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年12月4日至6日,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会议室内气氛热烈隆重,来自中国北京、挪威奥斯陆、波兰克拉科夫、乌克兰利沃夫、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6个申办城市代表团和联办城市代表一起,应邀出席2022年冬季奥运会申办城市第一次情况介绍会。
国际奥委会25位部门负责人和顾问围绕申办程序、愿景和遗产、运动会服务、财务与法律、媒体与技术、责任等6个方面的23个专题,进行详尽讲解,并作广泛交流。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申办大幕已经开启。
国际奥委会总部庭院绿草如茵,历届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名字被——镌刻在并排矗立的白玉般立柱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夏冬比翼齐飞。虽比夏季奥运会起步晚了28年,但1924年创办的冬奥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与风范,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全世界另一半不可或缺的体育盛典。
会场外,媒体记者还在为一条新闻线索激情辩论:奥运史上,尚未有任何一城能夏冬两栖齐全,完成奥运大满贯。此次,已经承办过夏奥会的中国北京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同场亮相,这一历史有可能被突破吗?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 27次全会上,这一谜底将被揭开。然而,漫漫申办征程却远不是这几个概念所能涵盖的。
程序复杂“预赛”在先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申办奥运突然转身,给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令许多国家趋之若鹜。
国际奥委会与时俱进,及时对举办城市的条件加码。目前,已有10个方面23条具体规定:从要求社会政治稳定、体育设施齐备,到城市开放并现代化;从有经济保证、交通便利、通讯设备先进,到有可靠的安全保证;从文化艺术发达、城市美化和环境有良好保护,到具备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还要有对体育赞助的潜力等……全面细致,不一而足。
事实上,无论冬夏奥运,许多申办城市为竞争上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比拼“硬件”,还在“软件”上较劲。尤其投票前的陈述报告,申办城市都会亮出王牌,承诺各种优惠条件,诸如对各代表团提供免费食宿、医疗、娱乐,大包大揽提供免费国际机票等等。
冬奥会参与人员规模虽不及夏季奥运会,但筹备起来极为庞杂,建设组织工作量惊人,需要充裕的时间。国际奥委会在开幕前8年即着手招标,提前7年定盘。申办2022年初的冬奥会,报名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14日。国际奥委会还规定,报名由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提名,每个国家奥委会限报一城。报名需经该国政府签署支持,申办文件至迟于2014年3月完成。为提高效率,避免浪费资源,减轻申办国的经济负担,1999年12月国际奥委会第110次全会决定申办由“一考定终身”改为分“预赛和决赛”两轮进行。2022年冬奥会预选定在2014年7月,由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根据条件从6城中遴选出三四个正式候选城市,交一年后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最终确定主办者。
2002年后,针对曾经多次出现的贿赂丑闻,为提高选战透明度,国际奥委会又出新规: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个人不得单独应邀去申办地“考察指导”,实地考察评估打分改由国际奥委会委派专家团进行。
冬奥会评估委员会比夏奥会的人数略少,由9人组成,含国际奥委会3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2人,国家奥委会2人,运动员1人,国际残疾人奥委会1人,主席由国际奥委会委员担任。评估的重点在考察审核主办城市技术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并对申办城市优势与特点进行概括分析。2022冬奥会考察评估报告要求在2015年5月前完成提交,供国际奥委会全体成员了解研究。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全体委员将依据考察报告和现场听取各代表团的陈述,作出最终判断和选择,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优胜者。
冬奥取向 大自然唱主角
时光荏苒,好戏连台。2022年冬奥起跑之时,7年前确定的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即将开场。今年2月,这里将为全世界奉献道道丰盛的视觉大餐。
解剖冬奥会举办史与近几届花落谁家,或许可以了解一点投票人的冬奥观。
索契位于东经40度、北纬44度,莫斯科以南约1500公里处的黑海之滨,人口40万,80%面积是自然保护区,被称“天然氧吧”,是俄罗斯首屈一指的海滨疗养胜地。
索契依山傍海,终年艳阳高照,温暖湿润,四季如春,一年中足有一半时间可以下海游泳,而冬季降水充沛,大雪如被。冬奥会举行时段,这里的海边气温在11-6摄氏度之间。数十公里外的高加索山区雪场,地势的升高使雪面温度刚刚低于冰点,积雪含水量大,雪质天然优良,赛道几乎无可挑剔。
再以2010年上届冬奥会主办地温哥华为例:其位于加拿大西南端,太平洋东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风光秀丽。虽处49度的高出人意料的是“预选赛”上,哈尔滨即与安道尔的安道尔市、西班牙的哈卡和波黑的萨拉热窝一起遗憾出局,同场竞争的加拿大温哥华、奥地利萨尔茨堡、韩国平昌和瑞士伯尔尼进入候选城市。
国际奥委会在事后披露的文件中称,这一决定基于评估委员会的特别报告。委员会对上述8个申办城市分别进行了11项技术标准的审查,包括政府和公众支持程度、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建设、奥运村、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报告称,温哥华和萨尔茨堡得分最高,全部技术指标得分都超过该委员会设定的基准分;伯尔尼和平昌的各项技术指标得分也都在基准分附近;而哈尔滨等没有入围的4座城市多数或全部技术指标得分均低于基准分。
究其原因,哈尔滨未能入围的“罪魁祸首”竟是“天气太冷”。哈尔滨位于西伯利亚东南方,冬天,西伯利亚冷气团频频东移南下,使之比同纬度的诸多城市冷过好几档。专业国际组织到亚布力与哈尔滨周边的滑雪场考察后连声叹息:在通常冬奥会举办时段的1-2月间,“当地气温过于寒冷(零下13-零下26摄氏度),雪面上层会形成较厚的冰晶,这对高山滑雪等项目的高水平比赛有影响”。 也是这帮专家在考察张家口、北京延庆等地的滑雪场后,对地形气候与雪情大体认可。
2022年冬奥会申办,北京拟办冰上项目,其硬件与软件都不会有较大异议,关键是张家口的“雪情”。位于张家口北崇礼县各雪场滑雪期长达150多天,达到降雪期4个月以上的冬奥会优秀标准。雪质雪量也够档次有保障,年均降雪厚度达1米以上。温度和风速适宜,冬奥会传统赛季白天平均气温为零下5-零下8摄氏度。另外,山势地形条件良好,坡度适中,空气质量高。
北京与张家口两地交通也较便捷。22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早已开通;全程主线长174公里的高铁即将动工,竣工后仅需40分钟车程。张家口机场已经通航,最多是扩建问题。两地联办,优势互补,何况两地甚至两国联办体坛大赛,早已不是新鲜事。
投票变数大 要做好自己
国际奥委会成员在投下庄严一票之前,一般都会认真考虑确保赛会成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他们对举办地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地质状况、气象气温是否符合国际奥委会标准卡得较严,对举办城市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情况及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安全保障也往往多加斟酌。综合这些要素,将绝大多数主办权交给冰雪运动火红又属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及挪威等北欧国家,就不足为怪了。
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我国的位次在冬奥会奖牌榜上正大步追赶:1992年叶乔波取得奖牌零的突破,2002年杨扬夺下2金,2010年名列奖牌榜第七。即便如此,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冰雪项目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远不及夏奥项目,国际上对中国冬奥项目开展情况的了解也不够。
历史证明,整个投票过程相当复杂,变数很大,难以预测。
规则规定,只要没有哪个城市得到半数以上赞成票,这一轮便淘汰得票最少的一个城市,直到产生得票过半的优胜者。为了保证公平,减少跟风,近几届票决每轮只宣布淘汰者,不公布被淘汰者得票数。由于投票是秘密举行,有投票权的委员不一定代表其国家的意向,更不能排除有认知上的差异、利益上的纠葛和打人情牌的因素,所以,投票去向变数太大,同一城市得票大起大落是常事。不到最后揭晓,一切都是未知数。
索契成功前也经历过两度失败。下届冬奥会主办城市韩国平昌三度申办,更充满戏剧性。
竞争2010年冬奥会主办权,平昌第一轮得51票,距过半数仅差3票,领先温哥华足足11票。谁料想,第二轮平昌只添2票,奥地利萨尔茨堡首轮只得16票,投萨尔茨堡的人与两名恢复投票权的奥地利籍委员在第二轮中纷纷转投温哥华,平昌以53比56惜败。
争夺2014年冬奥会主办权,第一轮平昌以36票领先,索契34票,萨尔茨堡25票。第二轮投票又发生大逆转,平昌以4票之差被索契击败。
2011年,平昌申办冬奥会进入第十个年头,才得以梦想成真,首轮即以过半数的63票绝对优势击败德国慕尼黑与法国安纳西,拿到2018年冬奥会举办权。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就此发表评论:“耐心和坚持是平昌获胜的关键。”
责编 柏强
国际奥委会25位部门负责人和顾问围绕申办程序、愿景和遗产、运动会服务、财务与法律、媒体与技术、责任等6个方面的23个专题,进行详尽讲解,并作广泛交流。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申办大幕已经开启。
国际奥委会总部庭院绿草如茵,历届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名字被——镌刻在并排矗立的白玉般立柱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夏冬比翼齐飞。虽比夏季奥运会起步晚了28年,但1924年创办的冬奥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与风范,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全世界另一半不可或缺的体育盛典。
会场外,媒体记者还在为一条新闻线索激情辩论:奥运史上,尚未有任何一城能夏冬两栖齐全,完成奥运大满贯。此次,已经承办过夏奥会的中国北京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同场亮相,这一历史有可能被突破吗?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 27次全会上,这一谜底将被揭开。然而,漫漫申办征程却远不是这几个概念所能涵盖的。
程序复杂“预赛”在先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申办奥运突然转身,给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令许多国家趋之若鹜。
国际奥委会与时俱进,及时对举办城市的条件加码。目前,已有10个方面23条具体规定:从要求社会政治稳定、体育设施齐备,到城市开放并现代化;从有经济保证、交通便利、通讯设备先进,到有可靠的安全保证;从文化艺术发达、城市美化和环境有良好保护,到具备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还要有对体育赞助的潜力等……全面细致,不一而足。
事实上,无论冬夏奥运,许多申办城市为竞争上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比拼“硬件”,还在“软件”上较劲。尤其投票前的陈述报告,申办城市都会亮出王牌,承诺各种优惠条件,诸如对各代表团提供免费食宿、医疗、娱乐,大包大揽提供免费国际机票等等。
冬奥会参与人员规模虽不及夏季奥运会,但筹备起来极为庞杂,建设组织工作量惊人,需要充裕的时间。国际奥委会在开幕前8年即着手招标,提前7年定盘。申办2022年初的冬奥会,报名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14日。国际奥委会还规定,报名由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提名,每个国家奥委会限报一城。报名需经该国政府签署支持,申办文件至迟于2014年3月完成。为提高效率,避免浪费资源,减轻申办国的经济负担,1999年12月国际奥委会第110次全会决定申办由“一考定终身”改为分“预赛和决赛”两轮进行。2022年冬奥会预选定在2014年7月,由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根据条件从6城中遴选出三四个正式候选城市,交一年后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最终确定主办者。
2002年后,针对曾经多次出现的贿赂丑闻,为提高选战透明度,国际奥委会又出新规: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个人不得单独应邀去申办地“考察指导”,实地考察评估打分改由国际奥委会委派专家团进行。
冬奥会评估委员会比夏奥会的人数略少,由9人组成,含国际奥委会3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2人,国家奥委会2人,运动员1人,国际残疾人奥委会1人,主席由国际奥委会委员担任。评估的重点在考察审核主办城市技术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并对申办城市优势与特点进行概括分析。2022冬奥会考察评估报告要求在2015年5月前完成提交,供国际奥委会全体成员了解研究。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全体委员将依据考察报告和现场听取各代表团的陈述,作出最终判断和选择,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优胜者。
冬奥取向 大自然唱主角
时光荏苒,好戏连台。2022年冬奥起跑之时,7年前确定的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即将开场。今年2月,这里将为全世界奉献道道丰盛的视觉大餐。
解剖冬奥会举办史与近几届花落谁家,或许可以了解一点投票人的冬奥观。
索契位于东经40度、北纬44度,莫斯科以南约1500公里处的黑海之滨,人口40万,80%面积是自然保护区,被称“天然氧吧”,是俄罗斯首屈一指的海滨疗养胜地。
索契依山傍海,终年艳阳高照,温暖湿润,四季如春,一年中足有一半时间可以下海游泳,而冬季降水充沛,大雪如被。冬奥会举行时段,这里的海边气温在11-6摄氏度之间。数十公里外的高加索山区雪场,地势的升高使雪面温度刚刚低于冰点,积雪含水量大,雪质天然优良,赛道几乎无可挑剔。
再以2010年上届冬奥会主办地温哥华为例:其位于加拿大西南端,太平洋东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风光秀丽。虽处49度的高出人意料的是“预选赛”上,哈尔滨即与安道尔的安道尔市、西班牙的哈卡和波黑的萨拉热窝一起遗憾出局,同场竞争的加拿大温哥华、奥地利萨尔茨堡、韩国平昌和瑞士伯尔尼进入候选城市。
国际奥委会在事后披露的文件中称,这一决定基于评估委员会的特别报告。委员会对上述8个申办城市分别进行了11项技术标准的审查,包括政府和公众支持程度、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建设、奥运村、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报告称,温哥华和萨尔茨堡得分最高,全部技术指标得分都超过该委员会设定的基准分;伯尔尼和平昌的各项技术指标得分也都在基准分附近;而哈尔滨等没有入围的4座城市多数或全部技术指标得分均低于基准分。
究其原因,哈尔滨未能入围的“罪魁祸首”竟是“天气太冷”。哈尔滨位于西伯利亚东南方,冬天,西伯利亚冷气团频频东移南下,使之比同纬度的诸多城市冷过好几档。专业国际组织到亚布力与哈尔滨周边的滑雪场考察后连声叹息:在通常冬奥会举办时段的1-2月间,“当地气温过于寒冷(零下13-零下26摄氏度),雪面上层会形成较厚的冰晶,这对高山滑雪等项目的高水平比赛有影响”。 也是这帮专家在考察张家口、北京延庆等地的滑雪场后,对地形气候与雪情大体认可。
2022年冬奥会申办,北京拟办冰上项目,其硬件与软件都不会有较大异议,关键是张家口的“雪情”。位于张家口北崇礼县各雪场滑雪期长达150多天,达到降雪期4个月以上的冬奥会优秀标准。雪质雪量也够档次有保障,年均降雪厚度达1米以上。温度和风速适宜,冬奥会传统赛季白天平均气温为零下5-零下8摄氏度。另外,山势地形条件良好,坡度适中,空气质量高。
北京与张家口两地交通也较便捷。22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早已开通;全程主线长174公里的高铁即将动工,竣工后仅需40分钟车程。张家口机场已经通航,最多是扩建问题。两地联办,优势互补,何况两地甚至两国联办体坛大赛,早已不是新鲜事。
投票变数大 要做好自己
国际奥委会成员在投下庄严一票之前,一般都会认真考虑确保赛会成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他们对举办地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地质状况、气象气温是否符合国际奥委会标准卡得较严,对举办城市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情况及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安全保障也往往多加斟酌。综合这些要素,将绝大多数主办权交给冰雪运动火红又属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及挪威等北欧国家,就不足为怪了。
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我国的位次在冬奥会奖牌榜上正大步追赶:1992年叶乔波取得奖牌零的突破,2002年杨扬夺下2金,2010年名列奖牌榜第七。即便如此,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冰雪项目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远不及夏奥项目,国际上对中国冬奥项目开展情况的了解也不够。
历史证明,整个投票过程相当复杂,变数很大,难以预测。
规则规定,只要没有哪个城市得到半数以上赞成票,这一轮便淘汰得票最少的一个城市,直到产生得票过半的优胜者。为了保证公平,减少跟风,近几届票决每轮只宣布淘汰者,不公布被淘汰者得票数。由于投票是秘密举行,有投票权的委员不一定代表其国家的意向,更不能排除有认知上的差异、利益上的纠葛和打人情牌的因素,所以,投票去向变数太大,同一城市得票大起大落是常事。不到最后揭晓,一切都是未知数。
索契成功前也经历过两度失败。下届冬奥会主办城市韩国平昌三度申办,更充满戏剧性。
竞争2010年冬奥会主办权,平昌第一轮得51票,距过半数仅差3票,领先温哥华足足11票。谁料想,第二轮平昌只添2票,奥地利萨尔茨堡首轮只得16票,投萨尔茨堡的人与两名恢复投票权的奥地利籍委员在第二轮中纷纷转投温哥华,平昌以53比56惜败。
争夺2014年冬奥会主办权,第一轮平昌以36票领先,索契34票,萨尔茨堡25票。第二轮投票又发生大逆转,平昌以4票之差被索契击败。
2011年,平昌申办冬奥会进入第十个年头,才得以梦想成真,首轮即以过半数的63票绝对优势击败德国慕尼黑与法国安纳西,拿到2018年冬奥会举办权。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就此发表评论:“耐心和坚持是平昌获胜的关键。”
责编 柏强