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导读
○ 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 当今世界,智库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智库建设。
○ 中国虽然已是智库大国,但还不是智库强国,要建成世界智库强国,建设一批高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仍任重道远。
2015年1月2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月22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的《全球智库报告2014》在全球55个城市同时发布,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智库排行发布会。“智库”建设再次引起业内人士的热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期《党建》杂志“国际观察”专栏特别邀请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请他与我们共同探讨“智库建设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等相关话题。
《党建》:为什么对“智库”的建设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魏礼群:“智库”也可称为“思想库”,泛指一切以战略问题和政策研究为中心,以影响公共决策为宗旨、非营利的研究咨询机构。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智库则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源头。如果说党和政府是国家决策的大脑,智库则可称为政府的“外脑”。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与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战略和智力的竞争。因此,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表征。
《党建》:据《全球智库报告2014》显示,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库,其中美国1830家,中国429家,英国287家,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大的三个国家。美国作为传统的智库强国,共有6家入选全球十大智库。对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状况,您有怎样的看法?各国智库具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魏礼群:长期以来,美国和欧洲的智库建设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智库数量多、影响力大,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世界著名的智库,比如说,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兰德公司,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比利时智库布勒哲尔,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美和歐洲作为当代最早出现智库的国家和地区,智库呈现出其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些西方国家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议题中掌握的主要话语权,也成为欧美智库获得更多影响全球政策发展优先权的有利条件。
在世界各国智库的建设中,美国智库的发展最有代表性,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一些著名智库的研究成果影响着美国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重大决策,以至于有学者把“智库”视为美国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之外的“第四部门”。
英国智库的主要作用是为制定政策提供相关背景信息,为政府解释政策和帮助公众理解政策,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预警”等等。
德国智库的优势在于其政府直接资助的公共智库比重高、影响力强,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机制好,激励性强,政策研究方式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转变。
法国智库十分注重实用性,一般不搞纯理论的研究,注重对具体的、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咨询,注重自身形象,善于推广宣传。
欧盟智库的规模比欧洲其他国家智库要小得多,为加强研究力量,通常吸收一些兼职研究人员加盟。智库的研究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规模不等、规格各异的会议及研讨会很多。
俄罗斯智库继承了前苏联智库工作灵活积极、整合信息情报的方式、撰写研究报告的形式和风格、形势分析、“头脑风暴”、“跨学科研究”等优良传统。
在组织方式上,日本智库采取独特的“派出研究员”制度,即政府、大学、企业、研究所向智库派出研究员,工作2-3年,工资由原单位发放,工作2-3年后回原单位工作。
《党建》:智库与政府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密切关系?智库对政府的决策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魏礼群:虽然各国智库的发展和主要特点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共同之处主要在于智库与政府之间都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我们以美国智库为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翻开历史,美国很多内政外交政策背后都有智库的身影。兰德公司曾完全主导美国的核战略、策划越南战争、谋划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是外交关系学会的意见。布鲁金斯学会曾构建具有跨时代影响力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成功挽救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是美国对外政策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几年前,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提出“巧实力”外交思想,最终成为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的外交战略。
在美国,智库成员出入政界已成为政治上的一大特色,政府部长等高级官员大都是来自精英荟萃的智库,卸任的官员很多会到智库从事政策研究,这种学者和官员之间的身份转换形成了美国的“旋转门”现象。比如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进入政界前是哈佛大学的学者,离开政界后又成立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任董事长。小布什执政时期的国务卿赖斯亦是如此,她在结束国务卿任期后,进入著名的智库“胡佛研究所”。从“旋转门”现象也可以看出美国智库与政府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旋转门”机制,美国智库打通了知识进入政府决策并转化为权力的通道,在与政府决策者进行沟通中影响到政策制定,进而凭借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以及自身非官方的身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外交作用。
《党建》: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对我国智库建设有哪些启示?
魏礼群: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许多国家大力支持智库发展,不仅有资金的投入,更在舆论宣传方面大做文章。
美国对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不用多说,英法等国政府对智库发展也是高度重视,不仅提供资金,还对投资、人才和情报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当前,一些国家智库发展有了新的趋势:一是以项目资金主导智库发展;二是成果面向公众开放,将大众作为目标群体影响政策制定;三是成果形式适应新媒体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议题”的火热也推动了智库的发展,一些国际顶尖智库已将中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著名的研究型智库兰德公司聘用了多位了解中国情况的专家,专门研究中国问题。不过,相比国外智库,中国智库由于对传统文化和实际情况的熟知,应该更能提出真知灼见的建言献策。
《党建》:您刚刚谈了对世界主要智库发展特点的看法,其实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我国智库的发展状况。《全球智库报告2014》中显示中国智库数量比2013年增长了3家。2015年1月12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完成的2014年版《中国智库报告》也已问世。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国智库建设的总体状态如何?
魏礼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2010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分析机构”影响力排行榜上,中国智库就从数量上跃居世界第二了。但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开启一个智库發展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紧迫呼唤。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习总书记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国家对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这些表明,中国智库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各类智库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主要功能是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和集贤育人。全面提高智库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智库,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人民的要求。
《党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此,您有何看法?
魏礼群:这说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更加重视、更加迫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因为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则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党建》:有评论说,中国的智库、尤其是非官方智库,虽数量众多却“实力”不足。有些人甚至认为,官办智库是有话不直说,民间智库则是有话不敢说,说了也没有用。就这一问题,您怎样看?我们应当怎样补足短板加强智库建设?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好智库的作用?
魏礼群:其实,每一个国家的智库建设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不断地建设中逐步完善。我们必须看到,数量并不代表实力。我国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资源配置不够科学,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缺乏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
中国虽然已是智库大国,但还不是智库强国,要建成世界智库强国,建设一批高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仍任重道远。从智库角度讲,要全面提高智库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智库,特别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完善和发展,这是智库发挥作用的根本政治方向、根本政治原则和根本前提。二要着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善于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创新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提出真知灼见。三要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找准各个智库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对各自研究的领域作全面、系统、跟踪、长期研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四要注重成果多样性转化应用。研究成果要注重应用性、对策性和时效性。要拓展成果应用渠道:可通过内部刊物直接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不涉密的可以在媒体公开发表,通过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发布、推介,出版系列研究报告等。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质量的智库,关键在于拥有一批优秀的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人才。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有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更要有忠于职守的思想境界和良好作风。这样,才能增强智库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和公信力。
○ 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 当今世界,智库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智库建设。
○ 中国虽然已是智库大国,但还不是智库强国,要建成世界智库强国,建设一批高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仍任重道远。
2015年1月2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月22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的《全球智库报告2014》在全球55个城市同时发布,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智库排行发布会。“智库”建设再次引起业内人士的热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期《党建》杂志“国际观察”专栏特别邀请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请他与我们共同探讨“智库建设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等相关话题。
《党建》:为什么对“智库”的建设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魏礼群:“智库”也可称为“思想库”,泛指一切以战略问题和政策研究为中心,以影响公共决策为宗旨、非营利的研究咨询机构。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智库则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源头。如果说党和政府是国家决策的大脑,智库则可称为政府的“外脑”。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与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战略和智力的竞争。因此,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表征。
《党建》:据《全球智库报告2014》显示,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库,其中美国1830家,中国429家,英国287家,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大的三个国家。美国作为传统的智库强国,共有6家入选全球十大智库。对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状况,您有怎样的看法?各国智库具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魏礼群:长期以来,美国和欧洲的智库建设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智库数量多、影响力大,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世界著名的智库,比如说,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兰德公司,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比利时智库布勒哲尔,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美和歐洲作为当代最早出现智库的国家和地区,智库呈现出其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些西方国家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议题中掌握的主要话语权,也成为欧美智库获得更多影响全球政策发展优先权的有利条件。
在世界各国智库的建设中,美国智库的发展最有代表性,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一些著名智库的研究成果影响着美国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重大决策,以至于有学者把“智库”视为美国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之外的“第四部门”。
英国智库的主要作用是为制定政策提供相关背景信息,为政府解释政策和帮助公众理解政策,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预警”等等。
德国智库的优势在于其政府直接资助的公共智库比重高、影响力强,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机制好,激励性强,政策研究方式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转变。
法国智库十分注重实用性,一般不搞纯理论的研究,注重对具体的、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咨询,注重自身形象,善于推广宣传。
欧盟智库的规模比欧洲其他国家智库要小得多,为加强研究力量,通常吸收一些兼职研究人员加盟。智库的研究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规模不等、规格各异的会议及研讨会很多。
俄罗斯智库继承了前苏联智库工作灵活积极、整合信息情报的方式、撰写研究报告的形式和风格、形势分析、“头脑风暴”、“跨学科研究”等优良传统。
在组织方式上,日本智库采取独特的“派出研究员”制度,即政府、大学、企业、研究所向智库派出研究员,工作2-3年,工资由原单位发放,工作2-3年后回原单位工作。
《党建》:智库与政府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密切关系?智库对政府的决策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魏礼群:虽然各国智库的发展和主要特点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共同之处主要在于智库与政府之间都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我们以美国智库为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翻开历史,美国很多内政外交政策背后都有智库的身影。兰德公司曾完全主导美国的核战略、策划越南战争、谋划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是外交关系学会的意见。布鲁金斯学会曾构建具有跨时代影响力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成功挽救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是美国对外政策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几年前,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提出“巧实力”外交思想,最终成为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的外交战略。
在美国,智库成员出入政界已成为政治上的一大特色,政府部长等高级官员大都是来自精英荟萃的智库,卸任的官员很多会到智库从事政策研究,这种学者和官员之间的身份转换形成了美国的“旋转门”现象。比如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进入政界前是哈佛大学的学者,离开政界后又成立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任董事长。小布什执政时期的国务卿赖斯亦是如此,她在结束国务卿任期后,进入著名的智库“胡佛研究所”。从“旋转门”现象也可以看出美国智库与政府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旋转门”机制,美国智库打通了知识进入政府决策并转化为权力的通道,在与政府决策者进行沟通中影响到政策制定,进而凭借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以及自身非官方的身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外交作用。
《党建》: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对我国智库建设有哪些启示?
魏礼群: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许多国家大力支持智库发展,不仅有资金的投入,更在舆论宣传方面大做文章。
美国对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不用多说,英法等国政府对智库发展也是高度重视,不仅提供资金,还对投资、人才和情报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当前,一些国家智库发展有了新的趋势:一是以项目资金主导智库发展;二是成果面向公众开放,将大众作为目标群体影响政策制定;三是成果形式适应新媒体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议题”的火热也推动了智库的发展,一些国际顶尖智库已将中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著名的研究型智库兰德公司聘用了多位了解中国情况的专家,专门研究中国问题。不过,相比国外智库,中国智库由于对传统文化和实际情况的熟知,应该更能提出真知灼见的建言献策。
《党建》:您刚刚谈了对世界主要智库发展特点的看法,其实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我国智库的发展状况。《全球智库报告2014》中显示中国智库数量比2013年增长了3家。2015年1月12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完成的2014年版《中国智库报告》也已问世。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国智库建设的总体状态如何?
魏礼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2010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分析机构”影响力排行榜上,中国智库就从数量上跃居世界第二了。但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开启一个智库發展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紧迫呼唤。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习总书记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国家对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这些表明,中国智库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各类智库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主要功能是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和集贤育人。全面提高智库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智库,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人民的要求。
《党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此,您有何看法?
魏礼群:这说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更加重视、更加迫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因为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则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党建》:有评论说,中国的智库、尤其是非官方智库,虽数量众多却“实力”不足。有些人甚至认为,官办智库是有话不直说,民间智库则是有话不敢说,说了也没有用。就这一问题,您怎样看?我们应当怎样补足短板加强智库建设?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好智库的作用?
魏礼群:其实,每一个国家的智库建设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不断地建设中逐步完善。我们必须看到,数量并不代表实力。我国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资源配置不够科学,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缺乏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
中国虽然已是智库大国,但还不是智库强国,要建成世界智库强国,建设一批高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仍任重道远。从智库角度讲,要全面提高智库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智库,特别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完善和发展,这是智库发挥作用的根本政治方向、根本政治原则和根本前提。二要着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善于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创新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提出真知灼见。三要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找准各个智库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对各自研究的领域作全面、系统、跟踪、长期研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四要注重成果多样性转化应用。研究成果要注重应用性、对策性和时效性。要拓展成果应用渠道:可通过内部刊物直接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不涉密的可以在媒体公开发表,通过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发布、推介,出版系列研究报告等。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质量的智库,关键在于拥有一批优秀的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人才。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有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更要有忠于职守的思想境界和良好作风。这样,才能增强智库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