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根据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从而提出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黔南州;高新技术;发展路径
一、引言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全州辖都匀、福泉二市和瓮安、贵定、龙里、惠水、长顺、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十县。有汉、布依、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7个民族。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比较早,但由于自身历史原因和发展环境的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缓慢。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逐步重视,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历史机遇,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自国发二号文件、党的十八大精神及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的出台以来,黔南州抢抓机遇,大力实施驱动创新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大突破。
二、黔南州发展高新技术优势分析
(一)交通区位优势。黔南州面向南部沿海、背靠西南内陆腹地,地处贵州中南部,东与本省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自治区河池市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是西南地区入海最近通道的必经之地。以黔桂、湘黔铁路和320、321国道线为主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贵新(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株六(湖南抹州-贵州六盘水)铁路复线已建成通车,黔桂铁路也已完成了改造。随着贵广(贵阳—广州)高速公路、贵百(贵阳—广西百色)高速公路、马武(马场坪—重庆武隆)高速公路、贵广(贵阳—广州)快速铁路、贵长(贵阳—长沙)快速铁路等交通路线的陆续开通,黔南州交通区位优势已日愈凸显,为加快发展州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促进市场融合和要素聚集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二)自然资源优势。黔南州拥有丰富森林、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煤、硅、锑、锌、铁、水晶石、猫眼石、大理石、辉绿岩等20余种;同时,州内江河交错,水系发达。有中小河流200多余,河流分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以红水河水系和柳江水系为主,这些水能资源都极具开发价值。如此丰富的资源禀赋为黔南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例如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磷化工、煤化工及冶金工业等重点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延伸磷煤化工产业链,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
(三)科研环境优势。近年来,黔南州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技环境逐步改善,创新能力已有较大幅提升,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科研基础,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产业梯度转移速度加快和规模扩大,黔南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机遇凸显,近年来,黔南州已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承接产业转移,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为黔南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学习和模范创新的机会和条件;同时,黔南州现有黔南师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为黔南州建立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合作机制,提供了优越条件。这些有利条件,都为黔南州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四)产业发展优势。黔南州以机械、医药、煤炭、电子、电力、造纸、皮革、麻纺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科技创新潜力大、产业实力较强。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中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为黔南州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全州各县市中,惠水县长田、龙里县谷脚等工业园区较为发达。此外,州内还盛产桐油、生漆等土特产品;烤烟、茶叶等在国内市场均占有一定份额,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巨大;企业科技创新与研发推广日益成为各地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有力地助推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向前发展。
三、黔南州发展高新技术劣势分析
(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尽管黔南州过去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效果仍不理想。例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较低、科研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外资企业对母公司技术依赖较强,难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民营企业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科技创新阶段。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有待完善。黔南州现有产业集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布局和产业层次都不太合理。各传统行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各块状经济以低端产业集群形态为主,产业链比较短,附加值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一些新兴产业仍在起步阶段,产业链和协作体系也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还不够科学,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加快发展,规划先行,推进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关键。
(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尚需加强。黔南州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模仿跟踪多,原始创新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科技资源整合集成不够;科技领军人物缺乏,科技人才团队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黔南州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
(四)研发资金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纵向看,黔南州的科技资金投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横向看,黔南州科技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导致新产品开发缓慢,技术设施落后,科技人才流失严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呈负增长,可持续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布局产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推进周边地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和物流等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改革和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土地开发模式,探索建立州级机构针对重点园区直接提供专门服务的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电力、燃气、供水等保障;重点聚集区与中心城区、园区间的交通体系,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和流动的有力支撑。
(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黔南州的奖励措施。对每引进1家企业入驻黔南州的单位,引进的企业在三年内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和2万元;对入驻黔南州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建或租赁(租赁期限5年以上)厂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5万元。
(三)加快建设高科技企业孵化园区。积极依托惠水、龙里等县生态环境(山水集聚、惠风和畅,交通畅达、气候优势已经成为人口迁移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紧邻花溪大学城的区位优势(具有高技术人才快速通道),以现代电子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为发展方向,建设集聚高新技术人才的研发基地,重点打造一批集企业孵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提升、人才培养、信息传递为一体的科技园区,推动黔南州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淑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关键词:黔南州;高新技术;发展路径
一、引言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全州辖都匀、福泉二市和瓮安、贵定、龙里、惠水、长顺、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十县。有汉、布依、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7个民族。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比较早,但由于自身历史原因和发展环境的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缓慢。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逐步重视,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历史机遇,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自国发二号文件、党的十八大精神及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的出台以来,黔南州抢抓机遇,大力实施驱动创新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大突破。
二、黔南州发展高新技术优势分析
(一)交通区位优势。黔南州面向南部沿海、背靠西南内陆腹地,地处贵州中南部,东与本省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自治区河池市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是西南地区入海最近通道的必经之地。以黔桂、湘黔铁路和320、321国道线为主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贵新(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株六(湖南抹州-贵州六盘水)铁路复线已建成通车,黔桂铁路也已完成了改造。随着贵广(贵阳—广州)高速公路、贵百(贵阳—广西百色)高速公路、马武(马场坪—重庆武隆)高速公路、贵广(贵阳—广州)快速铁路、贵长(贵阳—长沙)快速铁路等交通路线的陆续开通,黔南州交通区位优势已日愈凸显,为加快发展州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促进市场融合和要素聚集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二)自然资源优势。黔南州拥有丰富森林、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煤、硅、锑、锌、铁、水晶石、猫眼石、大理石、辉绿岩等20余种;同时,州内江河交错,水系发达。有中小河流200多余,河流分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以红水河水系和柳江水系为主,这些水能资源都极具开发价值。如此丰富的资源禀赋为黔南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例如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磷化工、煤化工及冶金工业等重点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延伸磷煤化工产业链,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
(三)科研环境优势。近年来,黔南州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技环境逐步改善,创新能力已有较大幅提升,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科研基础,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产业梯度转移速度加快和规模扩大,黔南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机遇凸显,近年来,黔南州已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承接产业转移,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为黔南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学习和模范创新的机会和条件;同时,黔南州现有黔南师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为黔南州建立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合作机制,提供了优越条件。这些有利条件,都为黔南州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四)产业发展优势。黔南州以机械、医药、煤炭、电子、电力、造纸、皮革、麻纺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科技创新潜力大、产业实力较强。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中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为黔南州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全州各县市中,惠水县长田、龙里县谷脚等工业园区较为发达。此外,州内还盛产桐油、生漆等土特产品;烤烟、茶叶等在国内市场均占有一定份额,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巨大;企业科技创新与研发推广日益成为各地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有力地助推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向前发展。
三、黔南州发展高新技术劣势分析
(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尽管黔南州过去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效果仍不理想。例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较低、科研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外资企业对母公司技术依赖较强,难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民营企业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科技创新阶段。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有待完善。黔南州现有产业集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布局和产业层次都不太合理。各传统行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各块状经济以低端产业集群形态为主,产业链比较短,附加值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一些新兴产业仍在起步阶段,产业链和协作体系也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还不够科学,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加快发展,规划先行,推进黔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关键。
(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尚需加强。黔南州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模仿跟踪多,原始创新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科技资源整合集成不够;科技领军人物缺乏,科技人才团队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黔南州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
(四)研发资金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纵向看,黔南州的科技资金投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横向看,黔南州科技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导致新产品开发缓慢,技术设施落后,科技人才流失严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呈负增长,可持续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布局产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推进周边地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和物流等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改革和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土地开发模式,探索建立州级机构针对重点园区直接提供专门服务的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电力、燃气、供水等保障;重点聚集区与中心城区、园区间的交通体系,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和流动的有力支撑。
(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黔南州的奖励措施。对每引进1家企业入驻黔南州的单位,引进的企业在三年内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和2万元;对入驻黔南州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建或租赁(租赁期限5年以上)厂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5万元。
(三)加快建设高科技企业孵化园区。积极依托惠水、龙里等县生态环境(山水集聚、惠风和畅,交通畅达、气候优势已经成为人口迁移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紧邻花溪大学城的区位优势(具有高技术人才快速通道),以现代电子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为发展方向,建设集聚高新技术人才的研发基地,重点打造一批集企业孵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提升、人才培养、信息传递为一体的科技园区,推动黔南州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淑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