活课堂” 的教学实践成效
(一)激发兴趣,保持兴趣
兴趣是学好美术的关键,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以及生活化的问题导入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天天和生活中的人、物、事打交道,只要谈到他们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他们会觉得亲切、易于接受,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更持久,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拓宽视野,学以致用
我们美术课堂教学不仅仅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也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三)融入生活,学有所获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把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而又独特的作用。学生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得到最根本的提升。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增强现实生活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展现自己天性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省察自己的生活,不断充盈和扩展自己的现实生活,改善学生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世界的美好和快乐,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又在发展中愉快地生活着,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精神之流进入学生的生活,焕发出自己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我们美术课堂的品质。
(浙工大附属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的价值,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教育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课堂创建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的美术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有基于“生活逻辑”的意识,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构建美术“生活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
(二)减负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理念转变
美术老师在减负的浪潮中,也应该行动起来,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轻负高质。美术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所以,美术课堂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热情,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美术课堂的品质。
二、基于“生活逻辑”的初中美术“生活课堂”的构建体系的设计
(一)核心概念
1、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
生活逻辑是一个偏正词组,因此,要界定“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还得从生活这一基本概念入手。
(1)生活的内涵和特征
生活是一个有着多重意义的常用概念,它可以指生存——人和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也可以指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背景。但从教育生活观来看,生活是“人的生命动态展开的过程”,即人通过生活才能成为人。因此,生活的本质应该是人在自然和社会时空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的活动过程。
(2)逻辑的内涵和特征
英语logic,原意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规律性等。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多义词,结合逻辑学的定义和课标中生活逻辑的表述,我们把逻辑界定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思维的规律、规则”等。
(3)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
综上所述,我们结合生活的本质内涵和逻辑的基本定义,把生活逻辑理解为体现或反映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各种活动的内在规律。
2、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教学解读
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并让美术丰富学生的生活。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感性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以“生活化”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以“生活化”的材料引用来延伸学生学习的外延,以生活化的作业布置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引导他们用美术去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我们生活中的美,唤醒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最终使我们的美术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美术课堂。
(二)设计目标
本课题以生活的视野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了笔者多年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课堂的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在课堂中生活化的情景设计、生活问题导入、生活材料引入、生活化作业的布置,这四个重要环节入手,创生出一种可以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美术课堂的品质,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美术课堂模式。
(三)设计理念
初中美术“生活课堂”的构建体系是基于以下理论进行设计的: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美术教学也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生活的变换而不断地变换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生活材料。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各种生活中进行。我们的美术教学也要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社会生活本身并不是艺术,只有把社会生活当作素材,对社会生活撷取,整合,加工,提炼,融入艺术理念,达到真、善、形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形象,鲜活,独特才能成为艺术,这就是艺术“高于”生活之所在。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宽于艺术,深于艺术,活于艺术。
三、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生活课堂”的实践
基于“生活逻辑”的初中美术“生活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生活化” 的材料引用,引起学生的共鸣,延伸学生学习的外延。生活化的作业布置切合学生的实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对生活和自身的了解。
(一)“生活化”的情景设置,引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景就是模拟生活,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和理解。“生活化”的情景设置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仅仅依靠教材,而是以教材为依托,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生活渠道。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等活动,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拟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 [案例1]模拟拍卖过程
人美版16册美术课本中第13课是《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初浅地了解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的知识,继而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如果这节课,老师仅仅是利用课件介绍一下艺术品收藏的一般知识和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了使课堂更接近生活,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课前我做了安排,课堂上我让几个有收藏兴趣和行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收藏经验,并介绍自己的收藏品。然后,我把学生分配成几个角色(主持人、出卖人、竞买人、观众),模拟拍卖的过程,严格地按拍卖程序进行竞拍活动。在竞拍之前先我和学生一起来分析学生拍卖的艺术品、作者等相关资料,介绍它们在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价位,充分讨论竞拍物的价值,包括内容、形式、数量、时间等因素。不致在拍卖活动中出现过分离谱的现象。也允许 “拍卖”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对拍卖活动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对竞拍物的价值认识。充分体验“物以稀为贵,价以求为高”市场规律。
通过模拟拍卖的活动,学生一改往常课堂没精打采的现象,个个都是热情高涨,兴奋、喜悦、激动溢于言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课堂中适时安排故事、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体验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成果,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美术与美术中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把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每堂课都走出教室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录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贴近生活的舞台, 使美术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具体东西,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化”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紧扣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答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思考与问题开始上课,更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
[案例2]如何找到你的家
在浙美版第13册《徒手画校园》这课中,我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此课,“老师要家访,怎样才能独自准确地找到你们的家?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点子吗?”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最后,大家认为每位同学都给老师画一张路线图是最经济方便的方法。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这两点一线的路线是同学再熟悉不过的,同时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画学生熟悉的事物,画学生自己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每位同学在画路线图时都非常认真投入。
采用“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更贴近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易于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应该这样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
(三)“生活化”的材料引用,延伸学习外延
当美术中引用“生活化”的材料时,美术教学的内容已不局限于课本了,延伸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外延。也只有当美术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美术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虽然,我们美术教学的内容受限于我们的教材,但作为一位有经验的美术教师,应该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时要敢于超越教材。
[案例3]商标雷同现象
浙美版14册第一单元内容是“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主要是标志的学习和设计。我首先请几位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他们生活中所见过的标志,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在讲到商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避免雷同。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标志这一特性的认识,我展示adidas(阿迪达斯)和abibas(阿比达斯)两种服装的商标,让同学们来做个找碴游戏,在同学们通过游戏找出不同之后,再引出商标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商标,如何设计商标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雷同的商标,如“康师傅”成名有人就打出了“庚师傅”;“小肥羊”出了名,“小绵羊”、“小白羊”开始遍地跑起来;adidas(阿迪达斯)出名了,就出现了abibas(阿比达斯),商标或品牌的雷同现象比比皆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商品没有品牌就没法在市场上立足,而商品没有商标就无法更充分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耐心,也没有实力将普通的商标打造成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知名品牌,他们更希望借助现有的名牌占领市场。于是,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与知名品牌雷同的品牌大行其道。品牌的雷同现象反映出来的是一些企业投机取巧的心态。其实,这种投机行为不仅不会被消费者认同,反而会觉得厌烦,在市场上一个和其他商标相雷同的商标很难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此外使用雷同的商标也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通过这些生活化材料的引入,学生不仅深刻地认识到标志设计不能雷同的这一重要特点,还延伸了学习外延,对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的现象和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看法。
(四)“生活化”的作业布置,拓展学习视野
美术作业布置,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要求的绘画作业,可以更宽泛些,有时我的作业是看一次画展或是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古建筑和石拱桥,寻找我们生活中的非物质遗产……并用相机记录下来,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布置作业应该把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
[案例4]我为同学画肖像
比如在浙美版15册中的“卡通天地”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到夸张和变形是卡通画的主要表现形法,卡通形象的夸张是建立在形象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的。通过临摹学习后,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我布置了“我为同学画肖像”的作业,要求用卡通的表现手法。同学们朝夕相处,彼此非常熟悉,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画一画自己同学(附图),他们觉得非常好玩和有趣,通过画同学不仅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抓主要特征的习惯,也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
这些内容由于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能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引起了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这节课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作业上交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作业也十分的精彩。
四、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生活课堂” 的教学实践成效
(一)激发兴趣,保持兴趣
兴趣是学好美术的关键,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以及生活化的问题导入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天天和生活中的人、物、事打交道,只要谈到他们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他们会觉得亲切、易于接受,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更持久,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拓宽视野,学以致用
我们美术课堂教学不仅仅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也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三)融入生活,学有所获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把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而又独特的作用。学生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得到最根本的提升。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增强现实生活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展现自己天性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省察自己的生活,不断充盈和扩展自己的现实生活,改善学生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世界的美好和快乐,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又在发展中愉快地生活着,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精神之流进入学生的生活,焕发出自己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我们美术课堂的品质。
(浙工大附属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