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美是一种理性的美,这种美只有通过我们教师的课堂演绎和学生的探索才能达成。数学的美,其主要表现为数学的对称性、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数学教育必须将数学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还受到美的熏陶。当前,我们的课堂改革也正是要增强学生的数学美育思想教育,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高中数学课堂谈谈如何通过美育的渗透,让数学变得更加美丽。
一、直观、形象教学,引导学生步入有趣的数学世界
1、制作教具引导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为了生动、直观,我们采取几何模象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明晰的直观印象。课前指导学生焊制常用典型小教具,如正方体、空间四边形、正三棱锥等模型,上课时学生可以眼看、手摸、脑想,能直观看待各种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以及立体几何第一章基本定理的应用。借助正方体模型可过渡作出空间基本元素位置关系的各种图形,也可以在正方体上进行线与线重合,线与线的距离,面与面的垂直,夹角等一系列变式训练。正方体的匀称美引导学生进入空间大门,正方体的直观表象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2、手脑并用,培养学生求索,创新的能力
在三角公式的教学中,导出三倍角的正弦公式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导出三倍角的余弦、正切公式。但不少学生说,这三个公式易混,难记,学生对结论的不满意,表明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追求,想进行新的探索,这是一种创造的萌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我要求学生探索,并和学生一起研讨这三个公式是否能化得整齐些,是否有更和谐的形式?经过师生共同探索最后得到三个整齐、和谐的公式。这时,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创新追求的赏赐,又是对自己创造性劳动的赞美。
3、数形结合,加强直观体验
在求2+4+6+……+2000+……+8+6+4+2的值时,我们发现上式均是偶数,可化为2(1+2+3+……+1000+……+3+2+1),而对连续自然数连加有何规律呢?引导学生由下图递推得到: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美感,加强求知欲
1、介绍数学的历史之美
数学美在数学的历史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古代器物上美丽的花纹,形成了几何学研究的对象;毕氏学派试图从数和数的比例中求得美和美的形式,终于从正确图形中,发现了黄金比例,进而得到黄金比;我国古代的“八卦”“纵横图”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以及正多边形的对称,完美,招惹了无数有志之士去研究它,终于发展了大大小小的系列“等圆定理”;切线问题、曲线问题的研究成了微积分诞生的先导。以上种种数学历史在日常课堂中给予介绍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体验数学美的历史,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好奇,培养兴趣
在讲复数开方时,不是上课就讲如何开方,而是利用数集扩展的思络,为解决矛盾产生新数的思想来激发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我向学生提问:“由于—1开平方产生新数i和-i如果把i和?-i再开平方是否又产生新数呢?”对此,学生感到有兴趣,因而思维积极,但又不知从何着手探索,这时因势利导,有没有这样的数使x2=i呢?再一次激发求知感,企图再造新数,扩充复数集。这样,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会据复数乘方的几何意义得出满足x2=i的x,并进而探一般复数开方的法则,以及复数开方的几何意义。
3、用奇异的美激发好奇心
由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实体为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模型,因此数学的结构在一定的领域内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奇异性恰巧是这种稳定性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是数学中的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对原有习惯的一种美的突破。如,为解决繁琐而惊人的计算而追求计算的简单性,导致了对数计算方法的产生,就能让学生带着兴趣、美感、追求开始学习对数计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大胆用数学的奇异美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数学美的内涵,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1、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追求“简单美感”,探索解题艺术美
数形结合是研究解析几何的主导思想,在教学中培育这一优美,和谐的知识结构,能增强学生的“美的意识力”。如抛物线X2=8y 的焦点为F,点M(-2,4),P为抛物线上一点,求点P坐标使|PM+PF|最小。
常规分析:设P(x,y)为抛物线上一点,则|PM│+│PF|= 。显然,此路繁琐之极,为此可以点拔“数形结合”的方法。
通过画图形、想定义、寻出捷径(如右图)。于是|PM|+|PF|=|PM|+P到准线的距离易得P(-2,1/2),即为所求的P点。这种解法巧妙、简捷、合理、优美——它来自于解析几何知识结构中“简单性”美及学生“美的意识”的结晶。
2、利用相应美,增强“统一性”美感,开拓思维
数学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构成了数学的相似美。如,数式的相似,图形的相似,命题结构的相似。重要的是相似的命题存在着相似的解法。因此,相似美为我们解决一类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数学相似美的作用,可使许多类似的问题化为统一的解决,而达到从异中求同的目的,这点能不让学生感到欣慰呢?他们有一把“万能”钥匙,就可以打开许多丰富的宝库。此外,数学形式和结构无不充满着对称美,因此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数学形式上的美,而重要的在于它深刻的内在本质的美。许多对称问题的出现,当对一部分实施一种变换,那么对另一部分也必须实施同样的变换,才能达到平衡的和谐,因此,对称美的这种关系为我们解题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提炼教学艺术,才能使数学美,艺术美、和谐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只有把数学美育渗入学生心灵,在科学美育的熏陶之下,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育均得到发展。重视数学课堂的美育渗透才能使学生思想品德,思维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也才能让数学变得如此美丽!
一、直观、形象教学,引导学生步入有趣的数学世界
1、制作教具引导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为了生动、直观,我们采取几何模象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明晰的直观印象。课前指导学生焊制常用典型小教具,如正方体、空间四边形、正三棱锥等模型,上课时学生可以眼看、手摸、脑想,能直观看待各种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以及立体几何第一章基本定理的应用。借助正方体模型可过渡作出空间基本元素位置关系的各种图形,也可以在正方体上进行线与线重合,线与线的距离,面与面的垂直,夹角等一系列变式训练。正方体的匀称美引导学生进入空间大门,正方体的直观表象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2、手脑并用,培养学生求索,创新的能力
在三角公式的教学中,导出三倍角的正弦公式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导出三倍角的余弦、正切公式。但不少学生说,这三个公式易混,难记,学生对结论的不满意,表明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追求,想进行新的探索,这是一种创造的萌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我要求学生探索,并和学生一起研讨这三个公式是否能化得整齐些,是否有更和谐的形式?经过师生共同探索最后得到三个整齐、和谐的公式。这时,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创新追求的赏赐,又是对自己创造性劳动的赞美。
3、数形结合,加强直观体验
在求2+4+6+……+2000+……+8+6+4+2的值时,我们发现上式均是偶数,可化为2(1+2+3+……+1000+……+3+2+1),而对连续自然数连加有何规律呢?引导学生由下图递推得到: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美感,加强求知欲
1、介绍数学的历史之美
数学美在数学的历史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古代器物上美丽的花纹,形成了几何学研究的对象;毕氏学派试图从数和数的比例中求得美和美的形式,终于从正确图形中,发现了黄金比例,进而得到黄金比;我国古代的“八卦”“纵横图”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以及正多边形的对称,完美,招惹了无数有志之士去研究它,终于发展了大大小小的系列“等圆定理”;切线问题、曲线问题的研究成了微积分诞生的先导。以上种种数学历史在日常课堂中给予介绍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体验数学美的历史,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好奇,培养兴趣
在讲复数开方时,不是上课就讲如何开方,而是利用数集扩展的思络,为解决矛盾产生新数的思想来激发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我向学生提问:“由于—1开平方产生新数i和-i如果把i和?-i再开平方是否又产生新数呢?”对此,学生感到有兴趣,因而思维积极,但又不知从何着手探索,这时因势利导,有没有这样的数使x2=i呢?再一次激发求知感,企图再造新数,扩充复数集。这样,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会据复数乘方的几何意义得出满足x2=i的x,并进而探一般复数开方的法则,以及复数开方的几何意义。
3、用奇异的美激发好奇心
由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实体为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模型,因此数学的结构在一定的领域内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奇异性恰巧是这种稳定性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是数学中的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对原有习惯的一种美的突破。如,为解决繁琐而惊人的计算而追求计算的简单性,导致了对数计算方法的产生,就能让学生带着兴趣、美感、追求开始学习对数计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大胆用数学的奇异美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数学美的内涵,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1、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追求“简单美感”,探索解题艺术美
数形结合是研究解析几何的主导思想,在教学中培育这一优美,和谐的知识结构,能增强学生的“美的意识力”。如抛物线X2=8y 的焦点为F,点M(-2,4),P为抛物线上一点,求点P坐标使|PM+PF|最小。
常规分析:设P(x,y)为抛物线上一点,则|PM│+│PF|= 。显然,此路繁琐之极,为此可以点拔“数形结合”的方法。
通过画图形、想定义、寻出捷径(如右图)。于是|PM|+|PF|=|PM|+P到准线的距离易得P(-2,1/2),即为所求的P点。这种解法巧妙、简捷、合理、优美——它来自于解析几何知识结构中“简单性”美及学生“美的意识”的结晶。
2、利用相应美,增强“统一性”美感,开拓思维
数学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构成了数学的相似美。如,数式的相似,图形的相似,命题结构的相似。重要的是相似的命题存在着相似的解法。因此,相似美为我们解决一类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数学相似美的作用,可使许多类似的问题化为统一的解决,而达到从异中求同的目的,这点能不让学生感到欣慰呢?他们有一把“万能”钥匙,就可以打开许多丰富的宝库。此外,数学形式和结构无不充满着对称美,因此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数学形式上的美,而重要的在于它深刻的内在本质的美。许多对称问题的出现,当对一部分实施一种变换,那么对另一部分也必须实施同样的变换,才能达到平衡的和谐,因此,对称美的这种关系为我们解题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提炼教学艺术,才能使数学美,艺术美、和谐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只有把数学美育渗入学生心灵,在科学美育的熏陶之下,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育均得到发展。重视数学课堂的美育渗透才能使学生思想品德,思维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也才能让数学变得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