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和粪便炎性标志物在炎症性肠病(IBD)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120例IBD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68例,克罗恩病(CD)患者52例。选择30例经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全部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及炎性标志物检测,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及粪便钙卫蛋白(FC)、乳铁蛋白(L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酶(MPO)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UC和CD患者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真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UC患者梭菌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CD患者梭菌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UC、CD活动期患者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多于缓解期患者(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真杆菌数量明显少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重度活动期患者肠道菌群改变较轻、中度活动期改变更明显(P<0.05)。UC活动期患者梭菌数量明显多于缓解期(P<0.05),CD活动期患者梭菌数量明显少于缓解期(P<0.05)。UC和CD患者粪便中FC、LF、MMP-9及MP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CD活动期患者FC、LF、MMP-9及MPO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重度活动期患者高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P<0.05)。结论肠道菌群变化和粪便中FC、LF、MMP-9及MPO水平可作为IBD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的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