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放眼通信产业,十年时间就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前,通信产业还是电信运营商掌控天下的局面;虽然经历过几次政策层面的分拆合并,但却并没有影响业务规模的扩张。截止到2014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亿户,移动宽带渗透率超过45%。同时,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消费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借助电信运营商的庞大用户群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不过随着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的电信运营商的境况却有些日薄西山的意味。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竞争环境,原本属于产业链下游的互联网企业凭借更加贴近用户的产品和快速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在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将电信运营商从生态链统治者的宝座挤到了只提供基础网络服务的“流量管道”的位置。角色的转变反映到实际的经营数据就是,电信运营商业务总量连续6年同比增长超过15%,但电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不足6%,两者增长幅度之间的剪刀差逐步拉大,“增量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是一个必须重视、关乎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在“被管道化”、越来越被忽视的背景下,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和思路,依托现有的基础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优势,找出新的业务增长动力,提供更加新颖的服务,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在深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
“云管端”战略:拓展新的业务链条
在传统的电信业务经营模式下,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基于基础网络的通信业务,比如语音通话、短信及其附属的增值业务。一个覆盖地域广泛、通信质量优秀的基础网络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投入巨资进行网络建设;在2008年到2014年,全国电信行业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都在3000亿元以上,全国电信行业的总收入也凭此顺利突破万亿元大关。
然而,想象中“大象跳舞”的故事并没有上演。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非话音业务收入占电信行业收入的比例从上年的53.2%提高到了58.2%,其中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从17%提高到了23.5%,短信业务量和收入的降幅则均超过10%;移动话音业务的增长也很低迷,通话时长同比只增加了1%。传统业务收入的下滑让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链条短板暴露无遗,依托基础网络的业务模式在移动数据业务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显得难有作为。这也就造成了,当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OTT(Over The Top)市场,借助3G、4G网络发展名利双收的时候,传统电信运营商却面临“被管道化”、逐渐“靠边站”的现实局面。
庞大的基础网络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历史财富,更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发展基础业务势必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如何利用逐渐粗壮的管道(不断建设的基础网络)去提供更多的数据服务,向复合型的数字服务提供商发展,是运营商转型的一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可以在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的同时,实现服务的创新和生态系统的开放,实行业务延伸的“云管端”战略,从而重新确立自己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主导者的地位。
1.发展云服务
在云计算时代,企业的IT系统和信息服务都不可避免地要“云化”。在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可以顺势打造出自己的云平台,并借助核心网络的优势,在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等行业领域建立了一些标杆性的项目。要知道,云计算落地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网络质量,这恰恰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势力范围,他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机房和数据中心,并目可以通过自有的数据网络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快速、高质量的访问服务。未来一段时间里,电信运营商还可以利用NFV技术(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和SDN理念(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不断改进基础网络,建立新型数据中心,来提供更加灵活的基础设施服务。
在发展云服务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另一方面也可以完成商业角色的变换。归根结底,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就是商业角色的转型,即成为“基于高速网络接入与大规模数据中心等构成的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个人用户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2.强化管道建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并没有从OTT业务的爆发性增长中获得更多收益甚至原有的语音、短信业务还被侵蚀;但是网络作为基础性的资源,为运营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行性,是运营商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在“宽带中国”政策和4G市场发展的推动下,运营商仍需要持续扩大自身的网络规模,以避免在核心领域丧失优势。毕竟,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越来越开放的形势下,基础网络建设仍然具有战略性地位,是运营商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
继续强化“管道(基础网络)”建设不代表“野蛮生长”和快速扩张,而是在共建共享的前提下打造精品网络,在转型过程中成为“智能管道”的提供者。这里所谓的“智能管道”,就是电信运营商利用自己充足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技术能力,构建一个集网络、业务管理、计费、客服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电信运营商为基础,业务开发商为触手,创造合作共赢。这种探索方式目前已经出现,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之前的虚拟运营商、OTT业务定向流量等方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推动终端发展
在功能机时代,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网络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一方面网络上运行语音和短信业务,另一方面要求终端符合网络的技术要求。因此,运营商在终端市场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业务、用户和终端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明显变化。使用功能机时,用户直接面对的就是手机和网络;而在智能机时代,用户直接面对的是丰富多样的应用,用户选择终端设备更看重软件体验。智能终端做为连接网络和业务的主要入口,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基础网络的影响力逐渐降低,从而导致电信运营商失去了产业主导地位和话语权。 但是在进入4G时代后,VOLTE技术的发展让电信运营商有机会再一次掌握终端领域的核心位置。在未来完全IP化的网络上,电信运营商同样可以开展丰富的业务内容创新,比如视频通话、全流量经营,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杀手锏级应用可以与新型终端进行融合。运营商在保持对传统智能终端市场推广、宣传服务、渠道布局等各环节持续投入的同时,对于新型终端软硬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也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模式来进行,从而拿回业务主导权。
“去电信化”:发掘大数据价值
随着运营商网业分离、业务转型的加速实施,以及互联网企业和虚拟运营商的逐渐崛起,电信运营商如何才能在逐步“被管道化”的背景下找到新的业务价值?如何才能抵消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受冲击带来的损失和压力呢?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电信运营商已经认识到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将持续低迷,未来业务的增长点主要将来自于增值电信业务,因此我们之前提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角色的转型——也就是“去电信化”的发展思路,将会成为运营商继续成长的主要手段。但是“去电信化”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化”,运营商在基础网络上的优势决定了,未来业务发展的支柱依然是为其带来大量用户的基础网络。即使在网业分离的背景下,运营商的业务根基仍然在基础网络上,依托基础网络中的流量,发展增值业务,向个性化、定制化业务领域发展,向信息服务领域延伸。在这个过程中,与云计算伴随成长的大数据业务将给电信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正在各个行业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在运营商“去电信化”的过程中大数据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运营商作为国家的企业,它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基础通讯服务,这是互联网企业所不能取代的。运营商网络内的语音流和数据流来自各行各业,都是真实有效的。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勾勒出个人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而且也可以描绘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无论从技术能力上还是资源掌握上,运营商对于大数据的应用都是一个有无限潜力的可攻方向。同时大数据也是运营商发展智能管道,开拓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运营商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基于用户细分的业务、流量、套餐匹配关系,提供精确化的服务。
增值服务的经营创新
2004年6月,从中国移动成立四川无线音乐基地开始,三大运营商开启了业务运营的基地模式。业务基地的出现让运营商在2G时代实现了巨额盈利,围绕业务基地的业务范围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增值服务公司,极大地巩固了运营商在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尤其以音乐基地支撑的彩铃悦铃业务获得巨大成功,让运营商在业务基地模式上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进入移动宽带时代,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分散且数量众多,比如电子商务、网络社交、游戏娱乐等等,用户最希望一站式体验到各种应用和服务。各业务基地在内容上的割裂状态和缺乏颠覆性产品,以及相对冗余的等级化管理,使得业务基地在与互联网公司同类业务竞争中处于下风。面对此情此景,运营商也认识到业务基地的弊端,近两年也在积极探索业务基地模式的转型,其中一个探索方向就是公司化运作。
在公司化改革的进程中,业务基地应当积极发挥作为独立运营主体的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经营理念和产品结构的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就是业务基地按照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将业务独立运营。公司化运作的最大改变是减少了复杂的流程审批和IT系统支撑配合,为产品快速上市抢占市场机会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对引进人才和避免人才流失也将起到积极作用组织架构考核目标、风险承担等都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公司化运作下的业务基地具备“独立造血”功能后,依靠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新兴业务也能更快地得到推动,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有利位置产品结构创新,就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体验为中心转移,围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热门领域,构建数字经济的开放生态圈。
写在最后
《周易》有言“变则通,通则久”。毫无疑问,运营商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同时也站在了新起点上。运营商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延伸和保持原来积累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突破固有思维,寻求新领域的扩张。否则,下一个十年之后,转型仍然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过随着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的电信运营商的境况却有些日薄西山的意味。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竞争环境,原本属于产业链下游的互联网企业凭借更加贴近用户的产品和快速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在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将电信运营商从生态链统治者的宝座挤到了只提供基础网络服务的“流量管道”的位置。角色的转变反映到实际的经营数据就是,电信运营商业务总量连续6年同比增长超过15%,但电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不足6%,两者增长幅度之间的剪刀差逐步拉大,“增量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是一个必须重视、关乎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在“被管道化”、越来越被忽视的背景下,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和思路,依托现有的基础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优势,找出新的业务增长动力,提供更加新颖的服务,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在深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
“云管端”战略:拓展新的业务链条
在传统的电信业务经营模式下,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基于基础网络的通信业务,比如语音通话、短信及其附属的增值业务。一个覆盖地域广泛、通信质量优秀的基础网络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投入巨资进行网络建设;在2008年到2014年,全国电信行业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都在3000亿元以上,全国电信行业的总收入也凭此顺利突破万亿元大关。
然而,想象中“大象跳舞”的故事并没有上演。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非话音业务收入占电信行业收入的比例从上年的53.2%提高到了58.2%,其中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从17%提高到了23.5%,短信业务量和收入的降幅则均超过10%;移动话音业务的增长也很低迷,通话时长同比只增加了1%。传统业务收入的下滑让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链条短板暴露无遗,依托基础网络的业务模式在移动数据业务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显得难有作为。这也就造成了,当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OTT(Over The Top)市场,借助3G、4G网络发展名利双收的时候,传统电信运营商却面临“被管道化”、逐渐“靠边站”的现实局面。
庞大的基础网络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历史财富,更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发展基础业务势必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如何利用逐渐粗壮的管道(不断建设的基础网络)去提供更多的数据服务,向复合型的数字服务提供商发展,是运营商转型的一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可以在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的同时,实现服务的创新和生态系统的开放,实行业务延伸的“云管端”战略,从而重新确立自己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主导者的地位。
1.发展云服务
在云计算时代,企业的IT系统和信息服务都不可避免地要“云化”。在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可以顺势打造出自己的云平台,并借助核心网络的优势,在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等行业领域建立了一些标杆性的项目。要知道,云计算落地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网络质量,这恰恰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势力范围,他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机房和数据中心,并目可以通过自有的数据网络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快速、高质量的访问服务。未来一段时间里,电信运营商还可以利用NFV技术(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和SDN理念(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不断改进基础网络,建立新型数据中心,来提供更加灵活的基础设施服务。
在发展云服务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另一方面也可以完成商业角色的变换。归根结底,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就是商业角色的转型,即成为“基于高速网络接入与大规模数据中心等构成的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个人用户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2.强化管道建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并没有从OTT业务的爆发性增长中获得更多收益甚至原有的语音、短信业务还被侵蚀;但是网络作为基础性的资源,为运营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行性,是运营商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在“宽带中国”政策和4G市场发展的推动下,运营商仍需要持续扩大自身的网络规模,以避免在核心领域丧失优势。毕竟,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越来越开放的形势下,基础网络建设仍然具有战略性地位,是运营商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
继续强化“管道(基础网络)”建设不代表“野蛮生长”和快速扩张,而是在共建共享的前提下打造精品网络,在转型过程中成为“智能管道”的提供者。这里所谓的“智能管道”,就是电信运营商利用自己充足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技术能力,构建一个集网络、业务管理、计费、客服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电信运营商为基础,业务开发商为触手,创造合作共赢。这种探索方式目前已经出现,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之前的虚拟运营商、OTT业务定向流量等方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推动终端发展
在功能机时代,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网络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一方面网络上运行语音和短信业务,另一方面要求终端符合网络的技术要求。因此,运营商在终端市场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业务、用户和终端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明显变化。使用功能机时,用户直接面对的就是手机和网络;而在智能机时代,用户直接面对的是丰富多样的应用,用户选择终端设备更看重软件体验。智能终端做为连接网络和业务的主要入口,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基础网络的影响力逐渐降低,从而导致电信运营商失去了产业主导地位和话语权。 但是在进入4G时代后,VOLTE技术的发展让电信运营商有机会再一次掌握终端领域的核心位置。在未来完全IP化的网络上,电信运营商同样可以开展丰富的业务内容创新,比如视频通话、全流量经营,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杀手锏级应用可以与新型终端进行融合。运营商在保持对传统智能终端市场推广、宣传服务、渠道布局等各环节持续投入的同时,对于新型终端软硬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也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模式来进行,从而拿回业务主导权。
“去电信化”:发掘大数据价值
随着运营商网业分离、业务转型的加速实施,以及互联网企业和虚拟运营商的逐渐崛起,电信运营商如何才能在逐步“被管道化”的背景下找到新的业务价值?如何才能抵消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受冲击带来的损失和压力呢?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电信运营商已经认识到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将持续低迷,未来业务的增长点主要将来自于增值电信业务,因此我们之前提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角色的转型——也就是“去电信化”的发展思路,将会成为运营商继续成长的主要手段。但是“去电信化”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化”,运营商在基础网络上的优势决定了,未来业务发展的支柱依然是为其带来大量用户的基础网络。即使在网业分离的背景下,运营商的业务根基仍然在基础网络上,依托基础网络中的流量,发展增值业务,向个性化、定制化业务领域发展,向信息服务领域延伸。在这个过程中,与云计算伴随成长的大数据业务将给电信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正在各个行业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在运营商“去电信化”的过程中大数据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运营商作为国家的企业,它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基础通讯服务,这是互联网企业所不能取代的。运营商网络内的语音流和数据流来自各行各业,都是真实有效的。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勾勒出个人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而且也可以描绘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无论从技术能力上还是资源掌握上,运营商对于大数据的应用都是一个有无限潜力的可攻方向。同时大数据也是运营商发展智能管道,开拓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运营商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基于用户细分的业务、流量、套餐匹配关系,提供精确化的服务。
增值服务的经营创新
2004年6月,从中国移动成立四川无线音乐基地开始,三大运营商开启了业务运营的基地模式。业务基地的出现让运营商在2G时代实现了巨额盈利,围绕业务基地的业务范围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增值服务公司,极大地巩固了运营商在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尤其以音乐基地支撑的彩铃悦铃业务获得巨大成功,让运营商在业务基地模式上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进入移动宽带时代,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分散且数量众多,比如电子商务、网络社交、游戏娱乐等等,用户最希望一站式体验到各种应用和服务。各业务基地在内容上的割裂状态和缺乏颠覆性产品,以及相对冗余的等级化管理,使得业务基地在与互联网公司同类业务竞争中处于下风。面对此情此景,运营商也认识到业务基地的弊端,近两年也在积极探索业务基地模式的转型,其中一个探索方向就是公司化运作。
在公司化改革的进程中,业务基地应当积极发挥作为独立运营主体的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经营理念和产品结构的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就是业务基地按照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将业务独立运营。公司化运作的最大改变是减少了复杂的流程审批和IT系统支撑配合,为产品快速上市抢占市场机会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对引进人才和避免人才流失也将起到积极作用组织架构考核目标、风险承担等都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公司化运作下的业务基地具备“独立造血”功能后,依靠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新兴业务也能更快地得到推动,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有利位置产品结构创新,就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体验为中心转移,围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热门领域,构建数字经济的开放生态圈。
写在最后
《周易》有言“变则通,通则久”。毫无疑问,运营商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同时也站在了新起点上。运营商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延伸和保持原来积累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突破固有思维,寻求新领域的扩张。否则,下一个十年之后,转型仍然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