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排外思想的形成与影响

来源 :安徽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排外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近代国人处理中外关系时的重要原则。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等地民众呼吁和平抗争,并谴责暴力行径,反排外思想初步形成。国民革命初期,中共积极为义和团运动正名,辩证剖析其功过,并号召运用文明科学精神从事反帝运动,反排外思想进一步发展。五卅运动时期,社会各界既驳斥外媒关于中国“排外”谣言,也努力宣传反排外思想,促使五卅运动和平顺利进行,反排外思想达于成熟。国民革命后,“反排外”一语成为了国内与中外政治纷争话语体系里的关键内容,凸显了反排外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其他文献
遇到一个能让你怦然心动的人,他有责任心,无时无刻都给你一种踏实和温暖的感觉,那么你就是幸福和幸运的。  让你心动的,不一定可以陪你到老,只有愿意陪你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过平淡生活的人,才应该是你最终的选择。  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有一颗浪漫的种子,有的种子不断发芽、抽枝,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那密匝的情感叶子,遮挡住了现实的视线,让人沉迷在浪漫的追求之中,不能自拔。  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它围住了你
在西学东渐和追求国家富强的过程中,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学说传入中国,并对近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界对二者在经济学史上的地位,承继性和一致性、差异性及其原因,两者背后的道路选择等方面进行解读和探讨。近代学人的这种书写,既是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翻译和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学界对两者代表的路径所涉及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和选择。
西方科学哲学并不是科学哲学唯一的形式,20世纪俄(苏)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发掘、阐释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贡献,并通过比较来彰显马克思主
The pandemic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has spread very quickl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an unparalleled public health crisis.
“感受质”是当代心智哲学分析中有关意识问题争论的焦点,围绕其是否是一种不可还原的主观特质,引发了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两大阵营的激烈争论.丹尼特否认有主观感受质的存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由单纯依赖自然界,到依赖自然界和“人类学意义的自然界”(马克思)并存,进而主要依赖后者。人工自然的相互耦合构成了“人类学意义自然界”的生态关系,其中的各个环节在人类社会中各有其主体,彼此间的功能耦合随时可因主体间关系的变化而发生退耦或异化。国际贸易自古就有,技术的相互保密以维持垄断古已有之,但目的是牟取暴利,而不是要挟对方。以控制人工自然生态的功能耦合态势威胁其背后的主体,这就是“技术战”。技术战既有技术本身“科技黑箱”知识不对称等因素,也有政治和价值观的
从1886年3月德尼入朝,到1891年1月德尼离朝,袁世凯与德尼的关系演化经历了总体尚可——渐行渐远——势同水火三个阶段.至于造成两人关系由热变冷、日渐恶化的原因,则是十分复
如何解释否定,是真理理论中的一个难题.对工作于实在论背景下的真理理论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本体论中容纳否定事实.罗素以及近来代表性的使真者理论者都不能在坚持实在论
2020年10月24-25日,由西北大学史学部主办、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承办、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院协办的"数字人文视阈下历史文化、文献遗产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
期刊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尽快争取外国列强的承认成为了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优先课题,日本则在该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病逝,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纷纷向日本驻华外交机构致以哀悼,同时中央政府还希望派遣正式代表赴日吊唁,意图借助于“葬礼外交”的舞台扩大中华民国的外交影响。由于日本当时还未承认民国政府,日本政府以非正式的方式向民国政府转达相关信息,并劝阻民国政府派遣代表赴日的计划。另一方面,日本还通过在华的报纸媒体发表文章,安抚中国官民的不满情绪。中日两国围绕明治天皇去世所展现的“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