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一般通过诵读、赏析、探究、拓展等环节进行美育渗透。初一语文诗词教学是初中生诗词学习的出发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诗词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一语文 诗词教学 美育策略
古诗词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之美。下面笔者从诗词教学的一般环节入手,结合具体的诗词篇目来探讨初一语文诗词美育教学策略。
一、诵读中感受诗词语言之美
新课标强调第三学段诗词教学的目标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朗读法,是化无声的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的传统教学方法。” [1]诗词朗读是学生与作者情感对话的主要方法,根据诗词内容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大步骤:字正腔圆,读准字词;停顿正确,抑扬顿挫;情感领会,明确主旨;创造性诵读,比如配乐朗读、吟唱、古诗新唱,借鉴《经典咏流传》创造性地朗诵诗歌,品诗意,悟诗情。
在指导学生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渲染符合诗词本身的意境,借助合适的配乐,“既要有准确生动的视觉形象,又要有与其配合的适当词语”。同时教师最好能范读诗词,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词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例如在指导学生诵读《观沧海》时,应该借助辽阔苍茫的大海图片和哀伤高远的背景音乐来渲染辽阔苍茫、大气磅礴的氛围,让学生打开思维限制,尽快融入情境。
二、描绘中领略诗词意境之美
诗词所描绘的自然风景都是自然美的教育素材,有一些诗句很有画面感,适合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感悟古诗独有的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景物,抓住其特点,用优美的句子表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层感悟诗歌情感。
如《山中杂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的恬淡超然,《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宁静闲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空灵美妙。
三、赏析中体味诗词炼字之美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赏析诗词时要注意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抓住景物类、情感类词语,抓动词及修饰性等关键性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着一充满动感的“迷”字,让人如醉如痴,让西湖春意更增无限情趣。
四、探究中体味诗词情感之美
初一上下冊共23首古诗词,按照诗词情感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思乡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之怅惘,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之愿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凄然。
(二)爱国情
如曹操的《观沧海》与《龟虽寿》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相联系,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磅礴之气,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值得每个人击节赞赏。
(三)友情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所表现出的好友之间的默契,让人动容;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下遥望友人率真而归,独入青山的身影让人感动。
(四)爱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夫妻间心心相印的美好;“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体现的夫妻情深,朴素而又动人。
(五)即景即事抒情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对于时光流逝的轻叹,《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激起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客未至的一丝沮丧却被赵师秀的闲情逸致所冲淡,“闲”字底下,心自怡然。
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诗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之情,体味诗词的情感之美。
五、拓展中领悟诗词哲思之美
古代诗歌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是诗词美育的重要方面。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源头活水清亮的不只是半亩方塘,更道出了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赵翼《论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须要不断发展的不仅仅是诗歌创作,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所召唤的,勇敢地冲破禁锢,放飞梦想,将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去!
由此观之,初一语文诗词教学既是诗词美育的起始,也是根基。我们要打好基础开好头,引领诗词美育教学不断快乐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0.
(作者简介:沈振英,女,学士,淄博市张店区第十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诗词教学;吴琼梅,女,学士,淄博市张店区第十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诗词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初一语文 诗词教学 美育策略
古诗词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之美。下面笔者从诗词教学的一般环节入手,结合具体的诗词篇目来探讨初一语文诗词美育教学策略。
一、诵读中感受诗词语言之美
新课标强调第三学段诗词教学的目标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朗读法,是化无声的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的传统教学方法。” [1]诗词朗读是学生与作者情感对话的主要方法,根据诗词内容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大步骤:字正腔圆,读准字词;停顿正确,抑扬顿挫;情感领会,明确主旨;创造性诵读,比如配乐朗读、吟唱、古诗新唱,借鉴《经典咏流传》创造性地朗诵诗歌,品诗意,悟诗情。
在指导学生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渲染符合诗词本身的意境,借助合适的配乐,“既要有准确生动的视觉形象,又要有与其配合的适当词语”。同时教师最好能范读诗词,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词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例如在指导学生诵读《观沧海》时,应该借助辽阔苍茫的大海图片和哀伤高远的背景音乐来渲染辽阔苍茫、大气磅礴的氛围,让学生打开思维限制,尽快融入情境。
二、描绘中领略诗词意境之美
诗词所描绘的自然风景都是自然美的教育素材,有一些诗句很有画面感,适合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感悟古诗独有的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景物,抓住其特点,用优美的句子表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层感悟诗歌情感。
如《山中杂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的恬淡超然,《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宁静闲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空灵美妙。
三、赏析中体味诗词炼字之美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赏析诗词时要注意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抓住景物类、情感类词语,抓动词及修饰性等关键性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着一充满动感的“迷”字,让人如醉如痴,让西湖春意更增无限情趣。
四、探究中体味诗词情感之美
初一上下冊共23首古诗词,按照诗词情感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思乡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之怅惘,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之愿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凄然。
(二)爱国情
如曹操的《观沧海》与《龟虽寿》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相联系,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磅礴之气,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值得每个人击节赞赏。
(三)友情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所表现出的好友之间的默契,让人动容;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下遥望友人率真而归,独入青山的身影让人感动。
(四)爱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夫妻间心心相印的美好;“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体现的夫妻情深,朴素而又动人。
(五)即景即事抒情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对于时光流逝的轻叹,《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激起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客未至的一丝沮丧却被赵师秀的闲情逸致所冲淡,“闲”字底下,心自怡然。
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诗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之情,体味诗词的情感之美。
五、拓展中领悟诗词哲思之美
古代诗歌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是诗词美育的重要方面。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源头活水清亮的不只是半亩方塘,更道出了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赵翼《论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须要不断发展的不仅仅是诗歌创作,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所召唤的,勇敢地冲破禁锢,放飞梦想,将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去!
由此观之,初一语文诗词教学既是诗词美育的起始,也是根基。我们要打好基础开好头,引领诗词美育教学不断快乐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0.
(作者简介:沈振英,女,学士,淄博市张店区第十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诗词教学;吴琼梅,女,学士,淄博市张店区第十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诗词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