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

来源 :隧道建设(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概述智能建造的基本内涵,即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构建智能超前地质预报、智能围岩质量评价、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工程智能管理的多系统协同控制的隧道建造新模式。其次,从智能超前地质预报、智能围岩质量评价(钻进参数、数字图像、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等)、智能设计(信息化和数字化支护参数设计、智能化生成式设计方法等)、智能施工(施工工法工艺、施工装备等)、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5个方面总结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从以下方面对智能建造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需构建与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相适应的智能算法和模型;探索智能建造条件下隧道围岩响应规律和支护力学特性;发展考虑时间效应的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支护体系一体化设计方法;研制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的谱系化、多功能智能装备;形成更为安全、高效、经济的隧道智能建造标准化工法工艺;开发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强大、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协同管理平台。
其他文献
在资中城北水资源河库联网输水工程隧洞掘进施工中改变传统爆破施工方法,运用悬臂式纵轴掘进机对小断面、长隧洞开挖进行非爆破掘进施工,成功地解决了小断面、长隧洞开挖安全风险大、超欠挖控制难度大、施工成本高、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并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及停用人血白蛋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临床药学室信息系统调取出院日期为2022年1月1日—6月30日且应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1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广泛,涉及19个科室,其中肿瘤内科用量最大,占全院总使用量的71.5%;使用人数最多,占总例数的50%。用药理由主要是低蛋白血症合并胸、腹水。结论:人血白
期刊
<正>设计意图:水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渴了要喝水、洗衣服要用水、小河大江里也有水……水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朋友,洗手时乐开了花,迟迟不肯关掉水龙头;下雨天总忍不住在水坑里跺上几脚……水对幼儿来说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伴随孩子的兴趣,我设计了"有趣的水"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与"水宝
期刊
<正>家校协同是学校教育中的经典话题。在家校协同实践中,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立足实际,坚持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以全员导师、班主任等学校工作队伍为辅助,围绕“立德树人”构建“互信有力”的家校合作路径。家校协同育人中的角色认知失衡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一部分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视角总是围绕学生的学业表现,甚至以教学成绩来评定一所学校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关注也低于对学生“智”的追求,尤其是当学生在校
期刊
目的 评价人血白蛋白处方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人血白蛋白使用数据,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评估人血白蛋白处方管理项目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开展人血白蛋白处方管理项目后,人血白蛋白的用量有所下降。将人均人血白蛋白使用量(g)定义为因变量,模拟中断线性回归模型方程为Y=8.24+0.01X1-0.060X2-0.039X3+ε。干
期刊
目的 分析广东某医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HSA)的使用情况,评价HSA使用的规范性,为临床合理使用HSA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信息化HIS系统调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患者使用HSA的数据,使用Excel 2003及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年龄、适应证、临床诊断、用药剂量及用药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分别进行提取、整理和分析。结果
期刊
为了解决中大直径竖井钻爆法掘进施工凿岩穿孔设备功能单一、施工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现有露天钻机的技术特点,研制出可提高中大直径竖井钻爆法掘进施工效率的ZYL89竖井钻机。该设备具有高度集成化的操作系统、保证设备平稳作业的轻质臂架和底盘、经济环保的双除尘系统,解决了中大直径竖井施工机械化程度低、施工人员多及效率低等施工难题。同时,对设备的臂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设计,获
期刊
家校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深化,提升现代学校办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着力点。“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要促进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质量,就要摆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使其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合力,进而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期刊
<正> 随着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军用、民用整机的小型化,集成电路化,对电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期刊
<正>从原始数据到最终产品近年来,数字孪生概念几乎呈爆炸式增长,但在建筑环境中,传统术语长期以来一直是“3D城市模型”。然而,数字孪生作为一个有用的概念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它超越了3D城市模型,不仅用于建模,还用于模拟城市。那么什么是数字孪生,它们是如何使用的,又涉及哪些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